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初,我参观了辽宁省博物馆“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特展,此次展览是史上首个以传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的主题文物展。辽宁省博物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且有许多孤品。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在博物馆集中亮相尚属首次,观众如潮,反响强烈。
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是当代人了解不多的一位。“他既没有流传千古的佳话,也少有世人皆知的名篇,为什么能入选唐宋八大家之列呢?”有些观众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辽博的讲解员似乎对这种问题已经习以为常,立刻解释道:“许多人觉得曾巩在八大家中不是很知名,那七位都有耳熟能详的诗文流传,而曾巩的诗文却不多见。甚至有人有‘7+1的说法。其实,看完展览之后,你就会知道,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曾巩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这次还展出了曾巩唯一留存于世的书法作品《局事帖》复制件,从中可以看到,曾巩不仅诗文经典,书法也堪称一流,这件作品曾以两个多亿的价格被人收藏,可谓一字千金。而且,曾巩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位。他没有显赫的出身,也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能做到的,别人也能做到。”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希望曾巩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让这位中国历史上已闪耀了几百年的文学巨擘,能再度焕发出曾经的光辉。”讲解员在展览结束时深情地说。
听了解说员的讲解并详细看了展览之后,我对曾巩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从内心里生发出对他的赞赏和敬意。
曾巩从小聪慧过人,博学强记,又发奋读书。可是他命运多舛,在18岁和24岁时两次应举都落第而归。曾巩的内心纯净而强大,他毫不气馁,绝不放弃,自动屏蔽所有的流言蜚语和嘲笑挖苦,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继续在南丰老家躬耕陇亩,勤学苦读。他家境不佳,从小丧母,后父亲、长兄也不幸去世。生活窘迫,但他泰然处之,一面挑起抚育九妹四弟的重担,一面带领引导弟弟、妹夫“得其闲时,挟书以学”。终于在39岁那年,他同弟弟、妹夫六人同时进士及第,一时成为佳话。他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典范。《宋史·曾巩传》称曾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曾巩是一位特别有家庭责任感的人,既是一个奉父母以德的孝子,又是一个兼顾弟妹于艰难之时的好兄长。在送父亲赴职的路上,父病而亡,无钱安葬,他求亲靠友才让父亲入土为安。特别是他对继母百般呵护,十分孝敬。他在外地做知州时,曾几次上书请调离继母近一点的地方任职,好照顾多病的继母,虽未获准,其拳拳之心却感人至深。
曾巩是八大家中独具特色的人才,更是后世的榜样。因为他同我们普通人一样,没有特殊条件、特殊机遇,如果我们有他一样的善良和胸怀、决心和毅力,以及纯洁而强大的内心和不懈的努力精神,都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曾巩给我们最大的启迪与鼓励。
2
曾巩的文学成就特别是散文成就,在他所处的时代和之后的明清时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清代著名学者张伯行选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共收录了316篇作品,其中仅曾巩的文章就达128篇,几乎等同于同书其余宋代五大家选文的总和。曾巩的文章源于儒家六经,思想纯正,章法严谨,清代读书人将其奉为圭臬。
曾巩生命中的贵人欧阳修第一次见他就赞叹不已,称他为“百鸟而一鹗”。后来更是毫不掩饰对他的偏爱,赞曰“过吾门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一个“独”字道出了对曾巩的格外器重與特别喜爱。欧阳修是个君子,他喜欢曾巩,却不想因喜欢而徇私情。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看到了一份异常优秀的答卷,内心激动,赞叹不已,拍案叫绝,断定此作必出自曾巩之手,应列为第一。可转而又一想,还是应该避嫌,免得人说徇私情,就改判此卷为第二。结果试卷公布,才知此卷为苏轼所作,甚为惋惜。这件事说明苏轼确实才华出众,也说明曾巩在欧阳修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苏轼也曾高度赞扬曾巩:“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王安石是曾巩的朋友,对曾巩极为赞赏,他在《赠曾子固》一诗中写道:“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意为曾巩的文章是大家所没有的,就像水中的长江与汉水那样博大,如行星中的北斗星那样明亮耀眼。
曾巩的散文成就确实很突出,其特点是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主题明确,内容广泛,义理精深,节奏舒缓,感情醇厚,气质内潜,语言净洁。《宋史·曾巩传》中写道:“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又称其文:“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其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而不单纯追求文采。
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推动者,主张“文以载道”“先道后文,文道结合”,其散文也大多为明道之作。主张言之有物,重内容,轻形式,反对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只追求华丽辞藻、空有外表之作。他的散文,一扫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语言平实,自然淳朴,温厚典雅,却震撼人心。曾巩的议论性散文叙述缜密,说理透彻,用语准确,丝丝入扣,直抵心灵。如《唐论》《战国策目录序》等,气势磅礴,论辩入理,极为时人所推崇。他的记叙性散文更具有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叙事委婉深沉,语言简洁凝练等突出特点。《寄欧阳舍人书》《上抚州执政书》是其代表作。曾巩的记体散文结构上迂回曲折且富有条理,论述上严谨有序且中正平和,如《墨池记》等。南宋朱熹曾对曾巩崇奉有加:“予读曾氏书,未尝不掩卷废书而叹,何世之知公浅也。”
曾巩之诗文,曾历宋元明清数百年,声望一直居高不下。只是到了民国初年,曾巩成了当时打倒“孔家店”的连带目标,近百年逐渐沉寂下来,其文章鲜有人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3
曾巩为人堪称楷模,为文亦是典范,为官更是清廉且有作为。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不朽业绩,广受百姓称赞。
曾巩曾在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任知州不足两年,却得到了齐州百姓的赞赏和拥戴,在千佛山上和大明湖畔,各为曾巩修了一座生祠。为活着的人修祠本不多见,这表明当地老百姓对已离任的曾巩无比感激与崇敬。何以仅仅两年就让老百姓如此念念不忘?据《宋史·曾巩传》记载,曾巩在齐州任职时,以民为本,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除暴安良,扶危济困,体恤民情,解民之难,兴修水利,消除水患,等等,营造出风清气正、安泰祥和的生活环境。当地有一富家子弟周高,富而无德,横行乡里,民怨沸腾。但周家“力能动权贵”,仗势欺人,有恃无恐,成为乡间一霸。曾巩上任之后不畏权势,收集证据,法办周高,为民除害。章丘一带,有一“霸王社”,欺男霸女,横行无忌,多年为患,无人敢惹。曾巩到任,详查其罪,将31名恶棍逐一抓获,判刑流放,发配海岛。同时开创“保伍之法”,五户为一保,有盗贼则鸣鼓相援,盗劫之事极少发生,百姓安居无忧。
同时,曾巩重视民生,结合当地实际,对比较激进的王安石新法变通执行,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农民合法利益。针对多年水患困扰,曾巩组织民众疏浚大明湖,清挖淤泥,修建北水门,并利用挖掘出来的泥沙修筑一条贯通大明湖南北的长堤,名为百花堤,变害为利,造福百姓。
曾巩还曾到洪州、福州、宁州、亳州、沧州等地任知州。每到一地,都深入实际,详查民情,解民之忧,为民办事,深得民心。
曾巩为人、为学、为官都堪称楷模,他同唐宋散文八大家的其他几位一样,是人品文品俱佳的佼佼者,用王安石“水之江汉星之斗”来概括他,毫不为过。
作者简介>>>>
刘文艳,辽宁北票人,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大公报》等报刊发表散文、文学评论等多篇,出版《爱的诉说》《一纸情深》等散文集,获冰心散文奖等奖项。
[责任编辑 胡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