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彪
“双减”政策对教师职业发展质量和专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其实施以来,为完善多元教学内容、释放教育生态活力、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水源路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走上一条专业自主发展的道路。
强师德,培养造就新时代的“大先生”。学校坚持依法治教,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求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职责,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学习中提升教师的认知,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在责任意识上强化教师的育人行为,在舆论监督中约束教师的育人行为,使教师形成自主发展、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
强班子,开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度”。学校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领导班子的核心意识、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建立和谐的教师共同体。同时,学校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党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充分体现学校的集体智慧、集体意志、集体力量,为广大教师谋发展,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
强文化,唤醒教师自我成长的“意识流”。学校以文化引领教师成长。“幸福人生从这里起源”的办学理念,“源于爱、汇聚爱、传递爱”的办学宗旨,“源头活水、春风化雨”的教风,“习于点滴、志行千里”的学风,“朝夕必竞、勇立潮头”的学校精神,成为引领教师发展的独特资源。学校还着力培植“水源文化”,激励广大教师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精业务,搭建自我成长的“大舞台”。学校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培养机制,丰富教师研修资源,建立全员参与、专家引领、团队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加强理论学习。定期举办理论学习笔记展评,开展理论学习交流,开设教师教育论坛,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加强教学研究。改进集体备课的内容、程序和任务,进一步规范备课、确立中心发言人等一系列分工协作制度,坚持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
坚持上好“六种课”。要求教师每学期都坚持上过关课、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同科异构课,促使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艺术,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深抓教育科研。開展教育科研,可以将学校工作中的问题专题化、课题化,增强工作的研究性、目的性。让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和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力量。
架梯子,开凿教师成长的“蓄水池”。教师的发展、进步源于恒久的学习,源于对教师个性化的培养,源于成长路径的丰富。
“入格”培养。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引导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上课下相贯通,认真熟悉教材、用心钻研教材,写好字、讲好普通话,备足课、讲好课、写好反思,尽快提高业务素质。
“升格”培养。实施“青蓝工程”建设,开展阶段化专家引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为目的,通过强化培训、检查和指导,使青年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努力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在教育教学研究、班级管理、育人艺术等方面研究切磋,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创格”培养。优秀骨干教师领衔成立团队,充分发挥名师的驱动、示范、辐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发展,带动所有成员共同进步,早日成为模范教师。
简而言之,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障,我们将持续激发教师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引领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有生力量,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责任编辑:李香玉