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水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量感是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之一,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的建立离不开学生对学习素材充分的感知体验。
面积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概念。对面积大小的有效感知,是学生空间观念从一维到二维的一次进阶,也是量感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教师应从单元整体出发,研究量与计量教学,强化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促进学生量感的发展。
从“面积”单元的内容编排和前后知识脉络中可以看出,“面积”上承“长度”,下启“体积”,其有效构建对后续三维空间图形的学习有铺垫作用。教材中各板块内容呈线性结构,但量感的形成是呈螺旋上升状的。因此,需要在整体视角下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有机重组,使其更切合学生思维和量感的发展,更利于单元知识体系的优化。
度量本质其实就是度量单位的累加,度量单位的扎实学习为量感发展奠定基础。在学习面积之前,学生已经会用直尺度量,认识了长度单位,感受了二维图形周长的一维测量,具备了初步的度量意识和能力。在“面积”单元中,对面积单位的深入感知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面积概念,把握度量本质。教师可以对“面积”单元的学习序列进行整合与拓展,将“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进行整合,并安排一节主题拓展课“面积和周长应用”的,引导学生对“面积”概念和度量本质有更自主有效的认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单元知识的学习更具宽度和深度,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本质,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教师要整理度量工具,统一单位标准,通过多种测量活动,形成表象;注重实践感悟,内化表象。
数面积单位的个数是度量活动的基础,也是帮助学生理解面积概念的途径,它贯穿于量与计量教学的始终。如在量长方形板的大小前,教师先让学生摸一摸面的大小,再提问:长度是用什么量的?(尺子、回形针、纽扣、田字格……)用这些材料能测量面的大小吗?接着,出示活动要求:选一选(我们选择了___工具)、量一量(是__个__的大小)、说一说(我们是这样量的:______)。
学生对摸面大小的活动感悟不深,且未能直接区分面积和周长。因此,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素材,在选一选、量一量、说一说中深化感知,体悟周长、面积的本质和度量方法的不同。在度量活动中,选择合适的物体作为学习素材,能有效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和丰富度量与估测经验,发展量感。
量源于量,在测量面积的过程中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积累度量经验,掌握度量方法,优化度量策略,逐步建立度量观念。对于面积的描述,学生或许在教材中、生活中早已得知,但却浮于表面,并未真正理解其概念本质。在“量面积”活动中,学生用回形针、纽扣、田字格等素材铺整个面,教师追问:用哪种素材量得更准确?从而引出田字格可以密铺。在教师引导“铺满”的过程中,学生对面的测量得到进一步直观体验,为后续面积单位的统一埋下伏笔。在学生一致选择可以密铺的田字格作为工具来测量面的大小时,教师出示课件(用田字格铺满的、用田字格对折铺满的、用“口”字铺满的同一个长方形)后抛出问题:三图都是用田字格铺满的,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学生思考得出:正方形格子越小,需要正方形的数量就越多。此操作环节,让学生真实感受量源于量,充分体会面积概念和度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掌握度量方法,积累度量经验。
学生对长度的测量已有自主认识和操作感知,这份经验对面积的理解和感悟至关重要。教学时要激活学生经验,通过对比明晰区别,建立表象。在“量面积”教学中,学生对面积概念有了进一步感知后,教师继续追问:之前我们用这些材料量了边的长短,刚才又量了面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周长和面积都要量长和宽,但其本质是不一样的。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对多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比对,在合作交流活动中,对测量方法进行了逐步优化,再次深化面积概念:面积是面积单位的累积,可以用长度单位个数的乘积来计算,逐步实现从计数到计算的进阶。
在学习了“面积”单元后,学生遇到“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游泳池的面积1050( )”这类题时,错误仍较多。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已经清楚,但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不够深刻,量感仍需强化。
三年级学生对一维长度的感知能力要优于二维面积。因此,教学中可适度安排“由面积推长度”的应用练习,如——
填上合适的单位:标准篮球场的面积是420( ),长28( ),宽15( );长方形校园的面积是12000( ),长120( ),宽100( )。”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根据“面积”反向推导“长度”,再进行实物表象,让学生利用更熟悉、更直观的“长度”去具象感知“面积”,从而对面积大小有更具体、更多元的认知感悟,借助“一维”经验解决“两维”问题。这种由“面”到“线”、以“长”表“面”的反向思维,强化了长度和面积的联系,让学生对量有了更深刻的感知,增强了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