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波普艺术是一种从20世纪60年代延续至今的艺术思潮,如今已经随科学技术和大众思潮的变化顺势而变。文章结合波普艺术在文化产业、科学技术、产品设计中的运用和波普设计的虚拟化形式等具体分析当代消费环境下的波普形式。波普艺术设计在符合时代需求和大众流行文化的前提下,在新时代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的着重点不再是架上绘画,而是成为各行各业研发、生产的重要艺术理念。
关键词:波普艺术;虚拟波普;产品造型;虚拟化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青年社会科学与人文基金会基金项目(20YJC760025)研究成果。
波普艺术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在反传统艺术出现时,波普艺术带着现实主义,既具理性又含荒诞,登上了舞台。50至60年代中期,波普艺术作为对晦涩难懂的抽象表现主义和重功能缺乏人情味的现代主义的反叛,鼎盛于美国。波普艺术强调通俗易懂和大众化。当时,战后的美国将注意力投向商业社会[1],“炒作”“包装”“快速”以及随之而来的物质消耗让美国进入了符号化的商业社会。消费主义的浪潮和大众媒介的发展进一步打破了富人和穷人的物质线。波普艺术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中的日常之物为题材,使用挪用、复制以及放大等手法。其认为艺术要面对生活,面对消费,设计是为大众也即战后婴儿们感官和思想上的满足。波普艺术就是把所见所知的生活环境以大家熟知的形式表达出来获得大家的共鸣。50年代中期的波普艺术达到了其真正的鼎盛阶段。“潮流”和“有钱”是可以用来恰当描述美国的词。因为它隐含着催生波普艺术的两种社会性根源:先锋理论和消费主义。而被誉为波普艺术之父的汉密尔顿曾指出:“波普艺术应该具备的品质是:通俗、短暂、可消费性、便宜、大批量生产、年轻的、机智诙谐的、性感的、诡秘狡诈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大企业式的。”[2]
波普艺术将商业和消费与自身紧紧捆绑在一起,成为美国现代商业文化的旗帜。在美国很多波普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含有很多商业文化的符号。艺术家们总是渴望用全新的形式和先锋的观念去创造或是改造一种艺术来适应后工业时代。虽然商业化和消费主义不断发展,但是波普艺术并没有在我们的身边消失。反而它的艺术形态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波普艺术将绘画、印刷、影像、设计、装置、涂鸦作为创作的载体,融合进了所有的现当代艺术门类。在融合进不同艺术形式后,随着消费主义的推动,波普艺术开始被商业技术合理运用。从服装、家具到汽车、广告,大到商业大楼外部覆盖的LED屏,小到人们脚上穿的有涂鸦印制的袜子,波普艺术的洪流随着商业消费和大众流行文化的导向从未消亡,而是带着它独有的理念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科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
一、消费主义与波普艺术形式的演变
国内波普艺术大多停留在架上艺术形式,只是在绘画的取材和手法上有些新举动[3]。而西方对波普艺术的接纳速度是特别迅速的。波普艺术是通俗的、大众的,也是流行的。波普艺术家们对现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复制模拟,运用剪裁、拼贴、丝网印刷等诸多手法进行创作,远离了绘画艺术的技艺性,处处彰显大众文化的特征。其中,日常消费品一类的代表作是安迪·沃霍尔在1962年用丙烯颜料创作的《坎贝尔浓汤罐头》[4],作品画面里充斥着超市货架中随处可见的浓汤罐头。他同年创作的《210个可口可乐瓶》也是将日常消费品进行排列组合以此传达其波普艺术的特殊理念。名人肖像类的代表作是在1962年肯尼迪遇刺后,罗伯特·劳森伯格于1964年创作的《航线》。整幅作品由拼贴而成,画面将中间的焦点指向了肯尼迪。同样,20世纪60年代安迪·沃霍尔将名人玛丽莲·梦露以丝网印刷的方式做成了系列版画。1982年安迪用同样的手法创作了著名的丝网版画《毛泽东》。社会事件类别的作品是由安迪·沃霍尔开始,由理查德·汉密尔顿延续的创作题材。1986年理查德·汉密尔顿以滚石乐队吸毒入狱为背景做了一系列波普艺术创作,获得了较好反响。他在80年代末以海湾战争为创作原型的《状态》也是同样的选题类别。
在服装设计领域,服装和架上艺术品是波普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它们处处表现着波普设计元素的与众不同。而玛丽·昆特[5]则是波普艺术的服装代表人。她在20世纪60年代就意识到人们需要年轻的新鲜的事物去点燃战后的繁荣境况。于是玛丽·昆特设计了样式开放、打破常规的新服装,也就是“迷你裙”。“迷你裙”顾名思义就是短之又短的超短裙,不仅条纹图案打破了常规,而且裙子的长度和设计完全背离功能设计主义的要求。玛丽敏锐察觉到了消费市场的需要[6],这给她带来了无数的粉丝。1969年美国人成功登月,来自法国的库雷基以“迷你裙”搭配白色塑料短靴做成了红极一时的宇航员太空系列服装,许多品牌和设计师纷纷效仿。
在家具设计领域,波普設计师喜欢使用即用即弃的廉价可回收材料。这是从罗伯特·劳森伯格[7]称为“混合艺术”的形式所开始的,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土耳其宫女》。作品的材料是别人丢弃的家具、旧纸箱、废铁以及环保可回收材料等。波普艺术融合家居设计后更加努力地迎合大众的口味。例如,彼得穆多什设计的“椅子那些事”就成为了波普家具[8]的经典。“椅子那些事”系列以纸板为原材料,表面使用英文字母或圆点图案来装饰,凭借靓丽活泼的颜色其赢得了青少年市场的欢心。1971年乌比诺·帕斯受到波普艺术软雕塑的影响[9],用人们所熟知的棒球手套作为主体,设计出了joesofa。这一设计也受到了广大青少年消费者的追捧。
在广告设计领域,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罗伊·利希滕斯坦用自己独具一格的漫画书[10]艺术将商业艺术变成了工业消费社会的旗帜。他在1961年创作的《米奇快看》开启了扁平式形象的印刷风潮[11]。此风潮带来的是无数商品不再使用单一的logo印刷[12],取而代之的是用扁平化插图来宣传产品。安迪·沃霍尔也使用了相似的手法[13],他将波普艺术的符号化思想加入商业文化中。例如其为香奈儿设计的N5系列香水瓶,吸引了广大消费者。同样的手法也体现在嬉皮士运动中披头士乐队“孤独的心”唱片的封面上。
二、当代波普艺术的设计语言
波普设计语言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渠道中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艺术形态(如图1)。比如有着全新艺术设计理念的新技术拥有了新的载体,被提高附加消费价值的新产品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市场需求,被革新指导后的虚拟波普也有了未来表现渠道。
(一)新技术与波普设计
从新技术层面讲,其发展脉络如图2所示,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合艺术。罗伯特·劳森伯格在成功尝试了使用即用即弃的废弃材料做出一些家具艺术品后,“混合艺术”的概念开始被其他波普艺术家运用。而鉴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坚持“技术第一”的理念和混合艺术的特殊性,即用废弃物件以及环保可回收材料来制作新的物品,人们开始对新材料进行尝试。
第二阶段是产品形式多元化。为了迎合当时的科技时代风格[14],全新的pvc材料被引入市场,并且融进家具、服装、艺术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等诸多物品中。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被各大厂商视为重要的技术进步并对其加以运用。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商品往往价格更加低廉,同时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比如库雷基设计的风行一时的“太空”系列服装和安迪·沃霍尔于1987年创作的《月球漫步》版画。
第三阶段是理念融合。现今新材料新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说到运动品牌,最受大众追捧的无疑是NIKE厂商推出的可回收环保材料制鞋[15],如dunk系列中的“White/Black”款式。正常皮革制作款的价格在1600元左右,而Nike Dunk Low Next Nature系列的“White/Black”价格只在1100至1200元的区间内。而在鞋子的外观上,两者几乎没有区别。因此,这一系列也受到了大众的追捧。同样的款式,更为低廉的价格再搭配上如今盛行的环保主义价值观,这些因素都提升了其产品的竞争力。消费者的购买倾向显而易见。
(二)新产品与波普设计
再说波普设计与新产品,其发展脉络如图3所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波普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行业中的应用。玛丽·昆特所设计的“迷你裙”开拓了波普艺术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市场。战后一代的孩子们没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他们的成长伴随着经济的繁荣。他们不喜欢古板单一的事物,而是喜欢有时代特点、能够代表流行的大众文化的单品。“迷你裙”的设计不仅对世界时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带动了全世界的少女、中年妇女以及家庭主妇们的消费导向。整个时装界开始将时装变得“日常化”,随之而来的是消费收益也逐年增加。玛丽·昆特开拓了整个女性市场对日常化服装的需求。
第二阶段是设计运用广泛化。随着人们对“新潮设计”的期待,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新兴事物的需求,许多日常用品比如饮料、肥皂水、毛巾、桌布等都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符号图案。它们大多是色彩斑斓的印花,因为绚丽的颜色能让消费者产生记忆点,从而形成独有的产品形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高,许多商家逐渐倾向于生产“联名”产品。比如印有玛丽莲·梦露图像的裙子;印刷着安迪·沃霍尔头像的T恤;打破常规,印制着有代表性“太阳花”的LV包等。
第三阶段是产品大众化。如今,印刷不再是制造厂的专利[16],现在是“人人皆可DIY”。几乎每个城市都存在DIY工作室。消费者只需要选择一件纯色的衣服,再选择各式各样的印花、标贴、别针、刺绣等就可以设计熨烫出自己想要的独一无二的款式。同样,类似的小挂件、钥匙扣、马克杯等都可以DIY。在大众消费者的心里,这一卖点提高了产品自身的价值。它是以强大的个性吸引力和DIY物品中不同程度的情感积淀增加了产品的附加价值。
(三)波普设计的虚拟化
1.波普设计的虚拟化进程
波普的虚拟化,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新设计方向。它使设计产品逐渐转向线上设计和符号化设计,最终迈入了无实质的虚拟化设计阶段,其发展脉络如图4所示。
第一阶段是图形化阶段。安迪·沃霍尔大胆前卫的设计就是将许多视觉元素融入商业品牌中。商业文化需要抓人眼球的设计。因此安迪将大胆绚丽的颜色和鲜明简洁的图案进行结合,将视觉表现技法和广告识别度进行综合,设计出了许多大胆的广告造型。例如经典的APPLE的苹果logo、派拉蒙公司的星星围绕雪山以及美孚公司的飞马。
第二阶段是符号化。波普艺术时代产出作品的设计感无论是颜色还是造型,都被传承至今。再说到现当代对波普进行革新的人物——村上隆[17],他的波普艺术不再停留于架上艺术品。他表现的内容来源于大众流行文化,同时也作用于商品文化。他的艺术形象与相关的一些奢侈品牌结合,这使其衍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艺术的日常化[18]。在创作技法上,相比于安迪·沃霍尔,村上隆将“复制”理念进行了更加深刻的贯彻。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村上隆在创作其代表作《太阳花》时,运用了数码绘画的方式并且结合了胶印的手法,将其进行大批量的复制印刷。这显然比安迪的纸面丝网印刷更符合如今商业市场的需求。独特的logo印制和具有强烈波普艺术风格的色彩导向,让与村上隆合作的路易·威登、植村秀等国际品牌生产出了更能占据市场以及抓住消费者眼球的产品。例如LV樱花包、LV樱桃包、村上隆联名眉笔以及唇膏等。
第三阶段是虚拟化。当然,现代的波普艺术不再停留于艺术形式,而是演变成了一种艺术理念。但它仍然刺激着人们的消费行为。比如杰夫·昆斯为Lady GaGa设计的《ARTPOP》音乐数字专辑[19]获得了粉丝和艺术评论人的一致赞许,该数字专辑的销量也随之狂涨。专辑封面中GaGa的裸体雕塑和身前“凝视球”的画面就是典型波普艺术中经常运用的“拼贴艺术”手法。因科技和信息等方面的进步,这一手法不再局限于架上艺术创作。运用数位处理的手法将不同的素材和元素进行分解、组合、堆砌和包装,这形成了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思想概念。这一表现手法也使得波普艺术正式从线下转至互联网时代线上消费。
村上隆曾经为google设计涂鸦。他会根据当日节气或历史事件设计专属小动画,比如夏至日和冬至日(如图5)。这一设计也打开了波普艺术设计跨领域的先河。再比如,知名软件脸书旗下的脸书信息助手将村上隆的作品引进了相机效果中[20]。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社交媒体将艺术品摆进了每个人的手机里,使用时你只需要打开拍照或摄像功能就可以获得可爱的太阳花作为自己的装饰素材。无需出门看展览,也无需线下购物,只需要打开手机软件就可以和村上隆的“太阳花”共同书写你自己的艺术作品[21]。这一设计传承了波普艺术的大众精神,也脱离了具象的实体商品经济形态,拓展了线上通讯软件,融入互联网时代的大需求之中。
2.波普设计虚拟化技术变革
波普设计虚拟化的变革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如图6)。不同时代的科学技术对波普设计的虚拟化进程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安迪·沃霍尔开启波普艺术设计理念的同时,“大规模生产”的概念已然冲刷掉了从前传统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追求的艺术品理念。大规模生产出来的产品取代了传统单一的艺术品。
第一步是丝网印刷技术阶段。安迪·沃霍尔使用丝网版画的技法来处理商业Logo中需要的设计元素。其鲜艳的颜色搭配和强烈前卫感的商业形象使这些商业设计在传统广告和Logo设计中显得别具一格。安迪正是运用丝网印刷技术传递商业符号信息,实现了波普设计虚拟化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数码可视化阶段。村上隆的作品在近现代常被誉为“安迪·沃霍尔的再现”[22]。村上隆将波普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到潮流文化的推广以及潮流单品的设计上来。他将自己的标志性作品“太阳花”以最强的视觉艺术效果植入各类大众流行文化单品中。村上隆以传统性绘画为基础[23],结合了动画平面性的特点,创造出属于他个人的“扁平式绘画风格”。他运用科技时代独有的数码绘画方式将自己的品牌推广至全世界,LV包、优衣库印花T-Shirt、毛绒公仔、糖果外包装等。这些设计不再需要工厂工人重复印制,而只需要在电脑上用软件绘制、叠加元素进行组合创作,最后再运用现代胶印的手法用量产机器制造出产品。过程简单,如同在物品上贴上独特的贴纸。由此可见,这一时代的波普设计已不停留于简单的设计LOGO,而是将商业文化、大众流行、科学技术和设计符号语言相结合,实现了产品的可视化。
第三步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阶段。村上隆在开启波普设计的数码可视化阶段后,用户们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开始追求“虚拟技术”衍生的产品。线上消费成了消费的主流,而虚拟设计也成了炙手可热的大众消费品。村上隆运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与Kanye West联合设计了专辑《Kids See Ghosts》取得了一致好评。村上隆将Kanye West和Kid Cudi设计成不同的卡通形象,并在专辑封面和画面中加上了自己的招牌“太阳花”符号。歌迷们对这种新形式的联名非常好奇,大家争先购买只为一睹全新设计的MV。杰夫·昆斯为Lady Gaga设计的数字专辑同样大卖,专辑封面中的波普设计处处出彩。村上隆与脸书社交平台的Messenger应用程式合作,创造出三款特效对话框架。这也给予用户更为有趣的特效式对话体验。村上隆为Kanye设计的极具特色的Twitter头像也被网友们效仿。如今人们愿意出高价寻找画手为自己设计独一无二的网络头像或自画像的行为已屡见不鲜。
波普设计在时代的带领下不停地以“跨界”的表达形式呈现出来。虚拟现实技术是将一种复杂和抽象的数据以非量化的直观形式呈现给用户。如今在各大商场受年轻人欢迎的VR体验正是虚拟现实技术带给大众的全新体验。我们谈到任天堂公司推出的《口袋妖怪GO》[24]这一AR游戏(如图7)时,其游戏设定叠加了現实和虚拟,带给玩家最真实的三维实时交互体验。我们不难想象MR(混合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将来会以最自然的方式将虚拟世界融入现实世界,将数字艺术媒体与信息化网络化结合,使用户以最自然的方式实现与其他用户的交互。波普设计的虚拟化顺应了新时代大众潮流的需求。它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真正融入时代的科技中。
三、结语
波普艺术随科技的进步打破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大阵营间的壁垒。当艺术成了大众消费品,艺术不再是深刻高尚的东西,而是普罗大众可以接触,可以去创作的东西。波普艺术的艺术形式和它自身所代表的消费表现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波普艺术不再拘泥于某种艺术形式,而是融入万千行业中,甚至与现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相结合,在线上信息科技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难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波普艺术会带领人类触碰到更加新颖的消费理念和大众文化。
参考文献:
[1]陈禹希.消费时代的大众流行文化:波普艺术的美学阐释[J].大众文艺,2022(3):71-73.
[2]刘双.探析波普艺术的发展[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5.
[3]时胜勋.美学追求: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问题透视之四[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1(3):1-8.
[4]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为何能被称为艺术?[J].艺术品鉴,2022(13):174.
[5]Hannah Hutchings-Georgiou.Mary Quant[J].The London Journal,2019(2):151-154.
[6]申丽花.论波普设计运动中的玛丽·昆特与迷你裙[J].现代装饰(理论),2014(11):92-93.
[7]Ten Cate Hugo,Bauer Kenneth A,Krieger Monty.In Memoriam:Professor Robert Daniel Rosenberg,1937-2020[J].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JTH,2020(7):1802-1803.
[8]陈思凡.浅谈家具设计中的波普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72-73.
[9]曹伟智,保林,帕斯,琼斯.波普艺术对家具设计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3(4):24-25.
[10]Angelica Bartoletti,Rachel Barker,David Chelazzi,Nicole Bonelli,Piero Baglioni,Judith Lee,Lora V.Angelova,Bronwyn Ormsby.Reviving WHAAMa!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cleaning systems for the conservation treatment of Roy Lichtensteins iconic painting[J].Heritage Science,2020(31):1-30.
[11]Hugo Frey,Jan Baetens.Comics Culture and Roy Lichtenstein Revisited:Analysing a Forgotten‘Feedback Loop[J].Art History,2019(1):127-152.
[12]樊燕妮.平面设计中审美元素的艺术化表现[J].包装工程,2022(2):393-395,399.
[13]MarianMazzone.AndyWarhol:ComputationalThinking,ComputationalProcess[J].Leonardo,2020(2):179-182.
[14]马耀东,王云飞,谷婷伟.浅析无处不在的波普艺术[J].大众文艺,2020(15):85-86.
[15]白杨.体育运动品牌的案例介绍与营销策略分析——以Nike品牌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99-200,202.
[16]翟一凡.手工创意工坊的市场分析与前景展望[J].现代经济信息,2018(4):349-350.
[17]蔡雨晴.艺术家个人品牌研究——以村上隆的品牌化戰略为例[J].艺术市场,2022(2):81-83.
[18]曾俊华,周莉.传统符号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包装工程,2022(8):370-372.
[19]陈燕玲.试论消费社会语境下当代艺术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晚期波普艺术家杰夫·昆斯的作品为例[J].美与时代(上),2020(9):20-22.
[20]朱徐庆.浅谈村上隆作品在品牌跨界中的价值[J].明日风尚,2018(22):312.
[21]刘瑞佳,肖颖喆,张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虚拟包装体验APP界面研究与设计[J].绿色包装,2022(7):50-56.
[22]金清.安迪仍在——“波普艺术”,大众生活的传感器[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4):74-76.
[23]安柏文.波普艺术融入时尚是否是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以村上隆与安迪·沃霍尔为例[J].艺术科技,2016,29(7):413.
[24]高柳旭.AR技术的先驱者——《口袋妖怪GO》[J].中国商界,2016(8):114-115.
作者简介:李心蕊,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艺术、造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