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鹏
[摘 要] 学生解题时常常出现“懂而不会”“一错再错”等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说题”避免这些情况再次发生. 在“说题”的过程中,通过经历“求什么”“有什么”“怎么做”等环节将内隐知识外显,让学生认识知识本质,真正把握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
[关键词] 说题;学习效率;学习品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课上听懂了,但课后练习依旧一筹莫展,可见学生学习时出现了“假懂”的现象. 出现这一现象与“教”息息相关,教师在讲题的过程中没有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分析,而是直接将解题方法抛给学生,这样学生虽然能够听得懂,但因为没有经历分析和探索的过程很难将解题方法内化为解题能力,因此解题时容易出现“懂而不会”“一错再错”的现象.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以此将机械式记忆内化为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而“说题”就是数学解题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通过“说”可以将内隐思维外显,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及时科学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认清问题本质,以此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就如何“说题”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说题”的流程及意义
“说题”即说数学题. 在说的过程中,学生既要给出题目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又要说明解答方法和技巧,还要给出明确的解答思路. “说题”首先要知道求什么,即弄明白题意;其次要知道有什么,即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结合条件、结论等相关信息考虑解题可能涉及的概念、定理、运算方法等;最后要搞清楚怎么做,即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等建立已知与未知的联系,选择合适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并给出解题的理由. 这样经历“求什么”“有什么”“怎么做”,既让学生知道怎么求解,又讓学生知晓为什么这样求解,有助于揭示问题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说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学生的学习品质,同时通过说评互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说题”教学案例
“说题”在具体实施中可分为两种:一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说题”,二是学生主动“说题”.现笔者结合具体案例呈现“说题”教学片段,以期引起师生重视“说题”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
这样通过独自思考和生生互动充分挖掘题设信息,为接下来“怎么做”充分做好准备. 在接下来“怎么做”的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合作探究,通过优势互补完成解题过程. 这样在互动交流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信息提取和处理的水平,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化和能力的提升.
例2是一道一般数列和特殊数列混合的题目,很多学生容易将一般数列看成特殊数列而引发错误. “说题”使学生不断思考题设信息,深刻认识“一般”和“特殊”,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套用、臆想等带来的错解风险,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总之,“说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无计可施”的窘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说题”,通过“说”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以此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提高解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