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机械师的成功密码

2023-05-15 17:40张绘宏
中国铁路文艺 2023年5期
关键词:机械师动车动车组

作者简介:张绘宏,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西安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作品散见于《中国铁路文艺》《人民铁道》等报刊。

2023年3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汇聚一堂,建言献策,共商国是。这场春天的盛会,正在向世界全面展示一个欣欣向荣、开放包容的盛世中国。

千里之外,古城西安。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动车段“董宏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内,36名业务骨干正围坐在电视机旁,聚精会神地收听收看陕西省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突然,有位眼尖的工友大声喊道:“快来看,咱师父董宏涛,开始发言了……”

镜头里的全国人大代表董宏涛精神抖擞,说话铿锵有力,神态沉稳自信,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就中国高铁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言献策。他的发言引起了阵阵掌声。

后来,董宏涛回到西安,我们来到董宏涛劳模创新工作室采访。董宏涛端坐在诊断工作台前,桌上并排摆放着四台微机显示屏,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数据的变化,实时远程采集动车组运行数据,监控现场状态。

突然,电话铃起:“3767动车供电作业,05车空气制动显示×的符号,发现重要故障,制动实验不通过,请速到西郑运用车间。”董宏涛三步并作两步赶往现场。他登上故障车,下载了BCU数据,对照制动系统气路原理图纸,分析出是压力传感器出了问题。“立即更换压力传感器。”董宏涛当即下令。更换完毕,实验正常。半小时后,3767动车组正点出库。

从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成长为一名全路优秀的动车组机械师,董宏涛练就一身诊断和处理动车组“疑难杂症”的高超本领,守护着一列列高铁动车组安全抵达。在追梦路上,他执着、顽强,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深受大家的尊重和喜爱。他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火车头奖章”“最美铁路人”等荣誉称号,留下了一连串闪光的足迹。

讓我们一起走进他,去破解一个动车组机械师的成功密码。

当兵就要当好兵

董宏涛生长在铁路世家。从小在铁路旁长大的他,19岁时来到驻甘肃陇西某部,开启了一段“大熔炉”锤炼的人生历程。

“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还咋当兵?”

“跑不快、体能差,不配来我们夜老虎、红三连。”

…………

“没有别的招,就是苦练。”说起新兵的那段往事,他那低垂的眼角流露出神采,让人仿佛看到一个倔强的少年,在练兵场上挥汗如雨,累趴下、喘口气、爬起来,继续奔跑……

一个月后,董宏涛的体能考核成绩公布:引体向上15个;俯卧撑110个;5公里越野用时18分钟。“欢迎真正加入步兵野战军。”在一众赞誉声中,董宏涛知道自己被战友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了。

头脑灵活、训练刻苦、性格坚忍,董宏涛彻底改变了战友们对他的印象。这样的“好苗子”被连长看上了。新兵训练还没结束,连长点名要他担任通信员。没过一个星期,营指导员来连里视察新兵训练,又一眼相中他,将他直接调到营部通信班。

但接下来的一件事深深刺痛了董宏涛,也让他认识到放弃多年的学业,已经成为他人生之路上不断进取的一块致命“短板”。

营教导员鼓励董宏涛报考军校,并特批一个月假期让他专心复习功课。“数学、英语两眼一抹黑,一时半会儿哪里学得会啊,没考上。”他说,“没有能力,机会来了都抓不住,而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唯一渠道。”

只上过半学期高中的他,从此更加刻苦地学习、拼命地锻炼,营长和教导员看在心里,都有心栽培这个新兵,将他列为发展入党的重点培养对象。在通信班,董宏涛苦练通信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每次考核,总是第一个达标过关。新兵董宏涛不但入了党,还被任命为通信班班长。半年后,部队举办通信技术比武,董宏涛凭借过硬的本领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团部嘉奖,为他的军旅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干一行精一行

1992年底,董宏涛从部队复员,正式成为西安铁路局西安东车辆段一名车辆检修工。

初来乍到,董宏涛感到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穿上蓝黄相间的列检工服,跟在师傅身后,他觉得神气极了。那一列列停靠在股道间的敞篷拉煤车、油罐车、厢式货车,成为他钻进钻出的练兵场,检点锤敲击的叮叮当当声,是他每天奏响的乐章。

但是,没过多久,他的新奇感就被现实打破了。货车检修常年在室外露天作业,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仅换一次闸瓦,他和工友就要往返八九趟,近千斤的负重将肩膀上勒出两道深深的伤痕,一碰就钻心地疼。董宏涛有些灰心,“我觉得检修货车就是个体力活,没啥技术含量。”

“检修车辆可不是单纯的出蛮力,若技术不行,没有责任心,漏检漏修就会出事故!”薛武平察觉到他的心理变化,严厉提醒道。日常工作中,薛师傅格外关注董宏涛,检修车辆时总把他带在身边,现场示范车钩分解和制动缸清洗要点,手把手地教,并把自己总结的检修心得悉数传授给他。慢慢地,董宏涛的检车水平得到提高,干劲十足。薛武平原本严肃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1995年4月,董宏涛调到西安客车车辆段。这个段集客车整备、检修、运用为一体,不仅对检修技术要求更高,而且任务也更加繁重。

一年春季设备大修期间,董宏涛每天要负责6辆车的12个车钩和1辆车的8个制动梁吊的分解检修。因为又忙又累,身体抵抗力下降,患上了带状疱疹。实在忍不住了,他才去医院。医生安排他住院治疗,他却不把病放在心上,边打点滴边看《客车检车员》,看到制动闸调器的工作原理时,想起自己在现场遇见制动闸调器卡死、不能起调节作用等故障都处理不了时,就想立即回到现场,对照书上讲的操作步骤,实际练练。

董宏涛找到大夫要办理出院手续,大夫说:“这病不除根,受罪的是你,怎么也得治疗一个星期。”董宏涛勉强住了3天,便匆匆回到岗位。通过反复琢磨、反复练习,他很快掌握了制动闸调器卡死故障的处理方法。他把新学的技能用到春季设备大修中,活干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没多久就成长为车间的技术骨干。

2000年,董宏涛成为西安至上海列车上的一名随车检修员。只有检修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人,才能胜任这个岗位。

一次,董宏涛值乘的列车从上海返程运行到三门峡车站,遭遇极寒大雪天气,列检发现一节车厢底下有火花。当调度通知董宏涛已紧急停车时,董宏涛迅速下车进行处理。

几经排查,他发现故障车厢的车轮温度比邻车车轮温度明显偏高,应该是制动机故障引起的抱闸。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董宏涛在冰天雪地里忙得满头是汗,最后采取制动切除措施,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保证列车安全平稳地回到了西安。

虽然顺利处置了这次突发故障,董宏涛却高兴不起来。如果业务再熟练些、经验再丰富些,发现确认故障的范围和时间都会缩短很多,这样对行车的影响也会更小。他决心从头学起,把对客车维修理论一知半解的不足补起来。

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

探寻检车密码

2002年,郑州铁路局要在所辖六个分局内选拔一批技术骨干,派往兰州铁道学院(现兰州交通大学)进行两年的脱产深造。34岁才踏入高等学府的董宏涛,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以14门课程全部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他不仅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也开启了一段崭新的人生历程。

从学校毕业回到单位,董宏涛开始负责值乘西安至北京西直达特快列车检修工作。他不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本职工作,不再满足于拿到大专文凭,他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探寻更加精准高效的检车密码。

当时,单位正尝试进行“检电合一”改革,每班只配一名随车检修工,全面负责列车的安全运行。每次值乘回到西安,董宏涛便一头扎进检修库动手拆卸模拟列车电器柜,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

“你咋把电器柜给拆了!”有一次,车电乘务员吕永强进库,看到七零八散的电器柜和一堆裸露的电线头,尖叫一声,“你會不会啊?这都敢拆!赶快安上!”“会,会,马上安!”他三下五除二恢复好电器柜,拍拍吕永强僵直的肩膀,吕永强惊得半天才说出一句:“我算是服你了!”

董宏涛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从检车员到车电员的技术突破。他记了6本笔记、画了3沓子原理图,对电机电气控制理论及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检电合一”工作推进半年后,段上组织600余名检车乘务员考试,董宏涛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2005年春节,董宏涛初一一大早就从老家坐上开往西安的班车,急匆匆地赶到段练工场,准备迎接几个月后的全路国家一类车辆系统技术比武。他一边练习一边琢磨技巧:取下钩舌圆销时稍稍斜一点,就比较容易取下来,而甩的那一下得用点巧劲。从第一次分解车钩耗时5分钟到两个月后的分解车钩耗时1分钟,再到比武中分解车钩耗时50秒,董宏涛拿到了技术比武“分解车钩”单项获奖证书。

作为一名修车人,董宏涛始终将眼睛盯在最先进的车辆、最前沿的检修技术上,坚持不懈地更新业务知识。尤其是修动车的念头,像一颗种子般在他心里扎了根。

董宏涛清楚,要想破解检修动车的密码,首先得熟知它的脾气秉性,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初次接触,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用,仅仅是动车系统电路图就有100多张,陌生的电气元件图形符号和密密麻麻的走线就像天书一样,根本看不懂。

他把在学校时不耻下问的劲头拿了出来,打听到动车组厂家技术员的住处,一连十几天,下班后就缠着厂家技术员给他讲图、讲原理。半年时光一晃而过,他基本摸清了大部分电路图。

生命中任何的惊喜、幸运、收获,无不是源自日复一日的努力耕耘。时光荏苒,董宏涛完成了从普通工人到动车组机械师的所有必要准备,他在探索中一次次破解技术更新换代的密码,等待的只是施展这些才能的平台和机会。

干动车很神圣

2006年末,为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新形势,经铁道部同意,西安铁路局决定成立西安客车车辆段西安动车所。经过层层选拔,他从600多名检车乘务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全段5名随车机械师之一,也成为全路首批动车组随车机械师中的一员。

2007年4月,陇海铁路西安至宝鸡段首次开行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时称西部铁路“第一速”,董宏涛终于有了施展作为的舞台。

有一天,董宏涛值乘的动车组在站停车时,突然出现全列紧急制动无法缓解的故障。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一时处理不了,不得不向主机厂的技术人员求助。在厂家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最终发现,故障仅仅是由一个空气开关跳闸而引发的。

这么低级的故障都处理不了,还“惊动”了厂家,深深地刺伤了董宏涛的自尊心。“自己都快40岁了,是所里年龄最大的随车机械师,记性和动手能力都不如年轻人,如果还单凭热情,不继续更新知识,也只能止步于此,这不是自己当初要干动车检修的初衷。”董宏涛下定决心,一定要掌握动车检修的密码。

修车时间长了,动车组在董宏涛的眼里就有了生命,有了温度。有一段时间,动车组时不时会出现紧急制动环路断开故障。刚开始,董宏涛就拿着万用表,守在每节车上,等着故障出现,可故障总是一闪而过,很难捕捉到准确故障点。

一天,他陪父亲检查身体,看到医生检查心脏病时用的浩特(Holter)可以24小时随时监测心脏数据,一下子联想到查找故障也能用这个办法。于是,董宏涛在这辆动车全列上设置了8个断电监测点,利用断电计数器,24小时监控紧急制动环路的断电情况。连续一周时间分析数据,终于在故障“暴露”时,捕捉到了准确位置。更换电路上接触不良的元件后,这趟车再没有发生过紧急制动环路闪报故障。

2010年2月,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首发当天,小雨淅淅沥沥,承担首发动车组值乘任务的董宏涛按规定进行巡视,当来到5号车厢时,明显感到脚下震动比别处强烈,同时还有咯噔咯噔的响声。又走到6号车厢,震动和响动更为明显。直觉告诉他,5号、6号车厢出了问题,他立即用对讲机呼叫司机停车,随后冒雨下车检查。

走行部、轮对轮辋、车体连接处……手电光中两对车轮擦伤的踏面逐一暴露在董宏涛面前。怎么办?还能不能继续行驶?行驶速度限定多少?一连串的问题炸响在他的脑海中。

“按120公里限速运行,联系前方车站转运旅客。”权衡后,董宏涛果断给出方案。很快,厂方技术人员也认可了他的提议。董宏涛迅速将限速运行指令反馈给值乘司机。董宏涛心里清楚,这个处理措施一旦出现差错,所有“板子”都会打在他的身上,“宁错停、不错放”,确保旅客安全万无一失,不仅是铁路人的使命,更是对生命的承诺。

事后,西安铁路局下发奖励通报,称董宏涛“防止了可能发生的行车事故”,还把他胸戴大红花像英雄一样的照片挂在段部宣传橱窗里。面对险情,董宏涛坚持“车在哪里,人就在哪里”。他说,这是一名随车机械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品格。

动车难症诊疗组

2010年7月,董宏涛考取了诊断工程师资格证,由他牵头并任组长的“宏涛动车难症诊疗组”正式成立。“宏涛动车难症诊疗组”的主要职能是通过远程或深入现场,快速判断和处理线上线下机械师处理不了的动车组故障。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集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成为他要破解的新密码。

2011年盛夏,线上动车组频繁发生空调系统超温保护故障,导致空调机组制冷不良,旅客对此意见很大。经过仔细排查,他们发现根源是空调机组滤网堵塞。加密空调机组滤网清洗频次是当务之急,但一列CRH2型动车组有8台空调,且全在车体底部,全覆盖式的加密滤网清洗将大大增加检修时的工作强度。

一次,倒车雷达的预警给了他灵感。如果由值乘机械师跟踪采集空调机组数据,通过电流、电压、压力等运行技术参数,设定预警阈值,在真正出现故障之前,就暴露出状态不良的空调机组,便能大大缩小滤网清洁更换的范围。

说干就干,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采集,综合不同线路、运行距离等因素设定预警值范围,试验后效果良好。这一高效实用的方法当年就获得陕西省科技节创新成果银奖。

2011年12月,几列动车组在上线运行时都出现了车顶高压设备放弧闪络现象,导致紧急停车故障,随车机械师却怎么也查不出问题的原因。

董宏涛接到任务后,马上带领组员开展核查。几天下来,他们终于找出“元凶”,来自一个小小的零件——动车组受电弓支撑绝缘子。原来,随着冬季气温的降低和雨雪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的杂质、灰尘附着在受电弓支撑绝缘子上,在绝缘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水性导电膜,使绝缘子绝缘性能大大下降,导致高压闪络不断发生。

经过多次试验,董宏涛创出“滴水试验法”,以水能否在绝缘子上形成水滴并滚落,来判断绝缘子憎水性这一重要质量指标。运用这个法子,可以及时发现并更换有问题的绝缘子。这一办法在全路系统多个动车所进行推广应用,实现了该型车高压闪络故障发生率的普遍降低。

董宏涛的威信在一次次故障难症的考验中树立起来,从初出茅庐时的“小白”,到后来的厂家信服、同行取经的技术“大拿”。董宏涛还将多年来积累的检修经验进行总结整理,编写成图书《动车难症百问解答》,其成为全段检修机械师人手一本的除障“秘籍”。

创新路上不停步

2015年5月,46岁的董宏涛被授予“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称号。为了更好地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西安动车段成立了“董宏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并明确了“解决动车疑难杂症、开展科技管理创新、帮带青工成长成才”三大功能定位。

“放手去干!有项目就去研发、有课题就去攻坚,要人给人、要钱拨钱。”从西安铁路局到动车段,从局领导到段领导,都对董宏涛的工作给予最有力最强劲的支持。

“没有这么好的大环境,仅我个人的能力,能走多远?能有啥作为?”围绕动车检修工作开展科技创新,让动车检修与维护更加方便,在“探密”的路上,董宏涛找到了新方向。

2015年初,一把遗落在配电柜旁的螺丝刀,引发了董宏涛的思考。“拿什么进场地,就拿什么出场地。”这是动车组机械师作业时对工具使用管理的硬性要求。但随车机械师处理突发情况时,总是提着工具箱跑来跑去,不仅不方便,还会出现漏收工具的隐患。如果能把工具随身携带,不仅轻便,还腾出了机械师的双手,他带领团队开始了第一次创新研发。

董宏涛搬来一台随车机械师工具箱,将里面的工具逐一摆在工作台上,和组员一起测量每件工具的尺寸、形状和重量,并绘成简易图。经过多次尝试,成功研制出多功能动车应急处置背心、应急腰包,17种工具有序装在背心口袋或腰包里,极大提升了应急处置效率。

研磨子是专门清除动车组车轮表面杂质的易耗器件。它位于动车底部转向架内,因空间狭小,更换研磨子格外困难。因为没有专用工具,用钳子干活成功率低、安全性差,还常发生皮肤擦伤等情况。第一次更换研磨子,董宏涛和4名工友整整干了一个晚上。

全列64个研磨子,能不能做一个专用工装,提高作业劳效,这个事一直装在董宏涛心里。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后,董宏涛带领工友们进行科技攻关,在研讨中碰撞创新火花,提出研制专用工具的金点子。在选择控制方式时,有人说用液压式,因操作复杂被否定了;有人说用电控式,又因使用多芯电缆不方便再次被否定。董宏涛突然联想到摩托车的刹车线,和工友多次论证、试验,研发了CRH2型动车组踏面清扫器自动排气专用工具。使用这个新工具更换研磨子,作业时间从近半个小时缩短至5分钟以内,作业人员也由2人减少到1人。

董宏涛带着这支团队,共攻克技术难题46项,革新改造专用检修工具26项,获国家新型专利22项、发明专利1项,1项成果获得国优QC成果,多项成果获得陕西省、西安市QC成果一、二、三等奖。他总结推广出动车组一级修必画、必指、必呼、必看、必測、必换的“六必”检修作业法及救援作业法,被评为陕西省优秀作业法,并纳入段作业指导书。

2022年8月,“董宏涛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师心育桃李

在“董宏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照片墙上,错落有致地展示着20多张全国铁路、陕西省技术能手进行精心检修的工作照。有人身穿随车机械师应急背心,严阵以待;有人俯身车底,全神贯注检查设备部件。

照片中,围绕在董宏涛周围的是一张张年轻而英气勃发的脸。项维德、喻海龙、龙海滨、张磊新、王启凡……他们或是董宏涛的徒弟或是曾得益于他的指导帮助,汲取了知识养分和创新思路,在动车检修的舞台上发光发热,绽放精彩。

“师父,忙吗?我找您请教个问题。”一个目光清澈,戴着银边眼镜的二十五六岁女孩走进工作室,手里还拿着一张电路图。她叫李林林,是董宏涛最得意的弟子。

董宏涛非常器重这个跟自己女儿一般大的徒弟,用激将法“逼”她学习动车组原理、默写手绘电路图,在她身上,董宏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钻劲和韧劲。

2021年,西安动车段筹备国铁集团动车组(高级修)职业技能竞赛,在全段选拔参赛选手,李林林报了名。在董宏涛的辅导和训练下,李林林在2021年高级修厂段联合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在2022年国铁集团动车组(高级修)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调试项目第三名。她说,她成长中关键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师父的技术传授和鞭策鼓励。

近年来,董宏涛将精力放在了年轻人的培养上,从只讲理论的刻板师父到坦诚相待、推心置腹的引路人,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这支年轻而有朝气的团队。

一天,一名徒弟突然跟董宏涛说自己想辞职。原来他的家在外地,分配到西安动车段后就开始后悔,一心想与远在乌鲁木齐的未婚妻团聚。

董宏涛扣下辞职报告,说:“要走可以,但在找到新的合适工作之前,能不能先在我这里学一学、试一试?”

徒弟听从建议暂时留了下来,没事的时候也总来给董宏涛帮帮忙,董宏涛给他讲自己的成长历程、讲中国高铁发展的前景,以及自己检修动车组排查故障时的经验。慢慢地,这名年轻人越干越顺手,没过多久,成了工作室里的骨干力量。

后来,他不走了,“到哪儿找这么好的工作环境,找这么好的师父。”当徒弟忐忑地想要回辞职报告时,董宏涛拍着他的肩膀开心地笑了,“我就知道你小子跑不了。”如今,他的这名徒弟走上了管理岗位。

“做好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方便现场检修的前提下,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是我的责任。”董宏涛深知,一个单位的未来全在青年一代。

“董宏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培养出110多名现场业务骨干。其中,60多人走上工班长和技术管理岗位,11人走上段中层管理岗位,有23人次被授予“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技术能手”“全国铁路技术能手”等称号。

他有一个幸福的家

提起妻子高维,董宏涛有愧疚、有欣赏,有宽容、有疼爱,他深深地知道,自己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离不开妻子的支持,没有她在背后的默默付出,不会有今天的董宏涛。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为展示中国铁路取得的光辉成就,体现一代代铁路人爱国、爱路、爱家的情怀,西安动车段特意安排了老、中、青三代铁路代表举行集体婚礼,董宏涛带着妻子和女儿参加了活动。

“结婚二十年了,今天算是圆了我穿婚纱的心愿。”妻子高维笑得又骄傲又开心。当妻子和女儿画着淡妆,穿着洁白的婚纱向他缓缓走来时,董宏涛瞬间愣住了,他这才发现妻子是那么美丽。

就是眼前的这个女人,在他这些年一心扑在工作上时,包揽了所有家务,教育孩子,洗衣做饭,从住铁路工房搬蜂窝煤到住楼房扛煤氣罐,从装修房子跑材料到找车找人搬新家,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大事小事没让他操过心。

董宏涛和女儿的关系很“铁”,她有什么心思都会跟董宏涛讲。“我爸会用发红包代替说好听的话。”女儿董劭睿的“爆料”让董宏涛忙不停地解释,他说,自己常年和动车打交道,不太懂人情世故,更不太会给娘俩挑选礼物,逢年过节就发个红包表示表示。“老婆999元,闺女666元,只要她俩高兴我就高兴。”

董宏涛的家不大,偏中式的装修风格,看上去庄重、朴素,客厅的沙发墙上挂着一幅长2.2米“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接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的珍贵照片。整洁温馨的家里养着几盆绿植,阳台上的那棵幸福树长得格外好,一人来高,形态优美,叶片翠绿,摇曳生姿。

17年来,董宏涛见证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过程,也亲历了西安动车段从创建到发展的过程。董宏涛豪情满怀、信心百倍,不论是思考破解人生之路的密码,还是动车检修技术的密码,他都是一名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参与者、探索者。

猜你喜欢
机械师动车动车组
坐上动车去西藏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动车西行记
机械师创物者
动车组BTM带内干扰的排查与整治
北疆蓝天里的驭“鹰”师——记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机务二中队机械师武明文
乐!乘动车,看桂林
CRH3型动车组轮对压装曲线研究
高速铁路动车组站内对标停车难的研究
第一次坐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