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用移动端App实施儿童发展评价的效果、条件及其改进

2023-05-17 15:03衡若愚李姗泽李婷周予行周燕
学前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

衡若愚 李姗泽 李婷 周予行 周燕

[摘 要] 教师应用移动端App实施儿童发展评价,有助于解决教师相关评价能力与精力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对3所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幼儿园的21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所得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教师均认为移动端App应用于儿童发展评价是“有用的”,主要体现在促进家园沟通、了解儿童、反思调整课程等方面,同时均表示所用的移动端App因其功能便捷、指标内置而是“好用的”。不过,这需要以技术支持有效、师幼比例适宜、教师运用和园所管理制度合理为前提条件。除了需要进一步改进用于儿童发展评价的移动端App外,幼儿园和教育管理部门应改革幼儿园相关管理制度,注重培养教师的相关知识、能力与意识,尤其是数据安全意识和对技术的反思批判意识。

[关键词] 儿童发展评价;教育评价;评价工具;移动端App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对儿童发展作出有效评价的能力。有研究者指出,与当前中小学老师与学生隔着学科知识打交道不同,幼儿园教师是直面儿童的,他们与一个个活生生的儿童打交道,要设法满足每个儿童不同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必须会观察每一个孩子,而且必须能够对所收集的信息做出专业分析,准确判断当前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将来发展的趋势和需要。[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将激励与评价作为衡量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维度,强调教师应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可见,有效评價儿童发展是评价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不管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当前我国幼教管理部门和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评价能力。

当前我国已有部分研究开始关注幼儿园教师实施儿童发展评价的相关问题。有研究者指出,部分教师在实践中难以根据儿童的表现判断其发展水平和需求,存在着消极评价、笼统评价多等问题。[2]也有研究者指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脱离幼儿发展的真实情境,缺乏严谨性。[3]相关调查研究也表明,教师对儿童的观察评价能力有待提高,评价观念有待转变。[4]教师在儿童发展评价实践中面临评价工作要求高、自身评价素养偏低等困境,期望学到更加科学和专业的评价知识和技术。[5]可见,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实施幼儿发展评价的水平和能力不是很理想。有研究指出,儿童发展评价成为幼儿园教师面临的难题的原因在于,与中小学以纸笔测验为主的学业评价不同,在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幼儿园中,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其独特性与开放性,教师面临着更为情境化和个别化的评价环境。[6]在此情境下,教师需要基于幼儿的真实表现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收集大量的评价信息,了解每个幼儿的真实表现,且能在此基础上发现儿童发展的闪光点,归纳提炼出有意义、有价值的儿童发展维度与指标。但在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往往面临着精力与能力不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可能缺乏时间与精力对班级里的每一位儿童进行详细的跟踪观察和记录;另一方面,虽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地方层面如上海市颁布的《3~6岁儿童发展行为观察指引》为教师观察评价儿童提供了理论引导与指标体系,但教师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将儿童的具体真实表现与这些理论指标体系建立起对应的联系。

将移动端App技术应用于儿童发展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幼儿园教师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近十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pp的研发与应用进入持续上升的快速发展阶段,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7]App(Application)是指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使用,能实现某些特定功能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基于移动端的App技术具有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等特点。[8]这些特点使教师能随时随地应用移动端App,便利地调取相关评价指标和参考案例,更有效地收集信息以及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表现,并通过分析和整理信息来对儿童的发展作出个性化评价。将移动端技术应用于学前教育领域,国外的研究多聚焦于其在家园沟通中的应用,显示其能够提升家园沟通的效率,[9]增进家长参与,[10]提升父亲的育儿参与度[11]以及特殊儿童家长的参与度等。[12]有研究者对新西兰教师应用移动端电子成长档案(ePortfolios)开展基于学习故事的形成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发现相对于纸质的成长档案,教师应用移动端电子成长档案进行评价时会添加更多的观察记录内容,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与分析,并在增加评价内容和频率的同时能够保证评价的质量。[13]相关研究也指出,应用移动端开展儿童发展评价促进了教师和家长对评价的投入,[14]以及教师之间基于评价的更多分享和合作。[15]移动评价系统支持视频记录、随时随地调取评价记录和在线分享信息,能促进评价过程中师幼双方更好地回顾(recall)、重新联结(reconnect)和重新开始(restart)学习。[16]但也有研究指出,移动端App在提高评价工作效率的同时,可能并未减轻教师的负担,反而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频繁应用移动端进行记录和评价可能会影响教师与幼儿的深入互动。在消费主义市场化的技术环境下,当移动端App更多地服务于成年人单方面对儿童发展进行评价时,儿童可能会被定位为被观察、书写、查看的客体而丧失其主体性。[17]总体而言,国外有限的研究表明,移动端App技术的运用能为幼儿园教师开展儿童发展评价提供支持,提升教师的儿童发展评价质量与水平,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国内虽已有研究关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及其对幼儿学习发展的影响,[18][19][20][21]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发展评价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有研究者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及相关评价、[22][23]移动端程序应用于幼儿园管理、[24]基于移动端App的家校沟通[25]等问题,但未见基于移动端App的儿童发展评价相关研究。在实践中,已有学前教育机构引入了基于移动端App的儿童发展评价。有的幼儿园直接采用内置了国外较成熟的儿童发展评价指标的移动端App,如以内置美国加州儿童发展评价体系(Desired Result Developmental Profile,简称DRDP)为主的“时光迹”App、内置高瞻儿童观察评价系统(Child Observation Record Assessment System,简称COR)的“读懂儿童”App。此外,还有少数机构和幼儿园对此进行了本土化、园本化的尝试,如幼师口袋开发的内置上海市《3~6岁儿童发展行为观察指引》的“慧园通”App,南京鹤琴幼儿园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园本实际开发了基于移动端的评价体系。但整体而言,这些尝试依然是初步的,且缺乏对相关实践运用的系统研究,人们对幼儿园教师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依然知之甚少。

因此,有必要验证此种技术在我国幼儿园运用的实效,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者期望通过本研究为开发适应于我国国情与文化的移动端App儿童发展评价系统提供参照,以促进幼儿园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宜的管理制度与文化,扬长避短,提升其园本应用的有效性,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儿童发展评价能力与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与扎根理论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訪谈法,探索将移动端App应用于儿童发展评价的影响因素。由于将移动端App应用于儿童发展评价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现象,针对其应用还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与变量范畴,未见较成熟且可供参照的量表。此外,教师在实践中对同一技术应用的感受、体验和认知也存在差异,其应用效果可能与外部的管理环境、文化等多种因素相关。应用质性的访谈法能够更为深入地挖掘幼儿园教师的态度与顾虑,有助于发现和解释复杂情境中的深层影响因素。

本研究主要应用程序化取向的扎根理论,将资料分析与诠释作为研究设计重点,在分析过程中应用开放编码、轴心编码和选择编码的三级编码程序对资料进行提炼与分析。应用扎根理论开展研究的目的是生成理论,而理论来自经验资料。扎根理论就是一个针对现象系统收集和分析资料,从资料中发现、发展和检验理论的过程,研究结果是对现实的理论呈现。[26]扎根理论扎根于具体的情境和经验资料来构建对教育现象的解释,相对于量化研究,这种解释能对研究的对象与现象做出更全面深入的描绘,并能够依据研究对象所处的独特情境构建出本土理论以及生动的诠释。

(二)研究对象

研究者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了上海市的S幼儿园、四川省成都市的J幼儿园和浙江省长兴县的Z幼儿园开展调研。这三所幼儿园均采用了内置儿童发展评价系统的移动端App。其中,S园和Z园主要采用内置DRDP的“时光迹”App,J园主要应用内置COR的“读懂儿童”App。S园和J园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时间在两年以上,Z园应用时间在一年左右。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本研究选择了主班教师、副班教师以及相关教研和管理人员为主要访谈对象。在样本量的选取判断方面,梅森(Mason)等人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样本范围主要在20~30之间。[27]本研究在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间,共访谈了三所幼儿园的21位教师(详情见表1),符合多数应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样本范围。研究者前期通过现场一对一的方式深度访谈了17人,包括S园的8位教师(编号为S1-S8)和J园的9位教师(编号为J1-J9)。后期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对Z园的4位教师开展了焦点小组访谈,编号为Z1-Z4。焦点小组访谈是在初步完成前期深度访谈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为验证资料是否达到理论饱和而开展的。由于疫情因素,研究者无法入园开展现场访谈,故与园方协商,根据现实情况开展了线上焦点小组访谈。

(三)研究过程

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1)您觉得基于移动端的儿童发展评价系统有用吗?(2)您觉得基于移动端的儿童发展评价系统好用吗?(3)您认为在应用移动端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过程中,哪些重要因素影响了它的有效性?(4)您认为目前使用的移动端儿童发展评价系统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时,研究者根据访谈者的回答内容进行适当的追问与灵活的提问。入园一对一深度访谈时间在40分钟到80分钟左右,在线焦点小组访谈时间在2小时左右。最后共形成了20余万字的原始访谈资料。此外,研究者还收集了园方和教师提供的移动端App评价系统介绍资料、操作界面照片、评价记录案例等辅助性资料。

在质性研究中,当研究者发现理论可以解释大部分(或所有)原始资料或新资料时,即可认为该研究达到了理论饱和。[28]本研究在前期深度访谈17位教师并进行资料分析编码的基础上,又选取了4位教师进行焦点小组访谈,通过新旧资料编码分析与比较,在确认无法发掘出新的概念与属性后,认为收集的资料达到理论饱和,并以此作为结束访谈的依据。

(四)数据处理

资料的编码分析采用了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的三级编码方式。研究者以本人为研究工具,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了仔细登录和逐行编码,从研究者认为非常重要、访谈对象反复提及或多个访谈对象都有提及的原始语句中分析提炼初始概念并将其范畴化,通过开放编码提炼出影响幼儿园教师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34个初始概念和12个对应范畴。通过主轴编码,研究归纳出系统有用、系统易用、条件有效和反馈优化四个主范畴。(见表2)在选择性编码阶段,研究者将移动端儿童发展评价App的有效应用机制作为核心范畴并建构理论模型。(见图1)基于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概括为:在教师的儿童发展评价过程中,移动端App的系统易用性和条件有效性共同影响系统的有用性,系统易用性、条件有效性和系统有用性均需建立在使用过程中的持续和及时反馈优化的基础之上。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应用移动端App实施儿童发展评价的有用性

受访的21位教师均认为移动端App应用于儿童发展评价是有用的,其有用性主要体现在家园沟通、了解儿童以及反思调整课程等方面。

1. 对家园沟通有用。

受访教师认为移动端App应用于儿童发展评价有用的原因首先在于,它能够让教师基于系统的评价数据去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得沟通有据可依、更加专业。如J1老师所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家园沟通的时候,我能有理有据地跟家长进行互动和沟通。”其次,基于移动端的即时性、过程性评价让家园之间的沟通从教师单向主导转为家园双向参与,可以促进家园之间更充分的良性互动。如S4老师认为:“家长可以从这个平台了解到孩子的动态情况,同时他根据这些活动可以在家里做一些跟进,这样家园互动就会比较良性。”最后,细致的评价结果能让家长更认同教师的工作。如S7老师提到:“评价指标都很细小,家长能够看到老师真的在关注他的孩子,对我们工作还蛮认可。”

2. 对了解儿童有用。

受访教师认为,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有助于他们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情况。首先,移动端App评价系统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更细致地掌握儿童各领域的发展现状,移动终端评价系统记录的观察内容和生成的数据信息能让教师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如J6老师所言:“能为每位老师提供一些专业性的帮助,让你知道孩子的发展方向、发展等级,让老师能更好地了解儿童,读懂儿童。”S3老師则提到:“我觉得更安心一点,孩子的一个具体的客观的数据在那里,这让我觉得很多东西心里有数。”其次,其有用性体现在能直观地呈现儿童发展状态,让教师对儿童的情况一目了然。如J1老师所说:“各方面能力好的孩子,他的数据蛛网图是非常平均的,有些孩子比如他语言发展不是很好,蛛网图上语言的核心项目那块它就会非常直观地凹进去。”最后,移动端App能够根据教师需要智能生成幼儿个体、班级全体、年级群体、园所整体的儿童发展评价数据。如J3老师所言:“我们在一学期做总结的时候,每个班都会有一个数据的分析,如记录的条数、达到的水平或者某个孩子的发展曲线。”

3. 对反思调整课程有用。

受访教师认为,移动端App评价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可将评价数据与课程涉及的儿童发展关键经验进行对照,这有助于教师反思和调整课程,思考下一步活动如何开展。如J8老师提到:“数据还是有用,对老师反思下一步支持是很有用的。如果去掉了,下一步怎么做,老师心里边可能就没有那么清晰了。”J5老师则提到:“班上有那么多孩子,我记录了每个孩子的情况,我调出来看,就知道他的水平,下一步怎么支持也就有目标了。”S6老师也提到:“如果这些数据不是很相同的话,我也会反思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后续也会调整一些教育的措施。”同时,教师也会根据评价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专项活动,促进儿童相关关键经验的发展。如J6老师提到的数学领域:“评价后发现我们班小朋友测量等级比较低,我们就会开展一些数学活动来促进他们的发展。”换言之,基于移动端App的儿童发展评价能够进一步发挥评价对课程教学的发展性功能,帮助教师开展个别化的教学支持,调整和改进课程活动,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儿童的发展。

(二)应用移动端App实施儿童发展评价的易用性

受访教师均表示目前所使用的儿童发展评价移动端App是“好用的”,共同标准则指向功能便捷易用和内置指标易用。

1. 功能便捷易用。

首先,移动端App使用不受时空限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信息,通过迅速查找和匹配评价指标来开展评价。如J7老师所说:“第一个是方便,老师们随手就可以进行记录;第二个是查阅方便,方便查阅孩子的发展情况。”易用性还体现在教师通过移动端评价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管理评价数据,整理和调取儿童的发展评价记录,上传和整理有关评价的照片、文字记录和视频等。如J7老师提到的:“你要再找这个孩子的资料时,点他的姓名,所有你写的评估都会个性化地跳出来。”

其次,受访教师认为移动端App评价系统的易用性体现在其操作便捷方面,能够提高教师评价的效率。评价系统能够根据教师的观察记录信息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相关的图表和可视化数据,为教师评价和分析儿童发展提供参照,提高评价效率。如J4老师所言:“它可以自动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如你记录的一些内容,记录了多少条、覆盖的面积,还包括对班情的分析等。”

最后,受访幼儿园采用的移动端儿童发展评价App都整合了诸如亲子打卡、请假、后勤喂药、用章用印、家园日常动态发布、班级圈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的聚合也让教师觉得评价系统好用。如S2老师提到的:“就是更丰富,各种功能更多了,可以把像出勤与健康打卡、对老师和孩子的观察记录融合在一个 App里面。”S5老师也提到:“一个App把所有的环节都串联起来了。”

2. 内置指标易用。

内置指标易用主要体现在这些指标细致、可参照,并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解释,且能准确匹配儿童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受访教师认为具体细致、可参照的指标能为教师有效观察评价儿童提供指引和抓手。如J3老师就认为,App内置的高瞻课程细致具体的儿童发展关键经验评价指标能帮助自己细致地理解儿童发展。J3老师认为:“我们还是通过这个指标才会更细致地去理解儿童每一个水平的发展,以及每一个项目它具体的发展等级。”另一方面,教师认为系统内置指标的示例解释也是好用的,它能帮助教师清楚地理解指标。如J6老师提到的:“它不是有参考评析嘛,点进去有一个案例解读,我根据这个案例,再结合这个指标来看基本上就清楚了。”

(三)应用移动端App实施儿童发展评价的有效条件

影响移动端儿童发展评价App有效性发挥的因素主要包括与App自身相关的技术支持、教师自身以及园所管理制度、师幼比等。

1. 技术支持有效。

技术支持的有效性首先在于技术人员能否在教师应用移动端评价系统的过程中,根据教师遇到的技术问题和需要及时予以反馈、协助解决问题以及调整优化系统。J幼儿园和S幼儿园的教师在谈论系统好用时均提及了这一点。如S5老师所提到的:“大家都面临的问题可能就会问他,平台技术人员会做出及时的调整。”而Z幼儿园的4位教师则认为评价系统的易用性一般,原因在于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技术人员及时的回应与修正。其次,技术支持的有效性在于相关技术应用操作的培训与指导。专门的系统操作培训有助于教师更快地适应和熟悉系统,受访者都提到了幼儿园和系统开发方组织的技术培训有助于他们在短期内熟悉和掌握评价系统的操作。最后,技术支持的有效性还在于技术开发者所提供的评价指标具有适宜性。受访老师们认为评价指标大部分是与儿童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但也存在部分不匹配的情况。如J7老师讲到:“因为它来自美国,它的语言板块就和我们这边有一点点扣不起来,有时候在这个项目里面你也感觉好像找不到,不知道我应该给他评到哪个地方。”当指标和儿童发展“扣不起来”的时候,评价系统的易用性就会受到影响,如J4老师遇到类似情况时“会觉得有点模糊局限,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参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移动端儿童发展评价系统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其评价指标对中国儿童的适用性等问题,尚需结合国内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

2. 师幼比例适宜。

适宜的师幼比也是教师在访谈中提及较多的客观影响因素。受访教师认为,当班额较小时,他们能在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儿童进行互动,在深度互动的基础上了解和评价儿童,确保评价数据的覆盖率和真实性,通过评价全面真实地反映儿童发展状况。当班额较大时,教师很难兼顾每一个儿童,因而也就无法通过细致深入的观察和互动来收集全面真实的信息。正如J4老师谈到影响自己使用评价系统时最重要的因素时所说的:“其实就是人太多了,毕竟人的精力还是有限的,我要跟他们互动,面对几个人和面对一大群人,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有时候班额很大,任务很重,可能就会有点潦草,觉得孩子这方面没看到,我得去做一下,大概看一下,跟孩子互动的东西就少了一点,它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就会有一点点摇摆。”在大班额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只能拟定几个重点观察对象和领域,如J5老师提到的:“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因为你做不到面面俱到,只能挑重点了。”因此,教师收集到的评价数据自然也就是片面的,难以全面地评价儿童的发展。

3. 教师应用合理。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能否合理应用评价系统进行分析是影响其有效应用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师须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分工。具体而言,教师须要针对评价指标和观察要点拟定一个观察计划,通过分工让教师有侧重地观察儿童,有重点地收集数据,这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尤为重要。J6老师提到:“我们每个学期都有一个重点,然后把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一个老师,这样就方便记录。我们还是有计划的,因为范围比较大,你记录不过来,这样分了以后,就能更好地去了解儿童。”

其次,教师要合理观察和分析数据信息。按照受访老师观点,教师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时,须做到观察记录严谨、心中有指标、心中有儿童、解读指标适宜以及灵活处理数据。要保证数据能真实反映儿童发展现状,就要求教师基于儿童表现形成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要严谨。如J8老师提到:“这个记录,我们不会观察一次就把它记录上去,而是要观察很多次,然后才把它记录上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心中有指标”是指教师要对评价指标本身有全面的理解,了然于心,生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指标的本能反应。如J3老师所说:“现在脑袋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比如我自己的孩子说,‘妈妈,你看我这两个小的正方形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我脑袋里马上想到的就是他的图形与空间发展水平达到了等级4。”“心中有儿童”是指教师要熟悉儿童的发展水平与表现。如J3老师所说:“会有实际发展水平是等级4的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等级2的行为。比如他就把物品排一排,那是他一种正常的游戏方式,但你對他是了解的,你知道他已经完全可以达到等级4的水平。”教师要结合指标体系和儿童的日常行为适宜地解读指标。如S7老师所言:“如果有的老师只是单纯地背,对它的解读不够深入,不能立足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不了解他的个性发展需要,可能指标其实也就只是那样的东西。”教师要灵活适宜地处理观察与评价数据。按照受访教师的说法,即使是同样的指标,不同老师的解读也不一样,它需要教师建立在对班级以及儿童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来处理数据。如J4老师所说:“它只是一个参考的数据,要扬长避短。你可以分析参考,但是也要融入自己的一些经验,两边去改善。”

最后,受访教师认为,在反馈评价结果给家长的时候应注意对评价信息的筛选,要有选择性地向家长呈现和反馈评价信息与数据。一方面,原始数据可能会包含很多问题,但教师和家长往往是通过移动端App进行线上沟通,没有办法全面地向家长解释所有的数据信息,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有重点地筛选信息。如J4老师提到的:“数据里面难免会有一些波动,你又不能跟家长面对面地进行说明,这反而会不合适。”另一方面,老师记录的数据也不一定是完全准确的,教师要选择真实的信息反馈给家长。如J4老师所说:“它还是有弊端,毕竟那个量在那,可能老师不见得能记得每一条信息……说不定又会给家长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J8老师则提到:“重点记录的(领域)就会突出,有一些个别领域,记录得少些,就只有个别的记录了,在这些方面就要弱一些,雷达图上面它可能就要低一些。”教师未记录的领域并不代表儿童的发展就薄弱,类似的雷达图如果直接呈现给家长,就可能造成家长的误解。

4. 管理制度有效。

虽然教师们应用的评价系统不同,但在访谈中都提到幼儿园会针对评价系统的应用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首先,教师提及最多的是对评价记录条数的管理规定。一方面,规定合理的评价记录条数能有效督促教师应用评价系统真实深入地开展评价,反之则会让教师在无法完成工作量或负担过大的情况下,为了完成规定的量而刻意去“做数据”,从而影响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如J4老师就谈到:“数量上和要求上它有一个硬性的规定,那么弹性少了以后,有时候我为了完成这个量,就可能在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上没那么纯粹。”另一方面,幼儿园关于评价条数规定的倾向性也可能影响评价的全面性。如J幼儿园注重数学活动的开展,对儿童数学水平发展的记录条数有专门的规定,教师也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数据,其他领域的数据就相对较少。

其次,受访教师认为,幼儿园基于评价系统的、专门的教研分享制度有助于教师更深入有效地理解、应用和反思评价指标、评价数据以及评价系统。如J7老师就提到:“每周教研活动的观察记录分享也是一种学习。每个人3条观察记录,然后老师们提一下意见,应该怎么样做更好。”通过结合具体评价案例的教研活动,能在互动交流中促进教师基于评价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升评价的质量。

最后,有的幼儿园建立了定期检查教师观察评价记录的督查制度,希望通过督查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评价工作。如J6老师就提到幼儿园有专人管理核查教师的评价记录:“如果你的观察记录有疏漏,就会找你,让你分析一下原因;记录错了也会看得到,因为有专门的人来管理这一项活动。”此外,幼儿园建立的专门针对评价系统应用的带教制度则有助于新手教师迅速熟悉系统,使其在活动过程中能更有效地观察和评价幼儿。

(四)教师关于应用移动端App实施儿童发展评价的改进建议

1. 技术功能优化。

经过不断的问题反馈和系统升级,受访教师认为技术功能方面需要优化的地方不多,相关建议主要包括资料上传便捷化、界面操作简洁化以及强化家长参与评价等。S2老师就提到:“期望能够做得效率更高,比如上传照片视频更快速,操作起来更便捷。”J8老师期望增加观察记录录音上传以及录音的文字转换功能以减轻教师工作量。S5老师提到操作界面的设计应更简洁优化,最好能够针对年龄大的家长提供简化老人版。S8老师则特别强调一定要增加家长评价功能,便于家长参与评价,让教师能够通过移动端评价App从家长那里了解儿童在家的真实表现,也让家长在评价中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评估这个事情家长真的要参与,双方一起用这个评估系统我觉得更好,最好是评估生成后有一个家长反馈,我希望看到家长认不认可这个评价。通过评估系统,家长既可以自己打分,也可以了解孩子的客观情况。”

2. 评价运用优化。

关于评价系统运用的建议主要包括指标的园本运用和专业评价的能力支持等方面。一方面,教师期望评价指标更加具体细致、园本化和个性化,如J5老师期望评价系统有更多的发展等级划分,能够涵盖孩子更丰富的行为表现,因为可能存在能力较弱而低于评价最低发展水平的儿童以及能力较强而高于评价系统最高发展水平的儿童。J7老师则期望指标更细化具体直观:“可以从里面找到一些对应的东西,可以让我更加直观地去评价孩子,不要让我去绕很多弯。”另一方面,部分受访教师认为目前运用评价系统进行评价分析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教师要深入有效地开展儿童发展评价,就必须获得更多专业评价方面的支持,提升教师观察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如S7老师提到的“如何应用这个指标去观察分析,怎么样描述才能更加的专业”。

3. 工作量优化。

工作量的优化是受访教师提及最多的建议。具体而言,部分受访教师期望现有制度更加弹性化,减少观察记录条数的强制性,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如J5老师就认为:“不要强迫每天必须要几条,如果我可以真实地发现他们那种水平的变化,我就多记录一些,如果今天刚好没观察到,就记录少一点点。”此外,部分受访教师也提到,幼儿园教师日常还有其他诸多工作要做,他们往往只能加班做儿童发展评价工作,因此希望能够采取降低班额、减少评价记录条数等方式优化工作量,用J1老师的话来说:“如果能把班额、每天记录的条数降下来,这样可能就不用加班了。”

四、讨论

(一)教师对移动端App评价系统有用与易用的判断

在影响教师对移动端App评价系统有用与易用判断的关键因素中,S幼儿园和Z幼儿园的12位教师更注重移动端App在家园沟通方面的有用性,强调基于评价系统与家长沟通的“有理有据”。其原因可能在于这两所幼儿园是民办幼儿园,家长的认同对于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J幼儿园的9位教师则更注重移动端App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的快捷高效、能让教师对儿童发展“心中有数”的有用性,其原因可能在于J幼儿园是公办幼儿园且班额较大,他们更注重应用移动终端来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

受访教师提及的移动端评价系统的有用和易用主要指向移动端App处理和呈现评价信息数据方面的易用和有用。其原因可能在于,现有基于移动端App的儿童发展评价大多是教师在应用移动端App评价系统对儿童进行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开展的真实评价。正如相关研究所指出的,儿童发展评价最主要但又最烦琐的环节是搜集可靠的评价证据,教师需要多途径搜集关于儿童发展的信息数据,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其发展水平,[29]而信息技术则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数据归纳整理的速度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效能。[30]由于教师所要记录、收集、处理和分析的儿童发展信息数据是庞杂烦琐的,相对于传统纸质评价,教师可能会更看重移动端App所具有的强大的评价数据信息智能管理和处理功能,它能够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收集、记录、上传和储存即时数据信息,更有效率地分析数据,还能可视化地呈现和分析儿童发展结果。

(二)教师对移动端App评价应用有效性关键影响因素的认识

在教师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受访教师反复提及的是评价记录的条数规定、班额等,共同指向的是教师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工作量。一方面,必要的工作量规定是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基础。规定教师每周必须记录的条数,对教师的观察评价记录进行审核,有助于督促教师按照要求开展评价工作。从系统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要生成可供评价系统分析的数据,形成可视化的发展曲线,也需一定的积累量,这就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保证最低的观察评价记录量。如J8老师所说的:“我希望可以不用规定条数,但那是办不到的,有可能就完全没有(记录)了。”

另一方面,工作量的强制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让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只关注形式和任務的达成,影响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及其对教育质量提升的效能。有教师在访谈中就提到,如果减少对评价系统记录条数的要求,自己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与幼儿的深度互动上。从这个角度而言,强制的工作量规定似乎成了教师自主开展深度师幼互动、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限制,而这种深度互动在欧洲大规模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循证研究中又被认为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主要特征。[31]这就偏离了幼儿园通过评价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初衷。特别是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在固定、强制的每日记录条数的要求下,用S7老师的话来讲,“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比较多,在制度的约束下,老师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做评价”。教师对评价工作本身的态度就会变得如J4老师所说的“有点潦草”,只是浮于表面的。国外相关研究也指出,有的学前教育机构会督促教师通过移动端App发布更多的记录,如要求教师每天对每个儿童至少记录1次,共需发布至少30条记录,每条记录不超过3句话。[32]其目的是回应和满足家长期望看到更多儿童照片和日常活动细节的要求。[33]但极短篇幅和高频率的评价记录往往很难涵盖能供教师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详细的儿童学习与发展信息。在这样的强制规定下,评价就被工具理性所异化,让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评价,为凑足规定的量而牺牲教育的质。

(三)教师对移动端App评价应用的期望与技术限度

部分受访教师所提到的建议折射出教师期望移动端App能够真正帮助他们将儿童发展评价工作变得便捷、有效率和更具实效。具体而言,移动端App在评价中被赋予了多种期待,包括帮助教师更便捷地记录,提供智能化管理和数据分析功能,提供更适宜的园本化评价指标参照以及为教师有效观察和分析儿童的发展水平提供抓手等。如J1老师就期望通过移动端App系统更快、更直观地“看到这个孩子他当前的发展阶段在哪里,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处于什么等级”。然而,技术的作用也是存在限度的,它虽然可以让评价数据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变得更便捷,让儿童发展的相关评价数据更直观,但评价系统本身无法对儿童的发展作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对于儿童真实发展水平的评价依然需要教师的专业判断。

部分受访教师也提到期望移动端App为家长提供参与儿童发展评价的空间,能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儿童发展的评价过程中来。事实上,移动端评价系统可在技术上为家园双方提供充分参与和共享评价信息的空间,但需注意的是,信息的共享也应是有限度的。其中,受访教师提及了评价数据信息的“三不分享”原则,即不分享幼儿原始的详细数据、不分享班级平均水平数据、不分享其他幼儿的数据。这三个原则本质上体现了教师不盲从数据与技术,注重主动筛选真实的儿童发展评价信息与数据,尊重儿童的个体发展,不进行简单的数据等级横向比较的价值导向,反映出教师在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而是立足于儿童的,他们具有对技术和数据应用限度的反思与批判意识。按照布鲁克菲尔德(Brookfield)的观点,从学习者那里收集来的反馈信息、基于学习者立场的经验反思和同事的感受是教师反思批判意识的重要来源。[34]同样,幼儿园教师应用移动端开展儿童发展评价就是在技术的辅助下,通过观察记录不断收集、整理和分析儿童发展反馈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儿童。教师只有先了解了儿童,才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反思技术应用的适宜性。此外,教师在访谈中提到的基于移动端App的合作教研分享也有助于教师在与同事交流的基础上反思技术的限度,提炼总结有效应用技术的经验。

五、建议

(一)关于移动端App应用于儿童发展评价的技术开发建议

首先,影响评价系统有效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移动端评价系统使用过程中,教师与技术人员的充分沟通以及技术开发方所提供的支持服务。因此,技术开发人员在开发移动端儿童发展评价App的过程中要与园方和教师进行充分沟通,有效考虑其园本化、个性化需求,对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需求和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反馈,根据问题适时调整优化系统功能,优化评价指标。

其次,移动端App评价系统在促进家园沟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移动端儿童发展评价App的开发要充分调研和考虑教师、家长、管理者在儿童发展评价中的角色定位与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功能,增设家长评价、家园共享儿童发展信息数据等模块。同时,鉴于访谈过程中教师提到的数据真实性问题,以及相关研究提到的移动端App应用于家校沟通中可能存在的信息匮乏或过载、数据隐私与安全等问题,[35]技术开发人员要针对不同的角色赋予他们不同的数据访问和管理权限,保护儿童和家长的数据隐私。

再次,注重移动端App对提升教师的儿童发展评价工作效率的有用性,支持教师更便捷地通过文字、照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记录和上传观察记录资料,如可考虑开发受访教师提到的通过语音上传儿童观察记录并由系统将其自动转换成文字等功能。在信息管理功能方面也要更便于教师随时调取儿童个体和班级儿童整体发展的信息。

最后,功能聚合是移动端App易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除了儿童发展评价的相关功能之外,App還可聚合幼儿园的教务管理、后勤管理、教师培训、家园共育等功能,如受访教师提到的打卡、出勤、电子食谱、班级动态分享、库房管理、教师在线学习等,以便幼儿园在优化儿童发展评价的同时实现基于App的一体化管理,为幼儿园整体提升保育教育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二)关于移动端App应用于儿童发展评价的管理建议

首先,基于移动端的儿童发展评价涉及的工作量应是管理者考虑的核心问题。虽然关于评价的管理规定与制度必不可少,但管理者需在制订相关制度时充分考虑教师的自主性,对教师赋权。在实践中,管理者尤需警惕将智能化的移动端评价工具作为一种规训手段,机械地制订僵硬的制度与规定,以免增加教师的工作负荷,让教师为了完成工作量和相关要求去“做数据”,为了规定而评价,为了评价而评价,导致评价与儿童发展和教学改进脱节。具体而言,对评价工作量的拟订不宜僵化,管理者要在规定基准记录条数的基础上设置浮动区间,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以及自身的专业化程度等在规定的区间范围内自主确定工作量,让评价管理制度在督促教师与发挥其自主性之间实现平衡。

其次,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即移动端评价App的使用应以儿童为本。在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与数据对教师的异化问题,如部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用生成的评价数据对儿童贴标签,将儿童的发展完全视为固化的数据等级,为追求数据等级而忽视评价本身的目的,以至于形成眼中只见数据而不见儿童的唯数据论。管理者应引导教师认识到评价数据是重要的参考,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其作用在于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发展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心中唯数”。只有管理者在幼儿园树立了正确的评价观念,才能引导教师正确地看待和使用移动端儿童发展评价系统生成的数据与结果。

最后,幼儿园要构建基于移动端儿童发展评价的督导和教研制度,确保评价的质量。其中,基于评价的教研互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分享和借鉴经验,帮助教师更深入地回顾、总结、分析和反思已有经验,在互动分享与共同研究中提升自身的儿童发展评价能力,促使教师在借鉴反思的基础上调整教育活动。

(三)關于移动端App应用于儿童发展评价的教师运用建议

首先,教师应掌握有关移动端儿童发展评价App应用以及儿童发展的知识。其中技术应用知识主要是指教师要熟悉移动端App的主要功能和操作应用,儿童发展知识则包括儿童发展各领域的知识以及儿童学习与发展规律的知识,如要评价儿童的语言发展,教师就不仅需要具备语言领域的相关知识,还要具备不同年龄段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所观察到的儿童语言与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即使遇到访谈教师所提到的系统提供的语言领域评价指标“扣不上”、指标模糊等情况,教师依然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并根据实际情况和系统开发人员共同调整指标,最终将其园本化。

其次,教师应发展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观察记录能力、信息数据分析能力和反思调整能力。观察记录能力要求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收集活动中能够体现儿童发展的信息,采用适宜的方法准确观察和有效记录,拍摄体现儿童发展闪光点的照片和视频。信息数据分析能力要求教师能对收集到的信息和系统生成的信息进行专业分析,确保数据信息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儿童发展实际。反思调整能力要求教师在系统评价指标不适用于观察到的儿童发展情况时能够深入反思并调整指标,对评价过程中的问题和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育措施,使评价结果能够被有效应用于课程改进之中。

再次,教师应发展基于移动端儿童发展评价App的沟通合作能力,具备与技术开发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基于移动端App的合作教研与沟通分享能力、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以及对评价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的能力。其中,教师在对家长进行评价数据解释时,前述提到的“三不分享”原则是值得广泛借鉴的。所谓不分享原始数据,就是要求教师要在原始数据中筛选出真实的数据呈现给家长;不分享班级平均水平数据和不分享其他幼儿的数据就是要求教师在与家长分享信息数据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儿童个体的进步,而不是将儿童的发展水平做简单的横向比较,以免增加家长不必要的焦虑。总之,教师须从专业的角度去筛选和解读评价信息,保证与家长共享的评价信息能有效反映儿童在某一领域的发展实际。

最后,教师应培养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数据安全意识和反思批判意识。在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信息安全与数据隐私保护意识,特别是在通过移动网络进行信息分享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儿童和家长信息的保护。在技术崇拜的大数据时代,教师在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反思批判意识。如前述J4老师在访谈中提到的有效应用评价数据需要灵活处理数据,要“两边改善”,就是建立在其对数据的批判反思意识基础之上的。“两边”指的是教师要在实际观察中看到的儿童发展和评价数据中呈现的儿童发展之间进行灵活的研判和调整,在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不能被数据绑架。总之,教师应明确移动端App只是一种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工具,其内置的功能、指标和生成的数据是为方便教师有效开展评价提供辅助和参照的,教师才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应立足于儿童,将对技术与数据的反思批判意识贯穿于应用移动端App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观察记录、分析判断和结果运用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赵南.学前教育特殊性辨析及其对学前教师的必然要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06):79-86.

[2]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9.

[3]秦旭芳,陈铮.幼儿园教育评价实践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35-138.

[4]苏婧,顾春晖,孙璐.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8(05):44-47.

[5]黄敏娟.幼儿园实践场域中幼儿发展评价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科学论坛,2021(04):74-77.

[6]陈华.幼儿园教师的评价素养与发展路径[J].基础教育,2019(06):43-53.

[7]赵梅,杨文正,孙梦琴,等.教育App开发模式演进及发展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06):90-97.

[8]刘丹,胡卫星,李玉斌,等.移动教育App的研发现状与应用问题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08):47-52.

[9]HIGGINS A, CHERRINGTON S. Whats the story: exploring parent?鄄teacher communication through ePortfolios[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2017,42(4):13-21.

[10]HIGGINS A. Electronic portfolio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arent?鄄teacher communication [D]. Wellington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2015:42.

[11]LIM S,CHO M H. Parents use of mobile documentation in a Reggio Emilia?鄄inspired school[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19,47(4):367-379.

[12]GAUVREAU A N. How was your day in preschool? Teaching accurate recall to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using mobile technologies and visuals supports[D]. Washingt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2015:86-87.

[13]HOOKER T.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aper?鄄based portfolios and online portfolios[J]. Early Childhood Folio,2015,19(1):17-24.

[14][18]STRATIGOS T, Fenech M.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in the app generation: digital documentation,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nd parent communication[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2021,46(1):19-31.

[15]HOOKER T. Transforming teachers formative assessment practices through ePortfolios[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7,67(7):440-453.

[16]HOOKER T. Using ePortfolio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calling, reconnecting, restarting and learning[J].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2019,17(4):376-391.

[17]康帆.增强现实技术支持的幼儿教育环境研究——基于武汉市某幼儿园的调查与实验[J].电化教育研究,2015(07):61-65.

[19]郭力平,李姗姗,何婷.信息时代下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现状与趋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6):81-94.

[20]张文兰,马小芳,胡姣.信息技术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影响——基于50篇实验或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20(07):24-38.

[21]郝兆杰,梁芳芳,肖琼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35-41.

[22]郭力平,何婷,吕雪,等.物联网技术和儿童学习与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20(01):11-19.

[23]郭力平,吕雪,罗艳艳,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类比推理评价与学习支持的研究——基于认知诊断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20(09):94-101.

[24]何秀凤.微信公众平台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与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58-60.

[25][35]潘庆红,马逐曦,龙琴琴.家校通App的研发现状、问题及展望[J].现代教育技术,2020(06):93-99.

[26]陈向明.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01):2-15+188.

[27]谢爱磊,陈嘉怡.质性研究的样本量判断——饱和的概念、操作与争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12):15-27.

[28]杨莉萍,亓立东,张博.质性研究中的资料饱和及其判定[J].心理科学进展,2022(03):511-521.

[29]高敬.儿童发展真实评价在美国早期教育运用的分析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8(10):25-37.

[30]王正青,但金凤.教育中数据主义的生成逻辑与双重效应[J].教育科学,2022(05):31-39.

[31]秦金亮,李轩,方莹.有效学前教育机构的特征——英国EPPE项目对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政策制定的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17(01):15-26.

[32]PLUMB M, KAUTZ K. Reconfigur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a sociomaterial analysis of IT appropriation[C]//Working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 Berlin: Springer, 2014:30-47.

[33]MCFADDEN A, THOMAS K. Pa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digital documentation portal in an early learning centre[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2016,41(4):86-94.

[34]王艳玲,苟顺明.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内涵及其途径——托马斯大学Stephen D. Brookfield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12(05):3-7+27.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mobile App is helpful to teachers evaluation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 This study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21 teachers from three kindergartens where mobile App has been used to assess childrens development. The interview data was analysed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Its proved that application of mobile App can promo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kindergartens and help teachers understand children as well as reflect on and adjust curriculum. The usability lies in the convenient function and built'in indicators of mobile App.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mobile App is based on effective technical support, appropriate teacher'child ratios, reasonable teacher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kindergartens. Furthermore,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application. Training teachers to have appropriate knowledge, ability and aware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teachers sense of data security and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n technology should be particularly emphasized.

Key words: childrens development assessment, educational evaluation, evaluation tool, mobile App

(責任编辑:黎勇)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研究情况探析
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之殇
基于生存视角思考下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