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莺
2023年8月25日上午,“美学哲思——刘纲纪文献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美术馆召开。会议由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殷双喜,湖北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刘茂平,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永怡,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范明华,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教授陈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湖北省美学学会副秘书长王海龙,武汉大学哲学院美学教研室主任贺念,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刘春冰,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应邀参会。
刘纲纪(1933—2019年)是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美术史论家。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毕业后到武汉大学哲学系工作。1982年任教授,1988年被国家教委和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8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2010年入选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的首批“荆楚社科名家”。曾长期担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和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国际易学研究会顾问、湖北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等。刘纲纪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书画史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被美学界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的重要代表。其《艺术哲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为指导的艺术哲学专著,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的艺术哲学体系。他与李泽厚共同主编、并执笔独立撰写《中国美学史》,1984、1987年先后出版第一、二卷,填补了我国自“五四”以来没有一部系统、详细的中国美学史的空白。刘纲纪热爱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长期的学术研究生涯中一直从事书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貌。
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从刘纲纪等美学大家对中国美学史的建构与刘纲纪对美育的贡献,刘纲纪的学术思想和治学路径及其对湖北美学的影响与推动,刘纲纪的学术研究对今天的启示和未来研究的思考,本次展览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殷双喜从1981年刘纲纪先生给他的一封回信说起,从中国美学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首先谈到20世纪80年代美学启蒙之作《美学》《美的历程》与《中国美学史》,以及蔡仪、朱光潜、李泽厚、刘纲纪这些大家对于中国美学史的建构,指出他们是奠基的一代,真正在学术上奠定了中国美学思想和学术根基,并给后学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他从1982年10月《美学》第4辑刊登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三章《孔子的美学思想》,其中提到对于“诗”的理解,谈到传统经典论述中的艺术教育,认为古代先贤对于艺术和审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观点反映了中国主流的美学思想——“文以载道”,即艺术是提高人的素质,“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艺术要符合“仁”的要求,包含道德的内容,是“美”与“善”的统一,这是中国美学区别于西方美学“审美无功利”的重要差异,也应该是中国艺术教育区别于西方艺术教育的特点,对此要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民族自信。同时指出,湖北美术界是美术和美学融为一体的艺术环境,湖北美术不是单一的,它是和哲学、美学这样雄厚的基础浑然一体的。有美学和哲学的底气,这样的艺术才有创新和发展。这与刘纲纪等老一辈哲学家、美学家所开拓的开放思辨的思想环境是分不开的。最后指出,中国的大学艺术博物馆使得前辈美学家的美学理论有了历史实物的丰厚基础,美学史得以具体化,大学美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学习哲学美学要对艺术有直观的了解,最好能够参与实践。刘纲纪先生的中国画、书法都是少年时打下的底子,这奠定了他作为一个美学家的素养。
刘春冰从对中国美育的贡献,中西美术史研究和书画创作三个方面,谈到父亲刘纲纪的学术研究成果。第一,刘纲纪壮年时写的两本书,《书法美》和《美学对话》,是他在学术领域里针对中国美育方面的贡献。前者是站在哲学的高度来写一本通俗的书,是给中学生看的;后者是因为当时各行各业很多人给他写信,是来回答社会方方面面对美学问题的解读,写给老百姓和工人看的。第二,刘纲纪对中西美术史和中西美学史做了广泛研究和大量考证工作,也写了很多文章,在中西美术比较方面,是站在哲学层面来谈美术。第三,书画是刘纲纪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在写作之余的实践转换。他指出,父亲刘纲纪这一辈子作为一个学者都是在书斋里面度过的,他的生命全部就是在书房里面做研究。
范明华对刘纲纪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阐释。他指出,刘纲纪一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哲学、美学和美术史论。刘纲纪对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精深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面创获尤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刘纲纪写作了《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概念》等一系列哲学文章,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社会实践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不是‘物质’而是社会实践”等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实际上也是他美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石。刘纲纪被学界公认为与李泽厚齐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派美学的代表人物,这个认定和评价,正是与他的哲学研究和哲学观点直接相关的。刘纲纪的美学研究主要涉及美学原理和中国美学史两个领域。他的美学原理研究直接与其哲学研究相关,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派美学思想为基础的美学原理教材,即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的编写,并在随后的一系列文章和著作中,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美学理论,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提出了“美是基于社会实践的人的自由的感性显现”等重要的美学命题。相比于美学原理方面的研究,刘纲纪的中国美学史研究更是成果丰硕。他独立执笔完成的两卷本《中国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中国美学史著作,也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即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美学史著作。在美术史论研究方面,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书法史论尤其是书法美学研究;二是中国绘画史论研究;三是美术原理和西方美术研究。范明华最后提到,刘纲纪早年曾拜师学习书画,后来受他老师辈中的朱光潜、宗白华、马采、邓以蛰等著名学者的影响,一生把哲学、美学、艺术三个领域的探索作为终身的志业,哲学、美学和艺术这三者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刘茂平主要从推动中国美学和湖北美学事业发展,以及推动艺术学,中国古代美学史、湖北地方美术发展和湖北古代地域文明的研究发展等方面,来谈对刘纲纪学术思想的认识。他认为,第一,刘纲纪有很高的前瞻性,扎实地做学术爬梳工作,推动中国美学和湖北美学事业发展。湖北美学界在他的带领下,在全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湖北省美学学会是全国最早的省级学会之一,1981年3月25日至27日在晴川饭店召开了第一届成立大会,刘纲纪任会长。这个学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理论、美术实践和艺术家紧密结合。所以,湖北的美学研究与艺术发展、艺术研究、艺术哲学研究、艺术批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湖北美学的特点和底色,也跟刘纲纪的学术研究特长以及他的学术交游范围有关。第二,刘纲纪对艺术学的推动发展。刘纲纪作为一个美学家,是美学界唯一一个艺术学会的创始会员。他是中国第一个以美学家的身份深入研究艺术史、艺术哲学、艺术理论的,曾写了中国第一部专门的书法美学著作《书法美学简论》,把书法美学作为一个学术体制化的概念固化下来,这是他的开创性贡献。第三,刘纲纪推进了中国古代美学史研究,特别是诸子百家以后到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一段,他很熟悉从先秦到隋唐整个时期的古代中国的画论、书论和文论。另外刘纲纪推动了湖北地方美术发展和湖北古代地域文明的研究,他关于楚艺术研究的前言写了4万多字,非常宏观,是一种高屋建瓴的表述,对后期的楚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刘茂平还提到,刘纲纪先生非常可敬的一点是他不作惊人之论,学术风格平实的同时,非常有立场。他的学术观点很开放,但是始终坚持自己实践美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立场,从来没有因为学术的时髦而去修正自己的观点,他坚持他所认为的实践美学,坚持真理,这是对真理的态度,也是后辈要学习的。
鲁虹谈到刘纲纪作为知名的美学大家,对湖北美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刘纲纪应邀参加了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多个学术活动。第一,但凡有重要的美术展览,刘纲纪都会受邀参加研讨会,由于刘纲纪不但有理论高度,而且关注美术创作,加上有实践的经验,所以每次发言都对艺术家、批评家有很大的启示。第二,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刘纲纪在湖北的多个美术单位作了有关美学与艺术创作的理论报告,深深地影响了一大批人。同时,刘纲纪既是《美术思潮》杂志的重要作者,也是积极参与者。湖北美术创作之所以能够在80年代初期腾飞,并在85思潮时期成为新潮美术重镇,刘纲纪显然功不可没。
陈勇劲一方面谈到刘纲纪的著作、学术观点对自身工作、创作的影响;另一方面提到刘纲纪深耕学问,潜心艺术的治学精神,以及打通中西马的治学的路径。他认为,刘纲纪坚持主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美学,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开创者的形象,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以及中国书画史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美学和艺术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特点并将其哲学地表达为社会实践的本体论。同时,刘纲纪是一个美学教育家,最终形成了对他学术的传播。
陈永怡指出刘纲纪对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她认为,刘纲纪对于学科系统的思考和对从业素养都有精到阐述。首先,刘纲纪对艺术学学科体系有完整的构架,他反对美学与艺术学割裂,认为在美学和艺术中间,艺术学是一个重要的中介。美学和艺术学可以互相作用,但不可以取代。艺术学分为一般艺术学和门类艺术学,一般艺术学是艺术学的基础理论,而门类艺术学就是要结合实践经验,不为空洞之学。同时,艺术学还要与其他实证科学,如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相结合。现在艺术学其实陷入一种非常尴尬的失语状态,很多高学历的研究者看不懂艺术作品,美学哲学的论述跟艺术创作离得很远,有隔靴搔痒之感,因为从业者的视觉素养缺失。刘纲纪作为美学大家,一直在动手实践,创作书画作品,所以对艺术有感觉、有感情,这就与今天仅仅停留在文献、观念的研究很不一样,这种实证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从事艺术学研究的人要有创作、欣赏与评价的能力。一方面要有哲学美学素养,另一方面要有感性的实证的经验。同时她指出,刘纲纪的研究成果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也很有启发。首先他对中国古典文论、画论、书论的研究很深入;另一方面,刘纲纪提出,理论创造应该建立在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思之上,对于整个社会的深刻反思之上,即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现实,这正是三大话语体系建构的基础。
陈晶认为,刘纲纪人生经历和知识结构,构成了他基本的治学路径、态度以及特点,并基于此谈到对今天学术研究的启示。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理论研究,形成了历史的眼光、客观的态度。二是打通门类壁垒做学问。刘纲纪是以美学家闻名,但是美学研究和书画研究齐头并进,并且互相影响。这一点无论对做理论还是做美术史的后学,都很重要。第三,广泛的学术兴趣和研究视野。刘纲纪的研究有点有面有体,既有体系化的宏大建构,也有学科建设,还有古代画论的专题讨论,他的研究视野既可以宏大,建立一个体系,也可以聚焦深入,材料扎实地做个案。第四,学者以绘画实践滋养其思想。刘纲纪是在用他的实践创作滋养其理论研究。刘纲纪推崇温厚中和的儒家精神,在理论上不作惊人之语,绘画亦然。
王海龙谈到对刘纲纪学术未来研究的思考。他指出,刘纲纪学术上有三个方面是需要进一步挖掘、拓展的:一是审美反映论。近年来学界又开始探讨反映论的问题,但是不少方面其实刘纲纪先生已经谈到了,如将反映作泛化的理解,将情感、意志等纳入反映这一范畴之中,这是一个富于启发性的创见,但是目前学界对此的研究重视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二是书法比象说。目前学界关于象、意象、比兴、摹仿等讨论逐渐深入,出现了不少成果,但仍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刘纲纪关于比象的论述,虽然着眼于书法,但其实是非常切中中国传统艺术思维方式的。中国传统艺术非常注重直观和体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整体性的系统思维模式。三是关于中国美学的源起问题。刘纲纪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笔记,这些都是进行后续研究的宝贵资源。
贺念认为,刘纲纪作为武汉大学美学学科的奠基人,留给了学界、艺术界三个方面的重要遗产。一是在哲学美学方面,他的学术研究视野广阔,是“打通中西马”的学术追求。在中国哲学美学层面,有开山之作《中国美学史》,还有经典的《周易美学》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层面,提出实践本体论,以实践美学主场引领当时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年代的美学热潮;在西方哲学美学层面,他钻研了艺术与情感、艺术与形式等学术前沿问题,理论成果主要表现在他所提出的“审美反映论”。“打通中西马”正是在这三方面深耕之后进行融会贯通。二是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艺术理论研究,这方面除了书画理论专著,还有更为宏观的《艺术哲学》专著。三是刘纲纪持续不断在思想上的探索精神。在晚年时,他花了很大功夫来研究西方的存在论现象学,包括海德格尔的思想,留下了很多从未出版的手稿,来对他早年赖以成名的“实践本体论”进行重新的反思与总结。他晚年在《文艺研究》发表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阐释的三种基本形态》中将其美学思想最为系统性的总结为“实践批判的存在论美学”,将美学与当代最广阔的人的存在和实践结合了起来。对这一点的研究完全不够,是有待进一步发掘的思想资源。
冀少峰认为,刘纲纪作为当代中国坚持主张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的代表人物,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书画史论等多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新中国美术史论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刘纲纪热爱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除在哲学、美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之外,其在书画理论研究结合创作实践的探索,对湖北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次展览是湖北美术馆首次对集哲学家、美学家、美术史论家于一身的刘纲纪的学术成就进行文献梳理,以视觉形式呈现“美学哲思”。展览将其著作、手稿、书信、视频等文献结合绘画、书法作品的呈现,形成一个立体展示、深入研究的回顾。希望通过展览让广大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刘纲纪学术思想的探索与建树,感知其人文精神与艺术品格,以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与缅怀。同时,以展览为线索,赓续荆楚文脉,推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秉持“打通中西马”的治学理念,开展中西对话,推进文明交流与互鉴。
鲁虹、陈勇劲、陈晶同时也谈到了“美学哲思——刘纲纪文献艺术展”的意义。
鲁虹提到,本次展览从研究到陈列都是一流的。中国的美术馆和国外优秀美术馆相比,存在很多方面的差距。比如,大多数美术馆都没有常设性的专题陈列展,基本是以即时性的各类展览为主。另外,大多数美术馆很少举办相关文献展。从这样的角度看,湖北美术馆在国内是走在前列的。一方面,湖北美术馆11年前就做了固定陈列“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文献展”;另一方面,现在举办的刘纲纪老师的文献艺术展同样是一个很重要、很好的展览。由此可见,湖北美术馆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在与国际接轨上做得非常好。陈勇劲谈到,本次展览是一个非常成体系的梳理方式,呈现刘纲纪的哲学研究、美学研究和美学史的成就,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就是刘老师的治学的精神是会不断地传播下去。陈晶指出,这个展览的价值就在于立体呈现了一个学者的成就,并且告诉大家,成就背后是刘纲纪一生的积累。朱光潜、邓以蛰、宗白华、马采影响了刘纲纪,刘纲纪又对殷双喜、鲁虹、刘茂平、范明华等这一代理论家产生重要影响,而后学们又受教于上述各位老师,这是一种生动的学术传承与精神的传递。
傅中望作为本次展览艺术总监,从为什么要做刘纲纪先生的展览,怎样做这个展览,以及期待展览带给人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总结。首先,哲学是思想的问题、思考的问题,东西方的哲学、美学等,包含了怎样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美的问题。刘纲纪的“美学哲思”和相关著述,以及他长期关注、参与湖北艺术创作的研讨,这对湖北中国画、书法创作及至他们这一代艺术家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20世纪湖北重要的艺术家、理论家做梳理研究,是湖北美术馆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方向。刘纲纪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全国的、国际的;同时他又是对湖北美术历史具有推进作用的理论家。这是展览的缘起。第二,展览的定位是文献艺术展,一方面从刘纲纪先生的学术成就入手,将他出版的著作、手稿等文献史料,学术年表、历史图像等整体、客观地呈现在展厅中;一方面展示他的绘画、书法作品,这也是刘纲纪美学思想的一种体现。最后,通过展览的方式,让观众零距离地接触、认知这位哲学、美学大家,期待对于刘纲纪先生的学术研究,以及荆楚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推广,得到更多视角的观察和不同层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