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关键词教学法

2023-05-30 19:10陈丽琴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品质教学法

陈丽琴

摘 要 采用关键词教学法展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教学,可以将指示代词、称谓、品质作为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并学习马克思的优秀品质,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关键词 教学法 指示代词 称谓 品质

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饱含痛惜、赞颂、怀念、崇敬之情的悼词。教学时,可以采取关键词教学法展开教学。

关键词一:指示代词

这篇悼词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得益于文中使用了较多的指示代词。为此,教学的第一个任务就以指示代词为关键词,引导学生找出能够概括内容要点、显示行文思路的指示代词。

第二段中有两个指示代词“这个人”“这位巨人”。两个指示代词都指代第一段中的“他”“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这两个指示代词表明,第一段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第二段揭示马克思逝世的重大影响。

第四段首句“不仅如此”,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指示代词“如此”概括第三段中阐述的马克思第一个重大贡献“发现人类发展规律”,启下是引出第四段阐述马克思第二个重大贡献“剩余价值规律”。第五段中有三个指示代词“这样”,前两个“这样”是对第三、四段内容的概括,即马克思两个重大贡献——发现了“人类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第三个“这样”是指“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则由前面两重大贡献,概括说到马克思在其他领域的发现。

第六段首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是对上文第三、四、五段的概括,“这样”指代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贡献,即理论贡献的三个方面,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其他领域的发现。第六段第二句“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结束了对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阐述,过渡到对马克思作为实践家的阐述,句中“这”指代马克思深入研究之后的独到发现。所以,第六段写的是马克思密切注视科学新发现,即他的实践贡献——重视发明。

第七段最后一句“这一成果”指代马克思创立国际工人协会,这是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斗争成果之一创立革命组织。作为马克思全部革命活动的顶峰是这样一个成果,那么顶峰到来之前的革命斗爭活动是什么呢?自然是第七段前面的内容,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斗争活动的另一个方面,即创办报刊,开展革命宣传工作。

第八段中首句“正因为这样”中的“这样”指代的不只是第七段的内容(参加斗争),还应包括第六段阐述的马克思重视发明。第六、七段内容合起来即是马克思的实践贡献,包括重视发明与参加斗争。第八段第三句中“这一切”指代敌人(各国政府、资产者)对马克思的忌恨、诬蔑、驱逐。这是从反面阐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作者从正、反两方面阐述马克思的重要影响。正面影响就是千百万革命战友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悼念。

围绕“指示代词”展开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寻找、分析指示代词的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层次。总的看,第一、二段叙述马克思逝世情况与逝世影响。第六段“这样”显示出第三、四、五段写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其中第四段“如此”显示上文写马克思的理论贡献之一发现人类发展规律,下文写马克思的理论贡献之二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及其他领域的发现。第八段“这样”显示第六、七段写马克思的实践贡献,即第六段说的重视发明,第七段说的参加革命斗争。第八段是正反两方面阐述马克思的巨大影响,先反后正。最后表达对马克思的深切悼念。简言之,即第一段,悼念马克思逝世。第二至七段评价马克思的贡献,第八、九段颂扬马克思的崇高并悼念。抓住关键性指示代词,就能够拎清文章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可谓纲举目张,指示代词的作用不可小觑。

关键词二:称谓

这篇悼词中对马克思的称谓是多变的。多变的称谓中能见出丰富的情感意蕴。教学的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就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展开研读。

第一段有两个称谓“思想家”“他”,第二段也有两个称谓“这个人”“这位巨人”。后文有两个称谓“马克思”“他”。称呼“思想家”是就马克思的思维特征与个性品质来说的,马克思有敏锐的眼光,缜密的思维,善于揭开“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尤其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使得“在黑暗中摸索”的一切研究变得“豁然开朗”。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以“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称呼马克思是贴切的,既显示马克思的思维特征,也表露出一种崇敬。

第一、二段中称马克思为“他”“这个人”,是对马克思逝世过程、逝世事件的客观叙述,是一种既定事件的陈述视角,是对客观事件的还原与尊重。后文称“马克思”,是面向听众陈述事实与评价人物的公文化语言,是各方听众都能接受的规范化庄重表述。

第二段称呼“这位巨人”,是对马克思巨大贡献的敬佩,表明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领导起着巨大作用,对社会科学的理论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这位巨人”的称呼中凝聚着作者崇敬、怀念与痛惜的丰富情感。

关键词三:品质

这篇悼词简明阐述了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实践贡献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将对马克思优秀品质的提炼、崇敬、赞美寓于这种简明阐述中。那么,引导学生从这些简明阐述中发现马克思身上值得崇敬、学习的优秀品质极有必要。

在阐述马克思的重大理论贡献时,说马克思发现了“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又说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就“豁然开朗”了,能避免先前的一切研究“在黑暗中摸索”的现象了,还说马克思在每一个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都不是浅尝辄止”。这里揭示出马克思不迷信、重科学、敢质疑、勇创新的品质。

在阐述马克思密切注视科学发明与参加革命斗争时,说马克思对“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衷心喜悦”,尤其对那些能“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喜悦就非同寻常了”。表明马克思关注现实变革,关心人类命运发展的阔大胸襟。说“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并列举了马克思创办《莱茵报》《前进报》等多种革命报刊的事例,创立国际工人协会的事例,并从反面揭示马克思这些革命斗争活动产生的重大影响,说他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敌人竞相驱逐他、诽谤他,诅咒他。表明马克思工作满腔热情,斗争坚韧不拔,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说马克思面对敌人的驱逐、诽谤、诅咒,“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作者甚至“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作者用“蛛丝”的比喻表示敌人对马克思的各种攻击虚弱无力,表现马克思对敌人的极大蔑视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更表明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美好品质。

围绕指示代词、称谓、品质三个关键词展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教学,有助于学生梳理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情感,感受马克思的优秀品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通联:甘肃民乐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品质教学法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合唱教学法之合唱训练中的“和”与“合”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