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添伟,徐燕华
(安溪县医院麻醉科,福建 安溪 362400)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系统以及组织均处于功能退化的阶段,这个过程中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的概率较高。骨质疏松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老年人骨折,其中髋部骨折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髋部骨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若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可进一步发展导致感染、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出现生命危险。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主要是通过手术干预,手术方式可恢复关节正常功能,对机体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手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方式,因此需要对机体实施麻醉,以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减少机体的疼痛感。从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到老年患者在接受髋部骨折手术后,在术后三天内出现谵妄的概率较高,麻醉的形式以及药物剂量等和谵妄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1]。谵妄发生后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并伴有睡眠障碍,意识不清等,起病较急,病情变化大,感觉以及知觉均出现异常,影响术后机体的恢复。在全身麻醉中,麻醉诱导是实施麻醉的重要环节,可直接影响到患者呼吸循环的功能,对稳定血液动力学有着重要意义[2]。瑞马唑仑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诱导药物,使用后起效时间较短,恢复快,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过程中,但不同的药物剂量其麻醉诱导效果也有所不同[3]。
在时间范围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之间选取6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各3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各占据13例和17例,年龄范围介于60~81岁,经计算可知平均年龄为(69.83±6.72)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各占据14例和16例,年龄范围介于60~82岁,经计算可知平均年龄为(70.27±6.86)岁。将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差异较小(P>0.05)。纳入标准:(1)所选病例均通过临床辅助检查以及病史询问确诊为髋部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者;(2)年龄在60岁以上,具备自主意识以及正常沟通能力;(3)了解研究具体内容,并同意参与到其中。排除标准:(1)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耐受力较差者;(2)合并精神疾病以及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3)中途退出研究者。
手术前,所有患者需要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进入手术室后,选取适合的静脉建立输液通道,并连接监护仪,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利用脑双频指数(BIS)监测仪对意识状态进行监测。对照组病人选用高剂量瑞马唑仑进行干预,即通过静脉注射剂量为0.35mg/kg药物,观察组病人的药物剂量为0.25mg/kg,麻醉管理采取常规方式,给药时间在1分钟内,若患者的脑双频指数在60以下,需要给予罗库溴铵注射液0.6mg/kg以及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4μg/kg,完成气管插管工作后,将麻醉机连接进行机械通气,将潮气量、氧流量设置为8~10mL/kg以及1.5L/min。在插管前患者如果脑双频指数在60以上,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可通过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05mg/kg,给药的间隔时间应在一分钟以上,且该方式给药不能超过三次;若重复上述操作三次后,患者的脑双频指数依然未下降到60以下,可利用丙泊酚等进行诱导补救。手术过程中应注重麻醉的维持,可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3~0.5μg/(kg·h)、丙泊酚乳状注射液4~12mg/(kg·h)、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6~12μg/(kg·h)、罗库溴铵注射液0.06~0.12mg/(kg·h)完成麻醉的维持工作。距离手术结束还有15分钟时,将泵注右美托咪定停止注射,手术结束的同时停止使用所有麻醉剂。手术过程汇总应维持患者氧饱和度在98%~100%,脑双频指数在40~60之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mmHg。
脑电双频指数:将麻醉诱导开始时以及插管时的脑电双频指数进行详细记录。谵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在手术结束后7天观察患者有无谵妄情况发生,当患者在术后出现急性起病、病情波动明显;难以保持注意力;思维能力出现异常;意识水平发生变化时表明有谵妄发生[4]。并利用谵妄评定量表(CAM)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20分以下表明未发现谵妄,20~22分表明存在谵妄的可能性,22分以上表明有谵妄存在。认知功能: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两组病人在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分值范围为0~30分,分值高低与损伤程度成正比。镇静情况:观察所有病人从手术结束到睁开眼睛的时间、在麻醉恢复室中停留的时间以及拔管时间。
麻醉过程中利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检测,观察麻醉诱导时以及插管时的BIS指数,整理相关数据并对比分析,由此可以看到麻醉诱导是观察组的BIS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在插管时两组的BIS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电双频指数的对比
术后根据谵妄的诊断标准评估所有病人有无谵妄出现,并将谵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利用谵妄严重程度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将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后可发现对照组谵妄的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且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谵妄发生情况以及严重程度的对比
利用MMSE量表将两组病人手术前、手术结束24小时以及72小时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从相关数据的对比中可以发现两组在手术前的认知功能处于同一水平(P>0.05)。麻醉后认知功能评估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认知功能的对比
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病人麻醉消失的时间,将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恢复室停留时间进行详细记录,从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到观察组的数据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镇静情况的对比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医学水平也随之提升,人们的整体寿命得以延长,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一大进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年纪的增长也带来了机体个器官的衰退,这也导致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对于老年人来说,髋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老年人骨密度和肌肉质量下降,加上身体基础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等各种影响,导致骨折发生率较高。髋部骨折的发生不仅给机体带来明显的疼痛,对其正常生活也有着明显影响,且容易引发并发症。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主要采取手术进行干预,由此多数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恢复正常生活[5]。在髋关节手术中常使用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但全身麻醉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因身体素质、疾病原因以及手术等影响,加上全身麻醉深度较高,容易引起老年患者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引起胃肠道反应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术后恢复[6-7]。麻醉可分为三个时期,即诱导期、维持期以及苏醒期,麻醉诱导期是指对患者实施麻醉后,从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能够实施手术操作的过程,麻醉诱导的目的在于让患者从清醒到手术实施[8]。现临床上针对麻醉诱导期常使用的药物有丙泊酚或依托咪脂以及瑞马唑仑。瑞马唑仑在全麻诱导期的时候能够带来较好的镇静效果,但临床上关于药物的剂量存在争议,不同剂量的药物可对机体带来不同的影响。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老年患者在接受髋部手术后,出现术后谵妄的可能性较高,属于神经系统类的并发症,可延长术后的恢复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严重者可成为痴呆的诱导因素,增加死亡风险。术后谵妄出现的原因较为复杂,从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到与之密切相关的原因为年龄、麻醉用药、手术时间等。由此可以看到,预防术后谵妄的重点之一在于麻醉药物的使用,为患者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以及剂量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部分老年髋部骨折进行手术的患者,在其手术过程中给予不同剂量的瑞马唑仑,并对最终麻醉效果进行对比,从结果中可以看到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脑电双频指数处于同一水平,对患者实施插管时,脑电双频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由此可以看到观察组的药物剂量较少,但仍然能够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不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实施。对两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以及严重程度来看,观察组的人员的谵妄发生率为3.33%,而对照组的谵妄发生率为20.00%,且严重程度的对比中,可看到对照组病人的谵妄较为严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种剂量的安全性尚可;从麻醉情况的对比来看,低剂量药物的观察组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中均短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到低剂量药物在获得较好麻醉效果的同时,术后患者的清醒时间也可得到缩短。低剂量的瑞马唑仑可减轻呼吸循环的负担,对血液动力学有较好的稳定作用,加上药物本身对机体出现的应激反应和内环境紊乱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由此能够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概率,且该药物的代谢速度较快,在体内蓄积的量较小。
结合以上内容可发现,对于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来说,在其手术全麻过程中,在麻醉诱导期需要注重药物以及剂量的选择,瑞马唑仑作为常使用的诱导麻醉药物之一,具有诸多优点,可有效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并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有效效果,瑞马唑仑低剂量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出现谵妄,有助于机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