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体育基本运动技能教学现状的思考

2023-05-30 14:01吕存款
体育教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

吕存款

摘  要:本文从现阶段中小学体育基本运动技能教学的现状入手,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中小学基本运动技能教学中,应注重帮助学生储备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动作方式、培养身体控制和操控器械能力、提高運动认知能力三个未来应努力的方向及策略,希望以此解决当前中小学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引发教师对基本运动技能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基本运动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3-0018-03

202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中强调,要重点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其中,健康知识与基本运动技能作为体育课必修必学内容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1]。从中可以看到基本运动技能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位置。那么,针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和未来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是值得研究的。

一、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指导纲要》颁布之前,基本运动技能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虽然教材中有着较大的教学比例,但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基本运动技能学习一直不太理想。

(一)将基本运动技能等同于专项运动技能进行教学

《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所谓的基本运动技能主要是中小学生在行走、奔跑、跳跃、投掷、滚翻、攀爬、钻越、支撑、悬垂、旋转等方面的动作发展内容[1]。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其实是一种“类”方式存在,并不是特定的某种方式。如“投掷”基本运动技能,动作方式就包括投、扔、抛、撇、砸、推等多种方式,“投掷”是这些方式的类称。但现实教学中当在教授“投掷”这一基本运动技能时,往往将其定位在“田径”专项运动中的“肩上屈肘背后过肩”那种特定的投掷方式,其他方式则被排除在课堂学习之外,甚至被视为错误动作。

(二)只注重教授基本运动技能的动作结构

纵观中小学基本运动技能教学的学习课堂,会发现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教会学生动作结构(身体姿势、运行轨迹)方面。如在教授“投掷”基本运动技能时,教师一切思考都是围绕如何教会学生投掷时的身体姿势(肩上屈肘、背后过肩)和动作过程或轨迹(持球、准备、蹬地、转体、挥臂、出手)方面。当学生能够连贯、规范地表现出动作结构时,教学此时的目标就算达成了。但有时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中已经将动作做得很标准,在运用时依然会出现动作变形、不会运用等现象,这就说明教学还有所欠缺。

二、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存在问题的根源

基本运动技能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来自教师自身的认知问题,认知决定了人的最终行为方式,只有改变认知才能最终改变教学行为。

(一)教师存在“专项运动技能”的固定思维

在体育教师培养过程中,学习的体育技能基本都是专项运动技能,这就导致了“专项运动技能”的固定思维。这种固定思维方式就会让教师形成见到跑、跳、投基本运动技能时,头脑中立刻呈现出田径专项运动中的100米、200米、投标枪、跳远、跳高等专项运动中的特定技术动作,很难再去想到跑、跳、投的其他方式,从而导致了基本运动技能被教成专项运动技能。

(二)对基本运动技能应学习的内容认知不明

很多教师都清楚,中小学阶段学习的基本运动技能,是为未来更好地学习专项运动技能打好基础,但对基本运动技能教学中应该传授怎样的知识,培养怎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未来学习专项运动技能打好基础,缺乏清晰的认知。

根据运动技能信息加工理论,运动中信息加工需要经历刺激识别、反应选择和反应编程三个阶段。刺激识别就是对运动情境中的外在刺激信息进行确认刺激是否存在,识别刺激是什么,该阶段需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反应选择就是对刺激识别阶段获得的信息做出合理、正确的决策,即采用怎样的行为应对外在的刺激,该阶段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处理信息方式,培养运动认知能力;反应编程阶段就是根据反应选择阶段做出决策,组织运动系统去执行决策。如组织肌肉以正确的次序、力量、时机完成动作,该阶段需要教会学生动作方式、培养学生身体控制及操控器械能力(表1)。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专项运动技能中的动作方式,只是学习内容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需要学会观察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动作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意识、运动认知能力,提高学生身体控制及操控器械的能力。如果基本运动技能教学要更好地为未来专项运动技能学习打好基础,则必须从以上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方面提高贡献率。

三、中小学体育基本运动技能教学的努力方向

从基本运动技能教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面进行变革,为学生未来更好地学习专项运动技能打好基础。就是未来中小学体育基本运动技能教学的努力方向。

(一)教授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动作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多样化动作储备

上文已经说到,基本运动技能中的技能是以“类”的方式存在,每一项技能包含多种动作方式,每一种动作方式都有特定的应用价值,特定情境下需要考虑选择动作方式的合理性,情境不同则采用的动作方式亦不相同。例如,在NBA比赛中可以看到高水平运动员有时会采用非常规动作完成投篮,虽然该投篮动作不符合所谓的规范动作,但此时却是最合理的动作方式。应用中的情境往往千变万化充满着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具有丰富的动作储备。

基本运动技能是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而未来要学习的专项运动技能众多,某一基本运动技能在不同的专项运动技能中存在的动作方式有一定的区别。如“投掷”基本运动技能,田径专项中的投标枪、投垒球、投铁饼,篮球专项中的投篮、传球,手球专项中的射门、传球等都属于“投掷”的动作范畴,但由于投掷物质量、形状、目的、情境等的不同,导致其采用的动作方式也不尽相同。基本运动技能学习应该要为未来要学习的这些专项运动技能都打好基础,而不能只为某一项专项运动技能学习打基础。

综上分析,在学习某一基本运动技能时,需要教师采用逆向思维,从未来需要学习的众多运动项目中去梳理该基本运动技能动作方式的外延,将属于这一基本运动技能范畴的动作方式作为學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多样化的动作储备。

(二)动作与动作修饰要素相结合培养学生身体控制及操控器械能力

在学习基本运动技能时,学会动作方式是必要的,但教学不能仅限于学会基本运动技能的动作方式,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在特定时间、空间及运动条件下,控制自己身体以及操控器械的能力。

控制自我的身体及身体对器械的操控能力,其实就是身体能够按照思维做出具体行为,达成目的的能力。例如,想将球快速投到某一区域,在实际操作时能够表现出快速、准确地将球投到这一区域中的行为。要达成培养控制身体及操控器械的能力,可以在教学中将基本运动技能与时间、力度、路径、角度、距离等这些动作修饰要素相结合,基本运动技能与动作修饰要素之间就如同“动词”与“副词”的关系,动作修饰要素是对身体做出基本运动技能动作的修饰。例如,“跑”动作与跑的修饰要素相结合有:快速跑、慢速跑、向左跑、向右跑、直线跑、折返跑、“S”形跑、向前跑、向后跑等,具体动作修饰要素可以根据实际运用需要进行归纳(表2)。

表2中这些动作修饰要素是基于运动技能在实际运用中的需要归纳得出,这里只是一种思路和方向,具体的动作修饰要素还需要根据所教基本运动技能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和选择。根据实际情况中的观察,当学生能够较好地将动作与动作修饰要素相结合时,基本就可以判断其具有较好的身体控制能力或操控器械能力。

基本运动技能与动作修饰要素相结合,具体到实际教学中就是在教会基本运动技能动作方法后,就需要结合各种动作修饰要素来进行练习。例如,在教会跑的动作方法后,就需要结合动作要素练习快速跑、控制速度跑、直线跑、“Z”形跑、“S”形跑、向前跑、向后跑、高姿态跑、低姿态跑、合作跑、对抗中跑、躲避跑等。动作与动作修饰要素的结合可以是单一的“动作+动作修饰要素A”结合,也可以是多样的“动作+动作修饰要素A+动作修饰要素B+……”的结合,如“跑+快(时间)”的快速跑,也可以是“跑+快(时间)+‘S形(路径)+低姿态”的用较低姿势按照“S”形路线进行快速跑练习。动作与动作修饰要素的结合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发展了学生身体控制能力。

(三)基本运动技能教学中设置特定情境渗透运动认知能力的培养

运动认知能力就是在运动的反应选择阶段为了实现目的而对信息刺激快速、准确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体育不单单是针对“身体”层面的教育,也包括对“意识”层面的教育,任何运动行为都是受意识的支配。学生对动作方法掌握得再好、对身体控制及操控器械的能力再强,若不具备一定的运动认知能力,同样无法达成运动的目的。实际教学中也经常发现学生课堂中学会了标准的动作技能,但到比赛场上时往往出现“学不能用”的现象。如传球对象不合理、传球时机不对、传球方式不正确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动作技术的问题,而是运动认知能力的问题。运动认知能力并不是只有在学习专项运动技能时才需要学习的内容,专项运动技能场景复杂、对抗激烈、干扰因素众多,没有一定的运动认知能力基础,到学习专项运动技能时再去学习,学生将会非常吃力,这方面需要在中小学阶段的基本运动技能教学中就开始渗透,才能为未来专项运动技能学习打好基础。

基本运动技能教学中要培养运动认知能力,从学习内容方面需要教授学生观察方法及应对各种外在刺激信息的方法,主要包括根据不同信息刺激(情境)应该选择的动作方式、运行路径、速度、力量、方向、角度等动作及动作修饰要素。如要将球传(投掷)给同伴时,要教会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获知场上同伴和对手的位置,教会根据不同的位置应该选择的传球对象、传球时机、传球动作方式、传球路线等。

基本运动技能教学中要培养运动认知能力,从学习方式方面需要设置特定情境,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进行学习的方式。例如,根据不同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在教授投掷基本运动技能教学时可设置4对2传接球比赛情景。当进攻方拿球时总会有一名同伴无人防守,就需要学生能够观察全场获知队友、对手位置,决策出传球对象,同时还需要根据对手、队友的站位决策出采用的传球路线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获得身体体验和理解。如果在教授投掷基本运动技能教学时能够培养这些方面的运动认知能力,就能为将来学习篮球、足球、手球等专项运动技能传接球时打下很好的基础。

四、结语

中小学阶段的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应为未来学生更好地生存、生活及专项运动技能学习所需打好基础,则需要在该阶段教学中改变只教动作结构、限定动作方式的教学行为,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具体认知能力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多样的动作方式储备、提高运动认知能力、培养身体控制及操控器械能力等多方面实施教学,才能更加全面地为未来需要打好基础,提高基本运动技能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中小学体育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培养策略探析
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立足自身优势 打造特色品牌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