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华
(扶余市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松原 131200)
初中英语作为小学英语的基础衔接和高中英语的能力铺垫,其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清晰的实施目标。核心素养理念引入初中课堂教学主要围绕的是“全面发展”,其中又分为文化基础教育和自主发展培养两大部分,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注重知识点细分灌输,而对文化基底导入缺乏关注,同时,在自主发展方面也存在形式化等问题。因此,教师要重新审视核心素养教育的切实需求,从知识点与语言文化融合,从引导方式的开放性拓展,从对个性化需求的思考与对应等方向进行教学延伸。
兴趣是学习之始,作为语言学科,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尤其重要,以兴趣为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乐趣品味中深入知识点,完善自主理解,强化自主运用。语境的构建是兴趣引导的最佳搭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环境与语境分化,实际上二者融合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环境的创设离不开情境、氛围,语言情境则更多地来自知识点本身。教师可以从情境的大范围入手,细化词句等细节,让学生在情境中沉浸、感知,在词句的思考及应用中连贯知识,丰富表达。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贯穿兴趣元素,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多元构造,多维铺陈,既为学生创设情境,又为学生融合字、词、句、篇,可以捕捉生活素材,可以代入社会焦点,还可以引入文化风俗,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让学生在多元化语境的牵引下迸发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感知与运用的结合,要发散式地做好教学牵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Do you like bananas?时,根据本课的语言技能目标:能围绕食物及饮食习惯进行谈论交流;能熟练掌握“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For breakfast/lunch/dinner”等句型,教师先用一段短片开启情境融合:两位老朋友在宴会中相遇,互相寒暄、问候。场景将学生代入语言大环境;然后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发现了提前布置在教室各处的“语境贴条”,包括短句问答“ Does Bob like strawberries?No he doesn't?”等,以及适量的食物图片,情境和氛围的双重构建,为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学生沉浸其中,并随着“语境贴条”自然地诵读、对话;最后,教师布置任务:自主添加新贴条,学生通过自主延伸顺利完成任务。
初中生已从思维萌芽期进入思维发展期,在此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注重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提问这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也应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而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初中英语教师应用启发、递进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品质。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方式往往过于单一,问题的设置也缺乏深入性、发展性,要么过于浅显、直白,难以调动学生探寻问题的积极性;要么过于枯燥、固化,容易影响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的发挥,甚至陷入“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懒人思维模式。为此,教师要避免“找答案”的引导方式,而是帮助学生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在教学实施中要注重学生的客观认知条件,尽量设置层递性问题、多角度问题、开放性问题等,此外,还要注重问题中的线索信息,让问题具有延伸性、启发性和深度探究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时,教师梳理出本单元的重点:互相询问刚刚去过的学校旅行,围绕过程体验进行讨论。这要求学生具备主线思维,能够根据问题线索进行问答。教师为此可设计递进式问题,首先由“Did you enjoy your trip to school?”引导学生进入问题场景,然后抛出问题:“Where have you been?”“Did you see anything?”学生也跟随问题答道:“It was great!”“Yes,I did,I saw quite a lot.”教师继续引导:“So goo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trip?”学生在思维牵引中纷纷大胆开口,不仅达到了能客观表达所见所闻的目的,还在连贯深入的问题指引下顺利完成了运用一般过去式代入问答的教学目标。教师还鼓励学生自主提问,让学生巩固线索思维,完成了一次充分、深入的“生本”教学。
交流互动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实施策略,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大胆开口,深入理解,积极运用。最有效的融会贯通便是来自交流中的思维碰撞和个性化感知。课堂交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主题活动实践,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开放交流意识,开启个性化空间,对学生来说,既能投入轻松的学习氛围,又能体验自主的探究过程。活动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凝聚合作意识,让学生从协作、互动中完成能力提升。英语主题活动课可利用的资源不少,比如影视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等,教师要更多地结合语言学科的特点,发掘单元主题的特色元素等进行教学设计,将活动的深入探究目的与文化知识有效连接起来,让学生自主体验,积极参与,高效提升。主题活动具有发展性、系列性的特点,不同于单一活动的“一次即止”,教师可以利用主题性辐射、延续的优势大胆创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由体验。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句式、对话教学做延伸,安排“I can’ t refuse whose party”的主题活动,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让每个小组以自己的形式设计一份“Party invitation”,学生可以用各种元素“推销”自己的Party,有的小组设计了精美的英文海报,有的小组制作了中规中矩的邀请卡,还有的小组别出心裁录制了宣传视频,最后教师回归课文,让每个学生做出选择,学会运用“Sure,I'd love.”“Sorry,I must study for a math test.”“I have to prepare for an exam.”等句式,最后评选出获得肯定回答最多的小组作品,成为“An irresistible party”。主题活动贯穿教学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点,更从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深度导引。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不仅对文化知识点有多向性的延伸,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也有明确要求,一是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建设,二是重视学生的共情能力,二者结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从文化深度性、对语言的自主理解能力等方面积极推动学生成长。情感与语言本就是一体,初中生正处在自主情感累积、沉淀的特殊时期,在英语教学中针对这一特定情况进行有效融合、正确引导,能够将单一的知识课堂转化为情感丰富的深度文化课堂。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学习语言的目的不够清晰,只是本能地跟随知识点进行学习。而将情感态度引入教学过程,则能使学生以知识点为牵引,在获取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能调动高层次的思维意识,实现全面发展的语言能力。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认知等多个角度入手,设计感知丰富、情感饱满的课堂,尤其须关注道德情感熏陶,充分结合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开辟初中英语教学新路径。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英语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的教学中,在基础的字词、句型教学告一段落后,教师首先提出问题:Do you like our earth? 不出所料得到了学生的全员肯定回答:“Sure,I love it.”教师接下来可展示宇航员视角的美丽地球,精美的画面让学生连连惊叹,“But…”画面转到满目疮痍的地球某些角落:污浊的河水、被废气污染的城市、植被退化的沙漠等,教师富有情感地诉说:“The river used to be so clean,the desert used to be so green!”学生的情感被带动起来,“So what are we doing now?”,学生齐声回答:“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通过一幅幅图片,学生看到了复苏中的地球,看到了地球的新变化,“Not only can the art bring happiness to others,but it also shows that even cold,hard iron can be brought back to life with a little creativity.”教师饱含深情地总结道,情感态度的代入,让学生获得了若有所思的一课。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脱离不开文化溯源、人文基底,学习语言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表达思维、交流技巧,还要对语言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探寻。传统的英语教学对于文化基底的塑造意识是相对薄弱的,不少教师虽然也将文化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但仍然存在语言认知固化的问题,从语言运用与发展的角度来看,英语教学还要突破地域意识,引导跨文化理解,让学生不仅能渗透英语人文底蕴,还要从文化差异角度切入,在增进跨文化理解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课外阅读、了解人文风俗等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积淀丰富的人文信息,从而真正渗透语言文化元素,形成跨文化学习意识,并最终作用于语言的转化运用,获取自主发展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选取适宜的元素和资料,更重要的是要紧跟学生需求,为学生创建自然、自主的文化渗透环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英语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时,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能够与人交流有关个人喜好的对话,并懂得尊重他人的喜好。教师围绕“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喜好”,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了解。教师引出“What types of music do you know?What kind of national dance do you know?”牵引学生进入多国家、多民族的歌舞特色和风俗了解中,教师不仅自己准备了图文、影音资料为学生展示,还鼓励学生自主提供相关资料,分享文化感知。有的学生介绍了备受欢迎的黑人嘻哈音乐,有的学生分享了舒缓的北欧音乐,更多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了分享,在跨文化交流中,学生的知识基底无疑更为牢固。
作业设计与布置是教学的最后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业的完成体验与效果反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下一步走向。在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作业设置更加趋向于多元化、个性化及人性化要求。对初中英语教学来说,主动选择是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关键点,为此,教师首先要从形式多样、难易多层的角度去思考作业设计,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差异,“可选择性”和“可控制度”对学生来说有着积极的心理促进作用。其次,变枯燥为乐趣也是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自主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语学习需要灵动地感知、积极地表达,不能让刻板的作业影响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要有跳出书面作业的意识,可以设计生活化作业、系列性作业等,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收获乐趣,激发个性思维。此外,与作业设计紧密相关的作业评价也要发挥引导作用,多种评价形式、开放性评价主体是主要实施方向,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互评让学生在相互欣赏、学习中共同进步。作业设计要遵循“人本”理念,让学生以兴趣为基,寻求自主发展的机会。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时,教师可设计形式开放的“选择型作业”: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subject.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对所选学科的喜爱,表达能力出众的学生交上了一篇条理清晰的写作练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制作了思维海报;思维独特的学生甚至发起了一份调查问卷,以数据形式搜集学生对每个学科的喜爱程度。教师对本次作业也进行了公开互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优秀作业,在融会知识点的同时,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显著提升,达到了变被动为主动,变闭塞为开放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在时代背景的推动下,在新课标的引领中,核心素养教育观念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遵从正确导向,引领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把握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目标要素来创新教学设计,在重视语言技能培养的传统教学理念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加主动、高效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更加自主、深入地完成内化,从而多维度提升文化品格,完善内涵素养,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