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强 潘俊辉 王 辉 王浩畅
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教育部在2018 年针对本科教育情况提出了“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因此要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课程教学评价也应当要革新。传统的一次考试就决定成绩的教学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也存在较大的弊端,因此建立从评价功能、评价内容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全过程对学生课程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由此,学生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课程教学信息,从而实现教育部所提出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实现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类的课程具有实践性、时效性和应用性等特点,而《数据结构》课程是面向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重点强调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形成真正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文以计算机类的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课程为例,对该课程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当前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根据多元智能理论[1],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而学生的弱项完全可通过开发得以提高,因此如在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难以得到满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好的教学评价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有一定的促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进行调整。由此,根据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建立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随着高等学校多样化和创新化等教学模式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课程的教学方式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据结构》课程原来的通过一次考试就决定成绩的单一化教学评价方法渐渐露出了其弊端,很难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机类课程一般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和知识点繁杂等特点,新知识的快速更新,教学模式多样性和广泛性,而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数据结构》课程其知识点可能会以多种形式分散到课内、课外、实验室以及线上、线下等多种教学环境中,如果对学生的考核仍然仅仅依靠传统单一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就很难对《数据结构》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全的覆盖,那么考核的结果就不具备一定公平性和科学性。
在《数据结构》课程原有的教学评价中,对于学生的成绩往往是在课程考试结束后进行评价,也就意味着只是将期末的成绩作为学生是否掌握了该门课程知识点的衡量标准,而忽略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与教学评价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这种忽略过程化的评价方式使得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和对学习的诊断作用很难真正得到落实。由此,该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全面评价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实施效果不佳。
计算机类课程实施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数据结构》课程的传统单一化教学评价方式往往关注的只是期末考试的一次成绩,而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个性化特点却被忽视了,从而使得课程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教学成果无法通过单一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及时的反馈,由此不利于教师对课程进行动态的调整并及时对课程进行优化,最终造成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学情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潜能开发[2]。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因此教学评价不应只注重学生的分数高低,而应该综合性去评价学生学得怎么样。由此对于《数据结构》课程而言,其教学评价方式不仅要反映教学的客观规律和课程特色,还应针对学生特质的多样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去全面评价学生。并在评价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反馈,从而使学生得到有用的帮助,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期望。同时可使教师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得到双赢的课堂。由此本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多元化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过分突出选拔的功能。因此,在《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评价中采用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做法为在该课程的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中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而在课程的作业和实验报告中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在定性的评价方式中,主要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因此,对学生所提交的作业和实验报告通常采用激励性的评语,采用这种评价的目的是希望能给学生带来前进的动力,例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或者回答不完整的题目可以写上一些实质性的评语进行评价,而不是用大红的错号去挫败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可以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客观说明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有哪些进步或者什么地方存在不足,并给出学生改进的建议和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可借助于教学平台展示出近期有进步的学生和优秀学生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3]。
由于《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中应改变传统的只看重知识但轻视能力、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的不合理的评价方式[4],由此本课程在教学评价中将过程性的评价与终结性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其中除了在单元测试和期中考试上采用了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外,也在创新思维方面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单元检测和期中考试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测试,以此检测学生在近段时间对课内理论部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考核成绩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授课进度和授课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而在创新思维方面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教师布置的每个“小任务”让学生去完成,然后教师会根据学生具体完成“小任务”的实际情况发现存在什么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评价,然后以此指导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同时,教师可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当多个“小任务”按照进度顺利完成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由“小任务”推广到“大项目”[5]。《数据结构》课程通过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试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目的是能够将该课程的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和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完成相应的课程任务,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教师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充满信心,激励学生哪怕是暂时的退步也不要气馁,也可以看作新的起点。由此《数据结构》课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实现为通过将各个任务分解为积分单元,然后采用累计积分的方式,课上学生的表现、课下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否提前预习,课后是否认真复习,以及在算法具体实现上是否有相应的改进,算法效率是否有提高,对于教师布置的阶段性任务还可以通过安排答辩的形式让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估,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答辩的情况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与自身的优点,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这种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单向刺激,而是对学生和教师双方面的反馈和激励作用,这种方式不仅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益,同时教师也可借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反思和改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上节对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的介绍,本节将据此构建出《数据结构》课程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表1 为构建出的《数据结构》课程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表1 《数据结构》课程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本文将提出的几点关于《数据结构》课程中改进的教学评价方式在本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20 级学生上进行了应用与实施,与前面几届学生相比,首先2020 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更注重了平时的学习,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减少了,在自学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其次由于采用了过程性评价,通过每次布置的“小任务”逐渐推广到“大项目”,然后让学生对自己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的实施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同时也使教师在教学方面获得了新的体会和见解,所谓“教学相长”。
本文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通过分析当前课程的单一化教学评价方式所存在的不足,由此提出了一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该教学评价方式分别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将其应用到2020 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际结果表明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教师和学生具有双方面的反馈和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