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军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是初中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知信息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征,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初中教学
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初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应用方式和表现形式,并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更多信息与知识,发展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课堂教学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很少给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此外,信息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但由于课堂教学的限制,信息技术教材和教学内容难以得到及时的更新,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难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一)教材与设备无法及时更新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相应地,知识学习也需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和学习。但就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和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并且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较为陈旧,难以满足新时期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实际需求,甚至出现学生所学知识已经在实际应用中被淘汰的现象,难以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二)受重视程度低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依旧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并没有把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被纳入中考范围,因此,很多家长、学生甚至是教师,都将信息技术学科归类为副科,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也非常少,从而导致学生忽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很少开展相对应的实践操作课程。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很多学生甚至连一些简单的操作都难以独立完成。
二、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素养
(一)信息意识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帮助学生发展信息技术高阶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形成了有效的信息意识,就能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需求展开自主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积累,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认识各类信息,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信息意识,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提供支撑。
(二)信息社会责任
当前信息社会正处于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期,人们每天的生活都被暴露于网络中,在获取信息更加便利的同时,也使个人隐私泄露的现象愈演愈烈。这一现象也映射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积极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以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为切入点,增强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例如,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精彩纷呈的Flash动画作品,以此改变常规的板书教学方式,创设动态、直观、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生能将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学习中,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学习材料为切入点,深入探究课堂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电子产品,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学会了使用各类电子产品,这为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奠定了基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基本操作实践活动。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往往是出于本能,不具备完善的信息意识,难以认识信息技术学习的本质。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从而正确指导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行为,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教学“制作电子表格”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然后,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更换表格中某个单元格的颜色吗?”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能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从而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在信息时代中,每个人在网络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网民。在实际生活中,约束我们行为的是法律,以及很多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而在网络社会中同样也有规则。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信息意识与行为,帮助学生了解网络社会中的规则、道德标准,以及信息社会责任。
例如,在教学“网上购物”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模拟网上购物的全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分别需要扮演商家、物流人员、消费者等角色,收获不同的社会体验。在学生表演完之后,笔者给学生补充了网上购物存在的风险和常见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清晰地认识网上购物的规则。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模拟情境,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社会的利与弊,树立信息社会责任,学会遵守网络社会规则。
(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初中时期的學生有很强的个性,他们喜欢专注于自身,并不喜欢考虑他人的感受,但学习与工作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工作表的修改、修饰与打印”时,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学生合作制作一张完善的工作表。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保证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师需要打破常规教育理念的束缚,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贾建平.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0):93-95.
[2]林燕丽.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2,24(1):107-108.
[3]何雅珺.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2(3):48-50.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