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春耘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容易理解,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比较难理解,因为文本是以语言材料的形式固化下来的。与这种固化的对象进行对话,更需要讲究方法,批注就是一种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方法。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把自己对文本的思考、感悟、疑惑以及收获等,用语言写在文本中相应的空白处,或者把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有特点的、该关注的字词句段用系列符号进行标记,这些文字或标记就是一种与文本对话的表现形式,也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那么,这些批注应该出现在文本的哪些地方才会有更好的对话效果呢?
统编教材的助学体系,有以学习伙伴形式出现的“提示语”“交流平台”等,也有以学习引领者出现的学习要求、提示与范例,其实许多助学体系的表达形式,就是学生学习批注的最佳例子。
如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其助学体系需要关注单元页上出现的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和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总结的提问方法、策略,更要关注课文中出现的学习要求。综合这些内容,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时,可以分阶段提出借助批注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要求。首先课文比较长,与以前学习的童话相比,内容上也比较复杂,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主题和思想的,再加上文本結构也比较复杂,学生初读课文,一一标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也是为后续学习提出问题做铺垫。接着,学生进入认真研读课文阶段,在研读的过程中,通过朗读、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努力消除标记的疑问,对读懂的内容可用“我从……读懂了……”的形式简单批注,而对那些仍未读懂的地方,就要提出具体的问题,并把问题记录在有疑问的地方,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思考方向。
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学习,是统编教材列入语文要素学习的内容之一。因为这些关键语句对表达文章中心或作者的情感具有精妙传神的作用,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学习就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如教学《珍珠鸟》,这篇略读课文的结束语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就是文章中体现人鸟情真的关键语句。对包含真挚情感的句子的理解,适合通过批注来落实。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珍珠鸟是怕人的鸟,可是小珍珠鸟为什么不怕作者,不仅和作者走得那么近,而且那么信赖作者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研读相关课文内容,找出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批注。有的在“起先……随后……我不管它……”这一段话边批注:“这是作者让小鸟练习胆量,慢慢消除怕人的意识”;有的在“……我只是微微一笑……”附近批注:“任凭小鸟越来越接近我,我也不用任何行动给它有任何被‘打扰的感觉,让小鸟把我当成屋子里的一个东西,这种微微一笑其实是笑在心里的,并没有给小鸟造成惊吓,所以小鸟才能‘放开胆子做出更亲近我的动作来。”透过学生的这些批注可以看出,学生在与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对话的过程中,完全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和作者寄托的情感。
文本中情感的表达往往是比较隐秘的,常常需要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体验,而且这种感悟、体验容易稍纵即逝,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加以捕捉,时过境迁就难以再找回来。学生可以采用批注的方式,及时把它们变成文字记录在相关的语句旁边。
如教学《慈母情深》,课文中有这样令人动情的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读到作者用一叹三咏描写的母亲在工厂那种辛劳的工作境况,再拿到了母亲给的钱,谁都无法坦然离开。这就是课文中的动情点,教师在此处应该拨动学生心灵的音符,让学生向这样的母亲表达自己心底的感动,用批注把自己的倾诉悄悄记录下来,完成与文本在情感上的对话。
其实,学生借助批注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地方还有不少,如思维的困惑处、想象的拓展处、语言表达的优美处等,教师只要引导得当,就可以让批注在与文本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