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会芹
摘 要:“双减”政策下的“好作业”设计,要求教师在研发设计作业时要打破学科边界、注重对学生的精神陶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实施多元评价,让“好作业”具有综合性、生长性、层次性和激励性。“好作业”能助推学生的认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与数学应用。“双减”政策下的“好作业”设计,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双减”政策 设计研发
“好作业”是对作业质态的一种描述。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精心设计研发作业,要充分利用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作业的导学功能。“好作业”往往是一种启迪、一种陶冶、一种参与、一种生长。“好作业”能助推学生的认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与数学应用。
一、打破学科边界,让“好作业”具有综合性
“好的作业”在作业内容上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够从单一封闭走向自由开放。教师要打破教材的固化编排格局,打破学科的固有边界,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跨单元、跨学科的整合性、综合性作业。“好作业”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在数学作业研发、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搭建相关的支架,让作业成为学生思维与认知的“驱动器”。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研发应当以“学为中心”。比如,在教学“正反比例”时,笔者一改过去的纯粹纸笔性作业方式,设计研发了一项超越传统纸笔的综合性作业——“测量旗杆的高度”。有的小组采用“对比实验法”(将旗杆、旗杆的影子与米尺、米尺的影子进行对比),应用“正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有的小组采用“切片实验法”(将一根一米长的米尺绑在旗杆上),然后根据旗杆、米尺、旗杆的影子、米尺的影子等关系进行推算;有的小组采用“模拟实验法”(先通过测量米尺的长度及其影子的长度,计算影子长度是米尺长度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旗杆的影子长度求出旗杆的实际长度;有的小组采用“模型實验”的方式(将旗杆和米尺等放置在一起,并且用手机拍摄了一张照片,根据屏幕中的照片关系建立比例关系模型),然后借助比例关系模型,计算旗杆的实际高度。尽管学生都是采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作业的,但表现为不同的操作样态,应用了不同的实验指导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引入了厘米尺、卷尺、米尺等多种工具,引入了数学学科方面的知识。
打破学科边界,将相关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作业的导学功能、深化理解功能、应用功能等。综合性的作业,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拾级而上。对学生来说,综合性的作业打破了学科的边界,打破了学生的固化认知,因此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与符号,而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数学启发、引导的载体,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综合性素养的培育。
二、注重精神陶冶,让“好作业”具有生长性
“好作业”不仅能深化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在纯客观性的作业中,知识往往是一种外在的认知对象,而在精神性的作业中,作业是学生生命的重要组成。“好作业”不是将“知识”与“主体”割裂,而是让知识成为学生重要的精神力量与生命力量。
“好作业”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目的。比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笔者设计研发了这样的一种“精神成长型作业”:当a=0的时候,S等于几?当b=0的时候,S等于几?当a=b的时候,S等于几?这样一种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当梯形的上底为0时,梯形演变成了什么图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当梯形的上下底相等时,梯形演变成了什么图形?当梯形的上下底相等并且垂直于斜边时,梯形又演变成了什么图形?这样的作业既有助于学生对梯形的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认知,也有助于学生建立对多边形面积的统一认知。从更高的层面来讲,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精神的生长与数学生命的生长。想象性作业,能够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想象的种子,能够让学生在遇到其他相关图形时自觉地展开想象。
“好作业”能够生成学生新的学习动力,催生学生新的学习认知,让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从而建构一个“悦纳”性、丰富性的作业世界。
三、给予自主选择:让“好作业”具有层次性
好的数学作业,不是传统的大一统、标准化的作业,而是富有层次性、选择性的作业。教师要给予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自主选择权,帮助学生减轻相关的负担。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作业的选择,让作业更符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更契合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笔者一方面通过作业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借助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为此,笔者设置了三个层面的作业:一是基础型的作业,主要是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方面的作业;二是发展型的作业,主要是将其他相关的多边形引入,让学生计算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多边形的顶点处画相等的圆,并与多边形相交成阴影部分,让学生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三是提升型的作业,主要是已知半径的平方,让学生计算圆的面积等。通过这样一些有层次的作业,教师能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实现学生作业的转型。层次性的作业,既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促进了不同层面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方式赋予学生“免作业”的权利,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当然,外在的激励是一种手段与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学科本身,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施多元评价,让“好作业”具有激励性
学生的作业评价是学生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作业评价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分数,而“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多元性的作业评价,就是要让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式、评价的内容、评价的视角多元化,不断地给学生的数学学习赋能,不断地引导学生的自我认知。
多元评价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育分”转向“育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笔者设计研发了基础题、对比题、回练题、提升题、实践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从月历中直接找出2022年3月18日是星期几,这就是基础性应用;而根据2022年3月18日是星期几推算出4月3日是星期几,这是提升性应用。在“易混”关系的题组设计中,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展开“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换。在对学生作业评价的过程中,笔者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从结果的整体性分析,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反馈,引导学生及时发现作业中的相关问题,反思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而改进作业设计。
作业作为一种评价检测手段,其根本目的不是评判优良,而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此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业评价要以“育人为本”,以“适切为先”,以“进阶为要”,对学生“因材施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切实“控量减负”、提升学生作业的品质。借助作业,促进学生展开自主性、“自能性”的数学学习,进而触发学生的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杨晓梦.减负,从培养教师高品质思维开始[J],中小学管理,2021(9):1.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长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