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琳
随着幼儿教育的普及,提高幼儿教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之一。幼儿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长的协力合作,进而实现专业性和专注性的和谐统一。长期以来,家园沟通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形成统一高效的家园共育局面。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针对强化家园沟通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探讨。
一、家园共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价值
(一)家庭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传统观念“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表达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家庭是幼儿自出生伊始就开始接触的日常环境。家庭生活不仅给幼儿提供物质需求上的成长保障,还影响着幼儿的精神世界,也影响着幼儿生存技能的培养。随着幼儿的意识、思维、自我表达和自我行为能力的逐步完善,家长的引导和示范成为幼儿认知萌芽发展的基础。同时,这也会影响幼儿应对行为的形成。其中,满足幼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最基本的抚养方式,也是最基础的教育行为。
同时,这个阶段的幼儿普遍会有一些不合理的需求内容,家长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对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幼儿过度溺爱,无条件满足幼儿的一切需求。长此以往,一方面,这会导致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蛮横、专制,对他人具有过度的反抗情绪。另一方面,这也会导致幼儿难以承受挫折和困难,进而产生自卑或者叛逆心理。除此之外,这也会导致幼儿缺乏自我满足、自我动手的成长能力,始终对外界对他人具有过度的依赖性。反之,家长对幼儿过度苛责,无条件拒绝幼儿,甚至采用不理睬或者谩骂的方式阻止幼儿的需求表达,这也会对幼儿的认知理解、健康情绪以及技能培养产生负面影响。同理,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在具体知识技能的培养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影响。除此之外,家长满足或者拒绝幼儿的具体方式也会对幼儿的认知理解、健康情绪以及技能培养产生不同的效果。
可见,家庭会对幼儿产生最基础的、最根本的、最深远的影响。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对幼儿的健康全面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反之,错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会成为幼儿成长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今,家庭教育开始被人们重视。同时,家长们普遍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在和幼儿互动中经常犯主观错误,出现力不从心或者南辕北辙的情况。因此,只要加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力度,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才能保证家庭对幼儿成长带来健康、正确的影响。
(二)家园教育理念一致的重要性
要想实现高效的家园共育,切实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家园之间必须达成统一的教育观念。如此,家园才能创设功能一致性的教育环境,进而促进幼儿思维认知的和谐统一,并促进幼儿行为实践的和谐统一。教育活动具有全面的培养内容,具有缓慢的培养过程,具有专业的培养方式。家长们普遍缺乏专业的教育思想,进而会在言传身教中影响幼儿,这就会导致幼儿认知上的分裂,也会导致幼儿行为上的犹豫不决。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幼儿展开健康情绪、乐观心理以及坚韧品性等的培养,是幼儿园专业心理教育的共识。然而,很多家长依然对此不屑一顾,或者认为幼儿品性是天生不可逆的,或者认为简单的吃苦教育就可以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如此,幼儿园和家庭背道而驰的教育理念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行为,这会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针对幼儿心理问题也不能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同理,在其他方面,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的不一致都会影响整体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家长的教育影响力度更大,其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更容易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
(三)家园教育行为一致的必要性
很多情况下,家长的教育行为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和精力有限,导致教育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家长坚持传统思想,固执地采取某一教育行为。比如,以犯错行为的问题处理为例,部分家长会依然不自觉地采取打骂的简单粗暴方法。而幼儿园普遍采用平等交流、落实补救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们更容易对家长撒谎,进而产生新的教育问题。又比如,以语言类知识学习为例,幼儿园阶段有幼儿园的学习标准,小学阶段有小学的学习标准。部分家长长期受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商业营销环境的影响,坚持在幼儿休息时间开展专业书写、标准阅读的提前教育行为,这就会很容易导致幼儿对语言学习、对小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幼儿成长的长远发展。总之,家长错误的教育行为会导致幼儿产生叛逆和畏惧心理,甚至会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深入研发,很多综合性的教育活动需要家长的参加和配合。可见,家园教育行为的一致性是保证活动开展和有效落實的重要基础。
二、家园沟通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
现在家园共育普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主要在于沟通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进而影响家长和幼儿园的有效交流,观念和行为也就难以达成统一。
(一)沟通机制不完善,影响信息传递
现在幼儿园的沟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期的家长会,一学期一般也就两三次,就某一主题、某一方面的内容展开交流分享,通常开学初期围绕着入园准备展开,开学中期围绕着入园表现展开,学期末段围绕着离园安排展开。这样就导致家长和幼儿园难以共享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深入的教育问题探讨也难以展开。另一种是微信等现代化交流工具,承担每日的常规交流工作。由于家长们的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信息回复率较低,交流质量较差,微信就成了幼儿日常生活表现的展示,然而很难进行专业、系统性的知识交流。另外,家长接送过程中的简单交流,专业主题的家访活动,这些也都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的特点,整体的沟通效果并不理想。整体来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家园沟通机制过于简单,很难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信息交流,严重影响了家园沟通的质量。
(二)沟通表达不顺畅,影响理解效果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交流活动,需要双方的配合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交流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内容表达是自由的。然而,在家园沟通的实际过程中,整体的沟通表达并不流畅,严重影响双方的理解效果。比如,在家长会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基本上掌控了整个话语权,家长基本处于被动倾听的地位,导致部分家长不自觉地转移注意力,进一步加重无效沟通的问题;又如,在微信等沟通中,双方的语言都会尽量的简练,而且双方缺乏面对面的交流语境,也很容易导致信息认知上的差异;再如,部分教师或者家长存在高人一等的毛病,导致另一方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进而也会影响理解的效果和沟通的质量;除此之外,教师通常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再加上家长反馈的不主动、不及时,更容易在沟通过程中不自觉产生垄断行为。如此种种,家园沟通的低效性和无效性情况始终存在。
(三)沟通主题不全面,影响共育效果
幼儿教育涉及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面发展观点日益普及,幼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被极大地丰富和扩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园合作教育的內容就被延伸开来,家园沟通主题的范围也被延伸开来。然而,受到沟通机制、沟通表达和教师专业认知的影响,家园沟通的主题始终围绕常规的几个方面,比如,入园规范行为的培养问题、人际交流的培养问题、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等,基本都是围绕着幼儿基本的食住行能力和幼儿园适应问题展开。如此,片面性的主题沟通和行为引导,根本不足以支撑幼儿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
三、提升家园共育质量的沟通路径
家园沟通形式的低效化导致家长不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或者只是表面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的不一致导致教育实际行为上的背道而驰。根据家园沟通中的问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地解决措施,进而开创家园沟通、家园共育的新局面,这也是科学指导思想下的必然选择。
(一)组织专业培训,深化教师的沟通能力
在家园沟通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把控能力。然而目前教师在这方面的表现能力普遍不足,无论是家长会中无意识地独占话语权,或者在沟通问题中的力所不及,还是在沟通主题的广度上过于片面,教师都要在整体的沟通效果方面承担主要的责任。基于此,组织专业的培训活动,深化教师的沟通能力,是提高家园共育效果的第一步。
幼儿园身为教师队伍的管理者,理应承担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活动,邀请具有专业沟通能力的专家承担具体的培训工作,或者是选择本园具有深厚沟通能力的教师担任培训组长,对广大教师展开从沟通形式到沟通内容以及临场问题应变的全面引导教育。另外,为了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培训活动的圆满成功,幼儿园还需要进行纪律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借助奖罚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参与主动性。除此之外,幼儿教师本身也需要树立终身成长的理念,积极反思和归纳日常沟通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优化措施,并在日常模拟沟通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素养。
(二)扩展交流平台,丰富沟通的交流渠道
具体的交流平台是家长和教师互相认识的基础。双方在足够的了解下,才会增加信任感,提高合作意愿。常规的家园沟通平台难以满足深入沟通、强化沟通的需求。因此,综合分析整体的教育环境,扩展交流平台,丰富沟通渠道,是提高家园共育效果的必然措施。
比如,在幼儿园的展示平台,教师就可以进行某一主题方面的教育内容展示。家长在幼儿园参观或者接送等待的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和教师的间接沟通。如此,家长就可以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明确具体的教育引导行为。又如,构建以幼儿园为单位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幼儿园选择本园最专业的教师担任活动主持者,展开每周一次的不同主题教育活动。家长可以利用网络的回放功能,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学习了解。同时,为了避免单方面的内容灌输,幼儿园还可以在展示平台旁边设计意见反馈箱。再如,为了提高家长的沟通互动积极性,幼儿园也可以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如提供幼儿读物、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相关的书籍内容作为反馈奖励。除此之外,在常规的微信交流或者家长会中,教师也需要根据交流平台本身的优势和缺点,进行沟通内容的合理筛选,做好内容展示和互动沟通的具体安排,切实提高互动沟通的质量和效率。
(三)做好沟通准备,提升具体的沟通结果
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不仅要关注沟通的频率,还要关注沟通的质量。每一次沟通活动都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上的进一步统一,教育行为上的进一步配合。沟通活动始终处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某一时期之内,家长对幼儿的观察认知和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认知很可能处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家长具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可能会存在差异性甚至对立性,这就导致在某一主题的沟通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在教育问题探讨中产生分歧,甚至产生主观情绪上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具体的把控工作。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做好具体的准备工作。
比如,在幼儿健康饮食方面的主题沟通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对幼儿具体饮食习惯的了解,以及对家庭情况的了解,进而对幼儿家庭的饮食观念和饮食行为生成大致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预设家长在沟通中出现的疑问或者反问,进而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明确沟通的重点问题和方向。其中,一名幼儿轻微肥胖,其爷爷奶奶对他吃油炸食品的要求从来不拒绝。同时,这名家长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对幼儿的陪伴也相对少,基本上不参与幼儿的饮食过程。如此,这事件之间简单的因果关系也就明确起来。基于此,在这次的沟通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输健康饮食的内容,还要进行有关隔代教育和正确亲子关系的内容讲解,进行转移幼儿注意力、引导幼儿接受多种食物的沟通。一般而言,在家园沟通中,家长都会从自身的认知体验和幼儿表现出发,进而产生主观的片面的认知思维。要想提高家园沟通的质量,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教师就需要提前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进而设计针对性的沟通策略。在这样的沟通前提准备下,教师沟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家庭对幼儿的影响作用,高度重视和家长的沟通工作,不断探索高效的沟通途径,进而实现家园教育理念的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