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2023-05-11 01:45马家澍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监控评估

马家澍

(呼伦贝尔学院 财务处,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高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教育质量和绩效表现。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场所,在面对日益复杂和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亟需有效的管理手段来确保资源合理利用。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和工具,为高校提供一种系统化的方式来管理预算、设定目标和评估绩效,有利于在有限资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1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分析

第一,帮助高校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效益最大化。通过预算绩效管理,高校可以制定明确的预算目标和指标,对各项支出进行合理安排,避免资源浪费和冗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帮助高校明确目标、设定指标,并进行绩效评估。通过设定目标和指标,高校可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提高组织的透明度和目标导向性。同时,通过绩效评估,高校可以及时了解绩效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以确保高校的发展和提升[1]。第三,为高校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参考。通过对预算和绩效数据的分析和比较,高校可以了解各项支出和绩效的关系,评估不同决策对绩效的影响,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决策。第四,促进高校内部管理的改进和提升。通过对预算和绩效的管理,高校可以加强预算执行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增强管理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从而提升内部管理的效能。

2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要素

2.1 目标设定和绩效指标

目标设定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和基础。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高校可以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所追求的结果。这些目标可以是长期的战略目标,也可以是中期或短期的运营目标。目标设定应当与高校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相一致,并能够反映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期望成果[2]。目标设定应具备可量化、可操作和可追踪的特点,以便后续的绩效评估和管理。

绩效指标是衡量和评估高校预算绩效的重要依据。它们是具体的量化指标或标准,用于度量高校在各个方面的绩效表现。绩效指标应当与高校的目标相对应,能够客观地反映出高校在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表现。绩效指标的选择应当兼顾定量和定性指标,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重要性和可测度性。

2.2 预算编制和分配

预算编制是指根据高校的目标和需求,制定出一份合理的财务计划和预算方案。预算编制需要综合考虑高校的各项支出和收入,包括教学、科研、设备采购、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经费开支。编制预算时,高校需要参考历史数据、行业标准和内部需求,进行合理的估算和预测。

预算分配是将预算中的资金和资源按照一定的原则分配给各个部门或项目的过程。预算分配需要考虑高校的优先事项、发展需求和资源限制,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效益最大化[3]。在进行预算分配时,高校需要权衡各个部门或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要考虑资源利用的平衡和公平性。

2.3 绩效评估和监控

绩效评估是对高校在实施预算和追求目标过程中绩效表现的评估和审查。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对高校的各项活动和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测量和评价。绩效评估需要根据预先确定的绩效指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对高校的绩效水平进行量化或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可以帮助高校了解自身的绩效表现,发现问题,并为后续的决策和改进提供依据。

绩效监控是对高校绩效的实时跟踪和监测。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绩效数据,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和对照,及时发现绩效偏差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绩效监控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采集和监测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绩效监控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报告机制,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和决策者提供绩效信息,以支持决策和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4 绩效反馈和改进

绩效反馈是将绩效评估结果和相关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或部门的过程。绩效反馈的目的是帮助相关人员了解自身的绩效表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绩效反馈应当及时、准确和明确,以便相关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绩效状况,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措施。绩效反馈可以通过会议、报告、个人讨论等形式进行,也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反馈渠道,以确保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绩效改进是根据绩效反馈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和措施,以优化和提升高校的绩效表现。绩效改进需要基于绩效评估的结果,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措施。改进计划可以涉及组织结构调整、流程优化、资源重新分配、培训提升等方面,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3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路径

3.1 确定绩效管理的战略目标

第一,高校需要审视和明确自身的使命和愿景。使命是高校存在的目的和核心职责,愿景是高校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通过审视使命与愿景,高校可以从战略层面确定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确保其与高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方向相一致。第二,基于高校的使命与愿景,确定关键的绩效领域。这些领域通常涵盖高校的核心职能和目标,如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满意度等。高校需要明确关键绩效领域,并将其作为制定战略目标的依据。第三,在确定关键绩效领域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性绩效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具备可量化、可衡量的特点,能够反映高校在关键绩效领域中所期望达到的水平[4]。战略性绩效目标需要与高校的使命与愿景相契合,能够激励和引导高校各部门和个人的努力。第四,确保战略性绩效目标的共识和理解,需要与高校内外的相关方进行沟通和交流。相关方包括高校的领导层、教职员工、学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共同的理解和共识,确保战略性绩效目标能够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第五,在确定战略性绩效目标后,建立适合高校的绩效管理框架。这个框架包括绩效指标的选择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绩效评估的周期和方式等。

3.2 制定绩效指标体系

一是确定关键绩效领域。这些领域应该是高校发展和运营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如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学生发展、社会影响等。二是分解绩效领域为具体指标。指标应该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高校在该领域中的表现。指标的选择应该兼顾定量和定性指标,能够客观、可衡量和可比较。三是为每个绩效指标设定具体的量化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可实现的、具有挑战性的,并能够推动高校实现战略目标。目标的设定可以参考历史数据、行业标准、相关研究和专家意见等。四是确定绩效指标所需的数据来源和收集方式。因为涉及高校内部的数据收集系统、调查问卷、面谈、文件分析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是关键。五是建立绩效指标的评估和反馈机制,确保绩效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应用。这可以包括定期的绩效评估报告、绩效对比分析、绩效沟通和交流等方式。六是定期审查和更新绩效指标体系,确保其与高校的发展目标和环境变化相适应。绩效指标应该是灵活的,能随高校的需求和外部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3.3 设计预算编制和分配机制

第一,制定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指导方针,以确保编制过程的公平、透明和规范性。这些原则和指导方针可以包括资源优化配置、绩效导向、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等。第二,明确预算编制的流程和时间表,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和时效性。流程包括需求调研、预算申报、预算审核、预算审批等环节;时间表则是确定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期限。第三,制定预算编制的指标和要求,以确保预算编制与高校的目标和绩效指标相一致,包括预算额度、支出分类、预算执行率等。第四,收集和分析与预算编制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历史预算数据、部门需求数据、市场行情等[5]。通过数据分析,了解资源利用情况和需求状况,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第五,制定预算分配的准则和原则,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效益最大化。准则和原则可以包括目标导向、绩效驱动、优先级排序、公平公正等。第六,确定预算分配的机制和方式,包括预算分配的规则、评估程序、分配比例等。这可以根据高校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如按照绩效指标进行分配、按照战略优先领域进行分配等。第七,建立预算编制和分配的监控机制,以监测和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表现。监控机制应包括预算执行的跟踪、预算偏差的分析、绩效评估的反馈等,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3.4 建立绩效评估和监控体系

一要明确绩效评估和监控的目标和范围。包括确定需要评估和监控的绩效领域、关键指标以及评估的时间周期等。确保评估和监控的目标与高校的战略目标和绩效指标相一致。二要选择适合的评估和监控方法和工具。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如数据收集、调研问卷、面谈访谈、文件分析等。确保方法和工具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能够准确反映出高校的绩效水平和问题。三要明确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流程和责任分工。确定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式,如内部数据系统、调查问卷、实地调查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整理。四要根据设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比较实际绩效与设定的目标和指标,分析绩效的差距和问题,找出改进的方向和措施[6]。评估结果应该以报告形式呈现,向相关责任人和决策者提供绩效信息和建议。五要将评估结果和建议及时传达给相关责任人和决策者,共同讨论和制定改进措施,确保绩效反馈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3.5 实施绩效反馈和改进措施

首先,绩效反馈。①将绩效评估结果及相关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或部门。确保反馈信息准确、清晰,并能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和反思。②对绩效评估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具体的改进方向和优先领域。③进行个别的绩效反馈,与相关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讨论,共同探讨改进的具体措施。同时,进行集体的绩效反馈,通过会议、报告等形式向整个团队或部门传达绩效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

其次,制定改进计划。①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制定具体的改进目标。这些目标应该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相关绩效领域的水平。②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和资源需求。改进措施应该与目标相对应,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并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7]。③建立改进计划的监控和评估机制,追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改进计划,确保改进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最后,实施改进措施。①资源配置和支持。为改进措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包括资金、人力、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确保改进措施的顺利实施和落地。②加强内部沟通和合作,促进各部门和团队之间的协作和共同努力。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解决问题和推动改进的共同挑战。③监控和调整。监控和调整是实施绩效反馈和改进措施的重要环节。在实施改进措施的过程中,高校需要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达成预期效果。

4 结论

高校需要确立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建立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制定透明的预算编制和分配机制,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监控体系,并及时进行绩效反馈和改进。这样的绩效管理实施路径可以帮助高校提升绩效表现、实现战略目标,并不断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监控评估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评估依据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