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刘燕平,吴成晖,柯俊华,谢秋蓉,丁若,谢月,李翔
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是脑卒中患者出现的身体或者精神活动期间发生的疲惫感,伴随精神萎靡、呼吸困难以及对努力的厌恶,这种情况通常不能通过主动的休息得到改善[1-2]。疲劳在中医古籍中被描述成“懈怠”“懈惰”“四肢劳倦”等,与中医里的“虚劳证”相似,属于元气耗损引起的虚证,表现为脏腑亏损、气血不足,表明PSF是以虚证为主,由外及内耗损形体内的气血及脏腑。PSF的气血辨证中,临床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导,表现为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固定刺痛,肿块等[3-4]。六字诀作为我国传统的呼吸吐纳功法,在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中记载:“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皆出气也”,并且指出吐气六者对应相应的脏腑,以此来调节气血[5]。有研究发现,在六字诀的12周训练过程中,通过红外热像技术发现参与者督脉的经脉线表现出高温带现象,表明在六字诀的干预下,通过改善督脉的气血运行,激发相应脏腑的经气,从而起到调节脏腑的功能[6]。因此,本研究观察六字诀对PSF的影响,从而为六字诀在PSF的推广应用中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住院患者68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完成完整治疗64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7.97±9.75)岁;病程21~150 d,平均病程(76.07±38.58)d。治疗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55.00±9.52)岁;病程18~142 d,平均病程(79.02±37.17)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予以批准(N0.2022KF-029-01),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7],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要点;脑卒中(气虚血瘀)的诊断标准[8]参照《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中对患者的中医症状采取评分制;由于PSF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因此参考普遍的共识标准,入选患者同时还须满足PSF的拟定标准[9-10];同时患者为首次发病,年龄18~70岁,2周≤病程≤6个月;患者坐位Bobath三级平衡≥2级;无其他严重合并症(如急性心衰、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严重肺部感染等);认知功能良好,可基本正确接受动作指令;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严重的认知、语言、交流障碍,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者;评估期内再次卒中;伴严重躯体疾病;有精神病史(如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或患有严重失语及视听障碍等不能配合测试者;不同意接受此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呼吸治疗,常规康复治疗根据《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11]包括①垫上运动:良肢位的摆放、被动关节活动治疗、牵伸训练、辅助翻身训练、桥式训练等。②体位转移训练:卧坐转移、床椅转移、坐站转移训练等。③平衡训练:坐位平衡和站立平衡训练。④步行训练:助行架或拐杖辅助下的步行训练以及监督下的步行训练。常规呼吸治疗包括治疗前准备工作:嘱患者肩颈放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自身的呼吸上,调整好自我状态;准备好训练体位,坐位。常规呼吸治疗方法包括,①徒手胸廓牵伸训练:治疗师将手掌放置于患者需要牵伸的胸廓部位,在感受到患者的呼吸运动后,于呼气末给予呼吸运动方向的力,帮助患者松解紧张的胸廓。3~5 min/组,3~5组/次,此阶段持续10 min。②腹式呼吸训练:患者采取坐位,躯干直立,嘱患者进行鼻子吸气(吸气时肚子鼓),嘴巴呼气(呼气时肚子瘪),吸气∶呼气为1∶2,嘱患者肩颈放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自身的呼吸上。3~5 min/组,3~5组/次,此阶段持续10 min。③徒手胸廓扩张训练:治疗师将手掌放置于患者需要扩张的胸廓部位,嘱患者将气体呼干净后大口吸气至治疗师的手下,完成充分的吸气动作,最后将气体呼干净。3~5个/组,5~10组/次,此阶段持续10 min。
1.3.2 治疗组 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与六字诀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同对照组。六字诀治疗参考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编的《健身气功六字诀》[12]。包括①准备工作:嘱患者肩颈放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自身的呼吸上,调整好自我状态;准备好训练体位,坐位。②训练方法:采取六字诀的呼吸吐纳训练,遵循“逆腹式呼吸”与“鼻吸口呼”原则,在呼气时分别按照:“嘘、呵、呼、、吹、嘻”的顺序进行。③训练的具体步骤:a.嘱患者经鼻吸气,胸腔扩张,呼气时发“嘘”,重复6次;b.嘱患者经鼻吸气,胸腔扩张,呼气时发“呵”,重复6次;c.嘱患者经鼻吸气,胸腔扩张,呼气时发“呼”,重复6次;d.嘱患者经鼻吸气,胸腔扩张,呼气时发“”,重复6次;e.嘱患者经鼻吸气,胸腔扩张,呼气时发“吹”,重复6次;f.嘱患者经鼻吸气,胸腔扩张,呼气时发“嘻”,重复6次;每个音之间休息3~5 min,训练结束后原地休息5~10 min。六字诀训练处方:30 min/次,1次/d,5 d/周,坚持训练12周。④注意事项:由专人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六字诀培训与考核,二者均合格后开始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需要实时观察患者的整体状态,如出现头晕、疲劳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训练,必要时联系临床主管医生。
1.4 评估指标 ①疲劳严重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主要由9项条目组成,7个分值评价,评分原则1~7分,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7分表示非常同意,总分为9项条目得分的总和除以9,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疲劳程度越严重。该量表是评估PSF最常用的量表,具有易运用、兼顾身体疲劳与精神疲劳等优点,在评价脑卒中患者疲劳方面具有较好的信效度。②气虚血瘀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由不同条目组成,分别评估两类证候的得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③改良版的英国医学委员会量表(mMRC)包括0~4级,只有在剧烈活动时感到呼吸困难为0级(计0分);在平地快步行走或在爬小坡时出现气促为1级(计1分);在平地行走时速度较同龄人慢或由于气促需要停下来休息为2级(计2分);在平地行走100 m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喘气为3级(计3分);由于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间或在换衣服时出现气促为4级(计4分)。级别越高,呼吸困难指数越高,气短情况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25,Q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FS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F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FSS 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FSS 评分比较(±s)单位:分
注:FSS=疲劳严重度量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24.781±0.659 2.875±0.707a对照组324.469±0.507 4.313±0.471a t值2.2169.572 P值0.058<0.001组别例数
2.2 两组患者气虚血瘀证候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气虚血瘀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气虚血瘀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气虚血瘀证候评分比较(±s)单位: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气虚血瘀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230.250±4.82620.219±5.204a24.063±4.38414.656±3.488a对照组3229.969±5.49227.438±5.315a23.906±4.77522.313±4.432a t值0.2185.4900.1367.679 P值0.828<0.0010.892<0.001
2.3 两组患者mMRC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M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MR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mMRC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mMRC评分比较(±s)单位:分
注:mMRC=改良版的英国医学委员会量表。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22.063±0.840 0.656±0.653对照组322.156±0.847 0.750±0.672 t值0.4450.566 P值0.6580.573组别例数
在首次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中高达85%的患者出现PSF症状[13]。目前针对PSF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金刚烷胺和莫达非尼为主,二者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幻视、头晕、眼干嘴干等[14]。非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物理运动疗法、中医治疗、心理认知行为干预、综合治疗等,但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某种干预方法对治疗PSF的有效性[1]。因此,治疗PSF成为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关键。
六字诀是我国传统的呼吸吐纳功法,其核心为在呼气时进行六个音的发音活动,同时伴随着均匀、缓慢以及柔和的肢体运动。在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中首次提及长吸法,使得六字诀初具雏形,通过不同口型发出“嘘、呵、呼、、吹、嘻”六个音,以此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疏通经络[15]。唐代著名医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了对六字诀更加具体的阐述,包括呼吸吐纳的次数以及呼吸的深度,使得人体内的浊气尽可能的排出,同时加强了对脏腑的调节,促进了人体气血的运行[16]。而胡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六字诀做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包括将发音对应的脏腑做出调整,“嘘”对应肝,“呵”对应心,“呼”对应脾,“”对应肺,“吹”对应肾,“嘻”对应胆[17]。
本研究针对气虚血瘀型PSF患者进行12周的六字诀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疲劳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降低至正常值水平。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六字诀治疗,能够很好地改善PSF患者的疲劳症状。六字诀作为一项具有其独特优势的呼吸训练,关注点在于呼吸吐纳调息,十分注重气机的引导,内外兼修,动静结合,其以“嘘、呵、呼、、吹、嘻”六字发音为诀,强度逆腹式呼吸训练,重点在“呼气吐音”这个部分,调整呼吸使之深长、轻柔、放松[18]。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感受身体与自然的结合,做到身心合一,天人合一,达到调身、调心、调息一体化[19]。通过六字诀训练能够让患者的身心放松,使得患者的疲劳症状得到改善。研究表明,通过六字诀能够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缓解患者运动参与的疲惫感[20]。
研究还发现通过六字诀能够很好地改善PSF患者的气虚血瘀证候,表明通过六字诀能够改善人体的气血运行。中医学认为,人体之气的生成离不开五脏六腑的活动,脾主运化,使得气血运行顺畅,津液布散有力;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的功能;心主血脉,能够影响气血的运行[21]。六字诀通过在呼气时进行六个音节的发音训练,起到吐故纳新的作用,根据不同音节对应不同的脏腑,以此来调节脏腑的整体循环功能,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患者气虚的相关症状[22]。研究阐明,通过红外热像技术的观察,在六字诀的12周训练过程中,参与者督脉的经脉线表现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最为明显,且出现高温带现象,这一过程反应了督脉上气血运行的变化,表明在六字诀的干预中,通过改善督脉的功能,进而改善人体气血运行,从而起到调节脏腑的功能[6]。
研究结果中的mMRC评分两组无差异,提示无论是常规呼吸训练,亦或是六字诀均能够很好地改善PSF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当然,本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方面,未来还需要关注六字诀缓解PSF患者疲劳与气虚血瘀证候的机制,通过六字诀中的六音,观察其针对不同脏腑功能的作用原理。
综上所述,六字诀应用于PSF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能够更好地改善疲劳症状以及气虚血瘀证候,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