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清 江楠楠 张亚男 皮晓杰 刘 晗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1)
髋部骨折属于一种骨科疾病,老年患者是该病的多发群体。 老年髋部骨折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肢体障碍,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方法改善患者的肢体症状。 髋部骨折易引发诸多并发疾病,如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故患者在术后应及早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髋部骨折手术常规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指导、膳食指导等干预措施,可保证患者的身体恢复和生活质量,但是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干预力度往往不足,无法保证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疾病。 协作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多学科之间的医护人员相互协作,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全面地干预,促进患者术后康复[1]。 故本研究主要对我院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进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78 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分析协作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负面情绪、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进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78 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摸球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 在观察组中,有16 例女性、23 例男性;年龄63 - 78 岁,平均为(70.21 ± 4.86)岁;受伤原因:车祸12 例,摔伤23 例,其他4 例;手术方式:内固定19 例,全髋置换术20 例。 在对照组中,有17例女性、22 例男性;年龄64 至78 岁,平均为(71.32 ±4.89)岁;受伤原因:车祸13 例,摔伤21例,其他5 例;手术方式:内固定18 例,全髋置换术21 例。 对2 组的年龄、男女例数、受伤原因和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纳入标准:经医学影像学检测确诊为髋部骨折,并且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60 岁的患者;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患者本人知情本研究,并且自愿参与本研究。 (2)排除标准:存在髋部骨折手术史、病理性骨折的患者;精神、认知功能存在严重障碍的患者;不配合本研究,依从性差的患者;重要器官(肝、肾、心)存在功能异常的患者;凝血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在移动、肌力和平衡等方面存在功能损害的患者。
对照组采用骨科手术常规护理。 该措施包括术前评估和健康宣讲教育等,围术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积极预防静脉栓塞、压疮等并发症,在术后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对其进行饮食干预、髋关节功能锻炼,并在出院时为其进行出院指导。 观察组在常规骨科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协作护理干预。 其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协作小组。干预前1 个月成立协作护理小组,该小组的成员由老年科、康复科、矫形外科、心理科、内科等富有专业知识与护理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 (2)介绍环境。为改变患者住院的陌生感,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协作护理小组构成、成员及医院各功能区的环境。 (3)开展协作工作。 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协作护理小组展开相应的干预工作,例如:由老年科医护人员向协作护理组成员介绍老年患者护理的注意事项、相关护理经验;由康复科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针对患者身体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科学的康复计划,同时由康复科医护人员监督、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由矫形外科医护人员配合和协调护理组成员的工作,对患者制定髋部矫形方案,并监督、指导患者进行矫形训练;由心理科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由内科医护人员评估患者术前的身体状况,配合护理组成员的工作。 (4)健康宣教。 针对髋部骨折并发症较多的特点,协作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年龄特点、护理评估结果,对患者展开宣教,宣教的内容包括稳定血压、血糖方法等方面。 (5)康复指导。 术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协作护理小组为患者制定康复锻炼方案,锻炼方案涉及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移动能力、平衡能力、日常生活锻炼、肌力锻炼等方面。 锻炼的部位从腘绳肌、股四头肌等肌肉部位向整个腿部逐渐进行。 腿部锻炼先让患者完成直抬腿,待患者能完全将腿抬起,再指导患者进行侧抬腿、提踵、侧向跨步、前后跨步锻炼。 为加强患者的腿部力量,指导患者定期进行靠墙滑动或静蹲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主动髋屈、仰卧抱膝动作等关节矫形锻炼。 (6)合并症干预和疼痛干预。 老年患者的机能较差,常伴有各种基础疾病,在其入院后,要多个学科结合在一起,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健康宣讲教育,向患者传授稳定血糖、心脏有关疾病和血压等方法,并向其讲解护理对疾病恢复的重要作用,为了避免不同药物之间的拮抗性,要为患者提供药物指导。 同时,根据患者模拟视觉疼痛量表的评估结果,为其制定出术前、术后的镇痛方案且落实,以此将患者的痛苦减轻。 (7)出院随访。 在患者出院前,为其制定居家训练恢复计划,并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包括药物、训练等方面。 在患者出院1 个月内,每周通过电话进行1次随访;在患者出院的第2 个月,每2 周通过电话、微信或短信的方式进行1 次随访;在患者出院的第3个月,每3 周通过电话、微信或短信的方式进行1 次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服用药物的情况、训练指导、预防并发症措施教育、心理疏导和健康宣讲教育等方面。
比较分析2 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 周后的心理情绪、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观察2 组患者干预后的依从性和并发症。 (1)心理情绪:对2 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 周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比较分析。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来评分。 SAS:项目共有20 项,包括睡眠障碍、不幸预感、尿意频数以及躯体疼痛等,每项1 -4 分,总分50 -59 分表示轻度焦虑;总分60 -69 分表示中度焦虑;总分69 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SAS 分值与患者焦虑程度呈现出正比关系。SDS:项目共有20 项,包括忧郁、食欲减退、便秘以及能力减退等,每项1 -4 分,总分53 -62 分表示轻度抑郁;总分63 -72 分表示中度抑郁;总分73 分以上表示重度抑郁,SDS 分值与患者抑郁程度呈现出正比关系。 (2)依从性:对2 组患者干预1 周后的依从性进行比较。 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其分为完全依从、基本依从和不依从3 个等级,其中可接受规范化治疗,完全遵医嘱行事为完全依从;偶尔存在不规范执行现象,可以做到遵医嘱行事为基本依从;中途中断治疗,无视医嘱为不依从。 依从性=完全依从率+基本依从率。 (3)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别在治疗前、后1 周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3],该评分量表以100 分为满分,量表由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畸形程度、髋关节功能状况、髋关节疼痛状况4 个项目组成,患者的得分越高,表明其髋关节功能越好。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Barthel)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4],该评分量表以100 分为满分,量表由洗澡、下地行走、上下楼、穿衣、进食等10 个项目组成,患者的得分越高,表明其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4)并发症:比较2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和肌肉萎缩。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组患者干预前SAS、SDS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 周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 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比较( ±s,分,n=39)
表1 2 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比较( ±s,分,n=39)
组别 SAS 评分 SD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1 周 干预前1 周 干预后1 周对照组62.64 ±6.56 41.17 ±4.62 63.44 ±5.81 42.67 ±5.72观察组63.53 ±9.40 32.15 ±3.49 64.29 ±9.83 33.86 ±4.56 t 0.49 9.85 0.47 7.62 P >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干预后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 组干预后依从性比较(n,%,n=39)
2 组治疗前1 周的Harris、Barthel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 周的Harris、Barthe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Harris、Barthel 评分比较( ±s,分,n=39)
表3 2 组治疗前后Harris、Barthel 评分比较( ±s,分,n=39)
组别 Harris 评分 Barthel 评分治疗前1 周 治疗后1 周 治疗前1 周 治疗后1 周对照组52.18 ±3.21 67.25 ±3.88 54.68 ±6.48 68.73 ±4.14观察组52.23 ±3.19 89.32 ±7.12 54.58 ±6.52 88.43 ±6.74 t 0.02 13.14 0.02 12.75 P >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干预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n=39)
老年髋部骨折是由患者衰老,骨组织萎缩导致,该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疼痛、严重的行动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 髋部骨折可通过手术治疗,如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等,改变患者的髋部畸形状况。 髋部骨折手术后患者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在恢复过程中患者易产生褥疮、肺炎、肺栓塞等并发疾病,而常规的围术期护理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效果,但对疾病恢复本身较为关注,难以有效避免患者的并发症疾病[5]。 协作护理模式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是将多个学科结合在一起,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通过这种多学科人员相互协作的方式,可以为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评估和治疗,从而让患者体验到更加专业、个性和系统的护理服务,以此让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得以改善。 因此,本次研究着重观察协作护理模式对术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1 周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在李彦[6]的研究中,将76 例髋关节骨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研究的方式来探究协作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效果,在其研究中2 组患者在干预前的SAS、SDS 评分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干预后,研究组的SAS、SDS 评分比对照组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与此次研究结果相似。这个结果表明,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相比,采用协作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分析原因为:(1)在患者入院后向其介绍环境,以此消除其在医院产生的陌生感;(2)为患者提供健康宣讲教育,告知其术后通过平衡能力、日常生活锻炼、肌力锻炼等方面的锻炼,可恢复正常功能,扭转患者认知,以此改善其不良情绪。 此外,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对患者进行疼痛干预,可让患者的疼痛症状得以缓解,使其不受疼痛的影响,以此让患者的睡眠质量得以提高,从而其焦虑、不安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得以消除,对其身体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相比,采用协作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分析原因为,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该护理模式比较单一,且医务人员对疾病恢复本身比较重视,没有考虑到患者的各个方面,使患者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最终依从性较差。 而协作护理在手术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提供心理干预,使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和后续治疗、护理;同时,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干预,告知患者与髋关节骨折有关的内容,将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予以针对性的训练干预,使其干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训练的时间和强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让患者的心理状态得以改善,以此将患者的依从性提高[7]。 此外,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训练,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可让患者感受到一定程度的效果,使其受到鼓舞,从而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最终提升了依从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 周的Harris、Barthe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相比,采用协作护理可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健康宣教与康复指导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进恢复患者髋关节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8]。 髋部骨折协作护理小组由来自老年科、康复科、矫形外科、心理科、内科的医护人员组成,其中老年科具有丰富的老年患者护理经验,可协助护理小组各成员的工作开展;内科对患者身体进行评估,为矫形外科和康复科的训练方案的提出提供依据;矫形外科针对患者的髋部畸形状况,提出矫正方案,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神经功能;心理科的干预能转换患者的心态,有利于患者积极接受护理和治疗;康复科可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并监督患者执行康复方案,使患者术后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各科人员通过相互协作,使患者得到专业、全面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9]。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相比,采用协作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分析原因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是将各学科的意见和建议汇集在一起,从而制定出高效、安全的干预计划,促使患者康复速度加快,将术前等待时间缩短,从而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同时,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术前给予患者有关心理疏导,扭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依从性提高,进而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除此之外,在术后护理人员督促患者早日进行护理干预,为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训练方式,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让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10]。
综上所述,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协作护理可改善不良情绪和髋关节功能,依从性得以提升,术后并发症风险降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由于研究对象样本量较少,且研究具有区域性,导致本次研究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协作护理的研究结果准确性提高,需要增加样本数量和与其他医院进行研究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