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2023-05-30 00:43:49王全仓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王全仓

摘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深度学习则是素质化教学践行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数学教材,紧密联系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借助生本教育理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并将其视为当前深度学习教学的关键。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域,简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现况,探究如何有效开展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要重视深度学习的开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当前数学教学中,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积极开展深度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所以,教师要深入探究核心素养理念中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具体过程,发现实施深度学习存在的障碍,积极探索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现状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对当前教学情况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通过综合分析来看,当前真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还不多,有部分教师开展了深度学习活动,因受到客观因素限制或影响,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另外,部分教师对于深度学习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也缺乏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小学生大多处于心智发展的初级阶段,玩心较重,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这些都会对核心素养下深度学习的开展产生影响。总的来说,当前教师虽然认识到深度学习的益处以及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并未完全高质量地推行。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

2.1 主题单元教学,宏观把握全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针对数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这与深度学习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熟悉新课标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培养技能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并站在“大局观”角度重新审视教材,即从宏观角度来把握全局。合理开展主题单元教学可以保证深度学习的有效性。具体来说,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应先确定每个单元的整体目标和探究主题,在此基础上再对每一节的内容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熟悉教学内容,又可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当每个单元的内容讲解完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回顾与总结,让其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的教学为例,本课是在学生学习过整数、小数及分数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师应开展主题单元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转化,以加强对百分数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组含有百分数的圖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并找出其特征,进而导入课题“百分数”。然后,教师先鼓励学生自行翻阅教材,并提出问题:说一说本单元中涉及哪些知识,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教材中涉及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百分数与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百分数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接着,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思考有哪些关于百分数的问题是当前需要解决的,让学生对单元内容形成整体认知,也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分数知识中与百分数相关的知识内容,明确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再借助折扣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化。

2.2 结合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直接关系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深度学习中,教师要侧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唤醒学生脑海中原有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围绕情境设计问题链,对学生进行合理提问,让其在问题情境的指引下,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多角度、多层次展开探索,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散,从而认清问题的本质,进而顺利地解决问题。情境创设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带领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质疑,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形式,培养其多维度思考问题的意识。除此之外,情境创设需要结合具体问题或者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而且可以体现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学生各方面能力能够得到综合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学为例,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可以进行简单的统计,但却无法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情境,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的生日是哪一天?大家知道还有谁与自己同一天过生日吗?班级中哪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利用统计知识来了解班级同学的生日情况吧!”学生在听到情境中的问题后,纷纷展开讨论,并结合学习过的方法收集数据。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与其他成员展开讨论和交流,对同学们的生日情况进行统计。小组学生要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以写字条的方式或举手的方式进行统计。收集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可用画“正”字或其他符号来统计最终数量,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想法。在情境中,学生不仅可以对统计知识形成初步感性的认知,还可以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另一方面,当学生掌握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后,教师应借助教材中的问题创设情境,并结合课后习题设计巩固练习,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研究方法,即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2.3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数学建模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在深度学习教学中,合理建立数学模型,以实际问题为媒介呈现数学知识,并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在建模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来,在实际生活中找出其原型或者缩影,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真正落实“学以致用”。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教学为例,为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真正高效学习,教师应尝试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建立数学模型,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存在的“比”的现象,在交流中启发学生思维:请大家观察教室黑板上方的五星红旗,它的长和宽比例为3∶2,生活中还有其他与“比例”相关的知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探究任务,任务一:以五星红旗为例,请大家找出生活中其他存在“比”的案例,并探究其中存在的比例关系;任务二:根据得出的比例关系展开分析,尝试理解“比”的意义;任务三:经过探索“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其中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而将“比”改写为除法算式和分数两种形式。当学生明确任务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某小组提出探究班级中男女生在总人数中的占比,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成员以举手示意的形式,收集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再结合班级总人数来分析男生、女生所占比例,再结合教材内容,掌握“比”的写法和含义。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加强对“比”的内容的掌握。

2.4 及时剖析错题,助力学生反思提高

根据调查显示,错题整理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数学深度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章节学习后,鼓励学生搜集错题,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或者学生出错率较高的习题进行讲评。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先自行评错,认识到自身出错的点,进行初步的反思和总结,如果通过自行评错、改错后找到正确解题思路,教师再系统化阐述解题思路即可。如果学生通过自行评错、改错后仍然出现错误的问题,教师则要将这类题作为重难点着重讲解,指导学生找出出错的原因,并要求学生准备错题本,习题讲评后在错题本上记录纠正后的正确解题思路及答案。课后可以定期拿出错题本进行复习,以防止在解题中犯同样的错误,进而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为例,部分学生在解题中因不理解“鸽巢问题”而导致判断失误。比如,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设计如下题目:六(一)班有37名学生,至少有5名学生是同一个月出生的,请判断这句话的对错。部分学生认为这句话是对的,但正确答案却是错的,这体现出了学生对鸽巢问题掌握不牢固,解题时思维不够严谨。对此,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解题错误的原因,并将其作为例题展开精讲。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一题目,并鼓励解题错误的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当学生说到错误点时,教师不要直接否定,而是应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可取之处,并委婉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让学生自行认识到解题思维中的错误。之后,再系统化地对错题进行分析,部分学生在阅读题目后会第一时间联想到一年有12个月,但却忽略了“至少”一词,教师应借助图片来引导学生思维,先提出问题:如果保证同一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那么可以将36名学生平均分到12个月中,即每个月都有3名学生出生,第37名学生无论在哪一个月出生,都会出现那个月出生的人数是4的情况,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至少有4名同学是同一个月出生的。在错题讲解后,教师应设计同步练习,如4只鸽子要飞回三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会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要求学生思考后阐述解题思路,使解题思维在练习中得到提升,进而指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5 巧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存在碎片化问题,教师多是围绕课时目标进行教学,而学生自己不具备整合的能力,导致知识体系构建情况不理想,学生无法灵活运用部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新旧知识之间无法有效相互渗透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探索解决方法。結合多年教学经验,不难看出,知识讲解多是围绕核心概念或“大观念”进行组织和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将零散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组块化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思路,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在讲解完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复习本章学习过的知识,又能深入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形成对知识的多元认知。其次,在学生自行构建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思维导图内容进行点评。如某学生所建立的思维导图以“圆柱与圆锥”为核心,并以“圆柱的表面积”“圆锥体积”“圆柱体积”“圆柱的认识”“圆锥的认识”为关键词细化知识点,罗列出公式、概念和特征等内容,却遗漏了“图形的旋转”这一分支,教师应指出其中的不足,并引导学生对导图进行完善。最后,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和完善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自己所构建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观察和模仿中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逻辑思维。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开展深度学习,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对教学形式做出调整,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借助单元教学、数学模型、思维导图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多种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教师不断优化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铁珍.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题情境深度学习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1(51):17.

[2]于兰.小学数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之探究[J].新课程,2021(51):93.

[3]朱禹倩.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实践[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12):21-23.

[4]郭春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5):89-91.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0:49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47:34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