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张起铭
(1.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200;2.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3.齐鲁师范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统一战线的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其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中的作用却有所忽视。从历史来看,统一战线坚持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通过促进中国与世界关系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助力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实现。总结百年统战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中的历史作用,从中提炼出基本经验,将有助于我们以更宽广的视野认识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助力新时代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统筹并进。
从历史上看,统一战线在统筹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统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统筹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统一战线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方面,党通过统一战线号召全世界侨胞捐款和回国参战,争取国际力量助力国内革命战争获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包括海外爱国华侨在内的“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据统计,抗战八年间华侨仅捐给国民政府的款项便达到国币13亿余元[1]。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成立后的两年半就收到海外华侨汇款220万元及大量抗战物资[2]。大批海外青年回国参战,仅广东籍的华侨即达4万多人,1939年南侨总会还组织3000多名机工回国[3]。另一方面,党推动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争取世界和平。大革命时期,萧楚女便在华侨运动讲习所的授课讲义中号召华侨帮助海外殖民地的革命运动,建立华侨革命统一战线[4]。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又提出“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的和平阵线相结合”[5]的任务。为此,中国共产党还发出《关于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及华侨工作的指示》,把建立太平洋各民族的反法西斯民族统一战线,视作中国人民、中国侨胞及南洋各民族的中心任务[6]。
建国之初,国内尚未完全解放,国际两极格局对抗,党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一方面,毛泽东密切关注世界的分化重组,根据形势调整和扩大国际统一战线。他从最初“一边倒”,到认识“帝国主义不是铁板一块”并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再到中苏关系破裂后提出“一条线、一大片”策略和“三个世界”理论,呼吁结成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党将国外侨务工作纳入中国和平外交政策轨道,从侨居国入手争取和平环境。面对东南亚等国排华浪潮,党和政府解散华侨中的中共支部,商请各民主党派解散在华侨中的组织,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华侨双重国籍问题。这些政策能够“促进华侨和当地人民之间更好地互相信任、互相了解,从而增进我国与侨居国的友好关系”[7]。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西方国家将和平演变的重点转向中国,江泽民提出以“包括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来“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与和平演变图谋”[8]。新世纪以来,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第19次、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一再强调统一战线要为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202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强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形势,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党的二十大继续在安全领域明确了包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在内的三项统筹工作[9],提出统一战线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的部署要求。[10]39
统一战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于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在国内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之间搭起桥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毛泽东指示“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11]。为此,党一方面颁布诸多保护侨汇、鼓励华侨投资的政策和法规,发布《关于侨汇及华侨投资的报告》,调动华侨汇款和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注意照顾侨民利益,颁布《土地改革中对华侨土地财产的处理办法》《关于海外侨民工作的指示》等文件,增强他们对新中国的认同。这一时期,侨汇缓解了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一大批专家学者冲破阻挠回国,成为新中国科研事业的开拓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统一战线渠道推动对外开放,如为便利海外华商投资设立经济特区,“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多。”[12]366商务部统计,1978年至2005年底,中国累计吸收外商投资共计6224亿美元,其中67%来自海外华商投资;外商投资在中国设立55万多家企业,其中70%是华商企业[1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随着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统一战线“引进来”的重点从“引资”转向“引智”,人事部、教育部等相继出台华侨人才回国工作、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的规定[14]。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继续开展“引资”“引智”工作,特别是对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广泛团结、热情服务、积极引导、发挥作用,2021年回国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首次超过100万名[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走出去”战略,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统一战线在服务“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海外华侨华人是助推“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力量。各地侨务部门将为“走出去”服务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2006年,国务院侨办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华人论坛”即以“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华商企业与中国民营企业的合作与发展”为主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不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国外经商办企业,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对外经贸交流”。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表示希望浙商群体“继续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奋力向外拓展同积极向内拓展结合起来”[16]。新时代以来,统一战线可以服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资源越来越丰富。举例来看,统一战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十年来中国已同世界上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17]。
统战对象分布广泛、联结海内外,是“大外宣”的重要力量。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中,统一战线既通过对外宣传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又通过在国际上推广具有标识性的新概念,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助力全人类共同解放事业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向国际“发声”,塑造政党与国家正面形象,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延安时期,为反击国民党负面宣传,党将外国著名记者和友好人士“争取过来”与利用海外华侨“宣传出去”作为打破封锁、塑造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其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打破了红色中国“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状态,解开了“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18]。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采取面向国际组织“发声”的统战战略[19],以撕破国民党的虚伪面具,寻求国际道义对中共的支持。此外,“一国两制”思想在海外的迅速传播离不开华侨华人。这一概念于1982年由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明确提出,此后多次对华侨华人代表进一步阐释。通过这些华侨华人精英人士,争取到国际社会对祖国统一的最大支持。当前,国际上又形成了“反独促统”的强大声势,能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塑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要“加强海外爱国力量建设,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促进中外文化文明交流互鉴。”[20]
中国共产党运用中国智慧探索人类共同问题的解决之道,提出具有标识性的新概念。这些概念大都与统战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理念密切相关,同时借助港澳台海外侨胞等统战成员向国外传播。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倡导“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不以意识形态与制度来划线。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主张把“一国两制”的思想延伸到处理国际争端问题上,提出“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12]49。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和谐世界”“新型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新理念,体现了中国围绕世界性问题所贡献的解决方案。其中,为人类谋求发展之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在修订颁布时增加“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工作”的章节内容,并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侨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一些学者还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核心目标[21]。
尽管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统筹国内外的主要力量、促进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理想目标均有所不同,但其始终致力于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统一战线统筹国内外的百年历史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条。
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也是统一战线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的基本经验。一方面,统一战线统筹国内外必须坚持中国道路,保持党的独立自主性。党在成立初期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上过度关注世界革命,压缩了中国革命的自主探索空间。如1934年共产国际指出世界革命已更加临近革命与战争时期,继而中共在六届五中全会上错误判断中国已存在“直接革命形势”,提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是“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22],带来惨痛失败。另一方面,统一战线统筹国内外必须胸怀天下。胸怀天下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事业的继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价值理念的指向,也是百年统战发展的明证。当前,中国日益深度嵌入世界体系,统战工作必须放在国内国际大视野下进行考察和谋划,统筹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辅相成,是统一战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基本方式。从百年统战史来看,所谓“请进来”,就是利用国际统战资源支持国内发展,将国际上支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争取过来,包括引入国外物资、技术、人才等。所谓“走出去”,主要指统一战线成员和组织深度融入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之中。比如统一战线中民主党派、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等积极参加官方和非官方的对外交流活动;民营企业家赴海外投资、部分统一战线成员作为先进技术人才进入海外市场工作;广大港澳台海外侨胞在国际上宣传阐述党和国家政策与理念等等。
在不同时期,统一战线“请进来”与“走出去”各有侧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请进来”占主导地位,统一战线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中表现出“国际支援国内”特征。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伴随着中国人“站起来”的步伐,“走出去”也有所发展,统一战线开始有了“国内辐射国际”色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统一战线“走出去”的力量日益壮大。据统计,1978年后的17年,我国大陆公民因私出国人数达400万,数额为前29年总和的20倍,其中移民海外的约有80万[23]。“新移民”文化层次较高,在住在国有更高影响力。新时代十年来,统一战线完成了从“请进来”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统一的转型,使国内外两个大局的互动关系从单向的国外向国内“做贡献”转变为双向的合作双赢[24]。
“两个共同体”的协同互动始终是百年统战的重要关照。尽管“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被正式提出时间不久,但其渊源颇深。学界通常认为“两个共同体”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国内和世界民族问题的关切[25],是“内和乃求外顺,内和必致外和”的中国传统文化逻辑的当代延伸[26]。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统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既追求民族独立,也致力于实现世界解放。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此后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成为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进入新时代以来,十八大报告提出“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27],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统一战线促进“两个共同体”协同,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念的应有之义,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念和基本价值在国际领域的逻辑扩展”[28]。
总之,统一战线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本质上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良性互动。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面临的时和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需要统一战线统筹好国内外两个大局,在统筹“两个大局”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