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型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2023-05-20 02:05李麟
管理学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创新研究企业管理

李麟

[摘 要]当前,企业管理创新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为了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就需要管理创新;管理创新也是企业长久不衰的必要手段。文章主要通过分析企业创新管理的基本要素、基本特征、创新管理体系及创新驱动型企业管理的主要贡献,希望总结企业管理创新的经验,阐述创新驱动型企业应该如何在市场大环境下创新管理,适应社会的进步,使企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驱动;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3)09-0034-03

(一)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创新需要协调观念,也需要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等与技术创新业绩有密切联系的基本要素的协作,只有实现了全方位的协调,才能取得良好的技术创新业绩。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从宏观到微观的趋势来看,创新要素主要包括: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社会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体制创新等[1]。

(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即兴创新、瞬时创新和持续创新的有机组合。即兴创新是指在某个课题中的创意闪现;瞬时创新是指要随时发现商机,并迅速地适应市场需求;持续创新是指每时每刻都在创新,把不断创新作为企业未来永远的课题,让持续创新成为所有企业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必备技能,不再只是偶尔的灵光一现。

(三)全员技术创新

全员技术创新是指技术创新并不是由企业研发产品和技术上的专利,应该是所有企业员工共同努力的行为。从开发者、营销人员、制造人员到技术服务人员、管理者、财务人员等,人们都能够在职位上成为优秀的技术创新者;广义的全员还包括用户、供货商、子公司等利益相关者。

(四)全面协同

首先,由于涉及的协同主题更多、相互关系也更复杂,因此传统的“协同”定义多指在二至三个主题之间互动的协同效应,如科技和市场之间的协同等,但全面协同包括但不限于战略、文化、组织、法律体系、科技和市场等,且更具备全面性和系统性;由于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因而其全面协同效应也将越来越突出[2]。

其次,全面协同突出了全员创新的重要意义。全面协同提出各技术主体只有参与全员创新,才能真正进行全面合作,这正是一般的“协同”理论不能涵盖的。

全面创新的企业模式并不是对所有企业的经营思想和技术的全面概括和简单化的应用,而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跃。它改变了原有的基于机械理论、线性论等的创新型企业领导思维方式,并将环境观、复杂社会观等作为其理论基础。它包括理论背景、企业、战略、组织、产出要求,无论从工作空间范围还是管理风格等方面来看,它都与传统的创新型管理方式存在着根本的不同。特别是它突出强调了新形势下的全员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使创新的主体、条件和空间规模都大为扩展。

全面创新观与传统技术创新管理观念的最主要区别,就是突破了以往研发部门单独发展的局面,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环境理念,使研究的主体内涵和空间范畴都扩大了许多。

(一)目的性

创新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战略创新方式,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即企业建立在坚实的客户基础上,并通过在世界范围内集成所有有用的科技资源,将目标瞄准在持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上,从而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使企业持续发展与壮大,为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增加价值。

(二)广泛性

创新管理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因素上的创新,而是要通过发动和依靠全体员工,依靠企业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实施全方位创新,包括战略、文化、组织、技术、市场和制度等方面。

(三)完整性

创新管理的完整性源于事物的完整性、企业的完整性以及创造活动的完整性。创新活动涉及多个活动部门(如生产、供应、营销、人力资源等),存在内在的有机联系,由企业分配给各个部门的众多员工分头完成。某一部门、某一位员工在工作上的不足都会影响创新活动的正常高效开展,应将创新活动作为一项需要保持步调一致的活动,利用合理的创新领导体系和协调制度,将企业内各方面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从而克服一切创新阻力,凝聚新力量[3]。

(四)企业群众性创新管理

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观、人本论和生态理论提出企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物质生命体。在开放的创业时代,群众性思想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人员,而是突破了原有的企业界限,涉及社会成员、各种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价值链中有联系的上下游企业及其战略合作者等。群众中存在着强大的创造活力与潜能,广大企业员工也有着丰富的差异性,是创造性思想取之不竭的源泉。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将员工作为企业的创新主体,思想创新才能永续发展,生生不息,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制定創新目标

创新要有目标作为导向,没有目标的创新就如同无头苍蝇。目标的设定,能够使企业集中各种资源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创新的成功率;而没有目标就如同将企业有限的资源用在了无限的创新可能性上,很多的计划都可能因为资源的不足而无法顺利地实施。

创新目标应作为企业战略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不同的战略发展阶段的企业,创新目标应有所不同。

创新战略目标可按年度分解,即依据年度商业计划安排,制定当年的创新目标与行动计划。

创新目标的设定应合理恰当,不能高不可攀,否则将因为无法达到而影响员工士气;也不能过低,否则会达不到激励作用。同时,目标还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

(二)创建思想文化环境

观念是一切行为的根本指导。如果创新观念还没有形成,则相应的社会组织建立和物质条件建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但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增进人们相互信任、并将组织连接起来的根本。企业精神是技术创新源泉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是有风险的,它需要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精神环境。总而言之,技术创新需要以企业的思想精神为根本。

首先,创新理念的培养要从领导开始,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相互信任的创新环境。

其次,要强化对全员的创新培养,拓宽全员创新的眼界与思维范畴,为全员创造充分自主的创新环境与优越的创新条件,使全员主动地激发创新潜力,营造更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最后,要弘扬不断创新的企业精神。企业要有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尤其是领导者。他们的这种精神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创新精神的存在及发扬光大的程度。要营造既开放又宽容的创新氛围,创新在强制的、循规蹈矩的文化中是缺乏生存空间的,在这种文化下,人们推崇的是稳定,而不是创新思变。开放、自由和支持新意见的文化对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创新就意味着风险,如果没有宽容,就会禁锢创新思路。在实践中,要允许失败,因为失败也是一种积累。

(三)构建创新组织保障体系

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复杂流程,任何一个部门在某个环节的失败都会影响技术创新的效果和速度。因此,需要构建高效的创新组织保障体系。

应设立以最高管理者为首的企业创新领导机构,同时设立企业内部创新推进组织和创新评审组织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创新组织网络,真正把创新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企业创新与个体创新不同,企业创新的基本细胞是创新活动小组,创新工作应特别注重发挥创新活动小组的作用。小组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部门,实施自主管理,并被赋予较大的自主权。创新活动小组在实施团体创新时,可以更好地发挥优越性。

建立各级创新组织和专业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从管理层到部门、从部门到岗位、从创新活动小组到成员等在创新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与义务,确保创新工作的高效开展[4]。

(四)合理安排创新资源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企业创新需要进行人、财、物和信息等相关资源的投入。因此,为保障创新目标的实现,必须妥善安排年度创新资源投入计划。

1.人力资源的投入

人是第一要素,无论是领导、管理者、技术人员还是一般员工,都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创新的效果极大地受到人才素质的影响,所投入人员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能否成功。在资源投入上,企业尤其要注重人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2.国家财政资源的投入

技术创新是一个漫长的具有危险性的过程,需要超人的韧性、远大的视野和坚持不懈的精力,同时更需要持续的财力资源的大力支持。及时与持续的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最终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资金投入是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条件,许多项目的最后夭折都是由于资金的突然中断,而使得技术创新进程无法持续。

3.物质资源的投入

对于技术创新而言,足够的物质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创意就不可能转化为商品,企业将在不断变化的竞争市场中失败。一方面,要保障技術创新项目需要的试验设备和试验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和通信技术保障,这是当今知识型社会必不可少的。前者是技术创新的基本物质基础,后者是为创新者提供科技信息流的主要手段。

(五)构建创新管控模式

创新目标是方向,创新思想与文化是基础,创新组织与资源是保障,企业在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之后,为确保创新工作有序且高效地开展,则需要构建创新管理模式。

其一,要建立健全创新管理制度与流程,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要明确创新工作的立项、实施、检查、申报、评审、表彰、奖励等各环节的相关管理流程、管理内容与方法、报告和记录,努力实现企业创新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

其二,要注重研究项目的全过程控制。要按照PDCA周期,包括策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四大环节,全方位管理创新工作,以确保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全过程管理中必须注重对创新结果的控制,如形成评价报告制度、奖励激励机制和巩固发展激励机制,以达到对创新活动的闭环控制。

其三,要发挥创新协同平台的作用。开展全面创新管理,保持全员、全时空、全要素“三全”之间的协同一致,都要依赖一个好的创新协同平台。

(一)建构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整合模型

企业主动对抗风险、获得成长新动力的重要途径就是推进制度革新。研究者们也对企业管理创新相关因子的作用机理予以了高度重视。目前,研究重点相对集中在外部环境、所有权结构、企业高管、人力资本管理、人才管理、企业文化、物质基础七个领域中的企业管理创新相关因子,但这几个方面对企业的管理创新并不是产生简单的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而是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依据不同情境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二)建构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机制整合模型

管理技术创新是企业持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循环递进的过程。文章根据组织管理创新活动的相关因子,建立了创新需求、创新计划、创新执行、创新成果“四阶段式”的循环递进的管理创新活动体系,揭示了从起源到制订解决方案,再到执行计划,最后形成成果的管理创新活动的发展历程,并建立了理论整合模式。

创新管理是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实施管控。创新管控对象涉及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要将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环境、机构、资源、模式和能力等作为管理的主要内容。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制定企业创新战略目标,积极营造企业创新型的工作环境和气氛,积极增强企业创新型的技术力量,提高管理水平,大胆开拓实践,积极构建企业全员、全时空、全要素的创新型经营管理模式。

[1]牛占文,荆树伟,杨福东.基于精益管理的制造型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分析——四家企业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7):116-126.

[2]朱笑仪,戚依南.中国企业治理与发展战略模式创新研究——第四届“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案例研究前沿论坛”观点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15(02):128-134.

[3]肖彬,郭颖.两化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框架研究[J].科研管理,2015(S1):54-60.

[4]张璐,齐二石,长青.中国制造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评价——基于SVM的多案例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4(11):1747-1753+1760.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创新研究企业管理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