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西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探究

2023-05-21 11:52杨镇火
广西地方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方志广西信息化

杨镇火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 南宁 53002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51亿,较2021年12月新增长191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带来打击,却催生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等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的数字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

新时代是便捷、智能、高效的电子信息时代,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地方志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使用的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到方志馆查询馆藏纸质书籍这一地情服务模式已远远不能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地方志工作机构必须高度重视、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在地方志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开发、利用等环节上有所作为,才能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华魂。目前,从中央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基本建立起地方志信息化系统,并利用本地的地情优势,创办独立的数据库和网站,将志鉴书籍等上传到自己的官网,并开通本单位的微信公众号。然而,地方志工作机构作为“冷衙门”,在社会知名度、经济效益直接转化率等方面都是鲜为人知的。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虽然早就起步,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进度不一。广西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虽早在2006年即开始布局起步,但是外缺少参考,内缺少指导,信息化建设整体而言还不够优秀。尤其是,无论是系统内还是社会上,均对此缺少系统性研究。

一、广西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广西地方志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深度融入广西数字政府框架体系,以建设地情资料数据库为重点,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开设“方志广西”新媒体平台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实现融媒体时代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广西地方志办公室于2016年9月开通方志广西微信公众平台和方志广西政务头条号两个政务新媒体,借助微信和今日头条两大APP在移动终端传播方志文化。文章发布紧跟社会热点关注和文化大众需求,因时因势而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则,在移动终端开辟了方志文化宣传新阵地,不断吸引方志文化爱好者关注。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方志广西”微信公众号从广西地方志中摘取历史上广西防治疾病、疫情的相关资料进行宣传,鼓舞社会各界战胜疫情的信念和斗志。北海中学等学校教师用“方志广西”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相关防疫资料开展网课教学,让学生更深刻了解到广西人民在防疫史上做出的突出贡献,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起到良好效果。

(二)广西地情网站信息化建设实现全覆盖

广西地方志办公室于2011年开始建设全区地方志系统地情子网站工程,于2013年同步建设全区地方志系统地情网站“县县通”工程,均于2015年建成使用。2017年底,为规范各子站的运行及管理,2018年至2019年陆续关闭各地级市地情子网站,现存6个自行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地级市地情网站。广西地情网于2010年8月18日正式开通运行,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馆藏方志文献,现设有俯瞰八桂等一级栏目6个,广西概况等20多个二级栏目。网站内嵌广西地情资料库、数字方志馆,存储8亿多字的地情资料信息,实现在线阅览。数字方志馆设置有区情概况馆、新编志书馆、八桂年鉴馆、古籍史记馆、地情资料馆、史志期刊馆、桂海影像馆、八桂名人馆等八大专题馆,全面系统地存藏、展示广西地情的各方面内容。

(三)做好数据聚通用、数据融合工作

广西地方志系统有两套办公应用系统。最先建设的是OA办公系统,OA办公系统供广西地方志办公室使用,主要功能有文件传输、共享,短信收发等,满足现代办公需求。第二套办公应用系统是清大新洋公司的图书检索和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广西方志馆的十多万册志鉴图书和古籍,对新购书籍进行分类、编目,读者可以查询库内藏书,管理员对图书借阅进行管理。近年来,按照广西大数据发展局要求,广西地情网、广西方志馆图书管理系统等非涉密信息系统迁移到“壮美八桂政务云”,积极共享政务信息资源,新建的广西数字方志馆也部署在“壮美八桂政务云”。政务云提供免费的硬件环境、网络环境,做好备份和漏洞巡查。依托政务云强大技术力量和稳定的运行环境,提升了信息系统的保障能力和安全水平,也节约了办公经费。

(四)持续进行古籍数字化

2019年8月至今,广西方志馆已数字化的古籍约6万页。数字化内容包括:广西民国资料文献;自治区通志馆于1960年至1961年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广西、云南中越边境对中法战争史的调查资料卡片,以及深入广西、广东有关县(市)开展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史的调查、口述记录等资料卡片等。采购“爱如生”方志库、广西民国图书数据库等,收录广西旧志和历代文献100多种,民国时期相关图书、报刊等1万余册,打破了以往不能查阅纸质版旧志文献的壁垒。其中,广西民国图书数据库还在“广西地情网”上线。此外,共扫描整理馆藏民国文献资料约6.5万页,制作“广西方志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供在线检索浏览。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广西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国家数字中国建设要求,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持续着力推动广西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就目前而言,广西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投入有限、缺乏人才、没有统一标准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和原因,亟待解决。

二、新时代推进广西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2006年《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地方志进入依法修志的快速发展新时期。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扶贫志》《中国小康志》“两志”工程作出重要批示。随着新时代的新发展格局的发展,各地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地方文化建设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以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模式构建数字方志平台,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地方志在社会参与过程中的障碍,使其不仅能成为研究者和领导者案头的工具书,而且会对广大民众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一)新时代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开创出来的,也就是党章写到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因此,新时代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握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要求,把握互联网+、数字时代发展趋势,力争把新时代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和广西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以满足用户需求和地方志事业发展为出发点,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推动新时代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地方志力量。

(二)新时代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度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工作,依托最新技术,注重安全、共享,着力在地方志资料数据采集、检索、开发利用方面下功夫,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1.坚持正确的方向

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要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和指导着信息化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信息化发展的成果惠及亿万人民,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因此,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方志信息化工作,牢牢掌握互联网、新媒体等意识形态网络宣传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重视量的积累

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工程浩大、用时颇多的持续性、基础性工作,除了需要将每年新出版的志书、年鉴、地情书籍纳入数据库,还要将保存千年的旧志古籍里的文字、图片等内容通过扫描等数字文本化技术,转化成电子信息文件后,再分门别类进行规范编目,最终形成媒介载体予以保存并收入数据库,有的甚至包括几十年前的影像电子文件资料等,都需要进行信息化技术处理。此外,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志书排版的版本不一样,生成电子版格式也各不相同,还有同一排版所使用的系统也有不同版本的排版软件,最后形成的电子版格式也不相同,又必须制作成大众常用的电子文件格式方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其中的艰难、繁琐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又需要人力和时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数据库可以说是必须持续收录新资料,持续更新,唯有重视量的积累,方能最大力度发挥地方志系统信息资料库和数据库的作用。

3.坚持资源共享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对国家未来发展作出战略思考和宏伟布局。集约化、一体化、共享共用是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实现全国地方志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全国各地的地方志系统要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注重信息资源建设统一体系,从而规划部署好本地区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各司其职,打破库与库、库与网、库与新媒体之间的壁垒,实现平台、数据库之间的联动和跨平台访问,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地方志数据库,形成良性互动。

4.重视信息矩阵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这个大系统中,不同的层级,不同的内容,所需要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地方志系统要发挥全国范围内国家、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各设区市(州、旗)、各县(市、区)四级方志微信矩阵群的作用,全国地方志系统联动,形成整体宣传和数据库合力,实现网站、微信的联动,互推内容,相互宣传促进。还可以谋划地方志系统与喜马拉雅、哔哩哔哩站、抖音、头条等新媒体音视频网站的合作,通过以地方志工作者自己讲,邀请知名专家、专业配音员讲、社会公众参与讲等形式录制音视频节目,在把丰富的地方志内容以音视频形式向社会公众推送的同时,也扩大了地方志在新媒体领域的矩阵建设,让地方志活起来、热起来、强起来。

5.注重网络安全

2018年4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近年来,中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加到了10.51亿,互联网的社会普及率从42.1%提升到了74.4%,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事实上的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国家,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网络支付规模超9亿。但其中,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安全性是保障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的基础。数字时代,小到每个个人的隐私信息泄露,大到网络病毒攻击、网络窃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等,网络安全的工作防线需要牢牢筑牢。随着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地方志资源数据库的规模不断扩大,地方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志涉及的历史、疆域、山川河流、民俗宗教等全方面领域的内容,既敏感又珍贵,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前线,必须高度重视地方志资源大数据的安全。系统应具备合乎要求的权限设置管理工具,系统管理员可以为每一个用户配置独立的用户权限,包括功能权限、数据权限、审批权限、浏览权限等。保证各类数据资料都处于足够的安全控制管理中,保证系统中的非公开信息只有具有相应层次权限才能访问。系统从设计和实现上将参考新的等保2.0国家标准,从数据传输、存储,个人信息,防灾备份等方面来逐步加强考虑。

三、新时代推进广西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2〕27号)精神,广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结合广西地方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累的丰硕成果,将地方志纳入工作范畴,持续推进广西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发展。但重点还需要在资金投入、制定标准、加强人才建设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重视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要与时俱进紧跟IT前沿技术,硬件设备更新、软件系统升级改造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要加强信息化工作经费保障,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一纳入、八到位”的要求,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本级单位财政预算。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实行专款专用,按照经费使用有关要求制定经费预算方案并严格执行。确保信息化工作设施设备、网络日常维护、地情数据加工处理、志书购买入库和信息员培训等所需经费,保障全广西地情资源网络系统的正常运作。

(二)制定统一标准

推动地方志信息化标准建设。积极倡议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地方志资源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建设规范和操作指南等,逐步建立一套符合全国地方志系统实际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较强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地方志信息化标准体系。同时,广西主动参考学习国内兄弟省(直辖市、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数据库建设经验,采用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建设经验。如广西地方志数据库现有的地情资料格式是PDF,在全文检索方面非常困难,建议采用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图书制作标准,将纸质资料重新制作成TXT 纯文本格式的电子书,使用便捷灵活,转换成其他格式方便,能提供查询和检索。同时,要统一资源建设,对入库资源制作双层PDF文件,内容包括网络、安全、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应用开发、系统原型等方面的标准与规范,参照国家数字方志馆资源数据加工规范,用于指导广西数字方志馆平台建设,保障未来数据统一,资源共享,系统互连互通。

重视完善信息化系统总体技术架构与逻辑架构。要实现地方志资源与大数据发展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出地方志在历史文脉传承上的连续性、在反映时代发展上的鲜明性、在突出地域特色上的区域性、在记述区域内各类事物上的广泛性和在资料来源和横向比对上的真实性,真正发挥地方志“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作用。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与之相适应,必须配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人员、情报信息检索人员、地方志编纂人员及网站编辑人员等。而地方志系统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不多,尤其是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更为缺乏,这是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因此,地方志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资源建设,又熟悉史志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又需要信息化建设专家型人才以及维护运营的保障型人才。

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地方志工作者在计算机技术应用、多媒体加工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突出志书编纂、信息采集、系统使用与传输、融媒体技术等内容的培训,促使工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深耕细作成长。要结合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特点,科学制定工作人员培养方案,合理选人,挖掘人才,在系统内挑选对信息化工作感兴趣的实行转岗,让想干愿干的人在信息化岗位上发挥作用。加强内部培训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储备,强化信息化领域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的更新学习,采取送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使培养的地方志工作人员的观念、知识、能力都实现信息化。

抓好地方志信息化系统专家型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储备,从组织方面做好人才引进和储备工作,以培养计算机网络人才和软件应用人才为重点,引进高层次网络人才,积极探索培养专业人才的新路子,多渠道培养地方志信息化人才。通过引进优秀的信息化技术型人才可以让本单位的信息化技术少走弯路,改变过分依赖对外技术要求的现状,实现“跟随型”向“自主型”转变。同时,也要营造好良好的成才环境,建立健全培养地方志信息化人才群体的政策鼓励机制,强化吸引和激励人才,充分调动地方志工作人员参与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和智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筛选高层次计算机人才参与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以“鲶鱼效应”促使在编人员技术的提升。

此外,也要抓好地方志信息化系统维护和管理的保障型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在信息化工作中出现的突发应急情况的处理和预警工作,在培训中重视对培训人员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促使培训人员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熟悉应对网络安全、网络舆情、系统运营与维护、设备设施日常检查等的操作和实用,确保各项设备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结 语

新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志必须积极融入新时代这个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广西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高位推动,系统谋划,依托云计算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地方志资料信息数据库,依托电子政务系统、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扩大地方志数据库使用范围,破除当前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滞后、利用转化率低、资源不能共享、标准化不明确的壁垒,推动制定统一的行业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重视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形成广西“互联网+地方志”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文史服务新业态,忠实记录当代广西、讲述广西故事、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上,行稳致远。面对新时代“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的新形势,地方志工作者没有别的选择,唯有迎难而上,深入实施“互联网+地方志”行动,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发展,真正让地方志成果资源让全民便利共享,从而最大力度发挥出地方志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价值。我想,地方志实现信息化之日,定是新编地方志再创辉煌之时。

猜你喜欢
方志广西信息化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Average Incremenral Correlarion Analysis Model and Irs Applicarion in Faulr Diagnosis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