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希望与失望学说理论的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中度及以上烧伤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0,常规护理+基于希望与失望学说理论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4 d后病耻感、心理韧性、伤残接受度、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风险。结果:护理14 d后,观察组病耻感轻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韧性强于对照组,观察组伤残接受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TSD风险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希望与失望学说理论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中度及以上烧伤稳定期患者减轻病耻感、增强烧伤后心理韧性、提高伤残接受度,降低PTSD风险,可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希望与失望学说;心理干预;中度及以上烧伤;病耻感;伤残接受度;心理韧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3)04-0173-04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Hope and Disappointment Theory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in Burn Patients
YU Xue,ZHAO Feilong,GONG Qingxiang
(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 Wound Surgery,Fuyang People's Hospital,Fuyang 236000,Anhu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hope and disappointment theory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in patients with burn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moderate burn and above in stable stag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9 and December 2021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envelope method,including the control group (n=40,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0,routine nursing +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hope and disappointment theory). The stigma,psychological resilience,disability acceptance and risk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and after 14 days of nursing. Results After 14 days of nursing, the stigm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igh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isk of PTSD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hope and disappointment theory can help to relieve stigma, enhance post-bur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improve disability acceptance,and reduce the risk of PTSD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burn and above in stable stage.It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hope and disappointment theor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oderate burn and above; stigma; disability acceptanc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燒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损伤性疾病[1],中度及以上烧伤可致患者毁容、身体畸形、机体功能障碍,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与心理造成不良影响[2]。病耻感为患者被烧伤后因容貌异常、身体畸形与缺陷等而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3]。伤残接受度为患者接受烧伤后克服机体障碍与心理障碍,主动寻求积极回归集体与社会时对其身体缺陷的接受程度[4]。PTSD为个人在经历非同寻常的灾难性刺激后发生的心理性创伤[5]。据相关文献报道,患者内心产生的病耻感、对伤残的接受程度与PTSD会使患者治疗效果、康复后回归社会的状态受到影响[6-7]。因此,在中度及以上烧伤患者稳定期的护理中,注重其内心感受,对其进行合适的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希望与失望学说理论的心理干预是以患者为核心,帮助患者重新点燃对生活的希望,有学者研究发现其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患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等[8]。笔者医院将基于希望与失望学说理论的心理干预应用于中度及以上烧伤稳定期患者,以减轻患者病耻感、增强烧伤后心理韧性、提高伤残接受度,降低PTSD风险,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80例中度及以上烧伤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基于希望与失望学说理论的心理干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知情并已签属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①年龄≥18岁;②中度及以上烧伤患者且病情稳定;③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可独立完成研究涉及的相关调查问卷;④无恶性肿瘤;⑤无精神方面疾病,可进行正常交流与沟通。
1.3 排除标准:①糖尿病;②研究过程依从性差、家属不支持。
1.4 终止标准:病情加重。
1.5 护理干预方法:两组患者护理时间均为14 d。
1.5.1 对照组:患者稳定期行常规护理。
1.5.1.1 创面护理:采用酸碱值接近中性的医用清洗剂清洗创面周围皮肤,但不触碰烧伤创面,帮助患者涂抹烧伤药物。
1.5.1.2 病房管理:病房温度控制在28℃左右,湿度约70%,勤通风,保持患者床单被褥干净、整洁。
1.5.1.3 其他常规护理:帮助患者翻身;指导患者日常用药;关注患者情绪波动,当患者情绪低落时予以适当心理疏导;健康宣讲,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疾病康复,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日常护理注意事项等。
1.5.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希望与失望学说理论的心理干预。基于希望与失望学说理论的心理干预方法如下。
1.5.2.1 患者情绪休克期处理:患者突发意外烧伤,导致毁容、畸形、机体功能障碍,需要时间接受烧伤现实,烧伤后一段期间会处于情绪休克阶段,该阶段患者对外界关心会反应冷谈、迟钝,以消极态度接受治疗、对待周围事物无动于衷等。护理人员用真诚、温暖的态度与行为首先和患者、家属建立良好而可靠的护患关系,主动关心患者内心情绪,鼓励患者表达出内心真实想法,给予积极向上的引导,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1.5.2.2 患者人际关系建立:患者所拥有的希望,一定程度来源于他与周围人的情感互动,护理人员详细调查患者人际关系情况,当患者家属和(或)亲朋好友到医院进行探望时,护理人员向他们讲解精神鼓励与心理支持对帮助患者治疗疾病的重要意义,提醒探访人员多与患者谈论轻松且愉悦的话题内容,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多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他们的關怀,使患者内心受到鼓舞,积极面对烧伤后的身体情况。
1.5.2.3 患者生活目标制定:当患者知道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些目标时,患者心中会点燃希望的火苗。在患者病情稳定期时,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重视治疗,告知患者病情发展良好,邀请专业营养师、康复师一起协助患者制定日常恢复计划,鼓励患者用自己日常爱好作为生活目标,以表格形式列出各项内容,指导患者逐一完成每条项目,当患者完成后给予恰当的语言赞美,让患者从中获得内心成就感。
1.5.2.4 患者自我护理支持:患者烧伤后,机体功能下降、行动不便,使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变差。护理人员可以亲自演示结合健康宣讲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如清洗皮肤,指导患者用干净的湿毛巾清洗创面周围皮肤;有效翻身,指导患者借助病床护栏和家属帮助下小范围的进行有效翻身操作;肢体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在病床上小幅度上下的抬腿、抬手臂等,不断地帮助患者重复训练,直到患者较为熟练的掌握了烧伤后自我护理措施,该过程中对患者付出给予肯定,调动患者自我护理积极性;当遇到患者自我否定时,降低训练难度,给予患者积极正向鼓励,不过于激进,让患者慢慢适应自我护理行为,内心肯定自我付出。
1.5.2.5 丰富患者精神生活,提高其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度:病房播放舒缓轻音乐,鼓励患者阅读,转移患者对烧伤的过度关注。天气晴朗时,护士或家属用轮椅推患者出病房进行室外活动,通过多晒太阳、呼吸户外空气等帮助患者减少内心焦虑情绪等。
1.6 观察指标
1.6.1 病耻感: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9]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4 d后病耻感。SIS分4个维度:社会排斥(9项)、经济无保障(3项)、内在羞耻感(5项)、社会隔离(7项),共24项。应用Likert 四级评分法,每项得分1~4分,总得分24~9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耻感越强烈。
1.6.2 心理韧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4 d后心理韧性。CD-RISC量表分3个维度:坚韧性(13项)、力量性(8项)、乐观性(4项),共25项。应用Likert 四级评分法,每项得分0~4分,总得分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面对疾病时心理韧性越好。
1.6.3 伤残接受度:采用残疾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ADS)[11]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4 d后伤残接受度,ADS-R有四个维度:扩大维度(9项)、从属维度(5项)、包容维度(9项)和转变维度(9项),共32项。应用Likert 四级评分法,每项得分1~4分,总得分32~128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伤残接受水平越高。
1.6.4 PTSD:采用民用版本的PTSD检查量表(The ptsd checklist civilian version,PCL-C)[12]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4 d后PTSD程度。PCL-C有3个维度:再体验症状群(5项)、警觉性增高症状群(5项)、麻木/回避症状群(7项),共17项。应用Likert 五级评分法,每项得分1~5分,总得分17~85分,得分越高,表示中度及以上烧伤患者PTSD越强烈。
1.7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如果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IS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4 d后,观察组S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4 d后,观察组心理韧性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ADS-R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ADS-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4 d后,观察组ADS-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PCL-C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PCL-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4 d后,观察组PCL-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13-16],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创伤患者心理状态,减轻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患者内心病耻感,增强患者心理韧性,提高患者伤残接受度与自我护理能力,并最终有利于患者创伤恢复。本研究发现,护理14 d后,观察组患者内心病耻感、PTSD风险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面对疾病的心理韧性、伤残接受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基于希望与失望学说理论的心理干预,充分考虑到了患者内心感受和主观情感需求。首先,护理人员用真诚、温暖的态度和行为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而可靠的护患关系,主动关心患者内心情绪,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给予患者积极向上的引导,帮助患者度过情绪休克期;其次,护理人员帮患者建立人际关系,调动探访的亲朋好友给予患者恰当的关心与鼓励,使患者内心受到鼓舞,积极面对烧伤后的身体状况,从而使患者内心对疾病产生的病耻感降低;第三,护理人员用行动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联合探访亲友给予患者心灵上的安慰与疏导,然后帮助患者制定生活目标,当患者每完成一条项目时给予患者肯定与赞美,让患者从中获得内心的成就感,勇敢面对疾病,从而使患者面对疾病的心理韧性得到提高;第四,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情感互动,给予患者精神鼓励与心理支持,并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与完成日常生活目标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使患者心灵得到慰藉,肯定自我,自我护理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使患者能较为平静的接受烧伤现实。以上基于希望与失望学说理论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安抚患者烧伤后的心灵,点燃患者内心战胜疾病希望的火苗,转移患者对烧伤的過度关注,减少患者内心焦虑情绪,从而使患者内心病耻感减轻、PTSD风险降低,面对疾病的心理韧性增强,对伤残的接受度提高,有利于患者康复,可在烧伤科临床推广使用。本次研究存在取样范围小、样本量少、跟踪时间短等局限,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未来有待扩大取样范围,多中心、加大样本数量,延长临床跟踪时间等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亮,叶向阳,李琰光,等.肾损伤标志性蛋白在烧伤延迟复苏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烧伤杂志,2021,37(2):143-149.
[2]吕静.基于延续性护理需求的成人中度及以上烧伤患者出院计划的构建[D].湖州:湖州师范学院,2020.
[3]陈玲,李阿敏,刘玉洁,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1,22(11):1008-1010.
[4]刘雨琦.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伤残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20.
[5]凌玉洁,许腊梅.烧伤患者心理韧性、反刍思维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1,38(5):524-527.
[6]查梦培,李晶,刘妍,等.脑出血偏瘫患者病耻感现状与伤残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3):459-463.
[7]华英,陈亚蓉,张怡.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及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2019,34(2):87-89.
[8]王裕玲,顾巧丽,袁吕荣.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5):1681-1685.
[9]魏睿,贺鹭.慢性肾脏病病人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21,35(10):1865-1867.
[10]董利华,韩寅,杨百元.烧伤康复期患者焦虑、抑郁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7):137-140.
[11]蔡芳,周敏,周晓倩.基于网络平台的结构式心理护理对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康复情况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7):154-158.
[12]叶道琳,马蕾,徐邦红,等.系统放松疗法对烧伤患儿家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2):105-110.
[13]王莲,邓巍,刘晨晨,等.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及心理干预在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整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4):151-155.
[14]唐文华,胡丹,顾黎军.人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对烧伤患者心理韧性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94-96.
[15]朱婷,黄雅莲,方艳春,等.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伤残接受度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6):965-970.
[16]胡雪玲.支持性心理干预在急诊科外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8):3670-3673.
[收稿日期]2022-07-13
本文引用格式:余雪,赵飞龙,宫青香.基于希望与失望学说理论的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4):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