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伸悬吊复位与PVP协同作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能分析

2023-05-29 10:24杨智奎王一公王德民周锦鸽菅炎鹏梁晨邵欣慰徐松山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椎弓椎体组间

杨智奎,王一公,王德民,周锦鸽,菅炎鹏,梁晨,邵欣慰,徐松山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威胁老年患者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3],而我国居民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危害认知普遍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能力不足,很多患者因误治发展到严重后凸畸形、顽固性疼痛、脊髓神经损伤而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延误了有利的治疗时机[4-5]。本研究通过对比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过伸悬吊复位结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疼痛、Cobb角、椎体高度、腰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期望能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寻找既精准、微创、安全,又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维持脊柱序列的治疗方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56例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单纯PVP治疗)和观察组(悬吊复位结合PVP治疗)。经过相关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压缩椎体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性别年龄/岁压缩椎体部位男 女T12L1L2L3对照组 2810 18 66.20±4.835896观察组 2812 16 64.95±3.447687统计值0.2991.1990.755 P值0.5840.4410.86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60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体格检查,术前X线片、CT或MRI检查明确为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壁完整,骨折块未进入椎管,无神经损伤,未累及椎弓根;患者骨密度检查为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意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骨肿瘤、骨结核或其他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病理性骨折;伤椎有既往手术史;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心肺肾等功能障碍;椎体骨折块突入椎管;椎体严重压缩>80%;术后不能正规随访者。

1.3 手术方法

1.3.1 过伸悬吊复位 术前G型臂辅助确定伤椎体表位置,麻醉后根据骨折情况应用过伸复位原理采取悬吊复位技术有效恢复压缩椎体高度,患者仰卧位,将宽约5 cm吊带横放在骨折椎体棘突处,与助手分别持吊带两端缓慢向上牵引,使患者骨折椎体部位离开床面10~20 cm高,并保持患者头、足与床面接触,身体呈过伸位,G型臂透视下确认压缩椎体高度得到有效恢复。

1.3.2 PVP治疗 采取俯卧位,胸部及髂嵴处分别用软垫垫高保持胸腰段过伸、腹部悬空,在伤椎棘突椎弓根平面横行放置一枚1.5 mm克氏针,两侧1.5~2.0 cm纵行放置2枚l.5 mm克氏针,G型臂透视明确两侧椎弓根猫眼位置并用龙胆紫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均采取双侧经椎弓根穿刺,在两侧椎弓根外上方用注射器针头进针定位进针点,G型臂正侧位透视使针头位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缘(右侧2点钟,左侧10点钟位置)。用尖刀沿注射器针头位置做约3 mm皮肤切口,用带套管穿刺针沿注射器针头定位位置经皮刺入椎弓根猫眼位置,侧位透视针尖位于椎弓根的1/2时,正位透视针尖位于椎弓根影中线。继续进针侧位针尖位于椎体后壁时,正位针尖位于椎弓根影内侧缘,抽出外套管,沿导针置入扩张套管至椎体后缘皮质前方2~3 mm处,套管内插入精细钻缓慢钻入椎体中部。其尖部位于椎体前3/4处,由后上向前下倾斜。调制骨水泥至拉丝期,透视下分别利用推管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在骨水泥将要渗出椎体时停止注入,特别保证骨水泥不能渗入椎体后缘椎管内。均采取双侧穿刺,根据术中G型臂透视骨水泥弥散情况确定注入骨水泥量,胸椎平均注入骨水泥2~4 mL,腰椎平均注入4~6 mL。旋转取出工作套管,切口敷料包扎。观察双下肢活动无异常,生命体征平稳后返回病房。

术后次日患者带腰围下地活动行走,术后3 d复查X线,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2 d,常规应用抗骨质疏松及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待局部疼痛减轻后,适当行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其具体方法为五点支撑锻炼,即以头、双肘、双足为支点,提臀、挺腰,持续数秒后缓慢放下,早晚各锻炼2~3次,10~20下/次。术后6个月来院复查,出院期间专人随访。

1.4 观察指标 通过测量评估记录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Cobb角(脊柱侧位片,伤椎上椎体上缘与下椎体下缘的垂线夹角)、伤椎前缘高度、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值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6-7],进而判断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的分析均采用SPSS 23.0版本,性别、骨折部位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卡方检验,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ODI 指数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差准(±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经分析,在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s)单位:分

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组别例数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对照组285.73±1.122.30±0.851.52±0.73观察组285.92±1.491.80±0.681.12±0.56 t值-0.5332.3642.292 P值0.5960.0220.026

2.2 两组患者Cobb角比较 经分析,在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Cobb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obb角比较(±s)单位:(°)

表3 两组患者Cobb角比较(±s)单位:(°)

组别例数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对照组2824.98±2.5016.80±2.4917.61±1.83观察组2824.73±2.2113.82±1.7314.58±1.46 t值-0.3865.1986.846 P值0.7010.0150.027

2.3 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经分析,在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测定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较(±s)单位:mm

表4 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较(±s)单位:mm

组别例数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对照组2816.10±1.8420.90±3.4219.76±1.76观察组2816.55±2.0424.11±1.4823.75±1.48 t值-0.852-4.762-6.189 P值0.3980.0330.019

2.4 两组患者ODI指数评分比较 经分析,在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ODI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ODI指数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5 两组患者ODI指数评分比较(±s)单位:分

注:ODI=腰椎功能障碍指数。

组别例数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对照组2875.53±6.0038.03±3.1927.80±7.14观察组2878.36±6.3533.99±2.7523.35±2.65 t值-1.7116.9125.182 P值0.0930.0410.014

3 讨论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过去多采用卧床制动、应用抗骨质疏松及促进骨折愈合药物等方式保守治疗,通常遗留顽固性腰背部疼痛及明显的脊柱后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已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手术风险较高、因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固定失败率较高且费用较高及术后疼痛较重,也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8-10]。目前国内外多采用PVP或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微创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腰背疼痛症状,减少椎体进一步压缩以及邻近节段再发骨折的概率。但PVP无良好的复位作用,远期易出现因椎体高度丢失而出现不稳、胸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椎管占位致脊髓神经压迫损伤、甚至瘫痪等不良后果,PKP通过球囊扩展具有一定的椎体复位作用,但复位作用不确切、无法保证有效复位且价格较为昂贵,经济成本大大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临床应用因复位不确切、费用较高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与目前降低医疗耗材的国家医保政策不相符合[11-12]。

过伸复位是祖国医学治疗脊柱压缩骨折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方法[13],相关文献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多为低能量损伤,导致伤椎前缘高度受到压缩,前纵韧带松驰,但后柱仍然稳定、后纵韧带多为完整[14]。通过过伸复位都可以使压缩骨折椎体基本上达到解剖复位,而复位过程中的悬吊牵引后伸运动可减小椎体内的压力,进而降低PVP手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同时可使骨水泥弥散良好[15-16]。

本研究根据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将5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进而探讨伸复位+PVP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3 d与术后6个月时,联合治疗更有助于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更有助于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带来的后凸畸形。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ODI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过伸复位更能够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患者后凸畸形后遗症发生率,增加胸腰椎活动灵敏度。

本研究中由于对患者随访时间较短,因此未能了解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延长随访时间,获得远期效应,使研究结果具有充分说服力,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过伸复位联合PVP治疗既精准、微创、安全,又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维持脊柱序列,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且能大大降低临床费用,越来越成为广大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探讨的内容和方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
椎弓椎体组间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