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的应用探析

2023-05-21 00:58朱继红
文教资料 2023年4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应用

朱继红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多次强调“创意表达能力”,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当前初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挖掘发散思维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的价值,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发散思维 记叙文写作 应用

目前,初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中普遍存在选材老套、立意肤浅、雷同度高等問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直面这些问题,在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方面多处提及表达要有创意:“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1]“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2]“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3]。

如何让学生的文字表达富有创意,写出更好的记叙文呢?这是对一线教师的挑战,需要我们超越语言文字本身,到更深的思维层面探索。新课标在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中提到,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4]。创意表达能力与创造思维有密切关联。因为语言表达是重要的思维工具和基础,语言表达的发展过程也是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两者相互促进。多项研究表明,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发散思维是培育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方法。本文试将发散思维应用在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中,针对初中记叙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分析其成因,挖掘发散思维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的价值,探索有效的应用策略。

一、初中记叙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在日常记叙文写作中,初中学生主要存在选材老套、立意肤浅、雷同度高等问题。

(一)选材老套、内容单调

受惯性思维影响,有些学生一看见作文题目,就习惯于套用原来写过的材料。写“助人为乐”,就写帮同学做值日或帮邻居老人提东西;写“挫折”,就写考试失利或比赛失败;写“战胜自己”,就写跑步或爬山;写“成功”,就写考试取得好成绩或比赛获奖……写法不断自我重复,在广度、深度上缺失了对自我生活的挖掘,选材陈旧、老套,文章丧失了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立意肤浅、思维单向

由于应试需要,多数学生见到作文题后没有太多时间构思提笔就写,不会分析人或事件本质,也没有深入挖掘题目或材料的丰富内涵,导致立意肤浅、视野和格局狭窄。比如,学生常用的写作题材“考试”通常分为三个环节:没考好被父母或老师责怪—好好学习期望取得高分—终于得到好成绩。在此过程中,学生普遍对思想和精神上的发展、成长有所忽视,立意比较肤浅。

(三)雷同度高,缺乏新意

当前,学生学业压力大,很多时间都用于埋头学习,缺乏对社会、人生和生活的丰富体验、思考和认识。写作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没有发散开来,不能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和思考,就会习惯性地使用原先写过的陈旧材料,说一些空话、套话,导致思想趋同、材料相似、语言单调,出现“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现象,缺乏新意。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5]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问题,本质还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注重准确审题,快速成文。教师往往重视传授写作技巧,而淡化、忽视思维发展。学生在写作学习过程中,会接触诸多写作技巧、套路或模板,如文章要首尾呼应,结尾要写一些励志语言来升华中心,篇章结构要“凤头、猪肚、豹尾”等。借助这些技巧或模板,学生能较快写成一篇记叙文。但是,学生生活体验与感受的缺乏会影响到思考内容的丰富性,惯性思维的作用也会使他们的思维受限且逐渐怠惰。

为了提高写作速度,不少学生重视写作技巧,淡化思维发展,习惯性地用一些写作模式、材料进行写作训练,忽略了思维充分展开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视角只停留在生活的表层,无意识地自我设限,无法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展开思考,思维水平难以得到发展和提升,最终导致思维僵化、思维方向单一、思维空间狭窄,创造精神被扼杀。如此一来,记叙文写作中选材老套、立意肤浅、雷同度高等问题就会普遍存在。

二、发散思维在记叙文写作中的价值

在21世纪知识经济背景下,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当代教育应该承担的重大责任。“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从某种角度来说,发散思维品质的高低,决定着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6]那么,何谓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和各种途径去设想,考虑到各种可能性,从同一个思维出发点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7]。应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思维可以无拘无束地向各个方向扩展,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求得多种不同结果。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使人的思维变得灵活多样。

伽利略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这句话在记叙文写作中也同样适用。发散思维使人的思维具有开放性,能从多种角度、多个层次和多个方面展开,让人从单向思考转变为多向思考、立体思考,在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发挥重要价值。

(一)改变训练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当前的写作教学注重写作技巧,忽视思维发展,使得写作训练容易模式化,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影响其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脑海中有思想,这是学生下笔写作的基础。面对记叙文写作题目时,教师改变以往侧重技巧的写作训练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分析一个事物、人物的多个方面,以及一个事件的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构思和选材,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打破思维定式,跳出雷同的选材、角度、主题和结构,找到丰富、新奇、独特的写作素材、思路和内容,在写作时避免人云亦云,走出“千篇一律”的困境,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教师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与运用,能更新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写作训练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培养创造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记叙文写作前,学生从观察世界—认识生活—产生感情—形成看法到酝酿思路,全过程都需要思维的参与。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学生的选词造句、段落安排、谋篇布局、情感升华、主旨揭示等都与思维活动密不可分。在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中应用发散思维,能使学生挣脱陈规的束缚,打破思维定式和僵化的写作套路,认识人与事物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多角度、多层面地构思,使思维向多个不同方向扩展,产生多种不同的写作思路,既为写作提供广阔空间,又在思维发散过程中产生有新意的想法。在尋求丰富多样的内容与形式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培养。思维能力是“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思维的提升就会带动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发散思维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的应用策略

发散思维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的应用可以从写作的主要环节入手,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思考过程,再写作成文。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思想的碰撞与相互启发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挣脱思维的自我局限,解决当前记叙文写作面临的难题。

(一)注重平时积累,找到发散之源

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应用发散思维,首先要解决“源”的问题,也就是积累生活体验,丰富生活阅历。有价值的创新往往是以大量信息为基础的。学生只有平时注重收集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具备知识上的广度、思想上的深度、情感上的厚度。注重平时的积累,搜集丰富的材料,发散思维才有落脚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去观察、感受和体验生活,并勤于记录。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看、留意听,多关注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多关注物体的形态、大小、姿态、色彩、声音、味道、质地、气息等;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并进行片段练习,大量积累写作材料。

(二)发散思维拟题,奠定写作之基

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面对半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拟题,使学生拟写的作文题目丰富多样,为文章的写作奠定好的基础。

例如半命题作文《______的爸爸》。面对这个拟题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后,有的学生关注爸爸的外貌,写《高大的爸爸》《帅气的爸爸》;有的学生关注爸爸的爱好,写《爱晨跑的爸爸》《爱下棋的爸爸》;有的学生关注性格,写《脾气暴躁的爸爸》《直率爽气的爸爸》;有的学生关注品质,写《坚强勇敢的爸爸》《积极进取的爸爸》等。

又如话题作文《感动》。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有的从人的角度写《一个让我感动的人》,有的从事的角度写《一件让我感动的事》,有的从学习者的角度写《学会感动》,有的从心灵角度写《永存感动之心》,这些都是表达较直白的。还有些同学拟的题目较含蓄有韵味,如《心田上的美景》《成长路上的那双手》《牵动心灵的声音》等。

拟题训练之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思维互相碰撞和启发,并得以发散开来。学生赫然发现自己熟悉的人物或感受可以从如此多的角度、层面来写,为写作内容的丰富和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三)发散思维立意,思路辐射开去

文题确定后,便可以立意。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是记叙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许多学生因为从众心理或思维惯性,常常人云亦云,或认识停留在表层,导致立意肤浅、雷同度高,文章毫无特色,更谈不上创新。所以,立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多角度审视、分析,让思维向多个方向辐射开来,从多个层面探求不同的主题,筛选出最有创意的中心。

比如,教师以“水”为话题作文,引导学生应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产生了不同的立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长江后浪推前浪”,水不但自己奋进,还推动别人进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水遇到障碍时能发挥出巨大力量,激起美丽的浪花,我们遇到困难时,也应鼓起勇气,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水往低处流”,要尊重自然规律;“一滴水不会远流,无数滴水汇成河流才可以流向远方”,团结就是力量;“滴水穿石”,成功在于坚持不懈;“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不排斥、不拒绝细小力量,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一个集体要善于包容差异,才能和谐共生;“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君子之交淡如水”,与人交往应该高雅纯净,清淡如水等。应用发散思维后,学生对水的认识更加丰富,立意也比较多样。

(四)发散思维选材,思考带来新意

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审题和立意完成后,选材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在选材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再选出有新意的、与众不同的材料,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提供框架,引导学生应用发散思维,对日常积累的丰富多样的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

面对《礼物》这个作文题,最普遍的、习惯性的材料就是“我”收到的一种物品,如生日礼物、节日礼物等。少数学生还能想到精神层面的礼物,如一句祝福,一份情感等。这些材料是学生最熟悉的,他们有真实体验,也最容易写。但如果绝大多数孩子都这样写,就会显得千篇一律,创造思维就无从体现和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发散思维,学生就能打开思路,有的从礼物有关的人出发,既可以写“我收到的礼物”,又可以写“我赠送的礼物”,如“我把执着的努力和优异的成绩作为献给父母的礼物”;有的从礼物的数量出发,跳出普遍一件礼物的窠臼,写多件礼物,如“争取入团期间,我献上了三份礼物:一是勤奋学习,二是团结同学,三是积极进取”;有的另辟蹊径,在多数同学都写当下生活的情况下回溯历史,写“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礼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代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这两句诗说出了事物具有多方面特点,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出事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中应用发散思维,给学生提供同一个题目、同一个素材或同一种体裁,引导学生找出不同写作角度、立意,选用不同的材料、构思和手法等进行写作,通过多种角度,认识事物的多方面特点,反映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造能力。

(五)融合集中思维,选定最佳思路

需要指出的是,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应用发散思维的根本目的不是简单地寻求更多思路,而是在全面、深入地思考之后,将记叙文写得更好。应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肤浅、牵强、荒谬甚至错误的想法,这就需要对发散思维的结果再进行具体梳理、分析和判别,选出最好的写作思路。所以,初中记叙文写作中应用发散思维还要将其与集中思维结合。

集中思维是“将获得的若干信息或思路加以重新组织,使之指向于一个正确的答案、结论或最好的解决方案”[8]。发散思维是集中思维的基础,二者密不可分。发散思维通过提出多种想法,体现“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集中思维则是在比较发散思维的多样化结果后,挑选出其中较好的想法。经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学生能辨别正误、识别高下,筛选出最适合的写作思路。

四、结语

发散思维的应用能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层面进行立体思考与多向思考,挣脱思维定式的束缚,使思维变得灵活开放。发散思维的应用在记叙文写作中能发挥重要价值,既能促进学生理解人与事物的普遍规律,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又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升核心素养,应该得到广大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2] [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5, 27, 28, 5.

[5] 程红兵.程红兵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121.

[6] 郭怀立.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的探讨[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8(6):78-79.

[7] 赵颖.世界名校教给孩子的24堂思维课[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67.

[8] 胡飞雪.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85.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应用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