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文
摘要: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即阅读与写作之间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在语文这门综合性、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中,想要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就必须在常态教学中制定读写结合策略,整合读写目标,在深化“读”的主题后抒发“写”的情感,让阅读与写作互为羽翼、相辅相成,从而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优化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点环节,高效率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文字理解、情感解析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而写作则是对阅读成果的进一步升华,只有二者的相互配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现阶段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未能完全转换思想,忽视了与“写”相关的训练,导致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很难融为一体,无法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教学目标,影响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现状
1.1教学目标偏差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氛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虽然在积极探寻新式教学方法,但是教育思想还未从传统中完全脱离出来。这导致教师在基础教学目标设定上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大部分教师意识到问题后,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但是围绕的主题依然是如何更好地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非锻炼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致使最终师生间的互动流于形式,学生知识认知与应用能力依然停留在基础水平。教学目标的偏差导致阅读课堂上看似营造了轻松的氛围,但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状态,难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未能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建立联系,对文本无法产生深刻感悟,自然难以锻炼表达、创作能力。
1.2教学方法不当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有了培养学生读写意识的观念,但是在教学落实上却存在很多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组织题目解答、先读后写这样简单的教学互动,始终没有做到真正的读写结合,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被动状态,思维容易固化,写作能力也未得到训练。还有部分教师基于教材内的阅读文章提出大量问题,但是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始终抓不住重点,甚至有些学生掌握了教师的提问规律,最终还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创作思维固化、内容单一,始终难以达成读写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
2 基于读写结合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读中解析:写作手法分析,积累知识经验
为实现借助读写结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目标,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文章进行全面且细致的解析,不仅要深度研读重点词句,还要对其中包含的写作手法进行整合,从而总结写作规律,同时形成相应的体系,以此来帮助学生积攒写作经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对于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教师不仅要讲解其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主题,作者巧妙的构思以及精湛的文笔同样也要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从谋篇布局角度研究作者的匠心手法;然后对一个词、一句话的作用都应进行细致分析、针对性解读;最后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适度地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阅读《海上日出》一文时,教师应该重点讲解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作者想要借助对“海上日出”的描述表达怎样的情感?创作环境对该文章的写作有哪些影响?作者都使用了哪几种修饰词、修辞手法?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围绕这三点展开。首先,在第一遍阅读中对整体结构进行梳理,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看日出、晴天、有云、赞日出景观。而为了保证对日出描写的全面性,作者还在“晴天”部分重点描述了日出前和日出后的景色差异,在“有云”部分重点区分薄云时和黑云时日出的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的方法,优化他们的思维结構,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讲解。作者使用“一抹红光”“非常可爱的红”“红是真红”“艳红”“一抹浅蓝”等词完成了对日出前后景物变化的修饰,借助这样的方式让读者欣赏海上日出的壮美,此时可以结合这些有意思的修饰词来组织仿写活动,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你能用类似的方式来对它进行描绘吗?”此时学生能够积极联想与表达,给出“害羞的红”“一抹可爱的白”等答案,在改善学生阅读体验的同时也让他们的语言表达 能力得到训练,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2读中批注:独立研读文章,读后倾吐反馈
小学时期,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的能力,尽可能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将方法、技巧等巧妙地融合起来,最终将“原生态创作”与技巧应用整合到一起,实现综合语用能力的发展。而想要保证学生表达的准确性、恰当性,教师必须将“读写结合”落实于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并且能真正做到将其贯穿课堂始终。在此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原则,为学生提供独立研读课文的机会,自然进行析词、析字,从而借助对重点句、段的分析形成更深刻的感悟,将这些零散、瞬时的情感、体验使用文字、符号等进行简单记录,完成这一研读任务后再回头去看批注,自然将倾吐、反馈串联起来,完成读后的写作任务。
批注教学还必须要具有层次性,在不同的阅读教学阶段让学生完成批注的任务,在课前准备阶段,根据初读印象和已学知识首次批注;在品读阶段详细批注;在最终的读后探索、读后写作阶段补充批注,由字到词再到句,发挥出批注的重要价值,从而让“练写”成为语文阅读中的一项常态活动,保证读写结合的水到渠成,促使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例如,阅读《桂花雨》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初读阶段完成以三项任务:标注生字,并在查字典后注上拼音,初步了解生词含义;找出一些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且从主观视角出发,联系上下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在第二项任务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直接或间接的写作意图,并且记录下自己的一些疑问。这样一来,在预习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探究意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3读中激情:联系实际生活,完成自然表达
写作是由内而外的一项活动,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总是“为文先动情,情动而辞发”。小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且缺少生活阅历,所以他们的写作无法完全建立在理性的思考之上,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情”依然是关键词,需要借助阅读教学的力量来实现“激情”的目标,抓住教材内阅读文本的情感释放点,并且创造时机,鼓励学生想象、表达,此时可以将阅读文章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说出其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与感受,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真正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欲望,保证后续写作更加自然、流畅。同时,教师自身也要融入情境之中,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特征、生活习惯的基础上精准引导,为他们提供准确的表达方式,避免无效抒情。在将情感表达视为学习和生活常态后,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能得到更多创作灵感,在面对写作主题时,总能从自己独有的思维或者记事角度,来讲故事、说道理,从而在自然状态下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章,让其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使其感受到写作手法的精妙,同时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实际生活中与父母之间发生的温馨故事,并让其尝试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将事件和情感描绘出来。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对其内容和情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同时有效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2.4读中知事:把握课文重点,拓展写作途径
写作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反思,一般情况下,“写作”的发生源自作者对“对象”的感想,他们会将这些令人难忘或者值得深度思考的话题以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故而一篇文章中有很多值得人深思的点,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教师能够在课内自然展开不同的写作拓展训练,如补充观点、扩写故事、续写文章、深层分析等。教师应选取最适宜的习作训练途径,让学生主动细化阅读,探究人物、事物的本质,并在此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感悟、分享主观情感,自然而然地成为读写的主体,从而在不断实践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仿写活动,选取文章中一些精彩的部分,引导学生模仿写作,让他们熟悉优秀的创作手法,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最终使学生在长期仿写训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不仅实现语言文字解读能力的提升,还能为其个人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教师首先针对文中第一句:“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来组织扩写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补充说明人们在缺少火的情况下有哪些活动不能顺利进行,人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展示空间,初步将读与写相融合。在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后,众神领袖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惩罚,此時天上诸神都会有什么反应。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模拟表演,分别扮演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太阳神阿波罗,在模拟对话中展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学生在表演中能产生更深刻的主观情感,了解普罗米修斯的人物特点,从而更愿意学习他勇敢、坚强、博爱无私的精神,并在后续写作训练中将这一案例应用于相关的主题之中,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2.5读中拓展: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学习从本质上讲是开放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不应该一味地研读教材课文,还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的课外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解读才会更加立体,也能在后续的阅读探索、文章创作中发挥潜能,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更多课外材料,包括历史知识、绘本故事、文化解析资料、同主题文章等,这些资料的展示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表达欲,使学生从中掌握语言知识的内涵,积攒大量写作的典型例子,为自身创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多种类型的材料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后续各项学习活动,并且不断发现自身与示范材料之间的差距,找出前进动力、不断进步。
例如,在教学《纸的发明》一课时,教师要明确文化知识拓展的必要性,充分利用课内外素材,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详细介绍作者的背景,还要说明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的生活,此时可以播放一些人们用龟甲、兽骨、青铜器等当做文字记录工具的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再对造纸术的便利性进行讲解,了解这项发明的伟大意义,基于此,为学生提供拓展关键词:地动仪、圆周率、活字印刷术、麻沸散、《本草纲目》《水经注》等,并且让学生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展示相关的阅读材料、动画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扩大阅读范围,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古代在多个领域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并鼓励他们说一说对这些发明的看法,在自由表达中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为学生后续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机会和创造机会,在读与写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在参与各项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读写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期间,教师首先应进行自我反思,明确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基于此展开阅读中的多元化写作训练,包括批注、抒情、拓展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享受读写的全过程,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最终真正学以致用,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荪,冯生尧.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点的类型与选择[J].基础教育课程,2021(20):24-28.
[2]卢改凤.试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9):190-191.
[3]李东繁.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应用探索[J].文学教育(下),2021(7):102-103.
[4]王建军.提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效果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7):269-270.
[5]刘鑫煜.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4):279-280.
[6]陈燕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20,9(47):114-115,134.
[7]郭顺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法的整合实践阐释[J].科技资讯,2020,18(31):126-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