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以延吉市进学小学校为例

2023-05-19 13:03焦自清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家长

赵 霞 焦自清

(延吉市进学小学校,吉林 延吉 133000)

根据教育部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短视和功利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另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参差不齐,超负荷无效训练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部分校外训练项目费用高。这些问题造成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经济精力负担过重,社会反应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提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管理”。[1]可以看出,落实“双减”工作刻不容缓。“双减”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大改革,关乎民生和教育生态。对于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一、落实“双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认识程度不到位

作为教书育人以及“双减”政策实施的主体,广大教师对于双减的认识以及认同程度,关乎该项工作能否真正落细落实。目前,有部分教师担心“双减”落地后会使教师负担进一步加重,而且一些额外的非教学事务会占用过多时间。这表明部分老师在思想上没准备好,还存在对于“双减”的消极心理,长此以往教师可能会出现职业倦怠、应付了事等现象,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由此可见调整好教师的心态、统筹好教师的作息时间、保障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合理报酬是学校在双减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大事。

(二)配套措施滞后

首先,配套制度上,在课后服务运行、教师待遇保障、绩效考核标准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提高和学校“双减”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其次,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如何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程体系,是学校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目前,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授课内容与模式仍占比较高,忽略了学生的差异化和教学中的针对性,课堂效率没有明显提升。新的课程体系还在不断探索中,还要结合学校生源、特色、师资等实际,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整体建构,并且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作出必要的调整。这就需要学校积极探索相关办法,以实现学生在“双减”过程中的收益最大化。

(三)家校协作欠缺

“双减”政策的落地,不仅需要学校的变革,家长的教育习惯更需要改变,否则,在小学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间,学生很可能从“严”的极端走向“松”的极端,这违反了“双减”的目的。而目前,还有部分家长应试心态和攀比心理仍然存在,仍然认为做好孩子后勤保障工作及陪孩子完成老师布置各类作业就完成了应尽的职责,对于“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表示不理解甚至带有抵触情绪。这背后体现出了对于“双减”宣传还不到位,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有所欠缺,导致家长参与程度低、积极性弱,若不改变这种现状,将对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兴趣等产生消极影响。

二、“双减”背景下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教师培训,打破思想壁垒

“双减”不仅是对学校的严峻考验,更是对教师的巨大挑战。要打破教师们固守的教学思想,改变固有的教育方式,政策要入教师的脑,入教师的心。为此,学校应做认真研究,采取“文件解读——武装头脑,专项辅导——学习领会,讨论交流——深化认识,研究展示——打磨课堂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业务培训,教师们逐渐认识到“双减”势在必行,唯有让课堂回归本真,深耕课堂,才能提高课堂质量,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备课、上课、作业及教学研究中。

(二)多措并举,强化作业管理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提升管理实效。作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形成行政支撑加专业引领,才能产生合力;只有教师专业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才能提升实效。首先应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对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辅导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建立常态化的作业预估、协调、监督制度。其次形成可操作的管理抓手。以作业管理“五制”(作业备案制、作业审批制、作业公示制、作业评价反馈制度、作业研究制度)对作业做过程性管理。教导处应严格把关,对各学年作业总量进行指导与审批。每周三各年级以学年为单位,整合协调下一周语数外三科作业内容与总量,教师提前试做作业,严把作业质量和预估用时关。教导处审核通过后,各班在班级作业栏公示。每天下午放学前,教导处应对个别班级进行抽查咨询做二次审核。教导处每周跟进一个年级组,监督班级作业公示情况,及时做好《作业审批记录》和《作业公示记录》。

二是提供专业引领,深化作业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引领。学校应积极从课题、培训、教研方面为教师提供专业引领,达成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升。首先,课题带动。学校应结合当前实际制定《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引领教师在课题指导下,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探索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创新作业设计;其次,专家、典型带动。可邀请小学数学教研员为学科教师做关于集体备课的培训,给予教师可操作性指导。学校可开展以骨干、名师为引领的“蓄力课堂,提质增效”集体备课活动,骨干、名师主备,集体成员补充,在备课中注重备作业环节,指导教师紧扣教学进度和学习内容,关注差异,分层作业,布置探究性、实践性、个性化的作业;再次,教研带动。针对“重备课、轻备作业”“重课堂精讲、轻作业精编”“重布置,轻批改”等问题,应把教学流程中的作业设计布置与批改环节作为三个紧密关联的教学专题,实施教研攻关,重点突破。通过学科学年组教研课、名师示范课、领导推门听课、教师作业设计竞赛等探索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学校应形成五个“1”的作业研究机制:一个研究课题,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月一次作业展评,每学期一次主题研究课,每学期一次作业设计竞赛。

三是分层作业,实现因材施练。学校可组织名师备课组本着因材施练的原则,凝聚智慧,开发作业设计样例,以此为模板引领各学科组先临帖,再创新。初步探索出简单可操作的日常分层作业:基础、拓展、提升三个层次作业。分层作业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基础薄弱的多以基础性练习为主,力争达标;对学习成绩居中、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学生,适当增加提高性练习,跳一跳摘桃子,激励进步;对基础比较好,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完成拓展作业,鼓励拔尖。[2]

四是适当开展节假日作业,助推自我养成。节假日是学生走进社区与自然、体验生活、发展能力的绝好时机,特别适合实践性学习。为了引导学生利用周末自主支配时间实施自我养成学习,学校应推出节假日实践作业,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实践体验活动。[3]例如德育围绕24 字核心价值观开发的实践作业:“我是小小楼道长”,让教育真实落地。再如国庆假期的实践作业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可以和父母在家进行一次大扫除,清理自己的“小天地”;也可以随同父母走向大自然,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可以走进田间地头,投身于秋收劳作中,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感受劳动的乐趣。国庆假期结束后,在班级内开展国庆劳动实践交流活动,与同学分享劳动的经验和快乐。

五是家校协同,提升育人实效。家校协同,才能保证育人的最大效果,学校可通过微信平台、畅享报等渠道从理念引领、技能传授、和亲子活动建议等角度切实帮助家长学会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4]如提供时间管理技巧、技能辅导,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参加体育锻炼及社会活动,以此实现与学校一起共建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三)丰富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课后服务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大舞台,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助推器,是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学校可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推行“5+2”模式,经过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使课后服务工作做到“学生舒心、家长放心、教师用心”。

1.拓展三类课程,让学生更舒心

课程是塑造学生心智模式的重要工具。学校应在“培育素养,启发潜能”的课程理念引领下,不断尝试、优化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学校应立足校情,从教师专业特长、自身兴趣爱好出发,打造出“5+1+N”多元课程模式,即:“自主课程+特色课程+个性化课程”的课后服务实施路径。“自主课程”重点辅导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培养作业习惯,保证作业质量,做到“书面作业不出校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抓差补缺,开展辅导和答疑。“自主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落实减负增效,广受学生、家长乃至老师的欢迎,成效明显。学校应打造一班一非遗特色课程,如篆刻、翻花绳、二十四节气等。每周每班一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了解习俗,学习知识,让学生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的同时,习得技艺。“个性化课程”是基于学生个性需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可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开展跨班级、跨年段社团,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如学校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合唱、铜管乐、科技、英语剧团、金话筒、手工制作、绘画、书法等20 多个社团,涵盖了“身心健康、生活实践、创新思维、科学技术和艺术人文”等领域,丰富了校园生活,深受学生喜爱。

2.优化四项举措,让家长更放心

一是自愿参与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是破解“放学早、接送难”的民生工程,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学校可根据所在地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符合校情的《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下发致家长一封信,将政策的意义向家长解读明白,将政策“双赢”的预期效果向家长分析清楚,充分尊重家长的需求和意愿,积极引导学生自愿参加。二是实行临时托管服务。为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学校可推出独具特色的临时托管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未在规定时间离校的学生。学校应对每天家长不能按时接走的孩子,进行统一安排,设专人在固定区域看管,保证孩子离校前安全,填补了安全监管的“盲点”。三是完善安全管理规范。为了确保安全,制定课后服务安全应急预案,落实五个强化做到五个确保。即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确保课后服务期间场地和设施设备安全;强化课后服务签到点名,确保学生在场在位;强化错时错峰放学,确保学校门口道路畅通;强化家校无缝对接,确保学生安全到家;强化课后服务时段意外保险,确保安全保障能力。

3.健全四个机制,让教师更用心

开展课后服务难免会增加教师工作量,为引导部分教师“不想”“不愿”参与的心理,学校可采取四大机制保障,引导教师从“要求干”向“主动干”转变。首先要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在方案中明确:学校收取的课后服务费全部用于参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其次是要健全教师参与机制。为满足学生对个性化课程的需求,鼓励有专业特长的教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此外还要健全关爱教师机制。针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生活困难,推出校内教师“微心愿”活动,教师有什么困难或心愿可以向学校提出来,从校长到教师,大家互帮互助,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进学小学作业管理工作基本模块(框架)

进学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基本模块(框架)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家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