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体重滞留影响因素Meta分析*

2023-05-25 10:34宁佳惠赖春利涂素华
黑龙江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异质性体重危险

周 荣,宁佳惠,赖春利,涂素华

1.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四川 泸州 646000

产后体重滞留(PPWR)是指产后体重指数(BMI)大于孕前体重,≥5 kg 为大量PPWR[1]。PPWR 可导致女性近期(0~3年)和远期(7~21年)体重超重和肥胖,甚至引发妊娠的不良结局,如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死产、先天性异常等[2]。有研究[3]表明,产后6 个月产妇的平均体重滞留为1.56~4.1 kg,产后1 年体重滞留为0.5~1 kg,美国PPWR 发生率为75%,我国为41.5%。目前,国外仅有单一危险因素对PPWR 的Meta 分析,但研究结果存在争议。本研究就产后体重滞留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 分析,为产科医务人员临床工作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筛选从建库至2021 年8 月12 日关于产后体重滞留的文献,主题词加自由词的方式进行检索,中文检索式为(“体重滞留”OR“肥胖”OR“超重”)AND(“产后”OR“妊娠后”OR“分娩后”)AND(“影响因素”OR“相关因素”OR“危险因素”)。英文检索式为(“Pregnancy Weight Gain”OR“Gestational Weight Gain”OR“Maternal Weight Gain”OR“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AND (“After delivery”OR“postpartum”OR“After pregnancy”)AND(“risk factors”OR“influence Factors”OR“relative factors”)。不包括会议论文及灰色文献,以滚雪球的方式对参考文献进行查阅。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文献类型:队列研究或横断面研究。(2)诊断依据:目前,关于产后体重滞留没有统一定义,普遍以分娩后特定时间的体重与怀孕前的体重之间的差异≥5 kg 为体重滞留。(3)结局指标:文献提供OR值、95%CI或可转换的原始数据。

1.2.2 排除标准 (1)原始数据缺失。(2)重复文献。(3)样本量<50例[4]。

1.3 资料提取

由2名经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者根据入选标准进行资料提取。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样本量、发表年份、研究类型、研究地点、滞留量、影响因素等。

1.4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5],包括8个条目,满分9分,≥6分的文献本研究予以纳入。采用美国卫生保健和研究机构(AHRQ)评价标准,对横断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6],包括11个评价条目,总分11分,≥7分的文献本研究予以纳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因素的OR值及95%CI为效应量,文献异质性采用I2检验及Q检验。若0.10<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I2≥50说明异质性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追溯异质性来源。使用漏斗图分析是否存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初筛文献4 216篇。根据入选标准共纳入16篇队列研究,3篇横断面研究,累计产妇145 976例。文献的一般特征见表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评分

2.2 产后体重滞留危险因素Meta分析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针对产后体重滞留的危险因素研究的高质量文献,故对10 个危险因素因素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除喂养方式、产次及食物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其它因素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孕前BMI、产后体力活动、产次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产后体重滞留危险因素Meta分析

2.3 亚组分析

分别按产后体重滞留时间(产后≤12个月、产后>12个月)、文献质量分值(≤7 分、>7 分),对年龄、孕前BMI、孕期增重、产后体力活动异质性较高的影响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产后体力活动、孕期增重、的异质性没有变化。这可能与文献的研究类型、文献质量、产后体重滞留时间及滞留量等情况有关。

2.4 产后尿潴留危险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本研究中纳入的10项危险因素经过2种模型合并后差异较小,说明合并结果稳定,见表3。

表3 产后尿潴留危险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2.5 饮食发表偏倚评价

将饮食这一影响因素绘制漏斗图,结果显示,漏斗图基本对称,未见明显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关于文献质量的分析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评分均在6分以上,且纳入文献的产后体重滞留定义均是产后某时间的体重减去孕前体重,表明文献总体质量较高,数据真实有效。同时,不同模型分析结果差别较小,发表偏倚较小,进一步印证文献质量稳定性较高。

3.2 关于引起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文化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与产后体重滞留发生的关联性最强,(OR=2.07)。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较低的产妇更容易忽略对怀孕期间自身体重的控制。对这类人群要加大社区、医院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以期尽早进行干预。受教育程度越高,产后体重滞留越多,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孕产妇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孕期和产后保健知识,进而能够将体重控制在较好的水平。

3.2.2 孕期增重 本研究孕期增重的OR值为1.73,孕期增重与产后体重滞留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孕期增重越多,产后体重滞留情况越严重。许多孕妇盲目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同时,缺乏适当的锻炼,造成孕期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产后体重滞留。《中国妇女妊娠期体重监测与评价》中提到,对于孕前BMI正常者,孕期增重正常范围为8.0~14.0 kg。因此,医务人员应指导孕妇定期监测体重,使孕期增重在合理范围。

3.2.3 孕前BMI 本研究合并的孕前BMIOR值为1.09,提示孕前BMI与产后体重滞留相关性较弱。关于孕前BMI对产后体重的影响也有不同的争论,Begum 等[25]认为,孕前体重较低者容易导致产后体重滞留,而Maddah 等[26]认为,孕前BMI对产后体重滞留没有影响。因此,不能将孕前高或低BMI作为产后体重滞留的保护因素或危险因素。

3.2.4 喂养方式 本研究合并的OR为0.50,母乳喂养可减少产后体重滞留。目前,母乳喂养对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尚未统一。有研究[34]认为,母乳喂养者的体重滞留更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产妇为了增加奶量而摄入大量高营养物质,导致营养过剩。纯母乳喂养每天消耗母体2 100 KJ热量,相对于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具有更高的代谢消耗,同时,产妇产后每日内分泌代谢需求增加,而母乳喂养可以使母体体重在产后更快恢复到产前水平。

综上所述,年龄、文化程度、孕前BMI、孕期增重、饮食是产后体重滞留的危险因素,而喂养方式、产后体力活动、收入是产后体重滞留的保护因素。分析年龄、孕前BMI、孕期增重时,异质性明显,可能是与样本量不同、产后滞留时间不一致有关。

猜你喜欢
异质性体重危险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称体重
喝水也会有危险
你的体重超标吗
我为体重烦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拥挤的危险(三)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