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世松 樊和朋 李华吉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改革模式与思路,从而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职业院校针对汽车维修、会计等专业建立了“岗课赛证”融通制度,旨在提升人才综合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实践证明,“岗课赛证”育人模式能够推动专业教学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就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研究探索,希望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 汽车维修专业 “岗课赛证”融合教学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全新思路,其中指出职业院校在育人过程中需要融合全新育人模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实力持续提升,汽车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这一背景下,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因此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为了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在育人过程中落实“岗课赛证”融通制度,将职业能力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有效对接,融合企业工作岗位标准以及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将工作实践与人才培养有效结合,使双证书与培养方案结合,并将汽车维修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融合。
一、“岗课赛证”教学模式的概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积极探寻职业教育改革路径,尝试构建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职教20条明确指出新时代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需要与产业对接,职业教育应符合地区生产需要,并将其作为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重要参考。以此为前提,我国职业教育经过长期发展以及探索,形成了更为灵活且针对性强的“岗课赛证”融通制度,此种教育方式可划分为“岗课”融通、“课赛”融通和“课证”融通三个模块。
“岗课”融通是将职业岗位所需工作技能、操作规范融入课程体系,结合岗位需求,明确教育教学方式、教学任务,同时教师经过对学生能力发展需求的深入分析,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路径,将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岗位有效对接;“课赛”融通具体是指专业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将课程教学与竞赛规则、标准等有效融合,结合竞赛规定的知识、技能、素质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在提升职业教育考核标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单项技术、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不同阶段的职业教育培养方案,针对不同模块对学生进行单独训练,营造人人争先的教学环境;“课证”融通是将初级、中级、高级证书与专业教学融合,其主要体现在完善教育体系,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改革的标准化以及分层化特点。
二、“岗课赛证”与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实际上,这一全新育人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结合实际进行分析,传统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以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为主,主要是围绕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随后让学生掌握、练习,此种教学方式能够确保教学进度,但不能确保学生主动加入学习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平等师生关系之上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學习,并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多元能力以及素养的提升。
(二)丰富专业教学内涵
在以往的人才培养视角下,学校培养人才以及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且很多教师以考试要求为出发点,这使得专业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升。“岗课赛证”教学模式让教育回归到人本身、学生本身,注重的是教学内容的实际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专业教育和职业发展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进一步丰富专业教学内涵。
(三)确保学生就业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大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一情况,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在育人过程中深度融合“岗课赛证”进行教学,促进产学研结合,能够让学生及时掌握产业结构调整后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采取多种方式促进灵活就业。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开设校企共建班,企业给出具体的用人需求、职业素养、技能技术等工作岗位标准。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求来培养、教育学生达到企业用人标准,从而为学生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三、“岗课赛证”与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在全新教育改革背景下,采用“岗课赛证”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引导学生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因此“岗课赛证”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汽车维修专业改革,“岗课赛证”教学模式也将成为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但是此种教学模式与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融合的过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课证”分离。在传统的专业教学中,由于教师个人的原因,导致教学内容与汽车维修资格证所要求的技能知识点并未有效结合,导致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认证并无良好对接,形成了“课证”分离的现象。
二是“课岗”分离。同其他专业相比,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性较强,需要教师侧重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分析,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仅采用知识讲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专业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即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未考虑学生未来如何就业,岗位与课程教学的衔接不彻底,教师没有结合岗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综合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符,学生核心竞争力也得不到提升。
三是“课赛”分离。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院校未形成教育合力。更多关注的是参与竞赛的学生,忽略了其他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问题。
四、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方法
(一)构建“双师型”师资团队
为了将“岗课赛证”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中,职业院校在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应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改革进度,组建高水平、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师资团队十分关键。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在发展中可以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入手,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动力。
1.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应积极转变发展理念
将学生就业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转移至学生综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培养目标上来,明确提高师资水平的方案,划定教师能力提升范围。
2.开展师资培训
针对当前教学中“岗课、课证、课赛”分离的情况,职业院校需要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活动,让教师深入理解“岗课赛证”教学模式的内涵以及应用技巧,进一步转变其人才培养理念。职业院校可落实绩效体系、奖励机制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前往企业生产一线,掌握最新的汽车维修方法、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巧等,将这些内容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寻找学生能力提升、企业生产标准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开展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
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可邀请汽车维修工程师、项目经理等来校交流,助力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并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切实推动教学创新。通过构建“双师型”师资团队,进一步促进“岗课赛证”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二)创新教学模式,落实“岗课赛证”
汽车维修专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互动性,为了充分发挥“岗课赛证”的引导价值,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专业本身特点,转变自身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积极建立教学平台,营造多元岗位环境,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也能够促使学生多元化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借助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虚拟+现实”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并让学生围绕企业项目实践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和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进行学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在校企实训基地,让学生围绕实践项目进行组内探究、操作。以汽车发动机拆装、汽车维护的教学项目为例,在现场教学演示时教师只能针对一个工位上的学生进行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操作需求,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选择趣味性强、内容丰富的课前教学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拆装汽车发动机的具体方式,从而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录制示范视频,让学生课后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辅助练习,利用网络技术设计汽车模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
以学校线上平台为依托,借助混合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以“新能源汽车空调故障维修”这一项目为例,目前阶段新能源汽车数量显著增加,市场以及维修企业需要大量人才。
笔者以学校线上平台为依托,借助混合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案例、项目内容、新能源汽车常见空调故障原因等内容上传到校园教学云端,让学生了解动画软件及学习任务,同时线上平台也有记录功能,能够准确记录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平台开设了评论区,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无障碍沟通。在线下教学中,教师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巧与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懈奋斗、坚持创新的素养。
在“岗课赛证”融通下汽车维修专业教师采用全新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深化教学改革。
(三)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
综合来讲,教学体系的完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课程进行重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专业教师应深入思考汽车维修岗位工作任务、竞赛项目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等,深入落实学生学习与就业为导向的育人理念,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构。以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为例,根据汽车底盘系统常见故障分配情境任务,以不同故障为条件,引导学生掌握底盘结构、检修的主要内容,对此教师需要设置的故障项目有传动系统故障、行驶系统故障等。将情境设计融入课程,分配学时,以工作岗位任务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竞赛比赛项目融入教学内容,切实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2.对接“X证书”认证内容
职业院校需要组织教师对市场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全面分析专业发展方向,借助相关内容的研究来完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进而实现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结合,成功对接汽车维修专业人员领域“X证书”的认证内容,以此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专业教学与“岗课赛证”融合
教师以专业群为依托,明确必修专业教学目标和选修专业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在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之后,即可获取同一级别若干技能等级证书或不同级别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专业教学与“岗课赛证”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让这一新教学模式成为汽车维修专业教學的引领品牌和理念。
(四)多元化教学评价,多角度评价学生
在以往的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相对单一,在内容上主要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期末成绩评价学生,此种评价方式不足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在产教融合视域下,汽车维修专业教师要联合企业工作人员,从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对专业发展的看法、基础考勤、实践项目完成过程等方面进行测评,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实现自身多元能力以及素养的提升。不仅如此,教师在掌握学生评价详情之后,还要结合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向,以此来确保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小结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深度融合“岗课赛证”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要从实际出发,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在育人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完善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推动专业教学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海燕,沈鹏,朱锴鑫,等.高职汽车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2(2).
[2]刘书琴.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研究[J].职业,2022(9).
(作者单位:广西轻工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