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L范式下小学数学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3-05-30 12:48刘美娟
幸福家庭 2023年1期
关键词:范式分数信息技术

刘美娟

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趋显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创新突破,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文件指出要“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改革。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注重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应用,赋能提质增效”。

现代教育技术改善了当下部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模式化、静态化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技术多被应用于展示课而非日常课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因准备一节展示课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尝试了一次数字化教学后就再也不愿踏足所谓的信息技术课堂,这种教学方式让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没有常态化的实践探索,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也就无从谈起。事实上,这一困境存在的根本原因是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清晰。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倘若教育者只关注技术的应用,或者重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而不去深层次、充分地关注学习者,就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就会陷入只见技术不见人、只见投入不产出的尴尬境地。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探究中形成理论上的突破。基于此,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分析了在CTCL范式下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小学数学数字化教学质量的价值和策略。

一、CTCL的价值内涵

上海师范大学的董玉琦教授带领其团队提出了“学习技术(CTCL)范式”,即研究者在文化(Culture)视域下统合技术(Technology)、学习内容(Content)和学习者(Learner)的研究范式。此范式强调技术应用必须回归教育本质,遵循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认清技术要素在教育教学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技术促进学生学习。

(一)CTCL的基本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应聚焦于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等要素与各要素的交互作用。在个体层面,技术的应用旨在调节学生与学习内容的关系;在群体层面,技术的应用旨在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保障,并促进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在生态层面,技术的应用旨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系统中各个要素的联结,灵活调控各个要素,使系统实现动态平衡。CTCL着眼于学业成绩、综合素养等维度,从认知、情绪和批判性思维的视角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本质。教师应恰当地使用该范式,使之能够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CTCL的核心价值

CTCL的核心价值是解决教育问题、促进学生发展、为教育研究和实践指明方向。CTCL关注的主体是学生,研究的出发点是学习者的发展,任何技术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均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已然融合的情况下,教师只有深入机理层面,准确地把握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与思维发展的规律,才能在学科学习的设计中恰当选用一些技术来对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实现技术改善学习的效果。

二、CTCL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运用尚学趣学习平台中的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作业辅导助手等功能优化教学,充分利用平台的备课资源提高自己对教材和课堂的驾驭能力;运用互动课件,努力增强课堂互动的效果,充分利用实时学习数据,采取具有特色的云端联动模式展开教学;布置基于学习诊断目标的一对一精简作业,及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反馈对学生进行辅导。

(一)课前: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设计

课前,教师可以登录教学平台,学习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优秀教学案例,再对照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基本要求、设计背景和思考等内容观看空中智慧课堂的视频,与平台上的教师进行对话,深入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加深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教师可将平台中的资源作为课前的自主性學习材料推送给学生,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精准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而形成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二)课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实时分析课堂中学生的行为,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安排,少而精地选择教学内容,抓住知识主线,促进师生的双向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形成集“学—讲—评”于一体的云端联动模式(图1)。其中,“联动”是互动的进阶版,是指教师充分利用一些数据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师生互动开辟更多的空间;“学”是指教师利用平台的互动课件下发互动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互动任务;“讲”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平台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生成的学习数据,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并为学生讲解错题、归纳方法等;“评”是指教师依托练习互动任务,利用学生的练习数据,聚焦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点评,同时,教师可利用平台的投票功能,以“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话题发起投票,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在观察交流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到心中有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特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尝试、交流共享的过程,积累利用图形学习数学的经验,把握“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分数的概念。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动态地演示将圆形分成两份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可以呈现多种图示(图2),聚焦核心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仔细观察,哪一个图形与众不同?”“你能把这些图形按一定的标准来分类吗?”等互动任务。教师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2.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分数的意义,做到眼中有形。在比较分数大小这一教学环节,教材上提供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把圆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感悟:同样大的圆形纸片被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但这样的操作方法比较局限,对折的次数越多,继续对折也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平台优势,让学生在平台上将圆或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再给其中的一份涂色,并用分数表示。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理解抽象的概念,继而懂得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

3.在拓展提升中内化分数的意义,做到心中有域。数学概念的形成是学生依据直接经验在概念的具体例证中归纳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把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之中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在“有趣的分数条”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教材的练习内容进行再加工,不直接呈现表示平均分的分隔线,而是让学生估计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以此提高问题的难度。教师可以结合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一”与“几分之一”的关系,使其能够在操作与体验中形成数感。在练习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不断丰富学生对分数概念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教材,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努力发掘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使教材情境化、动态化,注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同时,教师应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实现资源网络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助化、情景虚拟化,以此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課后:借助信息技术精准辅导

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平台采集的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在线答疑和练习频率等学习数据,针对不同的维度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平台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分析数据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实现“一生一方案”,真正帮助学生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

教师可以基于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解答。基于作业完成数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知识点掌握情况、学生个体主要问题等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改革进程可以引领教育走向新样态,但在重新审视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评价现代技术在教育教学变革进程中的作用时,教师教学实践中仍有许多无法绕过的现实问题。在CTCL范式下,教师要从关键性、紧迫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对教育教学的问题进行梳理,从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着手,快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猜你喜欢
范式分数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分数的由来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可怕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