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机制建设的价值、路径与反思

2023-05-21 21:27:48侯进炳
文教资料 2023年4期
关键词:机制建设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侯进炳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健全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是课程思政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可以通过组织管理、落实推进和监督考评三重维度构建起课程思政建设机制。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本文提出了要凸显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调动二级学院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考评指标体系的“差异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机制建设

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政课程的显性课程来体现,而忽略通识课和专业课隐性课程的作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课程思政就是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总的来说,课程思政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在高职院校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夯实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因此,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研究,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机制建设的价值蕴含

课程思政机制建设促进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让各门课程教师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机制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价值蕴含既有作为普通高校的共性也有作为高职高专的特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因此,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扎根中国大地体现社会主义育人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最生动体现和阐释。课程思政建设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的重要战略工程。首先,课程思政建设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育人责任,通过充分挖掘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校园中营造爱党爱国的浓厚氛围。其次,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全方位调动高校的整体资源,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发展完善。最后,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巩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二)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适应时代的职业教育

技术技能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之基,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之本。实现制造强国目标需要各式各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职业教育方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培养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广大高职学生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造就一批品德高尚的大国工匠。

(三)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坚定正确的方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全過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我们可以全方位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从而坚定时代使命。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机制建设路径的三重维度

机制建设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各项制度的相互关系以及各方的利益。2018年,K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共进”的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大力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具体而言,K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从组织管理、执行落实和监督考评三个维度着手。

(一)组织管理维度:建立“一核两翼三驱动”的管理体系

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协同配合、以行政渠道为主组织落实的思路,基本上都是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推进落实”[2]。在此基础上,K校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管理机制,率先成立“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K校首先推动各教学单位集中优势师资和资源主推一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再通过带动作用辐射所有专业、所有课程。于是,K校形成了“一核两翼三驱动”的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核”为“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负责研究制定全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文件;“两翼”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帮助各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元素,教务处负责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培训和竞赛;“三驱动”则是各二级学院,负责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工作,各行政部门提供经费等资源支持,办公室则负责统筹协调整体工作。

(二)执行落实维度:深化“四元协同”的运行模式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把教师充分调动起来课程思政建设才能落细落实”[3]。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至少包含思政课教师、各专业课教师、团学工作队伍以及党政管理队伍等四个主体。每个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构建“四元协同”的运行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各专业课教师积极探索,深挖思政元素

依托“入园建院、课岗融合”产业学院育人工程,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悟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此外,各专业课教师积极邀请思政课教师担任课题申报、教学竞赛的顾问,在教学设计、课堂中融入更多思政元素。

2. 思政课教师与各专业课教师结对帮扶

思政课教师主动担任各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顾问,参与各专业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设计的撰写,以此帮助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自身所承担课程的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立足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开展相关研究项目,凝练形成若干理论研究成果并发表相关论文。

3. 团学工作队伍积极组织开展专题培训

团学工作队伍为教师提供国家级、省级以及学校层面的三级立体培训体系和平台,以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同时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在全校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会和教学经验分享会。

4. 党政管理队伍主动提供全方位保障

学校每年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的评选活动。树立典型,以榜样力量带动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性。并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三)监督考核维度:确立“全方位闭环式”考评制度

各高校普遍通过建立考评制度来督促各专业课教师把课程思政落实下去。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坚持统一规范和创新激励相结合的原则,K校建立了课程思政建设标准来指导各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定专门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考核评价指标由质量监控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考核执行由教学督导组负责,组织人事处来应用考核结果。

1. 制定考核评价指标

质量监控办公室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完善考核指标,建立动态化、常态化评价模式,把课程思政元素纳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不断强化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考核。

2. 考核评价的执行过程

教学督导组以听课为主要考核形式,对任课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中是否体现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撰写督导简报和学期督导工作总结向主管校领导、质量监控办公室工作人员反馈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际情况。

3. 考核评价结果应用

组织人事处将课程思政推进情况列为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评价考核指标,作为领导班子工作业绩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范围。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院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教师考核、岗位聘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的反思与建议

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机制过程中出现协作和协同两种路径交织融合的特点。一是在组织体系上呈现协作模式。通过“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形成以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导和其他二级学院参与协助的组织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各二级学院产生“课程思政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责”的思想,存在主动性欠缺的问题。二是在具体建设中呈现协同模式。各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团学工作队伍和党政管理队伍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各尽其责、通力合作的运行模式。然而,课程思政建设的考评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专业课教师考评上,忽略了对其他主体的考评,存在考评指标缺少差异化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住“主力军”,凸显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形式。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体系,课程思政是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教学体系。”[4]思政课程属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显性教育范畴,而课程思政则属于隐性教育范畴。课程思政强调在各专业课程中挖掘自身的思政元素,通过“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根铸魂。因此,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是各专业课教师。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不能弱化专业课教师的“主力军”责任,而是让课程思政建设更加有保障、有质量。思政课教师可以凭借对思政元素专业理解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扮演“顾问团”的角色,团学工作队伍和党政管理队伍根据自身的职能和权限可以为课程思政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

(二)调动“主动性”,明确二级学院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角色

如果说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是各专业课教师,那么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落实部门就是各二级学院。然而,在实践中无论是其他高校还是K校“一核两翼三驱动”的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都凸显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性。学校应协助各二级学院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所以,学校应该通过制度明确各二级学院的主体责任,同时各二级学院也应该主动承担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任务。唯有如此,课程思政建设才会落地生根、开花结硕果。

(三)构建“差异化”,实现课程思政建设考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經过努力,各高校已经普遍将课程思政的考评指标化、可量化。有的高校还采取多元评价模式“实现领导点评、同行互评、学生网评和自我测评的有机结合”[5]。考评制度的科学化、客观化,有力推动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是多元的,所以应该构建“差异化”的考评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主体运用不同的考核标准,这样才能将各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团学工作队伍和党政管理队伍整合起来,打造成“育人共同体”,实现教育、教学、培训和管理的有机统一。

四、结语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夯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能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参考文献:

[1]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3):11-14.

[3]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4] 何衡.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27-30.

[5] 胡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9(6):88-95.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路径研究” (2021GXSZ180),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2020—2021学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机制探索——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00056003)。

猜你喜欢
机制建设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探析
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20:36:57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20: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