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媛媛
观察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发现精彩,这样在语文写作过程中才会做到言之有物,避免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写作素材的积累是非常关键的,而素材的积累有很多种方式,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是获取写作素材最重要的途径。如果学生对生活没有给予太多关注,那些本可以成为写作素材的东西便会被忽视。鉴于此,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写作素材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积累的写作素材灵活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在不断地观察、写作的练习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兴趣——打开观察之窗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在学习中极其重要,若是缺乏兴趣,学生对眼前的景象,也往往熟视无睹。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累丰富的素材,改善写作教学现状。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体验,教师要利用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创设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通过自身感悟积累素材。
例如,在教学写小动物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回家好好观察,第二天开专题会,把你的观察和大家分享。”学生积极性高涨,跃跃欲试。第二天,学生分享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鸡、荷兰鼠等喜欢的宠物,畅所欲言地说出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大大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二、目标——坚定观察之向
学生的观察是广泛的,他们的年龄段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让观察思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让观察思考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用课本资源,把观察思考的培养融入教学。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两幅画面,回答“自己都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再让学生小组讨论比较两幅画面。第一幅画:雪花还小,高楼,灯光。重点看小女孩的衣着,破旧的衣裙,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想象女孩的感觉。由此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小女孩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她想到什么?”第二幅画面:(1)更加惨白的脸;(2)冻僵的手;(3)对在一起的脚尖;(4)坐着的积雪;(5)空中的幻境。明确这些观察对象,学生的观察就有了目的性,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再实际观察细节部分,从而真正掌握了学习和观察的主动权,同时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实现观察能力的提升。
在学生具体学习过程中,由于其成长经历和学习方式、知识基础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为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应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样的教学路径,最大限度地发挥观察能力的实际作用,推动教学朝着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三、方法——提升观察之效
掌握正确的方法能大大提升学习知识的效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的就是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教给学生良好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的技巧,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效果,又可以令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观察事物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观察顺序,同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不同的时间段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逐渐训练学生养成对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以时间为顺序的观察习惯。针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应采用不同的观察顺序,在运用时需要注意观察顺序的排列,达到最优化,在教师的主导下观察顺序被合理地安排,使观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观察事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类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或者将同一个事物放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比较观察,从中发现所观察对象的变化情况,并找出适当的事例进行写作,长此,将会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尽量体现全面性,不能仅仅局限于用眼睛观察这一种方式。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法应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实践中,观察顺序是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不同事物的观察顺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利用眼睛观察事物是最基础的,也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点强化的部分。
例如,在教学“我最喜欢的老师”这个写作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观察这个教师的外貌,描述教师的长相,然后再观察教师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以及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事情等,通过这样的顺序,就可以对写作对象有较全面的了解,动笔时才会更具有针对性。等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一个较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之后,教师就可以在感官方面采取一定的培养策略,帮助学生在观察的时候能够有效调动感官,提升观察的实效性。
四、感受——增强观察之悟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精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课件,利用学生对图片与视频的好奇心,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新奇事件通过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尽量在导入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资源、生活资源,找到观察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多讨论、多交流,进一步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提炼素材,升华观察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巧。
例如,在教学“我眼中的春天”这个写作主题时,为使学生能把这个作为题目写得更好,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学生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春天的样子。通过观察,学生对于春天的理解一定会比单纯用眼睛观察更加深刻和具体,从而在落笔进行写作的时候,写出的春天才会更加生动和具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与整合,从而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观察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想象,最终实现提升观察能力的教学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给予学生“一双慧眼”,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要把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方式的优化和调整,完善并丰富有关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顺序和技巧,养成观察习惯,提升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时记录观察结果,为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让观察成为习惯,让学生乐于写作,有效提升寫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能达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