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运河唱童年

2023-05-26 07:27:52韩佳文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

摘要: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幼儿园将运河歌谣融入课程,基于儿童视角确定运河歌谣课程内容,选取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年龄的运河歌谣;依据纲领文件制定运河歌谣活动目标,融入园本课程;聚焦幼儿体验开展运河歌谣具体活动,开展多样化音乐活动,创新幼儿园音乐活动形式。

关键词:运河歌谣;幼儿园音乐活动;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8-0043-05

从地域民间文化资源中提取有效资源,融入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满足幼儿多层次的音乐发展需求、提升幼儿音乐教学效果、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1]。运河资源是典型的地域民间文化资源,将其中的运河歌谣部分提取出来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既有助于传播与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激活其生命力,更有利于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积累有益经验。

一、基于运河歌谣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价值

当前,幼儿园音乐活动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模式,幼儿园应根据园所实际,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基于具有地域性、丰富性、多样性等特点的运河歌谣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運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幼儿园近段的运河古纤道、运河大桥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生活在运河边的孩子们对这项民生工程也耳濡目染。教师将地方性运河歌谣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通过音乐来追溯回味运河的历史和文化,还能帮助幼儿通过以运河歌谣为载体的幼儿园音乐活动,加深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在运河歌谣的口口传唱中,运河文化的气韵精神也能够伴随幼儿成长。

(二)有利于园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2]33。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第二个支架也提出要“根据当地自然与人文环境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由此可见,周边课程资源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幼儿成长中的重要地位。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运河成为我园周边资源“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度开发与挖掘运河歌谣,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运河园本课程,是我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

(三)有利于幼儿艺术素养的体验与提升

运河歌谣包括很多世代流传的经典,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及时代特性。教师取其精华融入幼儿园各项音乐活动中,不仅有助于幼儿音乐感知力的全面提升,还有利于幼儿家乡民族情的不断陶冶。教师利用运河歌谣开展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等幼儿园音乐活动,愉悦幼儿身心,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丰富幼儿生活情感,有助于幼儿艺术素养的全面体验与提升。

二、基于运河歌谣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路径

将运河歌谣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内化为幼儿经验,实现幼儿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可从精选运河歌谣活动资源入手,根据幼儿的经验特点确立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开展适宜的音乐活动,以促进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与运河歌谣深度互动,获取连续性经验。

(一)基于儿童视角确立运河歌谣活动资源

通过教师、家长及幼儿的多方面搜集,与京杭大运河相关的古今音乐作品都纳入了资源包。但是搜集的运河歌谣繁杂无体系,并且有许多内容超出幼儿认知,能为幼儿所用的资源并不多,实施难度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在园级层面组织开展课程审议,对搜集的运河歌谣进行教育价值再判断,形成适合园本的运河歌谣资源包;然后,教师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结合其他资源(比如会唱船工号子的阿伯、运河边生活的老一辈人、丰富的运河多媒体资源等等),突破取材界限,帮助幼儿体验音乐美、感悟运河情。除此之外,教师自身对运河歌谣要有充分了解,更要深谙运河歌谣背后的文化精神、民族信仰。经过筛选整合后,运河歌谣大体分为三类:“运河号子”包含流传至今的运河船号、船工号子等,往往具有一人领、众人和的演唱特点;“运河民谣”主要指全国各地流传的运河民歌,有对运河流域船民生活的描述,也有对运河两岸风情民俗的记录;“运河歌曲”主要指现代人对运河歌谣的二次创作,包括流行歌曲、歌剧等艺术形式(见表1)。

(二)依据纲领文件制定运河歌谣活动目标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2]36在《纲要》和相关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结合运河歌谣内容特点及幼儿的现实需求,我园制定了基于运河歌谣开展音乐活动的总体教育目标(见表2)。

(三)聚焦幼儿体验开展运河歌谣活动

依据纲领文件制定音乐活动目标后,又该如何聚焦幼儿体验开展具体实践活动呢?教师可通过对运河歌谣活动资源的充分利用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实现从活动资源到幼儿经验的转化。

1.同一歌谣的不同学段教学

对于经典的运河歌谣,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能体会其不同的魅力。因此,教师可在幼儿园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展开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比如《我家住在运河边》是一首年轻化的运河流行歌曲,适合在哪个年龄段开展教学活动呢?我们的答案是,不妨都试试,看看孩子会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小班幼儿对歌曲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浅层理解和初步欣赏层面,所以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优美悠扬的旋律,并对“我家住在运河边”这一歌词描述的亲水而居的现实状况产生情感认同。小班幼儿听到歌曲唱到“我家住在运河边,幸福挤满朋友圈”时,总能跟着手舞足蹈,初步体会到生活在运河沿岸的富足快乐。到了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幼儿可以进行学唱,感受古今文化碰撞的美妙。教学的主体部分聚焦在曲和词上:从曲上看,歌曲间奏融入了戏腔唱法,别有一番韵味,引得幼儿争相模仿;从词上看,“弯弯运河水,悠悠千百年”“妈妈的妈妈,唱着运河谣”等歌词简单易懂,对仗工整,大运河承载着的千年过往云烟跃然纸上。大班的幼儿则已经具备一定的艺术想象力与表现力,对歌曲的感受、演绎可以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运河的丰富情感,允许幼儿多样化的肢体表达。比如“清清运河水,洗过我的脸”“爷爷的爷爷,摇着老船桨”等歌词,为幼儿身体表征提供机会。通过三个年龄段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幼儿获得螺旋上升的完整经验。

2.同一歌谣的不同教学形式

为了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大运河促进文化发展的桥梁作用,多地倡导开展“唱响运河号子,传承非遗文化”的民俗体验活动。运河号子所蕴含的丰富艺术体验,让人感受到充沛的生活气息,鼓舞精神,荡涤心灵,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是运河两岸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3]。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人们在团体劳作的时候为了使上力气,发出“杭育杭育”的声音,便是劳动人民艺术创作的智慧,运河号子也是这样产生的。“使劲走哪,哟嗨!加劲蹿哪,哟嗨!”“哟嗬嗬——哟嗬——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这样的智慧该如何让现代幼儿体会呢?这不是单凭说教就能解决的,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深入感受。

首先,从欣赏入手,充分调动幼儿听觉。“咦?歌曲《船工号子》中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声音呢?”然后,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引导幼儿初步感受船工号子的震撼气势、铿锵节奏:一声声强而有力的号子、一句句中气十足的吆喝,仿佛带领幼儿穿越时光,回到了祖辈当年纤绳拉船的年代。教师可以将音乐作品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带领幼儿了解古代十分艰辛的职业——纤夫。如今纤夫虽早已不在,然而古纤道却保留了下来,同时流传下来的还有运河号子;欣赏之余,幼儿可以按节奏学唱号子,进一步感受并尝试这些充满激情的吆喝。教学中发现,这些富有节奏的吆喝与幼儿自由烂漫的天性十分契合,幼儿对之也非常感兴趣。除了最直接的视听觉和模仿唱,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与理解,调动多感官融入运河船工号子进行表现——他们可以打起大鼓、敲起小锣,也可以扮演纤夫、上阵吆喝,又或是创建剧目进行表演,再或者表征绘画,外显于心……幼儿通过多样化的感受表现,能由浅入深地了解运河号子的前世今生,悄悄地在心中埋下一颗运河文化的种子,为后续的运河文化音乐教学奠定基础。

3.幼儿自主的音乐游戏

基于运河歌谣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仅凭教师引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尊重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性。在大班音乐活动“运河里有什么”中,幼儿自主创编:弯弯长长的大桥、脏脏臭臭的垃圾、滑滑溜溜的小鱼、摇摇晃晃的水草、高高大大的轮船……一系列的AABB式词语展现了他们眼中的运河。活动结束后幼儿并不满足,在区域活动中依旧捏着响板念念有词,兴奋地进行创编。在表演区,教师按照行船过程依次投放了艌船号、打篷号、打锚号、拉纤号、撑篷号、摇橹号、出舱号等号子的图片、音乐以及数量充足的打击乐器,供感兴趣的幼儿自主配器演奏或是自由表演。幼儿在表演艌船号时,创造性地改变了双响筒的演奏方法,将小棍当做铁钎子垂直于桌面,手握双响筒的柄当做锤头,伴随着一声声“嘿呦咦儿呦”,宛如船工们正一点点儿地把船体剥落的油漆和腐木剔除,又将苘麻顶进缝隙里。另有两名幼儿随着口号声有节奏地进行响板的捏奏。幼儿通过自由商讨,参与团队合奏,正是自主性发展的最好体现。

幼儿的自主音乐游戏同样也需要教师适宜的引导策略,不能错把“自由”当“自主”。比如区域活动中融入运河歌谣是为了给感兴趣的幼儿提供操作游戏的平台,而不是填鸭式灌输,切不可将搜集来的所有歌谣一股脑儿随意投放、放手不管。切忌为了加强幼儿对运河歌谣的了解,就生硬地把一些不合时宜、不符合年龄的内容放到区域,更不能强迫幼儿在区域里进行相关活动。

4.运河歌谣的全面渗透

开展全园性的运河园本课程,将运河歌谣充分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势在必行。比如,将小班、中班、大班都授课的《我家住在运河边》作为户外体育锻炼音乐,教师和幼儿还可以创编操节,让《我家住在运河边》成为全园早操锻炼音乐。再如,积极利用日常过渡环节,从运河资源包中选择适宜的运河歌谣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播放《运河谣》《我们是运河的流水》这种轻柔的音乐时,幼儿就知道需要准备起床了;播放《彩龙船》《船工号子》这样轻快的音乐时,幼儿就会去如厕、喝水、外出活动。除此之外,在各个主题活动中也可以渗透相应的运河歌谣。比如,“我的中国之旅”主题中,江苏歌谣《贺新船》用“一天行上三百里,三天就到杭州城”[4]181这样夸张的祝词再现这一黄金水道的历史面貌;《南京水路歌》中“嘉兴尚有读书台,平望随云高八尺。吴江八九洞相连,苏州好在阊门前……”[5]反映了张得中沿着大运河一路前行的水上路线;《大豆白米花生》中对船运商品“大豆白米花生、茶油核桃木、花鸭狮头鹅、鞋帽格子布、红糖烧酒中药、柿饼人参果”的列举将幼儿带回了那个货流强度大、船舶运输忙的繁华场面。“运河上的桥”主题中,可以将《运河上的吴桥》这样的传统民谣融入活动,用“一道彩虹飞过河,金桥架在运河坡”[6]这样穿越半个世纪而来的歌谣帮助幼儿遥望往昔。将运河歌谣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相联结,久而久之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运河音乐文化的熏陶。

三、基于运河歌谣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未来展望

一系列的运河歌谣进校园音乐活动,对幼儿、教师、园所等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认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助于幼儿园逐渐形成运河特色的园本课程,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案例。

(一)加强系统性活动

目前,基于运河歌谣开展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只在个别班级试点,没有全面铺开,所开展的活动多以单个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日常渗透呈现,缺乏系统性。接下来,我园将根据幼儿情况设计系统性的主题周,帮助幼儿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体验。比如,《我们是运河的流水》《彩龙船》《拉纤歌》《船工绞盘歌》《大豆白米花生》都出自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教师可以围绕系列活动开展运河歌剧周,引导幼儿深入感受烟波桨声里的悠悠运河情。

(二)突出在地性原则

基于运河歌谣开展的幼儿园音乐活动具有地域性与本土化倾向,经过一系列的运河歌谣进校园音乐活动,幼儿已经在心中播下运河文化的种子,也知道了大运河与家乡自古以来的密切联系。在后续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在地性原则,继续搜寻具有江南特色的运河歌谣。正如《山歌勿唱忘记多》中用夸张的语词“十万八千九淘箩”“塞满西太湖”[4]18来展现苏州船民山歌之丰富。在试点教学的基础上,幼儿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案例,逐渐形成以运河歌谣为特色的园本课程,与社会一起努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综上所述,地方性的运河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艺术的明珠,需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传承和发扬。经过阶段性的实践与总结,我园在运河歌谣的开发与利用上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前进的路程并不止步于此,还有更多优秀经典的运河歌谣值得挖掘与利用,还有更多创新创意的音乐活动可以尝试和开展。在运河音乐文化的熏陶下,幼儿深切感受運河美、家乡美、民族美、国家美。

参考文献:

[1]梁璟.地域民间文化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4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刘贝妮.山东运河号子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研

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 (3):160.

[4]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江苏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8.

[5]周家华.京杭运河[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9:69.

[6]王鸿.运河边的歌谣[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57.

责任编辑:殷伟

收稿日期:2023-03-11

作者简介:韩佳文,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幼儿园。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
浅谈幼儿园园本课程在游戏中的反映
民间艺术园本课程建设初体验
本土文化成就园本课程
家园联手 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7:03:16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0:42:36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57:15
海军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5期)2016-06-18 17:57:35
民间益智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成才之路(2016年13期)2016-06-18 08:48:53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12期)2016-05-09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