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3-05-29 15:19梅远东陈伟飞邓智明顾晨祝伟
系统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岛状指端活动度

梅远东,陈伟飞,邓智明,顾晨,祝伟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手足外科,江苏扬州 215500

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指手指末节因切割、挫裂、压砸、绞扎等原因发生的损害,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手术,由于患者软组织出现缺损,因此大多数患者采取皮肤/皮瓣移植手术[1]。皮肤移植的关键在于皮瓣,作为自带血液供应、含有活动的皮肤组织的软组织结构,皮瓣需要确保在移植后能够存活、皮肤颜色与周边组织相同或相似、手部功能正常[2]。现阶段,临床有许多治疗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如原位缝合术可治疗指腹切割伤整齐且缺损范围在5 mm以内的指端缺损,邻指皮瓣修复术则可治疗骨质和肌腱外露、指端掌侧的皮肤出现损伤的指端缺损[3-4]。与以上手术方法相比,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是一种新型术法,目前关于该术法的研究较少。本文对2018年7月—2020年7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0 例进行回顾研究,试分析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对患者手功能及手指活动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手足外科收治的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0 例进行回顾研究,分别将采取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采取传统邻指皮瓣修复术的各30 例患者设为研究组与传统组。研究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1~61 岁,平均(41.36±11.27)岁;缺损位置:左手10 例,右手20 例;食指15 例,中 指9 例,环 指6 例;缺 损 范 围6~14 mm,平 均(10.34±1.28)mm;致伤原因:热压10 例,切割17 例,撕砸3 例;Ishikawa 分型:Ⅰ型14 例,Ⅱ型10 例,Ⅲ型4 例,Ⅳ型2 例。传统组:男21 例,女9 例;年龄22~60岁,平均(41.64±11.22)岁;缺损位置:左手11例,右手19 例;食指16 例,中指10 例,环指4 例;缺损范围4~16 mm,平均(10.31±1.55)mm;致伤原因:热压9 例,切割16 例,撕砸5 例;Ishikawa 分型:Ⅰ型13 例,Ⅱ型11 例,Ⅲ型5 例,Ⅳ型1 例。两组年龄、致伤原因、缺损位置、性别、缺损范围、分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诊断标准,经相关检查确诊;②为单指损伤;③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范围未达到远端指间关节;④患者受伤后在2 h 内送到医院接受治疗;⑤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齐全;⑥无麻醉禁忌证,对麻醉药物不过敏;⑦无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传统邻指皮瓣修复术的手术禁忌证,且患者手术耐受性良好;⑧无其他治疗经历。

排除标准:①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间过长者;②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过大者;③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④手部畸形者;⑤合并有肌腱损伤、掌骨或手指指骨骨折、神经损伤者;⑥孕产妇或哺乳期女性;⑦合并有糖尿病等对术后康复有影响的疾病者;⑧依从性不佳者;⑨精神病患者,存在认知障碍者。

1.3 方法

研究组采取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评估患者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状况,按照缺损范围的大小在同指中节背侧的皮肤设计皮瓣,皮瓣侧缘不得超过手指的侧中线,轴点应位于远侧之间关节的背侧,轴心线应平行于手指纵轴。取一三角形皮瓣,位于皮瓣远端,以免皮瓣转位后压力过大。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对神经背侧支进行逐层解剖,游离向近侧约6 mm 距离,随后将其切断,并使其处于皮瓣内部。解剖从真皮到伸肌腱腱周膜浅面方位内的筋膜组织,形成筋膜蒂,长度在8 mm 以内,随后从轴点开始,向着指腹创口边缘取一切口,将皮肤游离,以便皮瓣蒂通过。对血运状况进行观察,若血运状况良好,则对创面指神经的断端和指神经的背侧进行缝合,并将皮瓣和残余的甲床缝合在一起。给予包扎,最后以石膏进行功能位固定。术毕,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传统组采取传统邻指皮瓣修复术:对患者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状况进行评估,选择邻指中节背侧的皮肤,开展皮瓣设计,随后分离皮瓣并将指伸肌腱腱膜的浅层皮瓣掀起,以使其成为蒂矩形皮瓣。在腕部掌侧切取皮片,对血运状况进行观察,若血运良好,将皮片和皮瓣蒂及其供区的创缘缝合在一起,并以长线进行打结。随后,将皮瓣和残余的甲床缝合好,给予包扎,最后以石膏进行功能位固定。术毕,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术后针对患者指端皮肤颜色、出汗状况、外观、温度、质地、痛觉、触觉、握笔稳定性、两点辨别觉、手指使用状况等项目进行评分,优为2 分,良为1 分,差为0 分,总分20 分,16分以上为“优秀”,12~15 分为“良好”、8~11 分为“一般”,不足8 分为“较差”。总有效率=(优秀例数+一般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5]。

(2)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与手功能评分。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掌指关节和近端、远端指间关节屈曲度总和-各关节伸直受限度总和[6]。手功能评分判断标准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项目及评分范围如下:①血液循环(0~2 分);②感觉恢复(0~20 分);③外观(0~10 分);④日常活动(0~20分);⑤恢复工作情况(0~10 分);⑥运动功能(0~20分)。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手功能恢复效果越好[7]。

(4)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类型主要有术指感染、术指肿胀、皮瓣暗紫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临床疗效(96.67%)比传统组(7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较传统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s)

组别研究组(n=30)传统组(n=30)t 值P 值手术时间(min)40.23±11.24 42.71±13.65 0.768 0.445住院时间(d)7.12±0.74 11.79±1.35 16.615<0.001术中出血量(mL)23.51±3.37 37.43±8.24 8.564<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与手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与手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与手功能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与手功能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与手功能评分对比(±s)

组别研究组(n=30)传统组(n=30)t 值P 值手功能评分(分)治疗前47.68±3.44 47.77±3.51 0.100 0.920治疗后77.95±6.24 70.75±4.34 5.188<0.001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治疗前100.32±3.04 100.26±3.09 0.076 0.940治疗后130.87±7.22 120.14±4.37 6.964<0.001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有1 例患者发生术指感染,1 例患者发生术指肿胀,1 例患者发生皮瓣暗紫;传统组有2 例患者发生术指感染,2 例患者发生术指肿胀,1 例患者发生皮瓣暗紫。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与传统组(16.67%,5/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704)。

3 讨论

在手外科,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十分常见,手指具有特殊的功能,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手指,因此临床需要积极修复患者指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而所谓的“修复”,不仅指手指功能的恢复,出于对美观度的要求,手指的外观也在修复的范围内[8]。原位缝合术、邻指皮瓣修复术、皮肤移植术均是临床常用的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适应证,本文中传统组采取的邻指皮瓣修复术便适用于骨质、肌腱外露且指端掌侧皮肤缺损的患者,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术法存在需要二次手术、治疗周期长等缺点,患者还可能在术后出现术指感染、术指肿胀、皮瓣暗紫等并发症,安全性一般;且需要采取二期断蒂手术,会导致患者痛苦增加,术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指关节功能锻炼,手功能恢复正常恢复所耗费的时间较长[9]。从本研究结果可知,传统组临床疗效(73.33%)低于研究组(96.67%)(P<0.05),可见该术法的疗效不如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原因主要在于:掌背动脉终末支和指动脉背侧支共同构成了指背的动脉网,与手指的近、中级末节联系密切,指背皮瓣由指端动脉和指背动脉网供血,指背外侧的岛状皮瓣含有指神经背侧感觉系统及营养血管,若吻合于皮下血管网,则能对皮神经管蒂岛状皮瓣进行供血[10-11]。而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选择患指的指背筋膜作为“蒂”,对带指固有神经背侧侧支的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既可以保持良好的外观(皮肤与周围色泽接近),又可以保证皮肤质地的柔软,并且还不会影响患指的长度;此外,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不必进行二期断蒂手术,不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治疗周期短,为广大患者所青睐,不易发生感染、肿胀等并发症,术后不必长时间进行指关节功能锻炼,恢复速度更快;不会给邻指造成影响,邻指可以正常活动,耐磨损、感觉舒适,患者术后手功能可以恢复得更好[12-14]。总的来说,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操作简单方便、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患者术后手功能和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治疗后的手功能评分高于传统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大于传统组(P<0.05),正能证明以上论点。李建瑞等[15]报告中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组住院时间短于邻指皮瓣修复术组(P<0.05),疗效为96.7%,本研究中研究组在住院时间上比传统组短(P<0.05),疗效为96.67%,二者趋势一致或数值相近,可见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相较于邻指皮瓣修复术,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有更加显著的疗效,患者不仅术后并发症少,手功能和手指活动度也会得到显著改善,故临床应为患者积极采取该术法。

猜你喜欢
岛状指端活动度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手指带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观察
同指近、中节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中节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皮肤缺损
指端损伤创面的临床治疗进展
足跗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12例
中节指动脉及其背侧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儿童指端软组织缺损
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