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娟 邝诗杰
【摘要】文庙作为传承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对河南文庙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目前河南现存文庙的保护利用与传播现状,探讨河南文庙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传播策略。新媒体时代,打造文庙精神标识,促进文庙文化传播功能的传承与延续,对增强大众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庙;文化自信;传播现状;传播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1]文庙作为传承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国内现存文庙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创新,有利于引导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增进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从而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先圣庙、学宫等,是纪念祭祀孔子和其他先贤的祠庙建筑,也是传播传承儒家文化、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目前我国现存文庙数量达1600多所,遍布全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對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河南地处中原,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儒家文化形成、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地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播和教育功能的河南文庙,不仅推动了儒家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传承与发展,也使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拓展。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河南地区现存的文庙数量较少,许多文庙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高、保护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因此,了解河南地区文庙历史与传播现状,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传播与教育价值,对发挥文庙在新时代环境下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内的4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文庙、郏县文庙、汝州文庙、许昌文庙)、2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归德府文庙、开封府文庙)进行实地调查,梳理归纳目前河南省文庙在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出有效的传播策略,希望能够为当今社会更好地发挥文庙的功能提供重要借鉴。
一、河南省现存文庙概况
中国孔庙网显示,河南省内列入参考名录的文庙有39所,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所,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所。孔祥林在《世界孔子庙研究》一书中指出,河南省现在辖区内原有的府、州、厅、县、乡学校文庙117所,现有45所文庙有建筑遗存,其中以只保存大成殿的为多。[3]从文庙的历史来看,河南地区的文庙历史悠久,据《郑县志》记载,郑州文庙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58—75年),由此可以得知早在汉代河南就已经有了文庙,是中国现存第二古老的孔庙,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4];就其保护现状而言,河南大部分文庙已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政府部门已对其进行复建、修缮与保护。
二、河南文庙的传播与利用现状
通过对文庙进行实地考察,河南省内文庙的传播与利用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利用仪式传播,定期举行祭孔大典
利用文庙场地举办孔子生平、思想、科举史等历史文化展览、祭祀活动等,将文庙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例如自2006年始,郑州文庙在每年的9月28日都会举行祭孔大典,来自全省各地的文化教育界代表齐聚于此,共同祭奠圣贤孔子。典礼采用三献礼,由上香迎神、代表致辞、初献、奠帛、献爵、读祝、诵孔子赞、全体参礼人行传统揖拜礼、齐唱《大同文》等环节组成。祭祀人员身着汉服,现场还同时进行古琴、国学经典吟诵、传统乐舞、中华古剑道等文化展演活动。祭孔典礼将中原传统汉文化与祭祀仪式相结合,在缅怀先圣先哲的同时,传承中华礼乐文化。另外,在文庙大成殿两侧的东西两庑,还陈列有瓷器等文物以及有关孔子的历史事件和书画展览等。通过在文庙内定期举行祭孔大典,激活大众的文化记忆、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进而增强大众的文化自信。
(二)创新传播方式,文庙建筑局部改建
文庙部分建筑被用作单位办公场所,或将文庙与博物馆、艺术馆结合,仅部分建筑开放给民众进行免费参观。例如汝州文庙结合当地汝瓷特色,其部分建筑被改建为汝州市汝瓷博物馆,这也是全国唯一以收藏、展览汝瓷为主的专业性场馆。文庙前院建筑被市政府改建为市文化局,文明坊两侧的东西廊房被改建为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汝瓷博物馆的展厅。北侧院落为三宝艺术馆使用,大成殿北侧的启圣宫,现已被改建为马永安书院,书院内陈列着字画古玩。大成殿平时不对外开放,仅在过年时才开放,供人上香祭祀,汝州文庙整体开放区域仅为20%。文庙建筑另作他用,使得文庙本身的文化内涵被弱化。[5]
(三)重视传播主体,文庙维护修缮复原
部分文庙处于维护、修缮状态,文庙的文化遗产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例如在2017年,郏县文庙周围部分房屋被拆除,郏县文庙处于修缮阶段。2018年3月,郏县文庙保护维修项目工程作为河南省唯一成功入选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为进一步对郏县文庙的保护开发打下坚实基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郏县文庙,在性质上属于孔子家庙,其创建年代久远、雕刻精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近年来,郏县政府对郏县文庙进行保护修缮,并作了开发规划,逐渐重视对郏县文庙的宣传与推介,但就宣传效果而言,仍仅局限于周边地区,郏县文庙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与推介。
三、河南文庙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对文庙的认知度较低
历史上,修建文庙是历朝历代的国家大事,文庙也是古代读书人心中的圣地。至明清时期,从中央到地方,文庙几乎遍布全国各地。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文庙消逝不见,或仅留下断壁残垣,文庙已不复当年的辉煌,甚至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例如位于开封文庙街的开封府文庙,经过历史的沧桑变迁,部分原有古建筑被改建、损毁,目前仅留存棂星门这一古建筑。棂星门临街而立,门前有两个石狮,为元明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目前,对于文庙的关注仅限于学界的部分学者以及文物保护部门,社会公众对于文庙有一定的距离感与陌生感。对大众而言,文庙更多的是文物建筑层面上的概念,对于其内在的历史意义、文化遗产价值、教育功能等认知度较低。
(二)文庙基础设施、展示利用条件差
就目前而言,河南省内的文庙更多的是作为人文景观向社会公众开放,而在景区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基础设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河南省内文庙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郏县文庙虽然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其处于郏县老街南侧,其建筑周边多为民居,位置隐蔽,不易寻找,且文庙管理人员较少,周边缺乏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文庙周边基础设施较差,不利于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在文庙的展示利用方面,总体而言,河南文庙展示条件较差。进入文庙景区,唯一的信息来源是文庙内部的路标指示牌,大部分文庙没有提供基本的讲解、语音导览、宣传页、数字化展示等服务,文庙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对文庙建筑的含义、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等无从了解,目前多数人仍把文庙视为文物保护的建筑、游览观光的场所,而忽略了文庙本身所承载的祭祀、文化传播、教育等多重功能,因此文庙的文化传承功能仍待加强。
(三)缺乏当代创新,对文庙的作用重视不够
现在文庙的建筑格局多是近年来复建后所形成,目前对于文庙的复建多停留在形式上的恢复,而对于其原有的建筑功能却缺乏时代思考。以郑州文庙为例,乡贤祠与名宦祠原本是祭祀对本地作出杰出贡献的历代乡贤与名宦的祠堂,是今天的人們了解本地历史上著名人物事迹的重要途径。位于大成殿后的尊经阁,原为贮藏儒家经典及百家子史诸书,以供学宫生员学习的藏书之所,但郑州文庙的乡贤祠、名宦祠、尊经阁平时却未向公众开放。即使用来陈列文物、书画、孔子事迹展览的东西两庑免费向公众开放,但其展览内容却长时间不更新,且普通民众欣赏起来也较为困难。因此,如何最大化地利用现有的文庙建筑空间,结合当今社会的需要发挥其新的作用与社会功能,是现在文庙所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四、河南文庙的发展与传播策略
(一)打造文化标识,强化文庙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
对于文庙的开发与保护,不能仅仅将其作为“遗产”来对待,更要挖掘其蕴含的文化与教育价值,使之成为地方文化的文化标识。如云南建水文庙就结合地方特色,将文庙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通过每年的祭孔大典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塑造自身文化品牌,提升文庙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将文庙打造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其他如浙江衢州孔庙结合地方文化,创设了成人礼、开笔礼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及家长亲身感受中国礼乐文化,培养尊师重道品格。同时,衢州市还运用孔庙作为文化标识,全力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名片,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借力新媒体,传播文庙的厚重文化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逐渐呈现出移动化、影像化、场景化、交互性的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对文庙进行宣传推介。在传播者层面,要提高传播主体的儒学素养,熟知文庙的历史、人物、典故等。在传播内容上,在保证知识性的同时要兼顾趣味性,转变文庙传统意义上严肃、高冷、神圣的媒介形象,拉近文庙与大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传播形式上,要综合运用现有的新媒体平台,针对不同的传播受众采取灵活多样、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文庙对公众的吸引力。在传播对象上,应以广大青少年群体为主,同时也要尽可能吸纳普通社会公众,加强本地居民与文庙的互动,扩大传播主体覆盖面。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创新表达形式,通过对文庙内典型人物形象的开发与塑造,使历史人物的思想观念、精神品质、价值追求在当代社会中得以传承。
(三)文旅融合,推动文庙大众化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6]如今现存的文庙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文庙的保护与利用,在注重挖掘其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文庙的经济效益,推动文庙可持续发展。例如北京孔庙在崇圣祠内推出《大成礼乐展演》项目,以传统礼乐为素材,在提炼文化精髓后进行现代化改编,使之成为集乐曲、乐舞、吟诵三者于一体的极具观赏性的演出,以乐的形式展现礼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关于礼的认知,涵养着观众的道德情操和美学素养。礼乐展演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表演,这也成为北京孔庙的一大特色。通过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实现历史传统与时代流行的巧妙结合,推动文庙大众化传播。
五、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庙作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国家崇儒重道的象征,对中华文明以及中华民族性格精神的塑造及影响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伴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作为传统文化象征的文庙,仍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精神支撑。因此,“推动个体行动者与群体行为的社会性连接、认同主体与认同客体的价值性链接、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的现实性衔接,借此实现中华精神标识文化层面的社会化导引”[7],仍将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策略研究”(编号22&ZD313)]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22-05-29(1).
[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3]孔祥林.世界孔子庙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357.
[4]齐月凤.河南文庙遗产保护和利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5]路佳凡.汝州学宫的价值与现状之调查分析[J].文化学刊,2015(8):26-28.
[6]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1).
[7]詹小美.中华精神标识的要义凝练与国际传播[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7):56-61.
(张兵娟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邝诗杰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生)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