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迅速地转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作为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尤为重要,这个时候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需求,为其成长保驾护航。文章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论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实践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理论;心理健康;知行合一
作者简介:王春芳(1977—),女,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再结合心理学学科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教育部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倍加重视。为促使小学生健全人格,养成乐观的心态,笔者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体系。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践中,教师应从这三大教育体系出发,以此来推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这对于夯实学科教育改革基础有促进作用,能够全面深化教育理念改革。因此,现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理论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融入陶行知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一)从“社会即学校”的角度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陶行知教育理论主张“社会即学校”,强调社会与大自然的教育价值。因此,人们应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小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进步,我国逐年加大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与改革力度,这也体现了“社会即学校”的环境营造目标。早在2007年,国内很多师范学校都落实了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政策,这既为落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很多相关部门和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学校、社会、国家三方的重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二)从小学生个体成长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心理、生理同步发展。小学是重要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快速发展。而且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在网络上接触的信息良莠不齐,这也会影响其性格、心理发展,因此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首先,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育观念,及时改善小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不爱说话、焦虑等,而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厌学、逃学等,所以教师应该尽早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面对及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小学生很容易片面地接受社会消息,从而导致出现错误的判断。教师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纠正小学生错误的观念,能够防止其三观出现偏差。最后,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增强其良好的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
三、陶行知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一)借助“活的教育”,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机
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和心理健康产生联系。陶行知主张教育要学会揣摩学生的心理,也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即“活的教育”。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动态的,是漫长的,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之人,从“活的教育”理念出发,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机会,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归档,做到因“人”施教,精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每次考试后,班级里总有一些学生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和学生沟通,揣摩学生心理,“对症下药”,实施精准心理健康教育。这里的“揣摩”不是凭空胡乱猜测,而是要先学会和学生沟通,在沟通中了解学生情绪低落的原因。比如,通过交谈,教师了解到这部分学生情绪低落的主要原因有几种。一是在一些简单的题目上出错,丢了不该丢的分数;二是这次考试的成绩和上一次的相比差距太大,一时难以接受;三是因为自己的成绩不好,担心被家长批评,或者被同学笑话。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疏导不是空讲理论,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将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要让学生学会纠正错误。针对那些因粗心而做错题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重点培养他们细心的品质,使他们能够养成细心、耐心的好习惯;针对成绩变化幅度较大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出其中原因,让他们能够养成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考试的习惯;针对那些害怕被家长批评或是被同学嘲笑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其进行沟通,缓解其不安与紧张的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组建课堂辅导小组,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纠正错题,使他们能够共同进步。只有这样“对症下药”,从根源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活的教育”。教师通过沟通,找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然后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教会学生正视问题,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借助“知行合一”理论,增加实践教学占比
“知行合一”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只教理论不实践”的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的占比,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师除了讲解教材中的文字知识,还应该鼓励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通过参加一些课外的心理健康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理论的真正意义。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较为简单,主要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阐明知识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就是将理论知识讲解清楚,再针对理论来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理论的实践价值。
例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一节课叫作“坚持就是胜利”,意在教会学生学会坚持,做事情要有毅力,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而要迎难而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有感而发。其次,教师要向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坚持不懈地做过哪些事情。这是“知行合一”理论教学的开端,即让学生讲述自己身上真实的故事。学生通过互相倾听故事,能够从真实的事例中得到感悟,进而增强心理素质。最后,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跳绳比赛,肯定在跳绳比赛中坚持到最后的学生。相较于口头阐述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教师巧妙地把“知行合一”理论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将实际生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联
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门单纯的课程,也不是形式主义的存在,而是要切实通过这门课程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陶行知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教育生活化。教师要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利用多媒体等信息设备创设一些生活化场景,利用这些场景将学生引入理论联系生活的意境当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实际生活的关联,进而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教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理论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同学等。以感恩父母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现父母的一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父母兼顾工作与家庭的艰辛。在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下父母都为自己做了哪些事,使学生能够感悟父母的爱与伟大。其次,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有感而发,让学生分组讲述一件自己和父母之间温暖的事情。最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放学回家跟自己的父母说声谢谢,或是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将感恩用语言或是行动表达出来。教师通过感恩教育,将生活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
(四)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导心理健康教育
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教师要坚持“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以“做”为核心,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具体而言,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让学生进行讨论,创建多维互动的教学课堂,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此外,教师也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样,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能够产生多维互动[2]。
例如,在教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做一个有诚信的人”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历史小故事进行教学,比如曾子杀猪等,加强学生对于诚信的认知。这种趣味的历史小故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征,能够较快地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创建微信群,邀请家长加入,以转发的方式向家长提供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讲解视频和文章,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实现家校共育。此外,教师还可以每周进行电话随访,重点了解一些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情绪状态以及与父母的矛盾情况等,让家长监督学生的“做”,记录学生的“诚信档案”。家长需要在每月底提交学生的“诚信档案”给教师,教师则需要认真分析学生在家的言行,判断学生是否有不诚实、不守信等问题,如果有,就和家长一同协商与落实解决方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避免了“填鸭式”的强行教学,提升了学生“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更为多元的环境下感受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好处,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诚信的人。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他们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教师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陶行知教育理念落实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当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知行合一”等理论展开实践,增强实际生活和理论的关联性,创设高质量的互动课堂,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创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晓玉.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路径探索[J].成长,2020(01):97-98.
[2]屠韵依.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亚太教育,2021(2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