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训练联合综合康复对孤独症患儿孤独症行为的影响

2023-05-29 10:24耿健杨继学郑福全刘萍萍孙爱梅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量表患儿儿童

耿健,杨继学,郑福全,刘萍萍,孙爱梅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1],又称孤独症,是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狭隘兴趣及感觉异常的一组神经发育性疾患,可累及儿童的情绪、认知及整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全球ASD患病人数至少7 800万人,成为全球患病增速最快的疾病之一[2]。童年孤独症的诊断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主要是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对儿童的行为观察和量表评定[3]。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提出,“体适能”是人们通过执行身体活动的相关能力所具有或者获得的一系列属性特征[4]。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体适能的定义是: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过度疲倦,并且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5]。随着我国学者对体适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其研究也呈增长趋势,但国内的相关研究趋向于独立研究,机构间、医疗与教育系统间合作研究较少[6]。本研究旨在探讨体适能训练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患儿孤独症行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遵义医投康复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46例孤独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4例,年龄41~84月龄,平均年龄(59.91±12.55)月龄;试验组中男18例,女5例,年龄38~83月龄,平均年龄(57.26±12.43)月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本研究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 中童年孤独症的标准。纳入标准:患儿年龄在3~7周岁[7];符合DSM-V诊断标准,诊断为轻中度孤独症患儿,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20200203-002),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试验阶段不服用孤独症相关药物;试验阶段除外医院的常规康复或联合治疗外,不采用其他干预手段;有一定的运动能力。排除标准:入组前接受其他疾病治疗者;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听力损伤、运动障碍等。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训练方法:①行为回合训练法。应用行为矫正的方法矫正孤独症患儿的各类异常行为,同时促进其各项能力的发展。②作业训练。采用感知觉训练、精细动作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方法提高患儿认知水平、运动协调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③语言训练。通过动作模仿、口型和发音训练等方法训练患儿发音。④沙盘游戏治疗。以象征性游戏疗法为基础,由治疗师陪伴患儿自主选取所需沙具在沙盘中任意摆放,复刻其现实生活的多元情节,最终达到推动患儿充分展现自我内心世界的目的,收获激发本体心理行为障碍的自我治愈力[8]。以上常规训练均30 min/次,5~6次/周。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体适能训练,具体训练方案如下:①热身运动。热身运动主要目标是活动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核心激活及模仿能力的训练,包括慢跑、热身操等拉伸活动,时间为5 min。②主要运动。主要目标是通过四肢肌肉的协调运动增加患儿肌力和耐力,提高心肺功能,吸引患儿注意力到身体的活动上,采用的方法有:推轮胎,投掷网球,匍匐运送沙包,走平衡木,坐走爬,脚夹沙包跳,往返运球等,时间为20 min。③放松训练。目标是缓解心率、缓解肌肉紧张。内容包括:模仿拍肩膀、手臂,拍腿,调整呼吸,原地缓慢踏步,静态伸展操等。时间为5 min。④体适能训练中,采用击掌、手指点赞等社会性强化的方式进行鼓励,利用数数等方式增加患儿持续参与活动的意愿;适当以竞赛的方式激发患儿运动的积极性。采用体适能训练方法对试验组实施12周的训练,30 min/次,1次/d,6次/周。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本研究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9],孤独症行为量表(ABC)[10]对患儿进行诊断和孤独症行为的分析和总结。CARS量表由专科医师执行,总分为60分,从低到高分为3个等级,<30分为非孤独症,30~36分为轻至中度孤独症,>36分为重度孤独症。ABC量表总分为158分,总分≥53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样症状,总分≥67分提示存在孤独症样症状,由父母或与孩子共同生活达2周以上的人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BC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ABC评分均相应降低,组内总体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预后ABC评分降低更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BC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BC评分比较(±s)单位:分

注:ABC=孤独症行为量表。

组别 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配对值P值试验组 2357.96±13.04 46.35±13.89 4.00<0.01对照组 2357.39±14.12 54.91±13.85 2.32<0.05 t值0.142.09 P值>0.05<0.05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ARS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CARS评分均相应降低,试验组组内总体评分差异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预后CARS评分降低更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AR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AR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别 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配对值P值验组 2333.13±3.35 30.30±2.345.63<0.01照组 2333.39±3.14 32.74±2.601.82>0.05 t值0.273.34 P值>0.05<0.05

3 讨论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童年孤独症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对改善患儿症状均取得一定效果,目前临床上治疗孤独症主流方法主要是应用行为治疗法,结构化教学,沙盘治疗等[11],但临床尚无有效根治童年孤独症的治疗方案[12]。大多数学者均认为以专业详细的模块化训练为基础的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孤独症患儿的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13]。在国内,研究者对于孤独症儿童关于体适能(体能)方面的研究内容较少,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体育游戏领域[14]。本研究将体适能训练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当中,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本研究表明,体适能训练对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有积极意义。第一,孤独症儿童由于其核心症状的特点,往往存在肢体动作不协调、动作刻板等情况。开展体适能训练后,大大提高了患儿的运动能力。第二,在训练过程中,由于训练的需要,孤独症儿童的肢体接触、听指令、模仿、目光交流等均逐渐增加,提升患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患儿的合作意愿和分享动机,从而提高社交能力。第三,孤独症儿童存在较多行为问题,一般的体育运动由于技术性及活动难度,往往无法引起患儿兴趣,甚至因无法配合活动而加重问题行为,故要切实考虑训练方案的可行性和个体性。第四,本研究纳入的孤独症儿童年龄为3~7岁,是该病的高发年龄区间。也有学者通过研究表明[7],3~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模仿能力、体力、大脑兴奋度、想象能力等均较强,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社会认同、家长认知等多方面分析开展体适能训练均有较强的可行性。孤独症患儿较同龄儿童在社交能力、适应能力、语言等多个方面落后,但往往其运动能力与同龄儿童差异不大,本次研究结果也为临床开展体适能训练时在年龄的选择上提供参考。通过本次研究,笔者也有以下体会:体适能课程的设立,要以患儿协调能力、耐力、注意力等基本能力为切入点,以游戏的方式贯穿课程,强调趣味性,在提高患儿身体素质的同时,给予运动及社会性强化,从而能大大减少问题行为,有益于康复进程。运动游戏训练作为体适能训练的一种手段,本质上是将其建立在能量代谢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强化儿童的外部感知,调动儿童的注意力与兴趣[15],这对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障碍,从而改善其核心症状有很大帮助。本研究采用ABC及CARS量表作为评价依据,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后组内ABC评分呈现统计学差异一致性,而两组干预前后组内CARS评分呈现统计学差异不统一。笔者分析,其一,从量表自身效度来看,ABC量表作为一级筛查量表,其自身阳性符合率较高,但有研究[16]指出与CARS量表相比,两者假阴性率存在较大差异。即CARS量表更能反映患儿孤独症行为的改善情况,接近真实情况,也再次印证试验组较对照组的改善存在差异。其二,本研究所采用的体适能训练方案,除外常规的心肺功能训练、抗阻力训练、运动指引,较注重患儿对指令的理解和训练过程中的专注程度,这与国外一些学者认为[17]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品质与其对社交活动的关注和理解程度显著相关的观点一致,而CARS量表从与他人关系、视听觉反应、模仿、非语言交流、肢体动作等多个维度对社交品质进行评价,切实反映了孤独症儿童社交品质的改善。通过本研究也证实,结构性运动教学课程[18]提升患儿主动参与运动意愿的同时,也对健康体适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从临床角度进一步证明了体适能训练能够有效缓解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症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及局限之处,如:样本量小,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统计研究;体适能课程因硬件条件及经验等原因设计不够丰富,需结合患儿发育特点进一步多样化。

综上所述,体适能训练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有效促进孤独症儿童康复进程,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量表患儿儿童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