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算法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优化策略

2023-05-29 05:22:18丁忠毅程桂龙
民族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政治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智能算法

丁忠毅 程桂龙

[摘要]  智能算法的广泛运用深刻推动了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交互模式和社会个体认知与行为模式的转型变迁,也推动了国家治理价值理念、空间场域、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政策工具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亟待更好把握智能算法等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智能算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智能算法赋能下信息传播的聚合性,有助于汇聚和整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海量信息;受众群体的广泛性,有助于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信息的辐射范围;信息推送的精准性,有助于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靶向性和针对性。但智能算法导致的信息传播“去中心化”“信息茧房”“算法歧视”等问题可能消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流话语的权威性,导致社会个体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信息的窄化、封闭化。主动适应智能算法时代新形势,通过价值引领算法、技术规制算法、制度约束算法,是发挥智能算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正向功能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智能算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数智治理;政治传播;技术治理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9391(2023)10-0001-09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统筹西部边疆地区发展和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2ZDA11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丁忠毅,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部委共建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政府与政治、边疆治理;  程桂龙,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边疆治理。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向人工智能革命的持续推进,人类已进入数智时代。数智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产生颠覆性变革。以智能算法为代表的新技术通过算法权力把控社会信息资源,“形成了一种非国家力量的‘准公权力”,  [1] 推动“传统的人口细分方法向数字定位转变”,  [2]57 网络用户被深度捆绑到算法之中,既对社会个体的认知与形成产生深刻影响,也推动国家治理的价值理念、空间场域、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政策工具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6.4%,网民规模达10.79亿,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分别达10.47亿人、10.44亿人和10.26亿人,  [3] 互联网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智能算法日益深度融入互联网信息传播。智能算法的技术逻辑在促进传播方式变革、信息传播针对性增加、网民依赖性增强的同时,其“信息茧房”“过滤气泡”“技术黑箱”“算法歧视”等负面影响对主流媒体的网络话语权、主流价值观培育以及技术伦理道德带来较大冲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4] 互联网和智能算法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运用,为党的民族工作的数智化治理提出更高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亟待强化互联网这一空间场域,积极适应智能算法推荐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变革,更好发挥智能算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正向功能和独特优势。

当前,已有研究成果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心理认同、共同体认同等理论视角,聚焦理论来源、本质内涵、价值意蕴、实现路径等内容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进行了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提供了重要学理参考。但总体而言,关于智能算法等新技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遇与挑战的研究相对不足。虽然一些研究从传播学、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角度对信息传播變革环境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研究注重网络技术管控,但忽视对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式优化问题的研究。一些研究注重通过技术规制、算法引导等方式应对算法污染,但对如何将智能算法优势同民族工作数智化相结合,不断提高网络空间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质效等问题缺乏必要的研究。本文致力于通过对智能算法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理及局限的分析,厘清智能算法应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势与不足,探讨智能算法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化策略,从而为数智化时代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参考。

一、智能算法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

智能算法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迭代带来的技术革新,“本质上是由一系列代码与公式组成的解决具体问题的指令。”  [5] 智能算法推荐服务通过利用用户以往的选择行为或与其他用户的相似性,分析该用户的潜在信息对象或相似用户的行为特征,建立网络用户与信息服务之间的关联,从而实现信息的个性化推荐,  [6]216 在聚合传播信息、辐射信息受众、靶向信息推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智能算法在信息传播领域的独特优势,在数智治理时代背景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新的机遇。

(一)聚合信息:整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海量信息

人类早已进入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有效发掘和整合信息,既是社会个体面临的发展难题,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挑战。当前,面向海量信息的信息资讯整合与分发主要分为编辑整合分发、社交整合分发、智能算法整合分发三种模式。编辑整合分发模式侧重利用人工对海量信息进行发掘、整合与分发编辑,其实质是人工筛选整合海量信息;社交整合与分发模式主要通过人际社交圈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分享,其实质是依靠社会关系进行信息共享与传播。在信息爆炸时代,这两种信息整合与分发模式虽有其传统优势,但面对海量信息所带来的信息混沌,其局限性显而易见。智能算法信息挖掘、整合与分发基于海量数据,通过对用户接受信息的数据行为进行分析挖掘而定向智能推送,成为当前信息推送的主流。智能算法信息整合与分发模式依靠信息传播平台将海量信息聚合起来,并依靠智能算法进行分类推送,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与用户黏度。今日头条、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国内新闻娱乐及生活资讯平台在智能算法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壮大,加速了原本分散在众多不同网站、平台中海量信息的整合,实现了信息挖掘与整合优化,为个性化的信息传播与推送奠定了重要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信息广泛分布于网络空间。数智化时代,智能算法为网络空间整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提升传播效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推送以官方媒介为主,各级党委统战部门、民族宗教事务部门为主体的政府部门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传播了大量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闻、政策、历史故事与实践案例;各民族类高校、科研院所纷纷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及研究院,形成大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息日益丰富。智能算法推荐有助于将不同网站、平台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海量信息整合起来,不断提升传播聚合性和针对性,实现海量信息“整合-加工-输出”的完整链条,并通过相关互联网平台进行针对性传播,既有利于克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信息被海量信息淹没吞噬的难题,又有利于节约社会个体信息搜索与选择成本,实现相关信息的整合化和专题化,从而提升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受众广泛: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辐射范围

与传统线下传播模式受众范围相对固定、形式相对单一不同,数智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网络空间的即时传播、创新传播和全时传播,拓宽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网络空间的传播范围。”  [7] 从智能算法本身来看,以数据和模型为基础的策略机制的协同运行驱动算法运转。一般来说,“完整的算法推荐系统至少包括数据系统、分析系统、推荐系统三个子系统。”  [8] 数据系统主要是对用户行为数据的获取和存储;分析系统主要是对用户数据的个性化分析与预测;推荐系统则是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和推送,居于三个子系统的中心。智能算法推荐通过不同场景管理,将数据、分析、推荐三大子系统有效连接起来,大大拓展了信息的受众范围。从受众对象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向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而不单单指向某个特定民族的成员。智能算法推荐的全方位覆盖有效解决了线下宣传囿于部分群体的局限,有助于无差别地将不同社会群体纳入网络空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传播体系,在信息受众覆盖规模上实现了极大拓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习俗的群众都可以通过网络空间便捷地获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信息。同时,随着“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算法作为网络空间行为规则的影响也逐渐延伸至现实空间”,  [9] 从而使算法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信息传播维度实现“线下-线上-线下”的动态循环。

(三)精准推送: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靶向培育

“智能算法充分利用机器自身的深度学习能力,将分散的特殊化数据重新聚集,并作为形成未来数据处理方法的重要参数。”  [10] 智能算法推荐推动“人找信息”模式向“信息找人”模式的转变,使信息能够精准分发到特定人群,从而提升用户信息匹配度。智能算法推荐系统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基于内容、基于协同过滤以及基于热度等推荐方式。基于内容的算法推荐主要通过用户过往数据推送其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如用户如果近期浏览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信息,平台则将类似信息推送给用户。基于协同过滤的算法推荐主要基于用户行为,对可能存在相似偏好的人群推送同类信息。如用户浏览过民族团结相关信息,则系统默认用户的社交圈可能也对此类信息感兴趣,便主动推送相关信息。基于热度的算法推荐主要基于用户对文本的点赞、评论、浏览、收藏等情况进行推送。网络平台在进行信息推送时并不会只集中于某一种方式,而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并采用差异化方式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传统线下民族工作主要通过社区、学校等点对面的方式展开,容易忽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且形式和载体相对单一。智能算法推荐技术的出现,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方式逐渐转变为点对点的传播,通过对用户基础数据、搜索爱好、行为习惯等情况的分析,梳理其信息接收渠道及价值取向,对用户进行大数据画像,从而采取针对性的信息传播推送方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传播方案,有助于实现对不同社会个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靶向培育。

二、智能算法的天然缺陷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负面影响

智能算法推荐在信息传播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但由于数据输入和数据模型可能存在的不足甚至错误,使其具有天然缺陷。  [6]216 智能算法推荐技术向民族工作领域的延伸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虚拟与现实融合的空间,为民族事务数智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但智能算法的天然缺陷及其运用的偏差甚至偏向,则可能放大其“去中心化”“信息茧房”“算法歧视”等不足,从而制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质效的提升。

(一)“去中心化”限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权威

互联网研发之初,“去中心化”便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嵌入技术发展进程。互联网技术的开发者旨在构建一种没有中心交换系统和中央管制权威的分布式网络系统,从而将互联网形塑为既无中心又无边界限定的开放而自由的空间。  [11] 与传统信息传播特定的“供给-消费”模式不同,智能算法時代的“消费-供给”模式为全体网民共同参与、共同创造提供了无限可能,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源,人人都可能成为信息中心,从而消解特定主体的作用与权威。智能算法推荐下的信息定向传播,进一步放大互联网空间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效应,从而使主流价值观传播遭遇“去中心化”的挑战。在互联网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同样面临“去中心化”的挑战。

一是传播内容碎片化,制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整体性建构。传播学语境中的碎片化是指“完整的传播体系被分割和瓦解,形成一种多中心信息源的传播模式。”  [12] 智能算法推荐技术的不断演进,加速了网络空间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当互联网去中心化之后,信息的传递是扁平的,每个人都可以传递,中心数量不固定,受众数量也就无法固定,”  [13]82 造成“处处皆中心,无处是边缘”。  [14]117 当前,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信息日益增多。但互联网场域的海量信息导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信息的“碎片化”,同时智能算法推荐的“去中心化”格局下多元化的传播节点使政府等传播主体的主导地位日益受到挑战,民众日益被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左右,从而制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整体性建构。

二是非主流媒体的无序传播,冲击主流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权威。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各种自媒体不断充实网络空间。但一些自媒体发布的信息真伪难辨,一些互联网平台为博取流量而哗众取宠,甚至歪曲事实、编造虚假信息,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网络信息量的增大也增加了信息审核难度,监管的滞后性进一步加剧网络信息失真。网络空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传播涉及民族、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需要权威媒体、专业人士进行审核把关,其话语相对严谨,在灵活性、生动性、生活化等方面同非主流媒体存在差距。各种非主流媒体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上主动性、积极性不足,存在缺位和缺失,特别是一些自媒体的无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流媒体的舆论空间,“官媒在信息传播中的权威地位被消解”,  [15] 客观上降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讯息的传播效果。

(二)“信息茧房”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體意识的价值认同

“信息茧房”是指在信息领域,公众对信息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长此以往便会像蚕蛹一样将自己束缚在“茧房”之中。“信息茧房”的存在,增加了部分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难度,智能算法则加剧这一困境。受智能算法推荐技术影响,各种网络平台根据用户搜索习惯及爱好频繁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容易导致用户偏听偏信、偏颇偏激,形成极化思想,加剧思维固化与圈层固化,制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与涵育。

一是“信息茧房”容易导致特定群体信息接收的窄化与固化,增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难度。人们偏向于其熟知和愉悦的通讯领域。  [16]8 智能算法影响下网络空间信息更加强调个性化与自主选择,网络平台更容易根据用户爱好推荐同质化的信息,用户更加注重自我体验与个体感受,往往与意见相左或志趣不相投的个体或群体产生分歧,其重要表现即为群体区隔与群体对抗,造成公共信息传播、社会意见整合、社会共识形成变得日益困难,  [17] 从而加剧“信息茧房”效应。正如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指出的那样:“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情感: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  [18]38-39 受智能算法推荐影响,网络空间信息传播容易以“是否满足注意力、是否获得流量、是否盈利为首要标准”  [19] ,而对传播内容本身的价值趋向,传播可能造成的价值风险缺乏必要的评估,导致“信息茧房”效应进一步凸显。长此以往,可能诱致网民排斥各种与其已有认知不一致的信息,窄化社会个体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关注和认知,从而制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能。

二是“信息茧房”容易加剧数字鸿沟,影响中华民族认同。智能算法推荐在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提升网民通过网络空间获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信息便利性的同时,也因“技术鸿沟、信息鸿沟、算法鸿沟、代际鸿沟、通信鸿沟”而限制网络空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20]319 “信息茧房”将网络分割成众多空间,形成众多思维、爱好、认知相同相近的小群体,不同群体思维方式、信息接收模式、识网用网习惯的差异,进一步加剧这些小群体之间的区隔,增加“信息茧房”的牢固程度。“信息茧房”效应的存在使网民容易被算法推荐束缚而制约数字认知更新,致使外界异质性信息较难介入,“茧房”内外不同群体的数字鸿沟不断扩大,造成新的权力分化和社会分歧。

(三)“算法歧视”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息供给

算法歧视是指“智能算法在收集、分类、生成和解释数据时产生的与人类相同的偏见与歧视。”  [21] “资本和技术对弱势群体有天然的歧视性与剥削性。”  [1] 智能算法针对用户分门别类,将用户标签化,导致对特定用户的不公正对待,从而形成“算法歧视”。算法运行时产生的价值分歧与个体本身带有的价值偏见形成合围,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息供给。

一是网络平台资本化导致的“算法歧视”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息供给。“信息政治是昂贵的”。  [22]176 资本对技术的影响深刻渗透到算法运行中。“算法并非将人作为主体,而是将人作为可以被计算、控制的客体来看待。”  [23]141 相较于主流媒体注重信息传播的政治性、权威性,各类营利性信息传播平台在“成本-收益”驱使下往往更倾向于推送有利于其资产收益的信息,形成潜在的算法歧视。  [24] 同时,智能算法“技术黑箱”容易使部分网民被排斥在信息接收对象之外,加剧“算法歧视”,制约网民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网络平台根据用户识网用网习惯采取差异化的信息推送,则进一步加剧歧视,导致信息供需失衡,影响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体验。此外,部分网络平台受多重因素影响可能通过有意识的新闻舆论加工恶意攻击诋毁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渲染民族宗教冲突,增加网络场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传播的风险。

二是“算法歧视”增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技术风险。算法推荐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本身带有一定的歧视性。网络信息传播“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依据与旨归。”  [25]103 受算法推荐影响,不同价值理念、搜索习惯、兴趣爱好的人被区别对待。算法推荐本身的选择偏好使其容易刻意规避某些用户不感兴趣的话题,而这些话题可能就包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讯息,从而增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技术风险。智能算法推荐如果应用不当,还存在隐私泄漏风险,可能带来“更深层次的歧视和不平等”,  [26] 造成“普遍性的伦理问题”。  [27] 特别是一些平台对传播内容本身以及传播所带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内容真伪、价值观念缺乏必要甄别,对“算法演进有可能超出算法制造者预期”的风险认识不足,  [28]468-478 使智能算法推荐的伦理风险被无限放大。

三、智能算法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化策略

在互联网广泛应用和数智技术深入演进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29] 着力“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  [30] 针对智能算法推荐的内在缺陷,需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通过价值引领算法、技术规制算法、制度约束算法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正向功能。

(一)以价值引领算法,强化网络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引领

技术本身不带有意识形态属性,但开发技术人员的意识形态立场及价值观深刻影响算法运行。网络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加强网络空间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确保智能算法推荐持续向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方向迈进。

一是強化官方主流媒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供给。“算法的价值属性是影响算法决策的重要一环”。  [31] 网络空间日益成为不同价值观念竞争受众的重要场域。各种非主流价值观念的网络传播,必然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导地位,因而尤须加强对网络空间的价值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样受到网络空间的各种非主流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必须发挥主流媒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引领。一般而言,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舆论引导力。但当前主流媒体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还未较好适应智能算法推荐背景下网络用户信息获取方式、获取习惯的变化,一些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效果还有待提升。如一些主流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内容不够生动,更新频次较低,导致阅读量总体较少,在促进民族团结、强化中华民族认同等方面的价值引领还不到位。为此,主流媒体需善于借鉴自媒体在传播议题设定、内容打造等方面的有益经验,推动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综合发力,充分发挥智能算法的数据分析筛选优势,更好发挥主流媒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内容供给和价值引领方面的作用。同时,网络“去中心化”“节点式分布”的网状结构特点,使每个节点都可能成为网络传播的中心,由此诞生了大批网络意见领袖。要引导和培育一批政治觉悟高、民族团结意识强、舆论引导能力强的网络意见领袖,着力引导其更好挖掘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讲好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更好发挥其在网络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是以智能算法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思想是群体生活和群体行动的表达。”  [32]36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和深层动力。“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33] 数千年来,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逐梦民族复兴过程中并肩奋斗的历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智能算法推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但对其技术优势的发掘和利用还远未到位。需借助智能算法强大的信息筛选、整合与推送能力,更好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记忆、经历的传播与建构,进一步强化各民族的“五个认同”。需促进智能算法推荐和人工信息筛选的有机结合,注重发掘与传播各民族互帮互助、民族团结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建好网络场域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以技术规制算法,提升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准性

一切技术都有其内在缺陷,在带给人类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损害。  [34]189 智能算法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同样如此。智能算法在扩大信息传播量的同时也对信息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充分利用智能算法精准传播的优势,以技术规制算法,使其有效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准性。

一是完善智能算法信息筛选模式,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推送形式。在数智时代,智能算法日益深度嵌入信息“供给-需求”链条。在信息甄别筛选过程中,智能算法“把对人的信任转化为对技术的信任,从而造成技术异化。  [35] 有效规避智能算法推荐在信息筛选维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负面影响,需要抓住优化智能算法信息筛选这一关键环节,优化算法推送的技术参数设置,动态评估算法推送的合规性,切实从源头阻断不良信息传播,  强化对高质量传播内容的推送,同时优化推送方式、推送时间节点,不断提升信息传播质效。

二是强化算法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技术伦理约束。总体而言,普通网民对算法运行技术问题关注较少,由此限制其对算法推送信息的甄别能力。要加强智能算法推荐技术的宣传推广,让广大群众了解智能算法推荐技术的基本运行原理,提高对各种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反思鉴别能力。需进一步完善投诉和反馈机制,监督各网络平台及时对网民反映的各类网络不良、不实信息进行处理,净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网络空间。需进一步防范智能算法“去中心化”“信息茧房”“算法歧视”等可能带来的技术伦理问题,“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人工智能伦理问题,”  [36]11 加强智能算法的伦理约束。特别需要注意民族问题的特殊性,更加重视对可能产生的文化冲突、风俗差异、理念分歧等问题的防范,着力避免民族问题和算法问题交织,增加民族问题治理的复杂性。同时,需加强智能算法推荐技术人才培养,提高民族事务工作者的网络技术能力,加快核心算法技术突破,积极应对网络空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传播可能蕴含的各种安全和伦理风险。

(三)以制度约束算法,强化网络环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权

智能算法技术迭代迅速,智能算法的制度规范往往滞后于技术发展和应用,为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一定风险。“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37]537 要通过制度规范算法权力,细化算法规范,更好构建和巩固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权。

一是以法律规制“算法偏好”,提升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管控能力。算法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权力,  [38] 如何通过法律法规有效规制算法成为数智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当前,在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算法推荐、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领域,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为智能算法推荐规范提供法律依据。为促进智能算法在民族工作领域的规范运用,需进一步健全智能算法应用范围、服务规范、惩罚机制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加强网络空间算法供给的法律约束,提升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管控能力,让算法制度成为推动民族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需加大网络空间合法信息的保护,加强对各大主流媒体、自媒体、网络平台的培训和引导,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作为算法运行的重要依据,避免“算法偏好”形成信息推送偏差。

二是健全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息监督预警机制。通过设定关键词搜索、审核等方式对各类社交软件、新闻客户端、短视频平台、论坛发布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对各平台发布的涉及民族、宗教、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关内容进行严格把关,避免绝对化地以用户为中心。着力提高网络平台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与国家安全意识,有效识别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空间散布抹黑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不良信息,注重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推荐技术锁定、抓取境外网络针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各种负面信息,及时进行澄清、反击与回应,切实提升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四、结语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39] 智能算法需要考虑其社会公共价值,建立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实现“公平性、问责性、透明度和可解释性”。  [4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41] 智能算法推荐深度嵌入网络空间,在信息传播的聚合性、广泛性、精准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民族工作数智化提出更高要求。能否合理利用好智能算法的技术优势,客观把握“去中心化”“算法歧视”“算法依赖”“技术黑箱”等风险,是数智化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一环。技术变革的步伐不会停滞,民族工作数智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量子通信、元宇宙、ChatGPT等新技术、新形态的多维互动式发展,对做好党的民族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客观分析民族工作数智化面临的挑战,深刻把握智能算法的本质与规律,持续加强算法责任机制、算法管控机制、算法价值机制建设,不断适应契合数智化时代技术变革趋势,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攻克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爱军,李圆.人工智能时代的算法权力:逻辑、风险及规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06):18-24+109.

[2][德]克勞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M].李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22.

[4]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5]匡文波.智能算法推荐技术的逻辑理路、伦理问题及规制方略[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8(01):144-151.

[6]翟云.走进数字政府[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22.

[7]王林平,高宇.移动互联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挑战及其应对之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43(04):169-176.

[8]王华华,王永益.局限及其规避:智能算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运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02):28-36+182.

[9]贾开.人工智能与算法治理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9(01):17-22.

[10]郑智航.人工智能算法的伦理危机与法律规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1,39(01):14-26.

[11]陈路路,安俭.新时代互联网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路探析[J].民族学论丛,2022(Z1):5-12.

[12]李利文.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研究进展:类型、成因和破解模型[J].国外理论动态,2019(01):97-107.

[13]徐昊,马斌.时代的变换:互联网构建新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14][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M].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5]姚二刚,普布次仁.新媒体环境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挑战与路径[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01):73-78+156.

[16][美]凯斯·R·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毕竞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7]喻国明.算法推荐与“信息茧房”的破解之道——试论算法技术的迭代逻辑、内核扩容与结构保障[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1(06):4-6.

[18][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19]杨蓉,唐英.算法推荐视域下信息茧房的负效应研究[J].青年记者,2021(22):29-30.

[20]程洁.网络传播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

[21]汪怀君,汝绪华.人工智能算法歧视及其治理[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0,37(02):101-106.

[22][美]曼纽尔·卡斯特.传播力(新版)[M].汤景泰,星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3]John Cheney-Lippold. We Are Data: Algorithms and the Making of Our Digital Selves[M].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17.

[24]Amin Al Kabi. Propos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 and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for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Networks, 2023(4).

[25][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6]石颖.算法歧视的发生逻辑与法律规制[J].理论探索,2022(03):122-128.

[27]Mengyi Wei, Zhixuan Zhou. AI Ethics Issues in Real World: Evidence from AI Incident Database[C]. 56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HICSS) ,2022.

[28]Ian H. Witten, Eibe Frank, Mark A. Hall. Data Mining: Practical Machine Learning Tools and Techniques[M].Morgan Kaufmann, 2016.

[29]習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3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10-24.

[31]Donghee Shin. Embodying Algorithms, Enac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Extended Cognition: You Can See as Much as You Know about Algorithm[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21(1).

[32][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姚仁权,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3]习近平.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N].人民日报,2022-7-31.

[34]刘英杰.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5]Caitlin Lustig, Bonnie Nardi. Algorithmic Authority: The Case of Bitcoin[C].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15.

[36]杜严勇.人工智能伦理引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37]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8]David Beer.The Social Power of Algorithms[J].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2017(1).

[3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40]Karl Werder, Balasubramaniam Ramesh, Rongen (Sophia) Zhang. Establishing Data Provenance for Responsi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J]. ACM Transactions 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22(2).

[41]朱碧波.社交类短视频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1):18-27.

收稿日期:2023-06-21    责任编辑:王  珏

猜你喜欢
政治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智能算法
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在发电机主绝缘状态评估领域的应用
大电机技术(2022年1期)2022-03-16 06:40:12
基于超像素的图像智能算法在矿物颗粒分割中的应用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现代交际(2018年9期)2018-08-31 09:42:44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从鸡群算法看群体智能算法的发展趋势
数码世界(2017年5期)2017-12-29 13:16:32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政治传播效果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政治传播效果研究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主体探析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1:54:22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实践的多维分析
理论导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0: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