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文兵 陆尘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与其他类型档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并非以来源机构作为档案组织内核,而是以事件问题作为立档单位,建设专题档案数据库能将多源异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整合,转化为档案数据信息,为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布局及战略决策部署提供应急信息支撑。本文提出“工具-价值”双向赋能的研究视角,探讨如何通过双向赋能机制构建符合公共价值需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研究现状与困境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研究现状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者们关注并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开展了系列研究:建设目的上,徐拥军[2]、韩双[3]、库俊平[4]等认为建立国家突发事件档案专题数据库有助于提升国家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和应急管理;建设主体上,刘焕成[5]、李琼洁[6]、王玥瑄[7]等认为应鼓励社会参与,融合多方力量在共建共享基础上构建开放型档案专题数据库,实现重大突发事件档案资源整合;建设策略上,蔡盈芳[8]、赵鑫强[9]、黄新荣[10]等详细阐述了建立疫情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具体技术策略和步骤;安全管理上,方晓丽[11]、朱伶杰[12]、向立文[13]等提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突发事件档案数据库的系统框架,设置权限和利用范围来保障数据库的安全……经过梳理和分析发现,学者们就该课题的研究多集中于数据整合、组织策略、技术应用等方面,核心内容多聚焦于“技术”等工具要素,内容要素、制度体系、价值发挥等方面研究较少。
(二)单向“工具赋能”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的困境
在档案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兴技术不断普及,寻求技术突破的惯性依然较强,学界常将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并联,强调技术的“工具赋能”。诚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甚至可以说是诞生于技术的发展,单向“工具赋能”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短期内确实能带来“盆景效应”,但在管理机制、内容体系、跨界数据衔接机制、沟通机制、责任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尚未理清前,单向的工具赋能会造成种种困境:规划滞后、建设思路短视将无法满足长远信息服务需求,导致技术设备及数据库资源浪费等问题;数据标准各异将导致数据整合、共享及信息互联互通困难;跨部门、机构及行业的协作机制缺乏将导致数据协调成本增加;重复采集数据、重复投入建设导致资源利用率、服务效率低下;模块单一、建设分散导致信息碎片和信息孤岛,价值密度下降等问题。因此,过于注重技术端的供给,将会挤压“价值赋能”的实现空间,致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效果不彰。
二、“双向赋能”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的内涵要义
(一)工具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技术助推
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积极探索知识管理、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技術在档案信息深层加工和利用中的应用”,同时强调“加强引导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安全应用”[14]。技术的应用及创新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提供工具支撑,多源异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基础数据要转化为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信息,需借助信息技术的“工具赋能”效应,为数据库架构搭建、数据采集整合、数据关联、功能模块、内容分类、成果展现及价值输出等各个阶段选择最恰当的数据处理技术,在工具理性指导下明晰技术应用场景和应用逻辑,找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所需的技术应用要求及着力点,以技术为助推工具,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
(二)价值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的需求导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对今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应急效率、辅助防疫管控、留存抗疫记忆等有重要价值。根据谢伦伯格的文件双重价值理论[15],各类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产生的文件,其价值分为对形成机构的第一价值和对其他机构或个人的第二价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爆发到结束呈现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对档案有不同价值需求,防控初期文件的第一价值将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周期向第二价值转化,社会各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利用需求本质是公共服务需求,呼吁档案社会价值回归。在价值的引导与赋能下,以公共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公共价值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的建设着眼点,才能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作用实现和价值拓展。
(三)双向赋能:构建符合公共需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
关于“赋能”的定义学界尚未形成共识,百度百科将其定义为赋予更大的做事的可能性空间;《牛津大辞典》对其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让某人成功做某事的权威或方式,二是指某种设备或系统成功运作,有激发之意[16]。由此可见,“赋能”不仅是赋予能力的行动主体层面的含义,也包含借助某种手段或方法赋予和激发更大潜能的客体指向含义,是一个“双向”的运动。
一方面,技术应用的工具赋能,其核心要义是运用技术思维、技术工具和技术资源,创造技术应用场景来破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响应公共服务需求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问题,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人文等技术工具,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信息服务更便捷、高效,实现档案信息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为着眼点的价值赋能,为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提供了一套满足公共价值诉求的问题解决机制,确保数据库建设应用的技术工具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各阶段的需求相匹配,激发“工具”和“价值”两方面的潜能,建成符合公共服务需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
三、双向赋能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路径
(一)顶层设计,明晰建设思路与运行逻辑
强化顶层设计,明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思路与运行逻辑决定了其总体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顶层设计包括三大主线:定目标、定主体、建机制(图1)。
首先,明确建设目标,回应“建什么”的问题。数据库建设之目的是提升国家应对和预防各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无论工具赋能亦或是价值赋能均应围绕此建设目的进行,达成目标共识。
其次,确定建设主体,回应“谁来建”的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涉及领域广、范围大、机构多,需要国家层面来统筹构建“一元主导,多元协同”的分布式档案资源供给体系和跨部门合作联动机制,应由国家档案局等国家级行政机关主导,搭建多元主体联动、多元信息流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主体体系。
最后,建立管理机制,回应“如何建”的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完备的制度规则来保障“工具-价值”双向赋能机制的有效运转,机制涵盖的内容包括人、财、物等主体之间和主体内部关系的组织管理,也包括数据采集、信息加工、知识输出等内容管理。
(二)工具助推,设计数据库系统层级与架构
系统架构设计应贯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到检索利用全流程,在统一数据库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总体架构可分7个层级(图2):1.硬件支撑层,包括数据库运行管理所需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以及安全设备等;2.数据采集层,负责跨行业、跨部门、跨时空的数据采集,包括数据汇集、去重、校验、加密、传输、交换、共享等功能;3.数据处理层,包括遗漏数据补充、异常数据删除、多语言关联、文本图片音频识别、语义分析与标引等功能;4.数据分析层,包括文本分类、主题聚类、关联分析、关键词提取等功能,实现数据价值发现;5.数据存储层,包括系统运行、用户访问、权限控制、日志审计、版本控制等结构化数据存储,也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6.数据检索层,包括全文检索、分布式检索、模糊检索、声像检索等;7.利用服务层,包括可视化展现、数据呈现、知识输出、决策支持、智能推送等。
(三)价值引领,精准把握公共服务需求
“工具-价值”双向赋能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不单单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成的各类记录和数据进行整合、加工处理、信息输出等纯技术性工作,其本质是在一定价值体系下的档案信息价值创生过程,强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回应社会各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需求,实现其公共价值。可从以下几方面精准把握不同主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价值需求:国家行政机关的防控部署、決策支持、政策修订、信息公开等需求;医疗机构的疫情防治、临床诊治、医疗救治等需求;卫生科研院所的科研攻关、药物研制、疫苗研发等需求;新闻媒体的网络舆情控制、流言证伪、宣传教育等需求;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需求;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的公共危机治理、公共卫生研究等需求;乡(村)镇等组织的基层管控经验、社区网格化管理、群众治理等需求;社会公众的抗疫记忆、抗疫精神凝聚等需求。在价值引领下,围绕多元需求展开纵向的深度数据处理,构建出覆盖面更广泛、内容更丰富、主题更多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图3)。
(四)双向赋能,动态更新内容与拓展功能
工具赋能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价值创生提供技术手段和实现路径,价值赋能引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工具的合理应用,二者相辅相成。从表面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周期的档案数据进行有序化管理、规范化利用、科学化开发的技术过程;从深层次看,实质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信息公共需求的回应,是确保关乎民生的公共信息有效供给的价值创生过程,需要动态更新数据库内容,根据用户的利用需求及偏好持续完善并拓展功能,丰富数据输出结果的呈现方式,满足社会各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的多样化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11年修订版)[EB/OL].(2011-01-08)[2022-08-06].https://baike.so.com/doc/5901703-6114603.html
[2] 徐拥军,龙家庆.疫情周期与文件生命周期叠加视角下的防疫档案管理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0(04):4-12.
[3] 韩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与利用[J].档案管理,2020,(02):56+58.
[4] 库俊平.基于疫情防控视域的突发事件档案工作探究[J].档案管理,2021,(04):85-86.
[5] 刘焕成,张宁.基于图博档融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字资源建设研究[J].浙江档案,2022,(03):26-29.
[6] 李琼洁.基于共建共享的重大突发事件档案资源整合策略[J].城建档案,2021,(10):98-101.
[7] 王玥瑄.疫情防控下企业突发事件档案应急管理[J].中国档案,2020,(04):42-43.
[8] 蔡盈芳.关于建立国家突发事件档案专题数据库的设想[N].中国档案报,2020-02-20.(下转32页)(上接36页)
[9] 赵鑫强,方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初探[J].档案管理,2020(05):56-57.
[10] 黄新荣,杨艺璇.从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档案的收集看专题档案的建设——基于国内31个省级档案馆的网络调研[J].档案与建设,2020,(06):4-9.
[11] 方晓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数据库建设研究[J].档案天地,2020(12):28-31+50.
[12] 朱伶杰,罗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开发利用现状与策略研究[J].北京档案,2021,(02):28-30.
[13] 向立文,杨楠.突发事件档案管理机制建设研究——基于新修订《档案法》解读与思考[J].浙江档案,2021,(12):17-20.
[14]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1-06-08)[2022-10-18].
https://www.saac.gov.cn/daj/yaow/202106/899650c1b1ec4c0e9ad3c2ca7310eca4.shtml
[15] 黄新荣,曾萨.双重价值论面临的挑战与档案价值理论的重构[J].档案学研究,2021(02):4-12.
[16] 百度百科.赋能.[EB/OL].[2022-10-0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8B%E8%83%BD/53149203?fr=aladdin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研究”(2021-R-1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