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丹 陆虹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字义、做动作等方法识记“棚 、驮 、磨 、坊 、挡”等14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学写“愿 、意”等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语,体会心情,联系生活,读出文中人物的不同语气。
3.积累句式“怎么不能,我很愿意……”,联系生活,尝试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切准难点,识记字词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小马过河》,通过昨天的预习,有很多同学圈画了两个词语,认为是本课最难读的。谁能挑战读正确?
1.学习词语“马棚”。
(1)教师请学生读词语,(出示词卡“马棚”)相机评价:“棚”字后鼻音读得非常标准 。
(2)师:“马棚”是什么意思?
词语拓展,师生对话互动:动物们住的地方,名称可不一样。马住的地方叫——马棚,鸟儿住的地方叫——鸟巢,羊住的地方叫——羊圈。
2.学习词语“磨坊”。
(1)教师请学生读词语。(出示词卡“磨坊”)
(2)师:看一看,哪一张图是磨坊?(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石磨”,另一张是“磨坊内放着石磨”。) 师: 磨坊就是磨米面的地方。磨坊里用来磨米面的工具就是——石磨。
(3) 师:把词语放进句子里,
还能读正确吗?(出示句子:小马驮起口袋, 飞快地往磨坊跑去。学生朗读。)
3.学习生字“驮”。
(1)这个句子中还躲着一个生字 ,(出示字卡“驮”) “驮”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谁来做做“驮”的动作?学生做“驮”的动作,教师相机评价。
(2)师:你们猜猜,古人造字时,“驮”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大”呢?
预设:要力气大才能驮东西;
马儿大力气才大,驮的物品就多。
师:猜对了,古人造字时,右边的“大”字就是表示壮实、结实的意思,表示形体大而壮的马善于驮运。
教师请学生再读这个句子。
师:老马要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岸的磨坊去,这就是小马过河的原因。
二、揣摩人物心理,师生分角色朗读
1.听老师讲故事开头,通过语气想象表情。
师:老师要奖励你们听故事。
我们玩一个小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故事,边听边想象小马会有怎样的表情。
预设:小马开始的时候表情是笑嘻嘻的,后来的表情应该是皱着眉头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表情圈找信息。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己读读故事的开头第1~3自然段。读到哪个句子,看到了小马的表情是笑嘻嘻的;读到哪个句子,看到小马皱起了眉头。把句子画下来。(生读课文,圈找句子。)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①指名读好这句话,并体会到小马的高兴心情。
②联系生活练习表达:这句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在生活中可以经常用,我们来试一试:
师:现在我就是妈妈,我对你们说:“宝贝,你已经长大,能帮妈妈去买酱油吗?”
生: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③有感情地朗读。(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3)师:刚才听故事时,你们还想象到了小马皱着眉头的表情,读到什么地方,你们仿佛看到了小马这样的表情?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3自然段。
①现场采访:现在,你们就是小马。小马,小马,你为什么为难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在第3自然段中圈画相关信息: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这就是小马为难的两个原因。
②在理解原因后练习朗读,读出小马当时的为难。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刚才我们体会了小马的开心和为难,老师和你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这部分故事。我做老马,你们做小马。
师相机评价:同学们读出了小马的开心和为难的语气。奖励你们一个“朗读金话筒”。(板贴“金话筒”图片)
三、学习第4~5 自然段,小组分角色朗读
1.教师引导正确朗读:想不想得到属于自己的“朗读金话筒”?自己先读读第4、5两自然段,读正确,读通顺。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1)师: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出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①快速分好角色。
②根据角色读出恰当的语气。
(2)指名1组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评价,相机颁发“朗读金话筒”。
(3)预设松鼠说的话是朗读的难点,重点指导松鼠说的话。
①教师引导:松鼠的话是最难读的,松鼠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着急)松鼠为什么这么着急啊?
②再读松鼠的话。(指名练读、全班练读)
(4)四人小组二次练习分角色朗读,展示评价。
四、学习讲故事微课,布置实践性作业
1.教师引导:同学们写字特别认真,所以老师要奖励你们再来听故事。
有一个同学要为你们讲故事,讲的就是课文中小马第一次过河的部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讲故事微课视频)
2.看后引导学生评价,并布置实践性作业:今晚回家,你能给爸爸妈妈讲讲小马第一次过河的故事吗? 引导学生用“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来回答。
教学评析
一、理清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之间的关系
课文后的习题,第一题即为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题是根据提示讲故事。如何走进童话故事,体会阅读的乐趣呢?把自己当作童话中的一个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说出童话中人物的语言,学生就走进了童话充满真善美的世界。因此,低年级童话故事编入教材成为课文,很多课文的课后练习题都有“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练习要求。讲述故事之于童话阅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作为文学阅读的童话故事,一定包含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讲故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脉络,把握故事的结构,并将故事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在使用语言生动表达时,学生体验对语言文字的掌控感,从而感受乐趣。从意义上看,体验童话阅读的乐趣是这两个学习活动共同的指向。分角色朗读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进行揣摩,学生根据提示讲述故事,看到“为难、吃惊、难为情”这些提示语时,脑海中就会出现具象的画面,讲述故事自然更加生动有趣,并能由此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设计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的实施路径
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讲述故事的实施路径我们定位为“明暗交错,双线并进”。钱丹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主要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为明线学习任务。故事开头部分,钱老师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说话表达的方式,读好“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这句话,从生活情境再回到故事情境,体会小马的高兴,表现他乐意为妈妈做事的态度。“为难”的心理是本课学习的难点,钱老师设计现场采访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化身小马,找寻為难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语气。这一部分的分角色朗读,以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来实现,教学模式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先理解再朗读”。小马和老牛、松鼠对话部分的教学模式则转变为“小组合作式的先尝试后突破”,小组合作练习并展示,教师发现小松鼠的着急语气是朗读的难点,即聚焦难点,帮助学生体会心情,然后着重练读。在这条明线任务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见另一条暗线任务的并进——讲述故事。钱老师巧妙地在开头部分设计了闭上眼睛听老师讲故事的学习活动,教师讲述故事既是引导学生想象故事中人物的表情,更是对后续讲故事的最好示范。在学生分角色朗读了小马和老牛、松鼠的对话后,钱老师又提供了一段学生讲故事的视频,并布置一项实践性作业——回家后将故事的前半部分讲述给爸爸妈妈听。为第二课时“讲述故事”从暗线任务转变为明线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明暗交错,双线并进”使得两课时教学各有侧重,两项学习活动相互借力,恰如其分地发挥各自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体会童话阅读的乐趣。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胜利
山南小学/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张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