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管理优化路径

2023-05-26 21:06:10吴益民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双减小学语文

摘要:“双减”背景下,为实现减负增效,作业管理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针对作业管理中存在的僵化作业分层、矮化作业功能、窄化作业形式等问题,应立足学生、立足学科、立足教学实际,遵循科学性原则、精准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以作业设计为支撑进行科学分层,以教学需求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精准设计与实施作业,提升作业的教学与育人功能。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8-0083-05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作业管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都明确界定了作业的功能,对作业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目前小学语文作业管理中仍存在教师作业设计理念不科学、设计能力不强等问题。本文从小学语文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作业管理优化路径,以期引发一线教师的思考,共同促进作业管理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教学的“减负增效”。

一、小学语文作业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双减”背景下,在对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及各类专题培训中,教师增强了作业管理意识,逐步提高了作业设计能力,在优化作业管理路径上进行了实践探索,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及实施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固化作业的分层

群体内部必定存在差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但一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烦琐,在定量的教学时间内为方便教学进程,通常设计统一性作业作为巩固和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手段。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逐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尝试分层作业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为“分层”而“分层”的现象,简单机械的分层不仅无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反而可能会因“区别对待”“贴标签”而被诟病。

(二)矮化作业的功能

作业的功能是多样的,根据作业的属性特点、作用机理以及育人发展理念赋予作业的价值定位,作业的主要功能被定位为习得性功能、评价性功能、联系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1]。有关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最认可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功能[2]。这一结果表明,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的确存在过于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现象,这是对作业功能的一种矮化。

(三)窄化作业的形式

作业的类型是多样的,从作业形式、时间、功能、题型等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按照形式分,可以分为口头性、书面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作业。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教师认为只有布置书面作业才是将教学落到实处,实现教学闭环。故而,书面作业成为教师作业设计的重要选择,甚至是唯一选择。

二、小学语文作业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好的作业设计不仅能有效巩固课堂所学,诊断学习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设计好作业,教师在作业管理过程中应当观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语文课程性质及作业功能等因素,遵循科学性、精准性、实践性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怀特海说过,教育如果排除差异性,那就是在毁灭生活[3]。人本主义观点认为,每位学生都是独立个体,他们的个体经验、心理认知、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都存在差异,如果忽视个体间的差异,不尊重学情,一味布置机械性的无效作业和重复性的枯燥练习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甚至影响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因此作业设计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师在前置性检测的基础上摸清学情,科学设计作业,同时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动态化管理,激励学生不断向上,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二)精准性原则

在“双减”背景下,“精准性”意味着对作业的“改造”。教师通过取舍、调整、加工等手段优化作业,使作业呈现精简性、针对性的特点,实现作业数量的瘦身和效能的提升。教师应当对照课程标准,對整本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单元和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时及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使作业效能最优化。

(三)实践性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当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其他素养[4]。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着语文作业的形式应当是多样的,尤其要注重联系生活,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小学语文作业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以作业设计为支撑进行科学管理

“双减”政策鼓励教师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这是为了避免“一刀切”,实现差异化学习,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需求。“如何科学分层”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评价先行”。一方面,可以设计前置性作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相关作业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可以进行阶段性评价,依据检测情况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

1.依据前置性作业进行科学分层

“理解为先(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

理论提出:学习者通过主动建构意义(即理解的过程)来学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学习结果应用到新的情景中。根据设计的结果和学生的学业表现,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5]。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知识经验,教师要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科学评判,在此基础上“改造”作业并做出合理的分层。首先,整合作业内容。语文作业中词语的“抄写”和“默写”,都指向学生对词语的“识记”,虽然方式不同,难度不一,但检验的是同一维度的能力,像这样的作业在高年级段可以进行整合。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记能力,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大部分生字的识记,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先布置默写作业,以默写情况作为评价标准,识别出还需通过抄写词语进行巩固的学生。其次,增加作业维度。识记和理解属于不同维度的能力,如古诗的学习,课后一般都有“理解诗句”和“背诵课文”的作业设计。随着年级段的升高,这种基础性作业大部分学生都能在第一课时学习后轻松完成。因此,在高年级的语文作业中可以对此类作业进行调整,适度增维以便分层。例如设计“根据情景填写诗句”的练习,以练习结果分层,确定仍需进行背诵或默写的学生,解放学有成效的学生。无论是“整合”还是“增维”,其目的都是为了科学分层,精简作业,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2.依据阶段性检测进行动态管理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除了精简作业之外,作业的分层管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二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三是可以使学生实现最大化的发展[6]。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教师的管理方式也需由静态变为动态[7]。根据语文教材以“单元”形式构建的特点,可以统整单元内容进行阶段性检测,以此作为分层依据,进行动态管理。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美山河”,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一单元选取了《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早发白帝城》等诗文,这些经典诗文都描绘了祖国的壮美山河,且在写法上都能找到“围绕关键语句进行描写”的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设计“祖国山河我了解”的小导游介绍的情境:在“山河美景有特点”栏目中将古诗名句和生字词语合并解决,在“山河美景细细说”任务中围绕学过的一处美景介绍清楚,最后再设计创造性作业——“家乡美景小角落”,抓住一个特点将它写生动。通过三个层次不同的任务,检测学生识记、运用和创造的能力,依据作业效果的不同调整相应层别的学生。

(二)以教学需求为目标进行精准管理

教学是循序渐进、追求开放的过程,精当的作业设计可以有效助力教学任务的完成。根据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不同需求,作业设计应当整体谋划,有所侧重,灵活变通。

1.設计诊断性作业以了解学情

在项目化学习中有一种工具叫“KWL表”,“K(What I know)”指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W(What I want to know)”指学生还想要了解的知识,“L(What I learned)”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的新知识。一般情况下K、W用于课前诊断,L用于课后诊断。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现代诗歌单元,这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四首现代诗歌学完之后教师可以开启以“项目化”为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在“入项”之前设计“KWL表”,学生完成“K、W”两栏,教师据此诊断问题,了解学情,在此基础上开始新项目的实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结项之时学生完成“L”栏的填写,总结所得,完成闭环,整个过程中“KWL表”的作业设计贯穿始终,为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2.设计开放性作业以彰显个性

开放性作业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较宽泛的条件和环境中自主完成的非统一性和标准性的作业。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有三个单元(上册第一、第七单元和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积累生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传统的教学流程,多数情况下由教师根据生字表带领学生统一画好词语再进行抄写,这样虽然可以有效完成生字新词的积累,却无法彰显学习的个性。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应当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开放性的作业——“摘抄你认为具有新鲜感的词句”。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喜好不同、语感不同,所画的新鲜感的词语也会不同,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同时开放性设计也使作业变得有趣、灵动。这类作业的价值不在于多积累几个词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8]。除了摘抄积累之外,学到第三个单元时可设计小练笔,要求以动物、植物或美景为主题写一片段,尽量用上生动的、具有新鲜感的词句。积累的知识一旦与熟悉的生活关联,便在运用的过程实现内化,而开放性的设计促使学生的知识与生活产生最大可能的融通。

3.设计生成性作业以完善学程

设计生成性作业,形成生成性资源,根据学生的状态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来完善教学进程,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关于“说明文”的习作单元。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利用“初试身手”这个环节设计生成性作业。首先,设计“仿写”——“选择身边的一种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当场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示范修改,使学生明白运用多种方法说明一个特点的要求。接着,设计“改写”,教师出示有关白鹭外形的资料,要求学生试着将《白鹭》2~5自然段改写成说明性文字,教师根据现场写的片段当堂反馈,再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构成完整的学程。两个作业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用方法指导练笔,用练笔检验方法,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完整学程。在这一过程中,使用好生成性资源,会使这个练笔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三)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进行创新管理

语文作业管理是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知识、能力及思维方法,展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适切的语文作业设计可以提升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提高人文素养。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管理应当凸显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多途径发展学生素养。

1.设计生活化作业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性质为我们指明,语文学习要带领学生在综合性、实践性活动中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于这样的理念,语文作业设计应当多关注生活,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文综合实践,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语言文字的奥秘。再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歌单元的学习为例,在四首现代诗歌学完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以探究“诗意表达”为核心概念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制作以“诗意广告”为主题的研究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搜集、分析、比较广告语,形成对“诗意表达”的共识,再进行广告的创作、展示,达成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诗意表达”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从低阶逐渐迈向高阶。再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学习这个单元时,学生可以依据教材要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等,围绕生活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开展简单的研究。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增加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也凸显了语文学习的真实性、有效性和重要性。

2.设计“读写绘”作业

语文作业的设计多关注“读写结合”,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突出“语用”。2022年版课标的修订除了再次强调“语用”之外,也强调了语文课程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跨学科学习的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妨改变思路,换种方式,进行“读写绘”作业的尝试。如学生进行《绿野仙踪》整本书阅读时,在阅读分享环节,教师可整合美术课分小组合作的形式,要求学生绘制情节,变“写”为“绘”。同理,有些习作也可以改变形式,比如,把作文改为手抄报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对语文作业进行“改造”,不仅改变了一成不变的形式,使作业变得“好玩”,增加了趣味和挑战性,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3.设计“演说评”作业

语文作业的设计还应关注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水平,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演说评”作业,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课后习题是“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教学时,教师除了可以借助习题落实语文要素之外,还可以对习题进行优化,设计“百姓们奔走相告,会怎样劝说逃离故土的乡亲们回家?”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文中人物角色的口吻来演说故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改进。再如,高年级的习作讲评课,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习作例文进行示范点评,在此基础上尝试请学生点评,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在点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应及时修正不当的评价,凸显作业的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业管理需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实践,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充分发挥语文作业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将“双减”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立宝,孔颖,代俊华.中小学作业的价值定位与功能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7):70-71.

[2]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12.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

[5]王凤芳,邱彩萍.课时学习任务单:“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22(7A/8A):77-78.

[6]金月琴.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动态分层管理[J].文理导航(上旬),2016(6):9-10.

[7]彭瑜.中学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教育探索,2010(10):42.

[8]吴忠豪.积累语言经验是语文学习的基础[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0(4):6.

责任编辑:殷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用项目化学习推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C-c/2020/02/48)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2-12-16

作者简介:吴益民,苏州市昆山开发区兵希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双减小学语文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