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阅读教学 打造精彩课堂

2023-05-30 21:41:37王亚梅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交流文本课文

王亚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将阅读教学单独列为“阅读与欣赏”教学环节,依据课程目标和学段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文本为核心,深耕阅读教学,打造精彩语文课堂。

一、丰富朗读形式,感受文本精彩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四项基本功,其中“读”是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情感、发现写作方法和表达自己感受的重要途径,是打开文本学习的金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以《少年中国说》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语言整齐、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朗朗上口,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读”为引,让学生在反复读、多种形式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感受文本所表达的强烈情感。教学伊始,教师可以采取自由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韵律与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注释,一边朗读,一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所描绘的“中国少年”的美好形象和对“少年中国”的美好想象,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对祖国富强的强烈渴望。在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和情感体会后,教师可以采取个体朗读、集体诵读、情景朗诵等朗读形式,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文本内容,想象美好画面,抒发一代“中国少年”的爱国之情。

在运用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文本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成为朗读的主人,进行自由的朗读,还要注重教师的范读引领。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名家朗读录音,或者亲自进行范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朗读效果,促进他们对文本的学习。

二、注重“咬文嚼字”,体会语言美妙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文本学习,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通过品味文字助力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美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品味,也可以抓住文中的精彩语句,让学生进行阅读与鉴赏,还可以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用心体会它们的表达之妙。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咬文嚼字”中深深感受文本语言的美妙。

以《慈母情深》一文的教学为例。课文中的“慈母”慈在哪里?“情深”深在何处呢?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通过“咬文嚼字”的方法品味文本。如,让学生抓住文中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通过环境的“低矮”“阴暗”“潮湿”和“犹如身在蒸笼”,侧面描写出母亲工作的艰辛,同后面母亲大力支持“我”买书的意外举动形成了反衬。再如,文中还详细描写了母亲给“我”钱后,马上又投入到紧张而辛苦的工作之中的细节。作者不仅抓住了“坐”“弯曲”“俯”“手脚并用”等一系列动作,还用了四个“立刻又”构成了排比,不仅突出了母亲的辛劳,更是作者内心的真实体验,是“我”对母亲深爱与感激的自然表达。文中这样的细节非常多,只要引导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式学习,就能够体会语言表达的美妙了。

在带领学生“咬文嚼字”时,教师一定要把文字放在原文中加以学习,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挖掘文字背后的含义,体会文本给人的具体感受。同时,还要把文本的情境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调用学生的生活积累,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交流心得,领悟文本真谛

阅读教学,是一个借助文本实现多方对话的过程,特别是对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在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和语言理解能力上存在各种差异,这就使他们对文本有着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文本情感的体会上也有着自己特别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还要组织学生就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情感的体会和写作方法的感悟上,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以集体的智慧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领悟文本的真谛,深化阅读学习。

以《落花生》一文的教学为例。课文围绕“花生”,具体写了种、收、尝、议几件小事表达了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对文中“议花生”的环节,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作者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心得,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发现课文表达的真谛。在文中,作者的父亲把花生同桃子、石榴和苹果相比较,突出了花生的平凡、默默无闻和实用。难道桃子、石榴和苹果就没有用吗?教师可以通过质疑、追问的方法,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交流与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见解,深化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在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中,教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领悟课文主题的真谛——人要做有用的人。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时,要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可以是自由交流学生的观点,也可以是多人补充式交流,让学生在相互补充中深化阅读学习。

四、拓展延伸,升华阅读效果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要做到课内阅读同课外阅读相结合,拓宽阅读教学深度。而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以课文为纽带,以语文学习为核心,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式阅读,升华阅读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延伸阅读,通过读原作或与课文紧密相关的文章,深化阅读学习,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从内容、文体、作者等多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

以《猎人海力布》一文的教学为例。课文写的是猎人海力布牺牲自己而拯救别人的故事。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它多是由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创作,一代代口耳相传下来的文学形式,劳动人民往往借助这种体裁来表达他们的美好愿望。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对课文的学习之后,可以通过拓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搜集一些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体会故事语言的口语化,内容的虚构性与奇幻性,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如:阅读《嫦娥奔月》的故事,从曲折的故事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对团圆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阅读《后羿射日》,感受古人神奇的想象力,感受古人希望能够通过英雄来战胜自然,拯救人民于水火的美好愿望等。

在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式阅读时,不仅要依据教学内容开展,还要结合学段阅读內容和阅读量的具体要求开展。既不要超出课程标准要求,也不能滞后,要把课内阅读同课外阅读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学,从而升华阅读学习效果。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一定要以文本为本,通过学生的朗读、品味、交流和拓展阅读等方法,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学习与体会,在深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畅享阅读的精彩,感受语文学习的无限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栟茶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猜你喜欢
交流文本课文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