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剑 高光藩 庞明军 刘文明 别锋锋
摘 要:为了提升课程思政的传播力与工科在线课程的建设内涵,文章以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的融合创新为主题,从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活动融合与评价体系融合四个方面,阐述两者融合创新的构建路径,构建了“数字化课程思政+工科在线课程”协同创新模式,并结合工科微课建设实践,介绍了实施案例,最后给出“数字化课程思政+工科在线课程”协同创新模式应用的思考与建议。文章力图解决当前工科在线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思政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难题,为提升工科在线课程的建设内涵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科;在线课程;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9-0088-04
2020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同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推动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均要求课程思政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在线开放课程当前处于快速发展期,江苏省于2017和2019年分别立项了省在线开放课程442门和1383门,2021年10月中国大学MOOC平台就拥有工科在线开放课程1663门,52门课程单次选课人数超万人[3]。在线课程不仅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同时在疫情挑战下为学生获取优质教学资源解了燃眉之急。课程思政满足育人目标的根本要求,在线课程满足优质资源的共享,而课程思政在线课程的全面融合将是推动两者提升育人效果的重要途径。汤玫英提出了在线开放课程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的三个途径,一是增强教师的思政意识,二是挖掘课程可用的思政元素,三是灵活运用育人方式[4]。李波等人提出将课程思政从“碎片化”到“整体性”的建设理念,推动在线课程与思政协同共建[5]。徐升等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课程反思四部曲,把课程思政贯穿在线教学全过程[6]。龚伟英将课程思政融入“互联网+”时代的在线同伴互评的实践,实现学生能力培养和德育素质目标的一致[7]。
教育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推动了课程思政全面实施和在线课程快速发展,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实现两者协同创新是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的必由之路。然而,对于工科在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仍在教育工作者们探索的路上,是当下在线课程内涵建设与课程思政发展必须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融合创新路径
“互联网+课程思政”是当代教育际遇,是时代的必然性,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8]。文章结合工科在线课程特点,从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评价体系四方面的融合进行讨论,力求构建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融合创新的路径,从而形成“数字化课程思政+工科在线课程”协同创新模式。协同创新模式的总体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一)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教学目标的融合
教学目标是整個教学过程的指引,工科在线课程教学目标需充分考虑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与价值的多方需求,应构架知识、能力与思政协同融合的教学目标,指引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具有隐性教育特征,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存在区别,工科在线课程教学目标中的思政目标应体现工科专业特征;工科在线课程面向的学员与线下课程不同,工科在线课程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与线下课程教学目标的差异,结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规律,制定受益范围更广的教学目标。因此,工科在线课程教学目标需注重对知识、能力与思政的协同融合,同时思政目标需突出工科专业特征,考虑范围更广的在线课程受益人群。
(二)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教学内容融合
在线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内容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学大纲指导着教学全过程,工科在线课程教学大纲不仅应包含教学知识体系与能力培养要素,还应包含思政内容体系。在建立工科在线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时,需突出与专业知识点的融合,将思政元素内化为教学内容,并依托思政教育促进知识点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由于在线课程学员专业知识基础的离散性大,传统线下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复制到在线课程,应结合互联网学习的特点进行知识重构,重构过程中课程思政体系是需要重点构架的内容。采用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课程思政资源,是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教学内容融合的载体,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包括动画演示、历史资料、影视片段等资源,实现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的多元融合,提升工科在线课程的吸引力与课程思政的传播力。
(三)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教学活动融合
教学活动往往是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相对欠缺的环节。在工科在线课程中设计教学活动,并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合,有利于了解学情以及思政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活动主题不仅要结合知识要素、能力要素,更应体现价值育人元素,通过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活动,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教学活动形式,包括研讨区互动、专题纪录片线上集体观影、视频会议答疑、虚拟课程沙龙等,并开展线下教学活动作为补充。在线课程教学活动中更易融入专业思想教育、价值教育以及家国情怀教育等思政内容,有效提高学生在互联网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并实现价值育人目标。
(四)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评价体系融合
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难以定量评价,缺乏评价标准与体系;而在线课程评价方法多元化,包含学习时长、在线测验与作业、互动研讨参与度、在线考试等,并注重过程性评价,还可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的模式。因此,依托工科在线课程评价多元化与过程化的优势,将思政内容与目标分解到在线课程的各评价环节,在过程性评价中提升课程思政的评价权重,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的综合评价,提升课程思政在互联网教学中的引导力。
二、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融合创新的实践探索
根据文章提出的“数字化课程思政+在线课程”协同创新模式,以“过程流体机械”在线课程中的一讲微课设计,介绍协同创新模式的实施案例。微课主题为“为什么要避开临界转速?原因、计算与预防”,教学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左侧是微课的教学知识内容,右侧是教学设计与思政的融入设计,微课设计全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理念与“思政领航”育人思想,师生同向同行,实现课程的教学育人目标。
(一)教学目标融合设计
微课中结合工科教学内容特征与思政目标,形成微课的教学育人三元目标包括:1. 知识元目标:通过“如何产生?如何计算?如何预防?”三个层次递进的问题出发,形成微课的知识元目标,即掌握临界转速产生的原因,掌握临界转速计算方法,理解临界转速预防措施。2. 能力元目标:将临界转速的理论知识与离心式压缩机的设计与维护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分析能力,并给出工程解决方案。3. 价值元目标:结合大国重器自主制造对装备专业人才的要求,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国家重大装备自主制造贡献力量,将思政教育内化为微课内容,实现价值元目标。
(二)教学内容融合设计
为了有效实现知识元、能力元与价值元目标,结合互联网教育的规律以及学生知识基础分散的特点,微课设计了三位一体的微课内容主线。1. 知识维度主线:围绕大国重器的“心脏”——离心式压缩机自主研发过程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临界转速,从“如何产生?如何计算?如何预防”三个层次递进的问题,形成微课的知识维度主线,对微课内容进行了重构,满足不同知识基础学生对微课内容的需求。2. 能力维度主线:利用信息技术,主讲教师与虚拟学生“小梦”“小想”围绕“如何产生?如何计算?如何预防”进行师生互动,聚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留以发散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采用理论知识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给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形成能力维度主线。3. 价值维度主线:以中国首台百万吨乙烯装置“心脏”离心式压缩机的自主制造为引导,以离心式压缩机自主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临界转速为授课主体,以新时代装备创造对人才的要求收尾,将课程思政内化为教学内容,形成微课的价值维度主线。
(三)教学活动融合设计
微课充分发挥小而精、数字化、价值领航的优势,聚焦于授课主题的重点与难点,围绕三元目标和三维主线,将课程思政元素、数字化教学资源、师生互动等在微课全过程进行融合设计,促使学生利用工科在线课程达到最佳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学活动的融合设计包括:1. 思政育人全程设计:在引言中以中国首台百万吨乙烯装置的“心脏”离心式压缩机自主制造开头;在课程总结中强调解决大国重器自主设计研发需要扎实掌握涉及的基础知识。将思政元素内化为教学内容,实现价值育人在微课全程的设计,并促进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2. 师生互动全程设计:发挥微课信息技术与数字化优势,与虚拟学生在微课中互动,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学重点内容引用历史案例,由虚拟学生分析案例原因,并延伸到临界转速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提升师生互动性,另一方面培养学习兴趣。3. 数字化资源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设计:对于教学难点“临界转速如何计算?”以及教学重点“如何保障转子安全?”利用动画以及工程技术标准等数字化资源进行微课设计,充分发挥微课信息技术以及小而精的优势,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4. 课后延拓思考题的设计:微课结尾设置虚拟场景,采用共情方式引出发散思考题:“如果你是一名离心式压缩机的设计工程师或者装备管理工程师,你有哪些措施可以让大国重器的‘心脏避开临界转速?”促使学生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工程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工程思维,提升学生的高阶能力。可以看到,通过将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融合创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能力培养全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微课小而精、数字化、价值领航的优势,提升自主学习效果,支撑微课教学育人三元目标的实现。
三、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融合创新思考
在线课程内涵建设需要课程思政的全面融入,同时优质课程思政资源的共享又依赖于在线课程的协同,因此,实现在线课程与课程思政兩者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是在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方发展的共同需求,是满足在线课程普及新形势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要求。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融合创新建设过程中,以下几点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制度保障与教研课题支撑
推动高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的融合创新,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提供更全面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推进“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的高等教育理念,同时要为教学研究提供省、校、院多级教研课题支撑,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的教研工作提供多元化多渠道的支持。
(二)优质教学梯队保障
开展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的融合创新需要优质的教学梯队,并需要在工科在线课程建设方面有一定实践经验,形成由资深的教学名师、青年骨干、年轻教师组成的教学梯队是推动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的融合创新研究与实践的团队保障。
(三)提高教师的思政修养与信息化水平
开展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的融合创新需要教学团队对课程思政有深入的理解,教师需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掌握在线课程建设的基础流程。提高教师的思政修养与信息化水平有利于保障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融合建设的水平。
(四)推进数字化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
建设工科在线课程群与数字化课程思政资源库,并在在线课程平台上提供专栏,有利于形成群雁示范效应,为相关工科在线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并提升工科在线课程整体的建设水平。
(五)加强在线平台的建设与宣传
在线课程资源丰富,学生选择范围广,在线课程平台可以为课程思政在线课程提供专用课程栏,增加对课程思政与工科在线课程融合创新课程的宣传,有效提升优质课程的传播效应。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6).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 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 江苏省教育厅. 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 (2020-07-09). 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0/7/9/art_58960_9307411.html.
[3] 中国大学MOOC工学频道[EB/OL]. (2021-10-10). https://www.icourse163.org/channel/3003.htm.
[4] 汤玫英. 充分发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以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现代汉语”为例[J]. 数字教育,2021,7(04):33-38.
[5] 李波,于水. 从“碎片化”到“整体性”: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08):140-144.
[6] 徐升,刘亚敏,陈艺兰,等. 高校在线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为例[J]. 大学教育,2021,133(07):9-12.
[7] 龚伟英.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在线同伴互评为例[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8):1-3.
[8] 刘淑慧. “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5-17.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