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家园共育,顾名思义是幼儿园和家长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对幼儿的教育,这是一种先进的、新颖的教育方式,也是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主体,各有优势,也各有各的不足,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保障教育的全面性。然而,就当前幼儿园品德教育实践情况来看,对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力度不够,构建的育人格局不完善,品德教育效果也不理想。故在本文中,笔者依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家园共育的研究就如何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分享几点拙见。
一、基于家园共育展开品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学前教育中,家长不参与育人格局的构建,由幼儿园单方面实施品德教育,力量单薄,效果也不理想。实际上,家庭教育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家长是孩子最信任也是他们最依赖的人,而且家长对孩子的品性十分了解,这些都是幼儿园教育所不具有的优势。所以,家庭教育的配合与协助可以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提供重要的支撑,使教育更加科学、有效。当然,仅仅依靠家长实施品德教育也是不现实的,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能力参差不齐,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也很难实时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方法等,而幼儿园的专业化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
除此之外,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觀与世界观,使其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与意识。而这些仅仅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力量是做不到的,构建家园共育的格局能够保障品德教育的全面性,解决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各自的局限性问题,使幼儿接受全方位的品德教育,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局限性,如果能够深度结合起来,可以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弥补不足,从而达到“1+1>2”的育人效果。
二、当前家园共同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园共育的主动性不足
家园共育的有效落实需要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均有积极配合的意识与行动,任何一方的缺位或不重视都会造成失败,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就当前家园共同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情况来看,家长的配合度、主动性并不高,使得幼儿园教师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部分家长受到传统思想以及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过度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情况,通俗来说就是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几个生字,阅读了哪些内容,认识了哪些数字等,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教育态度,没有给予品德教育足够的重视。第二,部分家长工作繁忙,而且在他们的认知里,对孩子的教育是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家长只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正是这些错误思想的干扰,部分家长在家园共育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并不高,阻碍了品德教育的实施。
(二)品德教育的内容单薄,无法满足幼儿成长需求
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明确目标,再规划好教育的内容。然而,就当前家园共同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品德教育内容比较单薄,主要是教育幼儿懂文明讲礼貌,比如大人问话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并且有礼貌地回答,见到老师、家长或同学要热情地打招呼;请求别人帮自己的时候要使用商量的口气,在得到别人帮助后需要及时道谢;去别人家里玩不乱拿东西,如果打扰了别人要表达自己的歉意;在使用玩具或其他用品后将它们摆放整齐等。这些教育内容看似涉及面较广,但是都属于懂文明讲礼貌的范畴,从整体上看比较单薄,难以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需要加以充实。
(三)家园共育的渠道比较单一,育人效果提升不明显
家园共育的渠道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品德教育效果。就当前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共同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教育占据主导地位,而家长被动地接受与服从,教育形式主要是开家长会。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通过家长会给家长传授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分享品德教育的经验等,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幼儿品德教育理念。接着,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教育孩子,比如吃饭时告诫孩子不要浪费粮食,指导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做等。这样的共育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反馈,一方主动而另一方过于被动,教师也无法实施有效的监控,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品德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多渠道加大对家长的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家长的认知水平
家庭共育需要幼儿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需要家长的配合、支持与参与。现如今,很多家长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幼儿的品德教育,幼儿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作用,通过多渠道宣传与培训的形式提升家长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关注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家园共育,与幼儿园教师共同承担起品德教育的重任。
1.开好家长会。家长会是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最常见的一种沟通、互动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家长会上做好宣传工作。具体来说,结合实际情况向家长宣传家庭共育以及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好的品德会让孩子一生受益,也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幼儿品德教育上所特有的优势,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思想掌控着行动,如果缺少正确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很难让家长主动、自觉地参与幼儿品德教育,也就无法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让家长清楚自身定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为家园共同实施幼儿园品德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撑。
2.利用好家长开放日。开放日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是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互动的重要载体。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这一契机,引导家长观摩幼儿园的品德教育情况并主动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互动平台上,家长可以与幼儿园教师面对面交流,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设性意见等。通过家长开放日这个重要的“窗口”,家长往往可以了解很多关于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目标、内容等,也认识到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3.定期开展幼儿品德教育的讲座并邀请家长参加。为了提升家长的认知水平与重视程度,幼儿园可以针对幼儿品德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讲座,然后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从而主动、自觉地承担起幼儿品德教育中家长应当承担的责任。
(二)结合幼儿成长需求丰富教育的内容,提升品德教育实效性
品德教育内容直接影響教育成效,基于家园共育展开幼儿品德教育,必须明确目标并科学规划教育内容,避免品德教育效果因为内容单调而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要培养幼儿爱科学、爱劳动、爱集体、爱家、爱祖国的情感,此外要培养他们讲礼貌、克服困难、爱惜公物、勇敢、友爱、自信、诚实等良好品德行为与习惯。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提出要引导幼儿对人友好、大方、礼貌,并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得自信、快乐,同时还要引导幼儿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去行动,此外要爱同伴、爱老师、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等。由此可见,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不能单一地局限在讲文明、讲礼貌上,要拓展延伸到更多领域,以此满足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
1.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在幼儿所需要的品质中,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品德,这也是幼儿品德教育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需要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协同培育。首先,教育幼儿尊重家人尤其是长辈,这些是距离幼儿最近的人,也是他们最亲的人,所以要教育幼儿怀着感恩之心去尊重与爱戴,尤其是管理好自己的脾气、情绪等,不顶撞长辈与父母,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监督与指导作用。其次,教育幼儿尊重为他们服务的各类人,包括教师、环卫工人、警察叔叔、食堂阿姨等,因为这些人在为他人服务,必须爱戴、尊敬他们。而且这些为人民服务的人对社会是有贡献的,他们的职业是光辉的,所以即使不认识也要尊重他们。最后,教育幼儿学会礼貌用语,这是让别人感受到被尊重的重要途径。
2.教育幼儿分享与合作。幼儿基本上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不管是零食还是玩具通常都是独享,所以存在一定程度的“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在生活中不擅长与他人合作,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物品。然而,每一个幼儿是小家庭中的成员,也是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必须具备分享意识、合作精神,这是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必须具备的。因此,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在生活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指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例如,在一些重要节日,家长可以做一些小零食让孩子带去幼儿园与同伴分享,教师也要利用一切契机培养幼儿的分享品质,帮助他们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与此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爱心,引导他们学会正确接受别人的爱,也要学会将爱传递给别人,用实际行动带领幼儿给予爱、表达爱,给他们创造献爱心、付出爱的机会。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中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而家长则在生活中指导幼儿帮助身边的人,比如坐公交车、地铁教育他们给有需要的人让座,在这样的家园共育局面下,幼儿会变得非常有爱心。
3.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基于家园共育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目的是将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促使其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身边的一切,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拥有健康的、明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所以,家园共同实施品德教育,幼儿园教师与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首先,指导幼儿从爱自己的小家做起,家长要教育孩子爱惜家中的每一件物品,每一位成员;其次,教育幼儿爱自己的家乡,幼儿园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组织幼儿去社区做公益活动,比如带领他们参与垃圾分类、植树等各种公益性的环保活动,以此升华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再次,引导幼儿热爱自己的祖国,幼儿园教师可以与家长通过播放电影、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途径让幼儿清楚地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些都是有“祖国”母亲的庇护,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升华幼儿对祖国的情感。最后,幼儿园教师与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能够跟随时代发展而持续发展。
(三)立足实际创新家园共育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基于家园共育实施幼儿品德教育,必须打破幼儿园教师主动而家长过于被动的局面。在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关系,目标都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改变以家长会为唯一渠道与家长共育的方式,尽可能地多渠道实施教育,让家长真切地参与到幼儿品德教育中。
1.举行开放日活动,互相分享育儿经验。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全面、实时了解幼儿的日常在园表现。与此同时,每个家长都有自身独特的育儿经验,这些育儿方法有好有坏,可以利用家长开放日深入交流,这样可以相互借鉴、弥补不足。为了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类型的开放日活动,使其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丰富。例如,将表现一般与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幼儿的家长分配在一起,分享育儿经验,表现一般的幼儿的家长可以说出自己在幼儿品德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如让孩子爱惜粮食但是他们每次吃饭依然浪费食物,而表现较好的幼儿的家长则分享自己的品德教育经验。这样的互动给予了幼儿家长足够的尊重,让他们作为主体切实有效地参与幼儿品德教育工作,对于提升品德教育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2.开展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幼儿三者有效互动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家长到幼儿园与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比如“三人四足”的游戏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组织比赛。这样的游戏活动既可以调动幼儿以及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又能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与意识。诸如此类的亲子活动还有很多,比如组织阅读类亲子活动,让家长带领孩子阅读“诚信”“爱国”等主题的绘本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品德教育。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亲子活动,比如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清理小广告”“捡拾垃圾”诸如此类的亲子活动。这类亲子活动既可以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又能培养幼儿的奉献精神、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优良的道德品质。
四、结语
在学前儿童成长教育过程中,品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要给予高度重视,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加强合作,共建育人格局。家庭教育有幼儿园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同样,幼儿园教育也有家庭教育所没有的优势,这两者的结合是大势所趋,更是提升品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除了笔者在文中分享的关于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的方式以外,加强两种教育主体与教育形式融合的方法还有很多,在今后工作中笔者会进一步研究,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家园共育格局,将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