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萍
作为一种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作用显著,尤其是充分的融合课堂知识的教授与课堂练习的检验,会帮助学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所学内容。对此,文章就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的相关内容展开了研究与分析,目的是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授课效率奠定基础。
一、现状研究
(一)有限的课堂练习内容
课堂练习教学主要是就课堂之上当堂练习进行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如何吸收与消化该节课的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会根据所讲过的内容进行测试和练习,保证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记忆当堂课所讲的内容。然而经常具有局限性,向具体练习内容中深入,课堂练习内容不足,延展性不够,只关注眼下所学内容,没有充分的延伸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也没有涉及和渗透后面要讲的内容。
(二)单一的练习方式
单一的教学方式是影响课堂练习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管是教学哪门课程,单一教学方式这一问题都较为突出。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此问题显得更为严重,由于数学中的知识内容实用性非常突出,密切联系我们的生活。因此教师的工作重点应该指向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具体问题,然而,现阶段单一的课堂练习模式,显然无法培养学生处理具体问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不够重视课堂练习的展开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练习内容存在缺陷和不足;其二,练习方式有待加强;其三,师生重视度不足。究其根本,是否重视课堂练习为主导因素,由于教学工作的展开是由教学观念所引导的,进而对练习效率以及学生最终学习成果产生影响。教师过于看重如何传授知识内容,忽视了对他们练习及掌握情况的了解;还有一些教师明确了课堂练习的重要价值,但是却没有付诸实践当中,导致很多事情流于形式。
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重要性分析
(一)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加深
顾名思义,课堂练习就是对所掌握知识或者所学内容的重复练习,在温习中回忆与记忆知识点。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工作意义重大,由于小学生特殊的年龄特征,好玩好动,难以主动、积极地完成课下作业,若是课上练习不够及时、有效,这样就难以高质量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内容,进而无法顺利的开展后续教学与学习。效率低、质量差,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可以说,有效且及时的课堂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性,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后面知识的学习中。
比如,在教学小数乘除法的知识内容中,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但考查学生知识理解能力,更可以强化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这部分内容和之前学习的内容有联系,教师在教学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内容后,在与之前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安排课堂练习,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练习。
(二)更好地應用知识
不管是课下的复习巩固抑或者课上的当堂练习,目的都是一致的,即更好地消化知识、加强理解。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的展开是非常有益于学生记忆所学知识的。由于在每一堂课的练习中学生都会发现自己有不解的问题,这时教师给予帮助与引导,就会为他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学生在熟练掌握后可以更加灵活的转换与应用所学知识,这也属于教学任务与目标中的一点,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与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科学应用所学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发散,达到举一反三,并可以非常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基本问题。
(三)主要的兴趣引导方式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来讲,通过教师所设定的多元化问题内容,将学生的兴趣点燃,勾起其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在解答疑问和难点期间,能够将合作学习的价值凸显出来,通过课堂中的练习能够找到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加强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比如,在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的知识教学中,可以师生协作检测图形认知度,在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活动的引领下,实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探究知识的重要载体
课堂练习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内化所学数学知识,养成从整体上探究知识的习惯。在具体授课中,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把探究性问题纳入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使得学生在探索和质疑中将数学思维打开。如在教学“数的读、写法”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厌烦反复练习,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练习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教材附页将一个数字转盘制作出来,同桌同学为一组,一个人转,另一个人读数,若是读数准确,交换检验,这种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堂练习模式,进而将更为广阔的平台为学生知识学习与探究提供出来。
(五)帮助学生“减负”
当前学生学习压力仍然较大,教育工作中学生“减负”备受重视。若是在课堂中学生就能够掌握知识、完成学习目标,这样就省略了教师对其余课后作业的布置,并且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能够解答学生的学习难点,可将课堂练习的效率显著提升,并且,学生不但能够接受老师的指点,学生间也能够相互学习和相互讲解,实现共同进步与提升。由此可见,课堂练习在经过优化之后,能够有效取代课后作业布置所发挥的作用,而且在课堂练习中学生能够随时地向教师请教,可以随时和同窗进行交流、探讨,相较于课后的独立学习,这样的效果显然更加明显,在校期间将学习任务完成,使得学生课后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进而达到了减负的目的,有效迎合了“双减”政策的要求。
(六)更好地处理实际问题
课堂练习不断要求学生热衷学习,教师的合理引导和授课外,基本前提是学生课堂练习要与生活情境相贴近,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工具性特征,可以用来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而教师通过课堂练习的优化设计,不但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提升学习效率,并且,可以将学习任务在校期间完成,降低后续压力。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中,在引导学生练习这部分知识中,能够对思维能力与几何能力进行培养,而且在生活中能够随处可见正方体与长方体,因此通过所形成的数学思维能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所遇问题。
三、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
(一)关注练习策略,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非常重要,是学生数学技能学习、数学知识掌握的重要因素,此外也是帮助学生能力与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调查得知,传统教学过于看重成绩的好坏,很多教师的焦点集中于教学研究方面,激发学生创新性与主动性的课堂活动较少,这对实施既定的课堂方案会带来阻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生逻辑思维从根本上发展起来,对学生的主观世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课程标准内容,制定课堂练习计划。在教学方案设定中,需要从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入手,展开教学环节的全面设计,将喜闻乐见的课堂练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出来。其中设计环节应该涵盖练习形式、数量、内容、模式等,每个环节都很关键。通过全面的设置,目标是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建立学习情趣,使每个学生数学思维都能得到加强。
(二)课堂练习模式的强化,将数学学习能力提高
多数数学问题都与生活元素有着联系,考察着学生的生活理解与观察能力。例如,“小数与分数”“千克与克”“图形与图像”等数学知识都属于生活化范畴,学习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只有这样其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提升,课堂参与度才能全面提升。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一千克与一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把具体的物品带到课堂之上。例如,一瓶饮料、一公斤桔子、一枚硬币等。学生们相互间传递这些物品,体会千克与克之间的差异,进而将学生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课堂练习中,教师还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环境存在差异,因此理解数学知识时自然会存在差异。
教师应该由浅入深地控制练习题的难度,只有慢慢优化并照顾大众群体的学习基础,方可利用科学优化后的训练内容引领学生探究学习。比如,在对《圆》的有关知识讲解中,可以采取分层次教授的方式,将具体的数学例题引入其中。假设某个圆的半径为3,让学生们按照所学知识内容,分别将这个圆的直径、面积以及周长求解出来。可以安排基础薄弱的学生计算直径,即R=6=2×3,中等层次的学生计算周长,即r=2π×3=6π L=2π。最后安排能力突出的学生计算面积,即S=π r×r=9π。此种分层次授课,能够将学生自信心提升,引导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将学习任务完成,从而确保授课活动充满智慧。
(三)课堂练习实例引入,强化数学技巧
课堂练习,需要严谨的按照书本设计内容设定主题,进而确保更贴近生活的制定训练过程。小学生年龄小,为了切实调动其对数学学习的爱好与兴趣,教师应该将课堂练习实例不断引入其中,便于学生在练习中强化自身的数学思维,进而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案例研究:某工程队进行道路维修,第1天维修50米,第2天维修的较第1天的3倍少10米。请通过所学知识,求出修路队两天共计修路多少米。若是乏味无趣地让学生做一道题,学生只能机械展开,而此道题较为新颖,可以将学生解题兴趣充分激发起来,彰显课堂训练的价值。
通过分析已给出的条件,能够得出第1天修了50米,第2天比第1天3倍少10米。为了将两天共计修路数求解出来,需要将第2天修路路程率先计算出来,也就是50×3-10=150-10=140米,然后现在相加起来两天总修路路程,得到50+140=190米。每个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各异。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与训练,可以让学生以更为饱满的精神态势去感受、去学习,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文化素养提升的目的。在此期间,也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情感,确保各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情愿地融入平时的数学课堂练习中来,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打开。
(四)组内合作设计练习内容
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都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辅助教学,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这种模式并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这是由于教师经常通过学生个人测评的方法,注重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忽略了授课方式的单调性,因此教师需要改善授课模式,比如从小组划分着手。小学生年龄小,其思维不够成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跟随教师的安排,这就更有必要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然后阐述和安排组内模式下课堂练习的任务、目标以及步骤等,最后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独立设计课堂练习内容,并非单一的遵循书本上练习题的形式,还可相互出题考察或者口头交流解答问题的思路等。总之,组内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丰富授课形式,并将优越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营造出来。比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小组成员从不同位置与方向入手,之后让另一名组员以他为中心,描述其他人的位置,此种策略能够给学生身历其境的感觉,深刻的体会位置和方向。
(五)课堂练习要注重兴趣性
在小学生初步接触数学知识时,学生会看到无聊乏味,而热衷于有趣的事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我们可以把握小学生的这一天性来避免课堂练习中出现乏味枯燥的情况,进而提升其积极性,增强课堂练习质量。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克服枯燥的习题练习和知识讲授,而是注意在课堂练习时将学生兴趣点燃,这样对强化练习效果具有重要帮助。我们可以设计风趣十足的思考题,适当把练习题型增加,还可以设计考查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练习内容,如此一来,学生不会由于单一的做习题而感到乏味枯燥,進而强化课堂练习质量。
在教学《圆》的内容中,此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其生活性突出,对此教师可通过这个单元授课和课后习题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解了有关圆的知识概念后,让他们列举生活中有关“圆”应用的内容,抑或者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测量和计算身边的“圆”。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从课堂练习中脱颖而出,或者在课下进行测量和计算,而且在以后的练习中,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并向教师陈述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
四、结语
帮助学生掌握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是课堂练习的主要目的所在,尽管在以往的课堂练习中存在很多弊病,然而在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以后,课堂练习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减轻负担、掌握所学知识。课堂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针对个人情况因材施教,并且遵循一定的层次设定练习题型,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此,学生才能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中来,有效完成教师设定的练习任务,减少课后作业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负担,并有效应用所学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