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细菌性感染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及感染特点分析

2023-05-29 15:19李瑾谭书德
系统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百分比中性粒细胞

李瑾,谭书德

1.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 401420;2.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 401420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如代谢障碍和营养障碍、病毒性肝炎和酒精中毒、胆汁淤积、工业毒物和药物等,发病后易引发患者出现黄疸、肝脾大和腹胀乏力等症状,病程一般较长且不可逆转,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由于大部分肝硬化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较低,极容易发生感染,当体内小肠细菌生长过快,加之肠道屏障功能发生障碍时,可致细菌易位引起患者感染。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发生后会使胶质细胞增加,诱发炎症因子,不但会加剧肝受损情况,还会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对患者机体健康带来进一步威胁[2]。对此,为能及早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早期诊断非常重要[3-4]。本文选取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2 例肝硬化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肝硬化合并细菌性感染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2 例肝硬化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伴有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34)、非感染组(n=48)。感染组中男20 例,女14 例;年龄37~63 岁,平均(48.63±2.54)岁。非感染组中男29 例,女19 例;年龄37~63 岁,平均(48.59±2.46)岁。两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均已确诊;伴有慢性肝病史,且肝脏储备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等异常;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自身免疫性病症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出血病症者;对研究进行不配合者。

1.3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于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作为标本,对研究所选对象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进行检测。应用Mini VIDAS 荧光免疫自动分析仪检测患者PCT水平;应用NB11 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患者hs-CRP 水平;应用ADVIA 2120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WBC。分析肝硬化者的感染部位和原因。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PCT 和炎症指标水平对比

与感染组相比,非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WBC、PCT 和hs-CRP 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PCT 和炎症指标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PCT 和炎症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感染组(n=34)非感染组(n=48)t 值P 值PCT(ng/mL)2.93±1.58 0.15±0.11 12.180 0.001 hs-CRP(mg/mL)24.67±15.58 11.92±8.26 4.804 0.001 WBC(×109/L)8.13±3.06 3.98±1.74 7.795 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85±8.73 56.67±8.88 14.256 0.001

2.2 肝硬化者感染主要部位分析

在伴有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中,以下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部位,占比38.24%,其次分别为腹腔(26.47%)、肠道(17.65%)、尿道(11.76%)、其他部位(5.88%),见表2。

表2 肝硬化者感染主要部位分析

2.3 肝硬化者的病因分析

在肝硬化患者中,因乙型肝炎引发的肝硬化者有37 例;因丙型肝炎引发的肝硬化者有45 例。乙型肝炎病因中,感染者占比10.81%,丙型感染病因中,感染者占比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肝硬化者的病因分析

3 讨论

肝硬化多发于肝病终末期时段,有较高病死率[5]。其最为常见的病因当属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程较长、病因发作反复等,以及较高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均是引发肝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6]。统计发现,在肝硬化死亡患者中,并发感染的患者能达到45%~70%[7]。肝硬化者出现病变后常发生肝功能反复受损,病情久治不愈,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诱发医院感染。另外,肝硬化者肝功能受损严重时,会影响其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液补体水平,增加透通性,提高病原菌进入腹腔的方便性,从而诱发感染发生[8-9]。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但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而且还会增加其痛苦,加剧肝功能衰竭,诱发患者死亡。本研究中肝硬化感染者中下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部位(38.24%),可能是因呼吸系统与外环境直接持续进行物质交换,受空气中微生物的侵袭诱发感染发生。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WBC、hs-CRP 在目前被认为是一系列较敏感且客观的炎症检测指标。在机体发生局部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如脓毒症)时,可引起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WBC 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因细菌感染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hs-CRP 是当机体受到感染或外伤刺激后,由肝脏合成分泌的一种急性蛋白,其水平可直接显示感染程度[10]。PCT 为血清降钙素的前肽物质,无激素活性,其在健康人血浆中的水平极低,在患者出现感染情况后在人体器官与组织内大量合成,并向血液中释放,导致PCT 水平明显升高,且PCT 有较长半衰期,不易受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在肝硬化者早期感染的诊断中,PCT 检测具有较高价值,且与患者的感染程度具有相关性[11-12]。再者,肝硬化者多伴有肠道内菌群紊乱情况,而患者PCT 大量增加和肠道细菌释放内毒素水平增加有一定相关性[13-14]。

本文研究中,肝硬化感染者的PCT(2.93±1.58)ng/mL、Hs-CRP(24.67±15.58)mg/mL、WBC(8.13±3.06)×109/L,均高于未感染者的(0.15±0.11)ng/mL、(11.92±8.26)mg/mL、(3.98±1.74)×109/L(P<0.05)。在张艳梅等[15]人研究中,肝硬化感染组的PCT(2.97±2.24)ng/mL、hs-CRP(25.03±19.38)mg/L、WBC(8.49±2.96)×109/L 高于肝硬化非感染组的PCT(0.14±0.11)ng/mL、hs-CRP(12.01±11.86)mg/L、WBC(3.23±1.91)×109/L(P<0.05),此结果与本研究的结论一致。考虑原因为,肝硬化患者受细菌感染后,机体受到刺激作出反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WBC、hs-CRP 水平迅速升高,当肝功能出现异常状态后,肝脏的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受到刺激形成PCT,使PCT 水平升高;另一方面,因肝硬化者伴有肠道内菌群紊乱情况,肝硬化者PCT 大量增加情况的发生也与肠道细菌释放内毒素增加有关,肠道细菌生长过度,不但会影响菌群正常状态,而且还能一定程度增加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液中内毒素,对机体细胞产生刺激形成PCT。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合并细菌感染后病情复杂化,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及早发现有助于后期及时开展治疗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WBC、PCT 和hs-CRP 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对治疗及诊断患者发病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还应对肝硬化患者感染部位和病因加强防治,结合患者情况及时诊疗,以达到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百分比中性粒细胞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英文的中性TA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