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言联璧》中学化错

2023-05-30 09:39:42华应龙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化错格言差错

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读一读《格言联璧》。那么肯定有朋友会问:为什么读?怎么读?能读出什么?难道其中有化错教育?接下来我一一解答。

为什么读

我读《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读到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意思是说,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到达,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句格言出自《格言联璧》。

我读《光明日报》,读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引用古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意在告诫人们要以钉钉子精神坚持不懈地干好“正在做的事”。这句古语也出自《格言联璧》,其大意是天天向前走,即便千万里路,也不嫌远;常常动手做,纵有千万件事,也不畏难。

我读《习近平的读书故事》,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我自认为读的书挺多,可是在这之前根本不知道《格言联璧》,我汗颜不已。我毫不犹豫网购了马天祥先生译注的“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格言联璧》精装本。

怎么读

《格言联璧》是清代金缨编纂的一部格言集成,分为学问、存养、持躬、摄生(附)、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言、悖凶等11类,内容广博,意蕴深厚,不仅涵盖了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更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格言联璧》自问世以来,就因其内容广博、思想深刻、语言优美而得到广大学人的认可,不断有新版本问世,几乎成为每代读书人处世修身的必读书目。

我读了第一遍之后,如获至寶,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当即决定每天的晨读,我就带着工作室成员共读《格言联璧》。我的工作室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以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主,也有不少数学特级教师。我们的晨读每天都是清晨5:30开始,读3页左右。我会从那3页中精选3句话,编成晨读问候语。当我发在微信群后,徒弟们争相打卡晨读。也有徒弟在群里发表感悟,但考虑到教师的工作特点,早晨特别忙,我并不强求大家都发感悟。不吐不快,自觉自愿发的感受,可能更真切。

不动笔墨不读书。凡是精读的书,我都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批注,把当时的感悟以及思考的问题批注在旁边。我的徒弟说,常常是先看我的批注,然后再在自己的书上写上自己的感悟。

这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反正我读得收获满满。徒弟说:“我很喜欢这本书!要不是跟在师父后面,我肯定不会读。我已经改变了很多,而且,我们全家都改变了很多……”

带着工作室成员读完《格言联璧》,我意犹未尽。我又带着徒弟们从前到后,把有关化错的格言重温了一遍。

能读出什么

从《格言联璧》中,我读出了为人处世的要诀,读出了“君子当自强不息”,读出了“君子当厚德载物”,还读出了化错教育的要旨。

(一)化错的必要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大意是:总能发现他人的过错,这是万恶的根源;总能发现自己的过错,这是所有善的根本。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大意是:以宽容自己的心去宽容他人,便保全了交情;以要求他人的心来要求自己,便会少犯错误。

“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大意是:对待自己应当从没有过错中寻找过错,这不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还可以使自己免除灾祸;对待他人应当从过错中寻找正确的地方,这不只是使自己心地宽厚,还可以解除与他人之间的怨恨。

一张白纸上有一个黑点,举起这张白纸,请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做10道口算题,对了9道,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人们习惯了“纠错”,只会揪住“错”,只能看到不如意,那么,大家的世界都是灰暗的。“化错”是把错“倒”过来,看到的是错中的对,对的因子、对的方向、对的方法、对的经验,那么,眼前就会是一片艳阳天。那个黑点,很可能成为一个灵感火花的迸发点。

对与错是对立统一的,教师究竟看见什么,这拷问角色,也考量眼界。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如果教师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指出学生最多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感受呢?“我在老师眼睛里,一无是处。”虽然这不是事实,但学生却常常如此想。

(二)化错的价值

1.春风化雨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大意是:恩惠不在大小,而在于接受恩惠的人是否处于困境;怨恨不在多少,而在于这怨恨是否刺痛了彼此的内心。

“当厄之施,甘于时雨;伤心之语,毒于阴冰。”大意是:困境中的帮助,就像及时雨般甘润;伤透人心的话语,比寒冰还要让人心凉。

“谈人之善,泽于膏沐;暴人之恶,痛于戈矛。”大意是:称赞别人的善行,给人带来的恩惠就如同沐浴般舒适;暴露别人的恶行,给人带来的痛楚要比戈矛刺伤还痛。

“心地上无波涛,随在皆风恬浪静;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大意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内心平静,那么无论他在哪里都是风平浪静;天性如果得到教化培育,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自得其乐。

教师在教学中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如果在学生出了差错时,我们习惯性地“雪上加霜”,以为在伤口上撒一把盐是治病,那么学生的心就远离我们而去了。当教师内心平静,能耐心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不用担心会遭遇暴风骤雨,而是尽情享受着和风细雨,那么教育的世界一定是鱼跃鸢飞。

2.育人育心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大意是:世间风霜雨雪,是我磨炼心性的地方;社会人情冷暖,是我锻炼耐性的地方;人生是是非非,是我修为进步的资本。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大意是:对待逆境的心态,要用积极乐观的方法;对待顺境的心态,要用警觉收敛的方法。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大意是:内心要经历困苦磨难,精神状态要积极乐观。气度要宏大宽和,说话做事要小心谨慎。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人生自古谁无“错”,错若化开,成长自来。教书是为了育人,为了育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育人重在植根,当学生从化错中,习得直面差错、放飞想象,百折不挠、超越差错,乐观向上、与人为善的意识和能力,懂得看待世界的积极方式,明白探索和成长永无终点,我们的育人就成功了。

2019年《人民日报》报道化错教育的标题是《“错不起的学生,对不了”》, 其实,错不起的教师,也对不了;错不起的家长,也对不了。

(三)化错的方法

1.以爱育爱

“古人爱人之意多,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今人恶人之意多,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大意是:古时候的人对他人多心存关爱,所以教导他人时,他人易于改正过错,而且对教导者亲爱有加,因此教导者的教化更容易推行;如今的人对他人多心存恶意,所以教导他人时,他人情愿自甘落后,而且对教导者充满仇恨,因此教导者的劝告注定不会被接受。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大意是:天下没有不可以教化的人,只怕心志不够至诚;天下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怕志向不够坚定。

“宽著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阳春,无人不暖。”大意是:用宽和的态度修养自己的内心,以此来对待同伴,应当像温暖的春天,将温暖带给每个人。

“课上是师生,课下似家人”是我对理想师生关系的表达。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学生从化错中,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爱他这个人,尊重他的努力,而不是只爱他的对,而不是只喜欢他考出的分数,“教益”才能“易行”。教师也只有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善解人意,才能看见学生差错中的可爱。当我们把学生看作天使,我们就生活在天堂;当我们把学生看作魔鬼,我们就生活在地狱。

2.长善救失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大意是:善于开导他人的人,应当从他人明白的地方入手并逐渐开导,而不会对他们固有的状态强行开化;善于改善风俗的人,应当从他人容易改变的地方入手并逐渐改善,而不会去轻易矫正他们难以改变的风俗习惯。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大意是:评论他人应当选取他的优点,谅解他的缺点;做事一定要先考虑到带来的危害,然后再去考虑带来的利益。

“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大意是:补救已经失败的事情,好比驾驭跑到悬崖边上的马,千万要小心谨慎,不可轻打一鞭;谋划即将成功的事情,好比牵拉要上滩涂的船,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要少划一桨。

看到这些格言,我想到了谷爱凌。她是北京冬奥会的“顶流”。她妈妈说,孩子写了错别字,干吗总急着去纠正呢?有些差错会自然消失,人为地过度纠正可能适得其反。我不知道谷爱凌妈妈知不知道化错教育,但她说的问题确实是大范围存在的教育误区。成長需要试错,如果学生试错之后,教师看到的就是“所闭”,而不是“所明”,那么,教师“纠错”之后,学生只学会了墨守成规,熄灭了进步的热望。

这些格言提醒我们的,也就是《礼记·学记》中所说的“长善救失”,“长善”就是在“救失”。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3.过犹不及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大意是:批评他人的错误不要太过严厉,要考虑到对方是否能够承受;教导他人向善不要要求太高,应当使他能做得到。

“事后而议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丝毫放宽,试思己当其局,未必能效彼万一。旁观而论人短长,抉隐摘微,不留些须余地,试思己受其毁,未必能安意顺承。”大意是:事情结束之后评论他人得失,吹毛求疵,没有丝毫的宽容,试想自己如果身在其中,未必能做到他人的万分之一。处于旁观地位评论他人好坏,苛求他人,不留丝毫余地,试想自己如果遭到这般诋毁,未必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迁善改过,其象为益,得力在一悔字。”大意是:改正错误,一心向善,就像“益”卦所表示的那样,关键在于悔悟。

“思其堪受”和“使其可从”相比,前一句更要紧。我的学生非常喜爱我的“五级批评”:看一眼、摸个头、点个名、站4秒、写说明书。有些话必须说,有些错不必化。教师拥有批评的权力,但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之后,不要忘记当年做媳妇的滋味。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悔悟”?反正,应该不会是“吹毛索垢”般严厉地“纠错”,因为那样学生心中留下的只会是严厉,不会有多深的“悔悟”。

4.欲速不达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躁切以益其顽。”大意是:有的事急于解决却弄不明白,也许从容不迫地处理就自然会明白了,不要因急躁而使问题更严重;有的人你管理他他却不服从,也许放任他反而自己就会顺服了,不要因过分急切而使他更加顽劣。

“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大意是:失败之后或许反而能够成功,因此不顺心时不要轻言放弃。

如果你正在经过“地狱”,请别停下,继续向前走就好。列宁说,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那么,差错向前一步,是不是正确呢?所以我说:“错着、错着、错着,就对了。”

5.善解人意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大意是:评论他人的过错,应当探求他的本意,不可只拘泥于他的行为;学习别人的善行,应当根据他的行为,不必深究他的本意。

如果“徒泥其迹”,那么错了就是错了。对待学生差错,教师不能自以为是、先入为主,不能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应当习惯性地问学生:“我很好奇,你是怎么想的?”而后再肯定学生想法中的正确方向或合适方法、有用经验。我的课例“角的度量”“找次品”“半条被子”中都有典型的案例。

我的微信公众号取名“华应龙化错化人”,本意是通过“化错”来“化人”,化错养正,立德树人。精读《格言联璧》五六遍之后,我突然悟出,是先“化人”后“化错”。“得一善言,附于其身”,对教师而言,是先“化己”后“化错”;对学生而言,是经由“化错”来“化人”。我认为,教育最高的境界是“以人化人”。我们教师都应该读读《格言联璧》,因为它会教我们怎么“为学、为事、为人”。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砖,不见其消,日有所损。”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化错格言差错
教学化错艺术:内涵、特点、类型与策略
化错,走向深度教学
江西教育B(2022年2期)2022-03-17 19:40:31
格言
趣味(语文)(2021年11期)2021-12-26 13:57:02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格言
格言
格言
化错:从诊断学生的真实错误开始
美丽错误,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
魅力中国(2017年15期)2017-09-16 07:13:50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