据北京青年报客户端消息,随着《流浪地球2》《三体》的上线,影视界再次刮起一股科幻风,让中国科幻迷们又沸腾了一把。2019年电影春节档中,《流浪地球》全球同步上映,被认为由此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中国科幻影视近年来火速发展,逐渐从最开始的边缘探索走向了主流。
《流浪地球》《三体》等科幻片热映,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并助力科普科幻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科幻片的一大特征是引发观众的好奇心,使其无形中爱上科学。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也是学习研究的一大动力。善用优秀科幻作品,可以从源头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帮助其树立科学理想、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启迪科学想象,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优秀的科幻作品也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升他们的想象力、人文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影片还能激发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培育他们为中国梦团结奋斗的雄心壮志。
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大力推动下,中小学科普科幻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该协会自2017年开始已连续举办多次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大会。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自2014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七届,并入选教育部认可的青少年竞赛之一。
不过,成绩面前也要看到不足。客观地讲,我国科普科幻教育起步较晚,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缺少梯队建设、产业亟待深化等问题。对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科普科幻教育的顶层设计,重视创作隊伍建设,加大产业开发力度,逐渐扩大影响力。这有赖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也有赖于科普作家和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
我国的科普科幻教育走过了最初的一段艰辛之路,目前已到了拓展宽度之时。在当下信息技术和教学工具种类繁多的社会环境之下,科普科幻教育需要从挖掘青少年的兴趣入手,引导和带领广大青少年将科普科幻教育内容作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更多青少年。也就是说,科幻科普不仅要好看,还要好玩,这样才能充分调动青少年的好奇心。
开展喜闻乐见的科普科幻教育活动,不仅需要引导青少年观看优秀科幻作品,还要多组织科幻科普讲座、拓展实验、自创科普剧或科幻诗歌以及其他创新设计活动等,不断拓宽教育渠道,让科普科幻教育入脑入心,为培养未来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充分利用当下的“科幻热”,将其转化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有了国家的重视、倡导、支持,有了科普机构本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科普作家不断奉献的优秀科幻作品,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的大力支持,一定会让科普科幻教育在新时代充分发挥育人成效。如此,激发科普科幻教育活力,树立青少年科学理想的愿景,也必将让科幻照进现实。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3年2月9日第二版;作者:刘天放)
责任编辑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